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建议探讨

2022-04-07骆阳波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所有制国有企业财务

骆阳波

一、前言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效率较低、资源浪费等一系列弊端,因此国家加快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这也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优化的重要办法,可以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化,并且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混改背景下,国家全面强化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建设。所谓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侧重点不在于“混”,而在于“改”,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在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领导与管理者对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全面分析和深入思考,并结合企业运营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拟定与之相对应的优化策略,这对于推动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和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为内部财务管理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快推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并且也有助于国有企业对产权和治理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可在此过程中也加大了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因此,目前企业必须要对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分析,并且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来对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与综合评判,要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所产生的强大推力来加快拟定应对策略,对财务管理体制机制予以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只有如此才能更加高效的实现对外部资金的有效吸收,提升国有企业扩大规模的能力,并且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扩大其经济规模,同时也能增强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影响力,也有助于防止资金链的断裂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通过对财务管理进行优化和升级,通过对外部闲散资金的有效吸收,可以保障其内部资金链条的稳定,降低运营风险,这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给国有企业带来强大推力的表现。

另外,在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融入了新鲜血液,有助于激发其财务管理活力,进而增强企业对财务业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业务开展的效率和整体水平,也可以帮助国有企业结合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整体态势,制定更加科学精确的战略方向和定位,以此来优化和调整企业整体的运营发展策略及经营决策,使其更加符合国有企业运营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企业领导与管理者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形成全面认识,要充分理解在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加快推动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有助于充分发挥其对自身财务管理的正向引导作用,进而发挥其实际价值,更好的寻求改革创新的突破点,为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

三、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理念存在矛盾或冲突的地方

在混改背景下,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来说,其存在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便在于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理念的不同而造成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财务管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二者具有明显的不同,一方面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力量,国有企业在其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因此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此外,在国有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等决策程序,但这样也造成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时间过长,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效率。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资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摸爬滚打起来的,所以它的决策程序往往比较简便,同时对市场的变化也更加敏感,所以社会资本的决策成本比较低,同时也拥有较高的经营发展效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尽管社会资本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可是其核心目标依然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正是由于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决策程序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在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理念上的冲突,这也是其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二)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各类社会资本,并且社会资本的股东权益占比不断上升,但是其依旧是属于少数股东权益,也就是国有资本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不少国有企业仅仅是对之前财务管理体系的简单复制和重复应用,缺乏对原先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而原本的财务管理体系主要目的是在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财务管理体系虽然较为稳健,但是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也并不符合混改之后企业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其产生的后果就是原先的财务管理体系难以适应混改之后国有企业最新的发展需要,并且社会资本对这一财务管理体系缺乏高度的认可,因此执行效率自然就低,更有甚者会存在抵触的心理和行为,这自然会影响混改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3]。

(三)缺乏有力的内部监督和管控

混改后,不少国有企业在内部监督与管控方面没有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在其内部缺乏专门的独立的内部监督职能部门,而往往是由财务部门代为履行相关职责,因此从某种层面上而言为国有企业发展埋下了不小的风险隐患。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引入了社会资本作为股东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去,可是在实际的运营发展过程中也往往存在着重发展、轻控制的现象,再加上国有企业由于长时间在体制内的原因,因此也缺乏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最终致使混改之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虽然部分国有企业在混改之后设置了相关的内部监督机制,可是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优化调整和创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流程比较复杂繁琐或者制度僵硬、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运行管理的效率较低,这自然也难以发挥对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的监督和管控作用,不仅会加大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所以需要对内部监督与管控予以高度重视。

