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下降对产业链安全及金融稳定的影响与启示*
2022-04-07陶娅娜
陶娅娜,袁 佳
(1.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 100045;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033)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并通过生产、销售、投融资等环节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相关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一、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但全球经济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地球上生命的变化及各种生命形式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资源多样性。BCG(2021)认为,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以食物供应、碳封存、水和空气过滤等形式,每年创造经济价值超150 万亿美元,约为全球GDP 的两倍。根据国际生态系统服务通用分类(CICES),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包括供应、调节与维护、文化三大类(表1),为全球经济、粮食安全及人民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据统计,全球超过30 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 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全球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中国生态环境部,2021)。仅为农作物提供授粉服务,即贡献了全球75%以上的作物多样性和35%的作物产量(Silva 等,2021)。
表1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体现
大量行业发展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WEF(2020)估计,目前全球一半以上GDP 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总金额超过44 万亿美元。其中,建筑业(4 万亿美元)、农业(2.5 万亿美元)、食品饮料业(1.4 万亿美元)依赖程度最高。
经济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食品、能源等行业影响最大。过去50 年,全球人口和经济加速增长,导致75%的陆地和66%的海洋环境严重改变,约25%被评估的动植物物种受到人类活动威胁,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较近1000 万年来的平均速度高出数十倍至数百倍。土地和海洋用途改变、资源过度利用、气候变化、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是通过企业运营和产业链供应链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WEF,2020)。IRP(2019)认为,全球90% 以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源于材料、燃料和食品的生产加工。BCG(2021)指出,食品、能源、基础设施和出行、时尚四大产业的上下游造成超过90%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仅食品行业的影响占半数以上。
表2 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产业及其影响路径
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国际贸易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贸易、消费过程由不同国家诸多参与者完成,其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企业可能选择将污染严重的生产环节放在环保制度较为宽松的国家;另一方面,国际贸易规模增长导致产业扩张,资源使用增加,特别是资源开发与培育、转化与制造、消费及消费后处理等产业活动,加剧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80-2019 年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长近12 倍;而1975-2014 年濒危物种相关产业贸易额翻了两番(Harfoot 等,2018)。以农产品贸易为例,全球农产品出口额由1980 年的2338 亿美元增长至2018 年的1.4 万亿美元,增长超过6 倍。约40%的森林破坏源于农业扩张,尤其是大豆、棕榈油、牛肉、林产品等的全球贸易对动植物物种造成巨大威胁(TFA,2018)。
二、生物多样性下降将严重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其风险或将传导至金融领域
(一)生产端:生物多样性下降可能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甚至断裂
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已造成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的减少,全球GDP 每年损失超5 万亿美元(BCG,2021)。很多以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原料的行业,如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化妆品等,面临原料供应不足或成本上升风险,甚至会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扰动。CAB(2018)估计,20 世纪约3/4 的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已丧失,农业增长和创新余地变小,全球粮食供应愈发脆弱。WEF(2020)指出,目前全球60%的咖啡品种濒临消失,一旦实际发生,全球咖啡市场(2017 年零售额为830 亿美元)将受到很大冲击。
(二)销售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企业可能面临供应链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抵制
制定可持续的采购流程已成为当前的商业趋势,这对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生态友好性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消费者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重视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践行可持续消费,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产品和服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承诺的企业更能有效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而表现较差的企业可能面临供应链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购买需求下降,或被要求改进产品服务、技术和商业模式。如2010 年,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针对雀巢公司棕榈油采购导致毁林行为发起抗议运动,雀巢股票随后下降4%。波士顿咨询公司针对8 个国家3000 名消费者的一项调查显示,87% 的消费者认为企业应更大程度地将环境因素纳入其产品、服务和运营中(BCG,2020)。75% 的消费者认为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超过1/3 的受访者表示曾因担忧环境可持续性而改变消费偏好(BCG,2019)。《2020 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指出,消费者对企业的环境与社会信息及产品环境信息的披露期待较高,对产品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提出要求,44.2%的受访者希望所购产品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商道纵横,2021)。
(三)投资端: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合规性风险
随着各国环境立法和监管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投资运营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可能会引发监管干预,导致企业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供应受限,面临更高的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相关税费或经济处罚,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企业还可能面临诉讼。如2018 年,印尼颁布一项为期三年的禁令,禁止砍伐原始森林用于棕榈油种植和伐木等土地使用活动,2019 年起永久性实施,预计到2030 年,该禁令将使印尼最大的棕榈油产区苏门答腊岛GDP 下降2%(Yusuf 等,2018)。又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面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难题,目前,由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心破坏动物栖息地及影响当地居民生计,中国企业在资源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存在较大生态环境风险,部分投资高达百亿人民币的项目被迫暂停(王珂礼等,2021)。
