APP下载

唯物辩证法视角下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方法论思考

2022-04-07潘建屯黄秋玉

关键词:党史历史时代

潘建屯,黄秋玉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一年来,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国上下蓬勃开展,在把握好、理解好党的百年历史,总结好、学习好党的百年成功经验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大成果。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世界观基础之上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为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必须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总结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方法论,以希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辩证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人们认识事物,只有透过各种零乱的现象深入把握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也对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这一方法论原则指明,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2]。

1.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从整体上认识主题主线的历史连贯性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就是我们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3]。这两大历史任务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历史勾连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是现在的前提与基础,现在是未来的历史,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4]换言之,一切历史都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这也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突出历史的连续性,要从历史连贯性视角来认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不能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把两大历史任务割裂开来,从而导致因对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的片面乃至错误认知而使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减效乃至失效的恶劣后果。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之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最尖锐的矛盾。因此,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通过革命手段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突出矛盾。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改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也转变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从两大历史任务的整体上看,如果不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是“坐而论道”。如果不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便会失去价值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问题时曾深刻指出:“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5]22-23。同理,我们既不能用前一个历史任务来否定后一个历史任务,也不能用后一个历史任务来否定前一个历史任务。显然,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体两翼”,二者休戚相关,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与前提,后一个任务则是前一个任务的目标与要求。

总之,党史学习教育,不能通过零乱的现象来割裂和肢解两大历史任务,必须遵循现象与本质的规律,透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来认识党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内在联系与内在逻辑,也就是必须要把握两大历史任务的整体性、连贯性。唯有如此,才能科学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进而才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会这些历史事件的真正本质。

2.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客观分析主流本质的历史必然性

党史学习教育“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6]692。换句话讲,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百年党史的主流,客观分析其支流,不能只讲党的丰功伟绩,而忽略之前的曲折探索,更不能只讲党经历的曲折和犯过的错误,而忽略党作出的巨大贡献,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是党史学习教育必须一以贯之的重点。

在谈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对手的真实面目。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惯用伎俩是通过历史的细枝末节,将宏大的历史发展脉络肢解和割裂开来,它实质是用支流冲击主流、用现象代替本质,使历史发展逻辑现象化、表象化、碎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在苏联的亡党亡国中得到体现。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7]113,最终造成“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7]113。苏联亡党亡国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就吸取历史虚无主义教训而言,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客观分析党的主流本质的历史必然性。党的百年历史最鲜明、最突出的主流本质就是我们党围绕主题主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和建设并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自我革命而发展壮大的历史[3]。诚然,我们党在历史中确实犯过全局性的失误,但总体上“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8]298。另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曲折的,这是一切伟大事业必经的历史逻辑。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9]180。党史学习教育需要从党经历过的曲折和犯过的错误中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但更重要的是,党史学习教育需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深刻认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只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才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综上所述,从现象与本质的视角来看,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各种杂乱的现象中把握事物内在发展规律和必然联系。换言之,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准确把握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如果主题主线理不清、主流本质道不明,必然导致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来就背离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初衷,造成党史学习减效失效的恶劣后果。

二、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关注学习内容与创新学习形式的有机统一

内容与形式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其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这种思维方法同样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史学习教育要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2]。换言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既要创新学习内容,呼应时代主题,也要创新学习形式,增强育人成效。只有做到创新内容与创新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顺利推进、落地生效。

1.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关注学习内容,回答“学什么”的问题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法要求观察问题时,首先要注重事物的内容,同时也不忽视形式的作用。这一辩证原理应用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就是首先要关注学习内容,回答党史学习教育“学什么”的问题。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既要把握百年党史的主体内容,掌握百年党史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脉络,同时也要根据时代主题和社会需要不断丰富和及时更新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使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既能够追忆过去,又能够立足现实,亦能够走向未来。

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2]。党的一百年,是一部不懈奋斗史、英勇斗争史、为民谋利史、自我革命史,这是百年党史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基础。党史学习教育要以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脉络为内容主体,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内容依据,以党史承载的伟大精神为内容依托,以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四本指定学习材料为内容重点。总而言之,党史学习教育只有抓住百年党史的主体内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才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另一方面,要关照现实,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内容。实践证明,脱离历史而谈论现实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脱离现实去设想未来则会走向理想主义的困境。历史、现实和未来应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面把握。同样,党史学习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追忆过去,更多的是为了服务当下、走向未来。有学者曾指出:“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重守正之本,同时也要重创新之流。”[10]因此,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要“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2],其内容选取应注重现实意蕴和时代价值,充分呼应时代发展主题、反映社会现实变化。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只有充分呼应时代发展主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面认识新时代外部环境变化之迅速、内部发展任务之艰巨、矛盾风险挑战之繁多,从而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总而言之,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既要保持对历史应有的敬畏感、严肃性,也要避免沦为枯燥说教,出现“入耳难入脑”“入眼难入心”“人在心不在”等现象。因此,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选取不仅要完成“规定动作”,也要结合“自选动作”,不仅要明确并抓住百年党史的主体内容,夯实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基础,也要关照现实,与时俱进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内容,从而切实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

