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的音乐传播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研究
——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

2022-04-07吴宏宇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赛双高计划融通

吴宏宇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2019年,随着教育部提出“双高计划”和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展高职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教育部完成新版高职专业目录修订并颁布实施。2017年,根据新版高职专业目录启动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2019年,公布了第一批347个专业教学标准,2020年,完成了202个标准的制定与验收,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多年以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三教”改革获得不少成果。目前,在“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引下,学院一直以音乐传播为中心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最终在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中成功立项(粤教职函〔2019〕135号),成为第一批省级高水平建设项目。

音乐传播高水平专业群以音乐传播为主导专业,音乐传播也是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该专业培养学生价值引领、活动策划、数字传播等文化传播能力;并以音乐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舞蹈表演为主干专业,培养学生传承技艺、节目开发、节目演绎等艺术表演能力;以音乐制作为支撑专业,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及节目包装、科技应用等技术应用能力。

专业群为实现高职音乐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工匠精神及职业道德培养,以“1+X”证书、技能竞赛的能力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施高职类音乐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研究。

1 “双高计划”背景对音乐传播专业群建设的新要求

1.1 “岗课赛证”融通使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入

我国各地高职院校专业(非音乐专业)在“岗课赛证”融通研究上已取得不少成果,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也早有规划。在音乐传播专业群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至关重要,“岗课赛证”融通拓宽了改革思路,使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开发“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培养效率、规格更高,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音乐高技能人才。

1.2 “岗课赛证”融通是音乐传播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多年以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培养出大批的音乐专业优秀人才,并致力于服务区域文化、经济建设,但不可回避的是,由于音乐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成长规律、培养时限等因素皆与工科类有不同特征,因此,在音乐传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开发“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不仅提高了育人效率,还丰富和拓展了音乐专业教育理论,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发展[1]。

2 高职类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研究现状

国内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非音乐专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认可,具有推广价值。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音乐传播高水平专业群,与兄弟院校的专业群(非音乐专业)相比,在生源渠道、学生知识背景、职业能力要求、培养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2]。因此,在“岗课赛证”融通上不能直接照搬兄弟院校的成功方法,但这些院校在各个角度的思考和实践启发了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在音乐传播专业群建设上进行“岗课赛证”融通的深入研究,可使其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早出成果,具有现实意义。

2.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证融通”重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生共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施行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证书)对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培训认证体系,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学习,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无缝对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融通”模式,在信息通信类专业以企业能力为导向,增加企业认证课程,替换一部分传统课程,探索实践了“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在此项研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与华为世界顶级研究所的部分研发和一线工厂建立实训基地的真实生产环节,以行业最新技术与科研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学习、成长,最终这些学生都成为该领域的优秀人才。2018年,“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项目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该奖项全国共2项),实现了广东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零”的突破。

2.2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赛教融合”模式

在“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将学校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系统衔接,以大赛为引领,积极创设技能竞赛平台,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内容对接行业标准和领先技术的优势,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比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赛后评价融入课程评价等,力求将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并涵盖教学的全过程。在此模式下,该校在历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所有赛项中全部获奖,并蝉联获奖项目数、获奖总人数全国“双第一”[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形成了“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突出的培养效果,在“赛教融合”方面给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提供了优秀的参考案例。

2.3 山东职业学院:“赛证课相通”模式

在“赛证课相通”模式中,山东职业学院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大赛、企业认证标准相衔接,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企业考证”的闭环式培养。该校将最新行业认证标准引入数据安全、通信安全等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研制课程标准和开发项目课程,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适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4]。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双线结合”的路径。A线为传统教学,涵盖整个课程体系,B线以行业企业实际项目、顶岗实习为核心,双线相辅相成,是该项目的亮点之一。这种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整体设计上未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尽管如此,山东职业学院“赛证课相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也给予了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较大启发。

3 音乐传播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的具体实施

3.1 构建“台前幕后、人人出彩”的“艺术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音乐传播专业群涉及台前幕后诸多岗位,传统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长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换言之,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的实际需求有偏差,“艺术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岗课赛证”融通研究的现实基础。

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广泛的市场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文化产业链对音乐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校外文化企业群实习基地和校内专业群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行“台前幕后、人人出彩”的“艺术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专业岗位需求,以各艺术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抓实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对标行业企业标准。专业群申报的“1+X”证书有三个:器乐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新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企业需求为主线,共建专业群实训基地,协同组织教学内容,形成相对高效的运作模式[5],使台前幕后各岗位人人出彩,该模式在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中荣获一等奖。