(四)财务工作者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对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国有企业财务工作团队比较稳定,而且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小,这是其优势之所在,可是也同样存在着财务团队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现阶段不少国有企业在构建财务团队的过程中依然是以内部培养作为主要方式,很少进行公开的社会招聘,导致财务团队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束缚和影响了财务部门的活力,缺乏财务管理储备人才,不仅影响了混改之后国有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同时也对其市场竞争能力造成了消极影响。在混改之前,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以会计核算为主,较少参与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并且其工作的侧重点依然停留在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与核算方面,并没有深入接触管理会计领域的相关知识,也缺乏对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和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所以导致混改之后国有企业财务核算人员难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其主要原因便在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对企业整体的财务效率和水平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对经营管理理念予以融合,实现统一治理

对国有企业而言,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是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进行合作的过程,但由于各自的背景和环境不同,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由于经营理念的差异而产生冲突也是难免的,因此需要国有企业对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在企业内部开展统一高效的治理,才可以最大化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以此来提升混改之后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尤其是需要加快促进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对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目标的理解和认同,只有在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上实现统一,才能促进二者为共同的利益而协作,这也是实现各自根本利益的重要前提。需要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能够有效参与到国有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之中去,如此才有利于对经营理念形成有效统一。另外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和管控方面也需要二者的股权占比更加科学合理,加快推动企业内部决策机构与股东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调,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决策效率和水平。此外,也需要对不同资本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进行有效的融合与升华,如此才能形成混改之后国有企业新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在其内部营造和谐统一、治理融洽的文化氛围,在共同的价值追求指引下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问题[4]。

(二)加快推动财务管理体系优化和完善,为战略目标落地执行提供强大助力

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其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需要紧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以此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合规性与合法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战略的导向作用,最大程度上实现混改之后的企业价值。首先就需要对原有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进行梳理优化和科学合理的调整,要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尤其是需要在层级设置方面对相关职责和权限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进而实现对权责利的统一,并且在职能设置方面需要对优势资源予以集中管理和控制,使其应用到能够促进企业核心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职能上去。此外,需要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升级,需要财务部门对企业现阶段运营管理的具体状况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对自身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予以全面分析和综合考量,以此为基础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和完善,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混改后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所共同关注的内容上面,比如投融资管理、资金管理、授权审批管理等。最后需要加快推动业财融合,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体系对混改之后国有企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帮助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所以要加快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升财务部门对相关财务业务信息和数据的快速搜集和深入分析与解读能力,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支撑,以此来实现对国有企业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如此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更好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全面强化内部监督管控力度

在竞争愈加激烈、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引入社会资本更加加大了其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所以更加需要在企业内部加快推动监督管控机制建设,并全面强化内部监督管控力度,如此才能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予以有效贯彻执行,这也是有效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办法。因此需要加快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管体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且为其配备专业能力较强并且熟悉企业经营业务的审计人员负责开展日常的检查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同企业的纪检、党群、法务以及风险监管、合规管理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重大问题上要及时和主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确实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资源。此外,需要对内部监督重点和难点予以科学合理的确定,紧紧围绕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导向,对容易发生重大风险的领域予以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管控,对重要领域、管理部门以及核心岗位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要予以定期的全面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如此才能推动内部监督工作的开展,最大程度上化解和防范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隐患,为其稳健发展保驾护航[5]。

(四)全面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在混改之后对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需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因此需要财务部门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加快引进和培养具备战略眼光和开阔视野的高素质综合型财务人才,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急需的财务核心人才的类型和标准进行合理评估,以此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进而更好的满足企业财务工作的现实需要。此外,需要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鼓励财务人员学习科学先进前沿的财务理论和知识,以此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且要跨学科学习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为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深入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财务管理的客观需求,积极寻找相对应的措施加以妥善解决,如此才能更好的适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与水平,助力国有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引用

[1]柯文选.基于混改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策略探析[J].财会学习,2022(14):28-30.

[2]姜卓然.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路径分析[J].财经界,2022(10):125-127.

[3]余浩军.国有企业混改下财务人员管理机制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22(05):117-119.

[4]周颖.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探究[J].财会通讯,2022(04):103-107.

[5]张俊伟.国企混改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2022(01):48-50.

猜你喜欢

所有制国有企业财务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