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隔离灭火技术应用分析∗
——以福建省德化县为例

2022-04-07王玉连黄志森

森林防火 2022年2期
关键词:隔离带火线林火

王玉连 黄志森

(德化县林业局,福建 泉州 362500)

森林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 个条件,即可燃物、火源与氧气,这三者缺一不可[1]。根据森林火灾灭火原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隔离森林火灾燃烧所需的氧气、可燃物、火源三要素中的任一要素,即能实现灭火[2]。传统常见灭火方法有人工扑打、用水、用土、用风力、爆炸等手段,以达到降温、散热、缺氧、隔离的目的,最终实现灭火。这些方法常受人力、水源、装备、运输、成本等条件限制,存在处置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德化县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少雨,霜冻严重,风干物燥。境内整体海拔较高,地形复杂,风速较大[3]。十几年来,德化县针对山区地形复杂、林草茂盛、可燃物载量大、风大多变、阻隔少,森林火灾具有火势大、蔓延快、难靠近、难扑救、风险大、易伤亡等特点,汲取国内外重特大森林火灾经验教训,强化机具装备建设,探索总结一套基于隔离为基础、多法融合的“隔离+”新型灭火技术,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1 革新背景浅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严重稀缺问题突显,森林火灾处置能力非常脆弱,传统依靠大量人力近火扑打的方法已难以有效处置森林火灾。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人为干扰活动减少,森林植被茂密,杂草茂盛,林下可燃物载量大,遇霜冻、干旱、大风天气,易发生大火大灾,火场扑救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危险,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当前,各种先进高效的机具、器械不断涌现,如修剪机、割灌机、油锯、履带式遥控开带机、挖掘机等具有劈草、修剪灌木、砍伐树木、开路的功能,将这些机具装备用于清理可燃物、开设隔离带、阻隔火源、降低火势,为应对复杂森林火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2 组建精专队伍

2.1 队伍

树立精专理念,在县城组建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5支60 人,在乡镇组建12~16 人乡镇级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1 支340 人,每支队伍选配一名专业带队指挥干部,全程负责火场研判、指挥扑救、安全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演练、竞赛。队伍配备劈刀、油锯、修剪机、割灌机、履带式遥控开带机、挖掘机、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电动喷雾器、超高速涡轮风水灭火水枪、脉冲高压细水雾、水泵、无人机、指挥终端、地形图、影像图、植被图、防火设施图等机具装备,使队伍兼具隔离、扑救、清理、看守、自救功能,满足不同作战需求,提高队伍灭火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4-10]。

2.2 装备

在森林灭火时,通常使用以下装备。1)劈刀。砍除隔离带上的幼树、灌木、藤条、荆棘、枯枝,为修剪机、割灌机作业清除障碍。2)油锯。砍除隔离带上的幼树、枯死木、下层针叶树、部分中层针叶树,避免地表火蔓延上树造成树冠火。3)修剪机。割除并搬离隔离带上的芒萁、五节芒等杂草,最大限度减少可燃物载量,以降低火势。4)割灌机。紧随修剪机之后,割净并搬离隔离带地表残余杂草和枯枝落叶,进一步减少可燃物载量。5)背负式风力灭火机。利用强风吹净隔离带上的杂草、枯枝落叶,增强阻隔效果;当火线靠近隔离带时,待火势降低,利用强风吹散地表火球,进一步降低火势,有效切割火源与可燃物接触,达到彻底灭火的效果。6)锄头。挖净、挖除残留余火、余星、杂草、烂树兜、腐殖层,增强阻隔效果,防止复燃。7)电动喷雾嚣。喷灭隔离带上的暗火、余星、余灰,防止复燃;产生5~6 m的条状高压水柱,可喷灭6 m以下的树冠火。8)履带式遥控开带机。该设备以柴油为动力,马力大(60 马力),一般工况每分钟推进20~30 m,高速运转(3 300 r/min)的合金刀具对线路上的枯枝落叶、杂草、灌木、树木进行破碎,同时,翻动5~6 cm的土壤,将细碎的可燃物与土壤充分混合或掩埋,发挥阻火作用。该设备最大爬坡作业角度可达60°,适用于相对平缓的山脊、山坡作业任务,采用遥控操作,大幅度提高操作员的安全性。可高效清理可燃物、开设防火隔离带、预设安全通道和安全区;可以翻土灭火、清理烟点火点、站杆倒木。9)履带式挖掘机。履带式挖掘机马力大,效率高;力臂长,工作面宽;抓地力强,爬坡性能好,不打滑;能挖生土带、清理枯枝落叶、杂草、灌木、树蔸等,阻隔效果显著。适于相对平缓的山脊、山坡清理可燃物、开设隔离带、预设安全区、以土灭火等。10)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利用强大脉冲冲击力,对火势进行有效压制;水被高度雾化后增加吸热面积增加上千倍,达到快速降温、提高隔绝氧气效果,具有高效、节水、操作简便、机动灵活特点,适于看守火场、处置冲火、飞火,也可自救。11)超高速涡流喷射风水灭火机。利用超高速气流将水撞击成雾状的颗粒,以巨大动能,远距离、高强度、大范围地喷射出去直接灭火,细水雾粒径表面积比较一般水滴大1 700 倍,惰化介质(水蒸气)能限制火焰向外传播,并且使被“包围”的火焰窒息,以短时间控制火势。细水雾吸热效率高,冷却效果好,可使队员免受火场热辐射威胁。其可灭地表火、树冠火,灭火性能好,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适于灭火、清理、看守、自救。