3.2 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音乐传播专业群传统课程体系是在一个相对长期的时间内逐步建立起来的,各模块课程对职业能力的聚焦不够精准,要解决传统课程体系的松散问题,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为了使“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精准聚焦职业能力,音乐专业群将“1+X”证书和技能大赛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将大赛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成课程项目,在“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大二、大三阶段课程体系中增设“岗位+课程+学期”的课程模块、技能大赛及“1+X”证书类拓展课,打破了传统常规课程安排壁垒,打通了融通渠道。培养目标始终贯穿课程体系,与课程紧密结合,贯彻“三全育人”总目标,确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知识、能力、素养目标要求,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技能大赛标准”“创新创业大赛标准”“‘1+X’评价标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以公共平台课程模块打通素质培养渠道,以音乐传播专业群内各专业方向模块培养岗位技能,以专业群平台课模块培养基础知识技能,以赛证模块强化岗位技能,以艺术团岗位夯实专业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牢、实践技能强、岗位适应快、创新意识高、工匠精神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此,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岗课赛证”顺畅融通,构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统一于岗位目标的课程体系。

3.3 构建音乐传播专业群模块化教材体系

模块化教材要形成体系,必须站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高度做整体规划,势必要立足职业能力,以“台前幕后”各岗位为载体,把培养目标始终贯穿其中,使各教材模块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真实地体现学校、行业、企业的整体要求。以专业群内各项目课程为单位编写系列教材,教材内容涵盖岗位工作过程,教材的编写与行业、企业导师协同完成,先形成讲义,调整后制成校本教材[6]。

教师是教材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先进的教材建设理念可以大大加快教材体系的建设过程,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关键性指标。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存在传统的教材观,缺乏创新意识,固守传统教材,拖慢了教材建设速度。因此,必须加大对专业群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其新型的教材开发意识。

在音乐传播专业群的教材建设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组织业内专家共同审核,并提倡优先出版创新性元素丰富的教材,从源头上把好内容关。开发者应立足职业能力培养,增加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表达、创造音乐能力的内容,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模块化教材要充分利用成熟的数字技术,走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路径。目前,传统的纸质教材音乐专业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专业群学生对实际音响和新教学途径的渴望,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可以丰富专业群课程的教学内容。音乐教材数字化、音频化,可大大增加学生接触实际音乐作品的频次,极大地推动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3.4 打造与“岗课赛证”对应的“四师协同”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音乐传播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需要将目光放于整个产业链之上,也就是将培养目标与产业链需求紧密结合,依托行业企业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四师协同”优秀专业群教学团队,共同进行专业群建设工作。这就需要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企业经理“四师协同”高效联动,设立联席会议,与教学活动同步同行,共建实训基地,逐步实施多模块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定期召开会议、培训教师,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解决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施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断丰富、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规格。

专业群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与企业经理紧密协同,改革专业群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不宜只采用传统考试的评价方式,而应充分利用“四师”各个角度,在多个环节合理分配评价指标的多种评价手段,多个主体参与评估,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5 建立高效的“岗课赛证”融通保障体系

音乐传播专业群在“岗课赛证”融通建设中要有长期的规划,制订相应的保障措施,成立“岗课赛证”融通工作组,负责人全面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尤其是对接颁发证书的行业协会及相关培训企业,对证书试点实时跟踪反馈,整体把控,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相关合作企业根据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为学校提供一线行业专家的支持,并承担部分教学、教材研发等任务。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建设实行模块责任制,采取期中检查、期终验收工作的管理模式。各课程负责人要按照项目建设目标、内容、日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保证建设目标如期完成,建立定期工作总结考评机制,对相关人员的各项分工工作进行专项考评。

学校在科研方面有相关的经费支持,用于开展项目研究。各项工作力求开源节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模块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严格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和规范使用。

音乐传播专业群制订了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定期参加“1+X”证书的国培和省培,利用好“四师协同”团队。教师走出去,专家引进来,理论型成员与实践型成员优势互补,多维度提高专业群教师对“岗课赛证”融通建设的认识,切实提高教师的岗位实践技能教学能力。

4 结语

在“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引下,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传播高水平专业群以艺术团为载体,以“1+X”证书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素养要求为目标进行“岗课赛证”融通,以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构建“台前幕后、人人出彩”的“艺术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编写专业群课程模块化教材体系,打造与“岗课赛证”对应的“四师协同”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实施高质量的“岗课赛证”融通,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率、拓宽学生就业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为区域文化经济发展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课赛双高计划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在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