2.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创新学习形式,回答“怎么学”的问题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法,要求在内容发展了的同时,必须有新的形式与之相适应。这也指明,党史学习教育同样要关注学习形式,进一步回答“怎么学”的问题。因此,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要善于运用分层教育,又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也要灵活运用新媒体等人工智能技术,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共情性与实效性。

一是善于运用分众教育,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党史学习教育的受众主要是党员干部、学生和普通民众三大主体,这三大主体有着不同的接受特质和吸纳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对于党员干部、学生和普通民众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运用分众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展开来讲,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可通过“三会一课”、专题党课、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提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史学习成效。对于学生而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1]276,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讲党史、学党史。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可通过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红色歌曲等形式使党史学习教育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共情性。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在立党兴党强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党史学习教育“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2]。一方面,要保护好、开发好、运用好各类红色资源,利用这些红色资源讲实、讲活、讲好党的故事,使党的故事在红色资源中得到立体具现。另一方面,要从重走长征路、缅怀先烈等实践活动中增强受众的现场感受和现实体悟,提升党史故事的共情度和感染力,使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三是灵活运用新媒体,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2]。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三微一端”等媒介平台成为了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了解社会动态和表达个人观点的重要载体。因此,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抓住“互联网+”的东风,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表达方式,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使党史学习教育能够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三、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必须以辩证思维方法全面深入准确地学习百年党史

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思维,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辩证联系中进行考察,从而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对象。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 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12]87,这种思维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处理全部和局部、理论和实践、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它应用到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就是要辩证把握“知”与“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要辩证把握“点”与“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要辩证把握“知”与“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

党史学习教育的初衷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个层面构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遵循,指明了党史学习教育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境界,即既要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深度,也要在理论学习中服务现实、走向未来。

首先,在理论层面,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明理增信。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3]467。同样,党史学习教育要行稳致远,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深度。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构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理论素材。因此,党史学习教育首先要注重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等方式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党在新时代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理论,尤其要注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魅力,从而达到党史学习教育应有的学习成效。

其次,在实践层面,党史学习教育要达到崇德力行。从“解释世界”层面认识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意义和价值等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它是个“改造世界”的命题,必须要在实践中将其“变现”。党史学习教育要落地生效、开花结果,就“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2],避免学习和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从“两个大局”的实践要求出发,紧密联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形势变化,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努力达到知行合一、学用贯通的良好学习境界。

2.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要辩证把握“点”与“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和重点论要求我们在考察一切事物的矛盾发展过程,必须注重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抓住事物的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习近平同志在实际工作中一贯主张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他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4]23唯物辩证法这一原理应用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就是既要注重系统谋划,在整体和全面上下功夫,也要有的放矢,在关键环节上“靶向施策”。只有做到全面与重点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顺利推进。

从两点论的视角来看,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的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全面系统”就是要将党史学习教育的视野放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教育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2]。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就是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十四亿多人民”上面,就是要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范围、全覆盖的党史学习教育新格局。反之,如果党史学习教育缺乏整体性观念和系统性思维,就会停留于“表面文章”,容易造成“流于形式”的结果。

从重点论的视角来看,新形势下矛盾的纷繁复杂又要求我们注重牵住“牛鼻子”,优先考虑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习近平同志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2]。就学习对象而言,领导干部是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始终抓好的“关键少数”。在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就曾深刻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的重要举措”[14]172。同理,党史学习教育所遵循的也应该是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进而向全社会拓展开来的策略。显然,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注重在两点之中抓重点、在系统之中找关键,要在科学统筹、系统谋划的基础上牵住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进而从领导干部延伸,最终落实到全社会范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应有的学习成效。

四、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5]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有充分的方法论自觉和自信。一方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现象与本质的视角准确把握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内容与形式的视角达到关注学习内容与创新学习形式的有机统一,从辩证思维的视角全面深入准确地学习百年党史,从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中,也要有意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去领会唯物辩证法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唯物辩证法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从而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进一步领会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进而以更加坚定的信仰、更加自主的方法论自省投身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为实现中华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党史历史时代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HANDS OFF THE WHEEL
新历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