3 战略战术与灭火方法

3.1 灭火理念

摒弃传统以人力近火追火冒险直接扑打的做法,依靠先进高效机具装备,预先开设隔离带、清理可燃物、阻断火源、降低火势,实行先隔离后扑救,灭火理念由依靠人力、被动扑救向人机结合、主动控制转变。

3.2 灭火战略

先控制后消灭,先隔离后扑救。对于不能立即扑救的森林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和扩大,在具备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全面扑救;在扑救森林火灾时,杜绝见火就上、遇火就打,应借助先进高效机具装备,先开设隔离阻火带,降低火势后再进行扑救,确保安全、有效[11-12]。

3.3 灭火战术

低处入手、低处作战。根据林火燃烧、蔓延规律,灭火的顺序必须是由低到高,即灭火的起点必须从低处入手,才能保证灭火科学、有效;队伍灭火的位置必须是在火线的下方,即低处作战,才能保证人员安全。

3.3.1 自下而上,“捧”火上山 不管是上山火、下山火,还是侧面火,但总趋势是由低处向更高处延烧。所以,处理森林火灾必须从火场低处入手,自下而上,不断向山上抬升推进,火线逐渐向上缩短,最终实现灭火。

3.3.2 低处作战,确保安全 林火发生后,产生的火焰、热浪、烟气对上空气流进行烘烤加温,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而外围的冷空气开始下沉流动,形成火场局部气流。火场气流反过来对林火产生影响,形成向山上倾斜的推力,使上坡植被受到来自下坡火焰、热浪、烟气的熏蒸、烘烤,燃烧加快。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火灾,队伍应始终处于火线下方进行扑救,才能确保扑救过程安全有效[13]。应强化队伍的安全管控,杜绝从高处向低处投放兵力、队伍在火线的高处作战现象发生。

3.3.3 两翼推进,山后会合 林火总是向上、向两侧蔓延,所以,火灾扑救应从火场两侧最低处入手,队伍在火线下方两翼张开,沿着两侧火线下方由低向高抬升推进。两翼作战线路夹角应小于180°,呈倒“八”字形,且推进速度应大于火线长度的增速,确保安全有效。为避免出现人在上、火在下的被动局面,队伍应选择在火场山坡背坡会合,不得在火场山坡正面坡会合。

3.3.4 隔离为主,多法融合 火势大小受地形、植被、风向、风速等因素综合影响,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对于小火、中火、大火,可分别开设宽度1、2~3、8~10 m不等的阻火隔离带,然后以风力、以水、以火等手段,分别采取直接扑打、边隔离边打、完全隔离阻火等方法将明火扑灭。应综合人力、机具装备、地形、植被、风向、风速、火势等因素,合理确定隔离宽度和扑救方法,以隔离为主,打隔结合,多法融合,灵活掌握。

3.4 灭火手段

3.4.1 风力灭火 明火靠近隔离带时,待火势降低后,利用背负式风力灭火机将余火扑灭,同时将余火余灰往火场吹送1.5 m以上,进一步清理火场。看守隔离带时,利用风力灭火机强劲的风力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减缓燃烧速度,同时改变火焰燃烧的方向,防止产生冲火、飞火。风力灭火是实战中最常用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显著,机动灵活。

3.4.2 以火攻火 风向风力有利时,可采取以火攻火办法,在隔离带靠火线一侧局部点烧可燃物,拓宽隔离带,是一种辅助灭火方法。为避免产生冲火、飞火,点火要专人统一实施,按照由高到低、由远到近顺序进行,使之形成能量较小、蔓延较慢的下山火。

3.4.3 以水灭火 利用水源水泵、接力水泵、喷射水泵构成一个以水灭火系统,对隔离带边的明火进行快速、高效、安全灭火。也可以利用脉冲高压细水雾、超高速涡轮风水灭火水枪对越过隔离带的冲火、飞火点进行快速处置。对地表腐殖土、地下泥炭土进行开沟注水,防止蔓延。运水方式除水泵抽水,还有直升机、无人机、消防水车、园林水车等给予保障。

3.4.4 化学灭火 利用喷雾器、无人机、直升机等装备,装载化学灭火剂。地面与空中配合,对逼近隔离带的林火或穿越隔离带的冲火、飞火进行喷撒灭火。其灭火机理主要是通过灭火剂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起到降温、成膜、隔离空气和稀释氧气之作用,致使林火受到控制和熄灭。

