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评价

2022-04-07陈光能彭富海

耕作与栽培 2022年1期
关键词:抗病性农艺种质

陈光能, 彭富海

(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辣椒(CapsicumannuumL.)属茄科辣椒属植物,其营养价值颇高,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鲜食蔬菜和辣味调味剂,同时,辣椒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从中提取的辣椒素及辣椒红素在食品、医药、军事、化工和农业等方面都有特殊的用途[1-2]。辣椒栽培过程中也出现劳动力匮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优质品种较少等共性问题[3]。由于辣椒选育品种不断推广,逐渐代替了农民的自留种,辣椒地方种质资源逐渐减少,宝贵的种质资源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将面临资源优势丧失的危险。优良基因是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不仅是地方特色农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虽然黔西南州种质资源丰富,但是对当地辣椒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研究较少,不少地方种质资源具备品质好、抗病性强等优点,部分农户保持长期种植农家种的习惯。本研究对收集于贵州省黔西南州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开展种质资源试验种植,进行农艺性状评价、鉴定和种质保存,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编号

供试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2020年由贵州黔西南喀斯特研究院科研人员在黔西南各县市进行收集。编号及种质来源见表1。

表1 编号及种质来源

1.2 方 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1年4-10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实验基地内进行,24份辣椒材料于4月12日进行塑料小拱棚育苗。苗期用赤霉·胺鲜酯、康朴春、哒螨·噻虫胺进行喷施。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辣椒苗长到6~8片时,将其从小拱棚移栽到大田种植。移栽后,用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水溶肥喷施,定植前,沟施复合肥60 kg/667 m2,采用小高畦栽培,垄面宽100 cm,垄高20 cm,垄沟40 cm。5月5日定植大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10 m2,每穴定植2株,行距50 cm,株距40 cm,每个种质资源种植100株,每个种植挑选生长状况一致的辣椒10株,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并在定植缓苗期、开花期、始收期、盛果期进行追肥,按照常规田间管理进行。在生长过程中对所有种质资源开展生育期调查。

1.2.2指标检测

对测试种的生长势、抗逆性、叶色、果形、果青熟期色泽、果面特征、商品性进行观察、评价。从每个资源中采摘青熟果10个作为样本取平均值,测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肉厚度、平均单果重、心室数。从每个资源取10株作为样本进行植株高度、开展度、单株果数测量取平均值。

1.2.3变异度分析

利用Excel 2007软件对果实相关性状数据的变异度进行分析。标准差利用函数STDEV.S计算,变异系数(CV)=(标准差/平均值)×100%。

1.2.4抗病性调查

在整个生育期开展各小区的辣椒青枯病、疫病、白粉病调查,调查3次重复,每个种质调查100株,根据病情指示判断抗性。

青枯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植株健壮无病;1级,植株顶端1~2片叶出现萎蔫;3级,植株呈萎蔫叶片3~5片(晚间恢复);5级,植株有1/3叶片萎蔫或侧枝萎蔫;7级,植株有1/2叶枝萎蔫,无明显恢复;9级,植株全株萎蔫枯死。

疫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健康无症状;1级,地上部分仅果叶有病斑;3级,地上茎枝有病斑;5级,茎基部有病斑;7级,地上茎枝与茎基部均有病斑,部分枝条枯死;9级,全株死亡。

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26%~50%以上;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51%以上。

种质群体抗性分级标准:

免疫(I):(病情指数=0,无侵染);

高抗(HR):(0<病情指数≤10);

抗病(R):(10<病情指数≤20);

耐病(T):(20<病情指数≤40);

感病(S):(40<病情指数≤60);

高感(HS):(60<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播种条件下,辣椒苗生长达到6~8片叶开始定植时,不同资源所需时间相差0~6 d。在同一天播种的情况下,不同资源的开花期相差46 d,14号开花最早,13号开花最晚;结果期相差51 d,6号结果最早,15号结果最晚;始收期相差50 d,6号始收最早,13号始收最晚;终收期相差27 d,14号终收最早,13号终收最晚。

表2 各种质资源生育期比较

2.2 辣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24份资源中,叶色均为绿色;果型10份为线形、3份为羊角形、4份为圆锥形、7份为指形;果青熟期色泽5份为黄绿、15份为绿,4份乳黄;果面特征20份为光滑、4份为皱缩;商品性29份好,3份较好,中等2份。

表3 各种质资源植物学特性

2.3 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度分析

由表示4可知,8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8.59%,其中,单株果数变异系数最大,为86.24%,变幅达10~132个,其次,平均单果重和果实纵茎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7.52%、44.48%,果肉厚度的变异系数超过了30%。开展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6.44%。以上结果表明,所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差异较大,保存在资源圃中意义较大,能为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2.4 抗病性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24个种质资源中,抗病性调查结果显示,2号、9号、18号对青枯病表现为抗病(R),其余资源均表现为高抗(HR),所有种质对疫病、白粉病均表现为高抗(HR)。以上结果说明,所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在本地区种植大部分的抗病性较好。

表4 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变异情况

表5 不同种质资源田间抗病调查

3 讨 论

通过对收集的24份资源进行变异度分析,得知种质之间存在遗传多样性,很多性状变异度较大,对建立种质资源圃具体重要意义,有利于生态多样性。通过对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田间抗病性调查数据分析,得知收集到的本地资源具有较强抗病性,能作为辣椒品种选育利用的基础材料。

由于表型性状的变异仅仅反映了与之关联的部分染色体位点的多样性,因此,要更加准确、细致地了解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情况,仅仅依赖表型性状是远远不够,还要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价[4]。采用种质资源表现性评价与分子评价结合,更加有利于辣椒优良基因的应用。

猜你喜欢

抗病性农艺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