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姜品种引进与比较试验

2022-04-07王秋媛

耕作与栽培 2022年1期
关键词:长顺凤头出苗率

王秋媛

(安顺市种子管理站, 贵州 安顺 561000)

生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oe)为姜科姜属宿根植物,是药食兼用的香料类经济作物。镇宁自治县作为贵州省最大的生姜种植产区,以“小黄姜”“二黄姜”为主要品种。生姜作为特色农产品,在当地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该县生姜种植面积达1万hm2,产量达30万t,预计产值超10亿元,带动2万余户姜农增收。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生姜种植规模在逐年扩大的同时,病虫害也在逐年加重,直接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1]。引种是品种改良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品种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2]。因此,为了调整镇宁县生姜品种资源结构,促进本区域生姜种植和产业发展,本试验引进9个生姜品种,以当地镇宁小黄姜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对其生长情况及丰产性进行鉴定,以期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丰产优质、适合镇宁县生态区域种植的生姜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分别从河南、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引进9个生姜供试品种,本地镇宁小黄姜作为对照品种(见表1)。

表1 参试生姜品种及来源

1.2 试验方法

1.2.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贵州省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蔬菜坝区基地进行,该地东经105°61′,北纬26°04′,海拔1 100 m,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均匀,灌溉水源方便,土质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花菜。

1.2.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10个处理,2次重复,小区面积21 m2,重复间走道0.8 m,四周设保护行。株距为25 cm,行距50 cm[3],播种深度12~17 cm[4],种植密度5 336株/667 m2。

1.2.3栽培方法

挑选颜色鲜亮,没有病虫害的姜块作为种姜,种姜块单重50~75 g,对姜种进行消毒处理,摊开晾干。每667 m2地施2 000 kg腐熟的农家肥、50 kg 复合肥(N∶P∶K=1∶1∶1),施于播种沟内。于4月12日人工点播方式定植,10月30日收获。

1.2.4样品采集与分析

结合当地出苗和病害的发生特点,试验于7月13日,各小区取中间四行调查生姜出苗情况,统计姜瘟病、茎基腐病和青枯病的病害发生情况,计算出苗率和发病率。在生姜成熟期,每个小区采取3株长势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测量株高、分枝数、茎叶鲜重、单株鲜重,全区收获记产。

出苗率(%)=(出苗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发病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增产率(%)=[(引进品种产量-对照品种产量)/对照品种产量]×100%。

1.2.5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和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姜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对生姜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0个生姜品种的株高、分枝数各有差异(表2)。不同生姜品种的株高为73.3~94.0 cm,其中较高的为石桥老生姜、保田生姜、长顺小黄姜,株高均在92.3 cm以上,较矮的为镇宁小黄姜、鲁山张良姜、福建红芽姜、水城小黄姜和湘西小黄姜,株高在76.8 cm以下;来凤凤头姜和兴义小黄姜居中。各品种生姜的分枝数平均在11.7~27.5之间,其中分枝数最多的为长顺小黄姜,为27.5个,其次为来凤凤头姜、保田生姜和石桥老生姜,分枝数均在25.3个以上,分枝数较少的是镇宁小黄姜、湘西小黄姜、水城小黄姜和福建红芽姜,其中,福建红芽姜分枝数最少,仅为11.7个。

2.2 不同生姜品种出苗率和发病率比较

调查不同生姜品种出苗情况发现(表2),出苗率为71.4%~96.4%,平均值为84.83%。出苗率较高的为保田生姜、石桥老生姜、来凤凤头姜和长顺小黄姜,出苗率均在88.4%以上,其中保田生姜最高,达到96.4%;鲁山张良姜和福建红芽姜较低,出苗率为80%以下;兴义小黄姜、湘西小黄姜出苗率接近平均值。统计姜瘟病、茎基腐病和青枯病的病害发生情况发现,不同生姜品种的发病率为2.7%~7.14%,其中发病率最低的品种为鲁山张良姜,长顺小黄姜次之,来凤凤头姜和石桥老生姜、湘西小黄姜较低;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为水城小黄姜,发病率较高的品种是水城小黄姜、镇宁小黄姜和兴义小黄姜。除长顺小黄姜外,省内4个生姜品种发病率均较高,为4.46%~7.14%,平均值为6.14%;省外引进的5个生姜品种发病率均较低,平均值为3.75%。

表2 参试生姜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发病率比较

2.3 不同生姜品种的产量比较

各品种的产量分析结果(表3)显示,不同生姜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从生姜单产来看,产量为2 417.9~3 661.6 kg/667 m2,与对照品种相比,长顺小黄姜、保田生姜、石桥老生姜和来凤凤头姜均极显著高于镇宁小黄姜,增产率为12.1%以上,其中长顺小黄姜产量最高,增产率为29.3%,保田生姜次之,增产率为24.2%;湘西小黄姜和福建红芽姜显著低于镇宁小黄姜,减产8.5%~14.6%;兴义小黄姜、水城小黄姜和鲁山张良姜与对照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从单株重量来看,长顺小黄姜单株重量为899.8 g,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保田生姜、石桥老生姜、兴义小黄姜单株重量在694.7~749.8 g之间,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镇宁小黄姜,福建红芽姜和来凤凤头姜单株重量分别为680.3 g和670.5 g,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水城小黄姜和鲁山张良姜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从单株茎叶重量来看,长顺小黄姜和保田生姜分别为587.5 g和592.0 g,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水城小黄姜、鲁山张良姜、湘西小黄姜和福建红芽姜单株茎叶重量为341.5~378.0 g,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

表3 参试生姜品种的产量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株高反映生姜生长状况,可作为评价高产的主要指标之一。本试验中,不同生姜品种农艺性状各有差异,株高为73.3~94.0 cm,株高较高的品种是石桥老生姜、保田生姜、长顺小黄姜,株高均在92.3 cm以上。地下根茎是生姜的产品器官,由多个分枝且膨大的姜球组成。因此,生姜的分枝数和根茎大小与生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5]。研究表明,高产型生姜的主要特征为较多的分枝数[6]。本试验中,分枝数较多的品种是长顺小黄姜、来凤凤头姜、保田生姜和石桥老生姜,分枝数均在25.3个以上。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长过程基本上是营养生长的过程。生姜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性是获得生姜高产的关键。本试验中,出苗率较高的为保田生姜、石桥老生姜、来凤凤头姜和长顺小黄姜,出苗率均在88.4%以上,出苗率直接关系到产量。近年来,由于生姜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生姜病虫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病害(姜瘟病等)直接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1]。本试验中,发病率较低的品种为长顺小黄姜、鲁山张良姜、来凤凤头姜和石桥老生姜,综合来看,省外品种发病率低于省内品种。长顺小黄姜单株重量最高,为899.8 g,长顺小黄姜、保田生姜、石桥老生姜和来凤凤头姜均极显著高于镇宁小黄姜,增产率为12.1%~29.3%。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长顺小黄姜、石桥老生姜、来凤凤头姜的株高较高,分枝数较多,出苗情况较好,发病率较低,单株重和产量都较高,生育期合适,增产潜力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适宜镇宁县当地种植,有引种改良当地品种的潜力。建议在后续几年继续扩大试验点范围进行研究,为生姜的生产实践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镇宁县生姜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长顺凤头出苗率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凤头赢得百媚生
小仙鹤
凤头蜂鹰:“闻蜂而至”的猛禽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在梦里多好啊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