3.4.5 爆炸灭火 通过地面人工或利用无人机在空中向火场,或对人员无法到达的火点或穿越隔离带的冲火、飞火投掷灭火弹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强制剥离灭火,即让可燃物的灼热核强制剥离燃烧物质使林火熄灭。爆炸灭火能短时间内将火源消灭,迅速控制火势,阻断火势蔓延[14]。

3.5 灭火步骤

在实际灭火过程中,通常按照隔离阻火、多法融合灭火、清守火场三个步骤开展灭火。

3.5.1 隔离阻火 把清理可燃物、开设隔离带作为灭火的首要步骤,能减少可燃物,降低火势,阻断火势蔓延,提供安全逃生通道。1)隔离工具。经多年实践检验,劈刀、斧头、油锯、修剪机、割灌机、背负式风力灭火机、锄头等工具较为实用高效。如果地形地貌较为平缓,使用履带式遥控开带机、挖掘机将大幅提高清理可燃物、开设隔离带效率。2)隔离带位置、走向。按照低处入手、低处作战原则,合理选择作战起点,观察地形、植被、天气、火势等变化,不断调整隔离带走向,有效规避不利地形、易燃植被、恶劣天气、危险火势等。隔离带应始终处于火线的下方,且与火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夹角,形成剪刀差,确保隔离有充裕的时间。3)隔离带宽度。小火:对于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5°)、植被稀疏、杂草低于50 cm、风速小(小于3 级)、火焰1.2 m以下的小火,贴近火线下方,利用隔离工具,预先全面清理可燃物,达到干净见表土的要求,形成宽度1 m的简易隔离带。中火:对于地势平缓(坡度15~25°)、植被稀疏(郁闭度0.3~0.4)、杂草高度在50~100 cm、风速较小(3~4 级)、火焰高度在1.2~1.8 m的中火,选择离火线下方5~10 m处,利用隔离工具,预先全面砍伐、清理针叶树、灌木、枯枝落叶、杂草、腐殖层等可燃物,达到干净见表土的要求,形成宽度2~3 m的阻火隔离带。大火:对于高温条件下,地形复杂、坡度较大(坡度26°以上)、植被茂密(郁闭度0.5 以上)、杂草高度在100 cm以上,遇强风、逆风、不稳定风,火焰高度1.8 m以上,易产生林冠火、爆燃火、飞火,难以正面组织扑救的大火,应依托山脊、公路、机耕路等有利地形,利用修剪机、割灌机、履带式遥控开带机、挖掘机等隔离工具,开设宽8~10 m完全阻火隔离带。

3.5.2 多法融合 依托开设的隔离带,结合本地人力、交通、水源、地形、植被、天气、装备等条件,确定最佳灭火方法,多法融合,提高灭火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1)小火。依托简易隔离带(宽度1 m),利用风力灭火机、喷雾器等工具,采用风力灭火、以火攻火、以水灭火等手段相结合,直接将靠近隔离带的明火快速扑灭。2)中火。依托隔离带(宽度2~3 m),待有效降低火势后,采用风力灭火、以火攻火、以水灭火等手段相结合,实行边隔离边打方法,将余火扑灭。3)大火。依托阻火隔离带(宽度8~10 m),依据火势变化,择机采用风力灭火、以火攻火、以水灭火等手段相结合,实行完全隔离阻火方法,将明火扑灭。4)飞火。在处置大火时,有相应看守队伍,配备水泵、电动喷雾器、脉冲高压细水雾、超高速涡轮风水灭火水枪、无人机、灭火弹、灭火剂等机具装备,采用以水灭火、化学灭火、爆炸灭火等手段,对穿越隔离带的冲火、飞火进行及时、快速处置。

3.5.3 清守火场 明火扑灭后,应组织15~20 人的火场清理看守队伍,分成3~4 组,利用风力灭火机、电动喷雾器、脉冲气压喷雾水枪、超高速涡流喷射风水灭火机等机具对火场、隔离带上的余火余灰进行细致清理,并喷撒水雾,防止复燃。清理看守火场应达到无火、无烟、无汽后,队伍方可撤离。

4 结语

采用新装备、新技术后,扑火效率显著提高,从2001—2010 年与2011—2020 年两个十年森林火灾数据对比来看,平均单起受灾面积约从10.62 hm2下降到3.93 hm2,下降了63%;扑火时间从176 min下降为115 min,减少1 h;用工数从88.4 工减少为61.9 工,下降30%;无复燃现象发生[15]。由于采用了先进高效的机具装备,使队伍兼具隔离、灭火、清理、看守、自救功能,处置森林火灾能力大幅度提升,可以科学、高效、安全应对各种危难险重森林火灾,满足扑大火、救大灾的要求。基于隔离为基础,实行多法融合灭火,形成一套“隔离+”新型灭火技术,将为我国南方山区森林火灾处置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隔离带火线林火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造林中防火隔离带的设计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半边天
浅谈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穿越火线之我是连长
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