(四)融资端:未有效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可能面临资产价值损失或融资困难
破坏生物多样性会降低企业的社会评价和信用质量,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流、造成资产价值损失或融资受阻,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如世界著名吉他公司吉布森因从马达加斯加和印度进口非法砍伐的乌木和红木,被美国政府罚款并没收木材。又如2017 年,可可和棕榈油公司United Caocao 因在秘鲁亚马逊森林保护区开发种植园,伦敦证券交易所暂停了其股票交易,致其股票市值下跌55%。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积极践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的企业估值高出同行业其他企业3%~19%(BCG,2017),而未能有效解决经营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企业,可能面临品牌价值降低和利润损失的风险(WEF,2020)。
(五)金融机构端:对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不足可能导致资产损失甚至触发金融风险
据统计,全球开发性金融机构28%的贷款(约3.1 万亿美元)与脆弱的自然资源高度相关(Finance for Biodiversity,2020)。一旦不合理攫取自然资源的企业从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不足的金融机构获得投资,企业经营风险可能通过资金链向金融机构传递,使金融机构面临声誉风险和资产损失。如,环保组织Portfolio Earth(2020)报告指出,2019 年全球多家大型投资银行向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部门提供了约2.6 万亿美元的贷款和承销服务,其中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最大①十家银行分别为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瑞穗金融集团、富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汇丰银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巴克莱银行。。2016 年,西班牙银行巨头桑坦德银行因向非法破坏巴西森林的农户提供贷款而被罚款超1500 万美元。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发现,投融资项目对客户带来的环境影响会波及金融机构,产生金融风险;所投项目不可持续的运作方式引发的声誉风险也可能波及金融机构②2019-2020 年,UNESCAP 针对亚太国家150 家金融机构(包括开发银行、央行、商业银行)开展关于影响金融机构环境社会表现的影响因素的调研。。若生物多样性下降到某个阈值,或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措施,可能导致金融资产估值下降、金融机构坏账上升,严重影响金融稳定。
三、启示与建议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但受威胁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一些情况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建设存在尖锐冲突,严重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
(一)强化全社会各主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一是建立企业生态环境信用制度,加快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企业披露责任,规范披露行为、明确披露要求、界定信息边界,有效指导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郭希宇,2022)。二是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推动企业引入绿色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鼓励相关行业将生物多样性原则和标准纳入行业标准,或通过自愿承诺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披露、报告和损失目标设定。三是在自然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或生态系统脆弱地区,推动战略环境影响评估。对于大型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应在环境评估中,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是提高消费者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消费和生态友好型生产形成闭环。倡导资源节约和绿色消费,最大程度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消耗,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生态保护水平。
(二)发展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
一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透明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对以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原料的行业(如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等)及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行业(如采掘、水电、土地开发等),将透明度、可追溯性纳入产业链全链条,在生产选址、采购、制造、销售、回收处理等环节设定绿色门槛,推动形成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二是增强供应链弹性和韧性。减少对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原材料的依赖,注重可持续生产和循环生产,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构建更具弹性、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供应链。
(三)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
一是优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生态环境使用付费等制度,对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试行一定期限奖补或减税政策,更好发挥财税政策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引导政府系基金(包括社保基金和各级政府的产业投资基金)增加生态投资。二是引导金融机构践行ESG 投资和可持续金融,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投融资决策。鼓励金融机构强化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压力测试并进行信息披露,积极对接国际金融公司(IFC)生物多样性保护绩效标准(见表3),发放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贷款、承销相关绿色债券。三是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界定标准,为社会投资者提供行为基准。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资产定价、评估与流动机制,促使生态资产在流动中增值。健全风险缓释机制,更好地分担风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四是监管部门应评估金融体系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程度及潜在风险,逐步将相关风险因素纳入金融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压力测试并披露信息,防范金融资源过度投入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经济活动中去。
表3 IFC 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绩效标准
(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
一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和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履行,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二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积极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嵌入全球绿色产业链。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和生态环境制约,因地制宜,通过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共同推进既有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