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

2022-04-07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215200王佳润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6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课堂课文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215200) 王佳润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发掘具有“语文味”的资源与要素,如课文语言的美感、语言表达的魅力、语言呈现的意境等;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感受,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引入相应的背景音乐,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为之后营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奠定基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词句,感受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让“语文味”充斥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语文味”去激活学生的品读味蕾,让琅琅的读书声、沙沙的书写声打造出充满醇香的“语文味”的课堂,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音乐渲染氛围,奠定“语文味”基础

要想上好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教师就要认识到课堂氛围与“语文味”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发现,如果语文课堂旋律流动、情韵十足,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出课文所传递的思想,体会出作者在创作中的情感。因此,要想打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先引入相应的音乐资源,让学生在音乐中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然后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内容,在音乐的伴奏下形成充满情感的语文课堂。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的课堂教学为例,课前导入,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配有中华五千年历史画面的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然后,教师豪情满怀、激情导入:“五千年的中华大地,历经沧海浮沉,没有哪一次的改朝换代可以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壮举相媲美。1949 年,震撼人心的—年。让我们一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迅速点燃,迫不及待地大声朗读课文,清脆的读书声饱含着自豪的爱国之情。

教师又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资料,让学生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背景音乐中全体起立,大声地朗读课文的相应段落。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升国旗时的庄严肃穆、激荡人心,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骄傲与自豪。在赏析写群众游行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运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整个课堂教学被推向了高潮,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在课堂上的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纷纷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图片。教师进行总结:“刚才大家展示了新中国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一个伟大的坚强的民族正昂首阔步走进崭新的时代。就让我们在《走进新时代》的优美旋律中结束我们的课吧!”教师精心选择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中。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幕幕地在学生的眼前、心中呈现,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得以升华。

教师运用音乐资源构建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更好地去体会课文的语言内涵,入情入心地朗读课文,使学生领略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二、品析鉴赏词句,品味课堂“语文味”

数学课精于计算,英语课长于读背,语文课必定要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的特点。新课程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会运用字典和词典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生词的意义和内涵,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辨析,从文本的词语、句子中理解意义,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言外之意,真正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特别是关键句子的学习和品味,是阅读理解必学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就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首先,教师提问:“钱塘江大潮为什么是天下奇观?奇在什么地方?”问题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奇”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精读第3 和第4 自然段,画出表现潮来前后时间的词语,准确找出描写潮水由远及近的句段。如潮水较远时的声音和形态:潮刚来时的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形状是“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未到来,但是气势已经出现。写潮的近景:潮来时的形状变化是“白线很快地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颜色是“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声音气势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通过对这些富有语文特色的词句进行赏析,学生真正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理解了天下奇观的含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品读指向词语和句子,这是由语言训练的规律决定的。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先读后品,熟读是品读的基础和保证。教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依据课文,抓住词语和句子进行语言训练,能够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阅读领悟情感,体现课堂“语文味”

要想上好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教师要关注学习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文本展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品味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朗读、阅读、写作展开,教师要适当转变自身角色,在学生完成朗读的基础上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体味、品读、揣摩文章语句,理解语句的内涵与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精读、讨论、辩论、表演等方式,深入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并让学生进行惟妙惟肖的课本剧表演,让人物的性格特点从字里行间活起来。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通过讨论台词、人物情态、动作,让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上思考语言之下的表达目的与内涵。

课本剧尤其注重矛盾冲突。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蔺相如和廉颇之间性格的异同,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表演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重点展现蔺相如面对强秦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胆识过人的形象。在表演“负荆请罪”时,学生展现出廉颇争强好胜、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廉颇前后的台词变化,言为心声,让学生体会到他之前的狭隘和之后的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并且在舞台上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人物形象。教师还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品咂出字词句间更深邃的“语文味”。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前后比较阅读,感受语言描述中隐藏的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感受到其中的“语文味”。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语言抒发心声,课堂充满“语文味”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语文味”充斥课堂,就要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能力,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自主表达,通过语言与文字抒发内心的情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的教学为例,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感受到了丁香花的美好。教师顺势提问:“美好的丁香花掩映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古人词中的丁香是‘丁香空结雨中愁’,作者久立窗前望着丁香花蕾恍然间觉得是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学生认为:因为作者正在面对“学习压力很大”“考试中失利”“与朋友发生争吵”等生活困境,正在面临自己的“丁香结”,所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丁香结总会开出丁香花”,从而豁然开朗,由此明白——纵然有再多解不完的丁香结,最终也会绽放迷人的花朵。由此,作者获得人生感悟:面对生活,我们既要有赏花的闲情逸致,又要有解结的坚定心志。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将自己刚才的语言表达与内心感受梳理成一篇小文章,写到纸上,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更直接地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表达的乐趣,从而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抒发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一过程既是学生深化对课文情感内涵理解和感受语文文化气息的过程,又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锻炼与提升的过程。这样的语文教学,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教师组织的一问一答、自主创作等课堂活动,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主动思考,不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还在原课文思想的基础上进行衍生与变化,产生新的思想情感。一时间,课堂中充满了学生的语言香气与思想之美,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五、写作训练升华,让“语文味”更浓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语文味”最直接的体现。通过写作,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综合运用和提高。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写作素材,多思考、勤动脑,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课文为依托,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独立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为例,教学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让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语言美在什么地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花卉,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模仿写作,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的心理障碍。作文指导课上,教师直接从家里搬来一盆杜鹃花,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具体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指导他们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查资料,了解杜鹃花的有关信息。学生资料准备完毕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我的植物朋友》。由于准备充分,学生的作文写得都非常好。有了这次小练笔,再加上学生组内交流写作经验,写作文就变得不难了。

通过写作教学,让语文走进生活,通过观察思考,让丰富的素材进入学生眼中,学生明白了生活处处皆语文。因此,教师要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写作中品味到浓浓的“语文味”。

综上所述,“语文味”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堂中的文化氛围,更是指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思想情感、语言表达魅力的一种感知与感受。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教师既要借助外界手段渲染课堂氛围,又要在教学中凸显语文知识本身的韵味。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情感,感受“语文味”;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感悟进行语言创意表达,感受汉语言的“语文味”。这样,学生就能体悟到文章的深层内涵,体悟到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