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融合出版转型升级路径探究

2022-04-06陈灿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21期
关键词:融合资源产品

陈灿

(1.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2.江苏凤凰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0.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出版数字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出版单位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融合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已经势在必行。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明确强调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进一步为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切实的方向。作为出版领域中的支柱性板块,教育出版的未来之路必定是融合发展之路[1]。然而,在历史机遇与创新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教育出版产业如何在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中顺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业内众多出版社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基础教育出版方向在资源建设模式、产品研发模式、用户服务模式、运营推广模式等方面的融合出版实践探索路径,窥探行业发展新思路。

1.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出版现状

2015年3月,《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2],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出版转型指明思路,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开始加强规划并实施融合发展策略。《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超过万亿元,达到11781.67亿元,比上年增加19.23%[3]。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融合出版也面临一系列的瓶颈问题:

(1)技术赋能传统出版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当前,教育出版融合发展中对技术的应用局限于在传统媒介上添加富媒体资源,通过二维码、小程序、App、网页链接等技术形式实现了静态资源的加量供给,但鲜有延伸到资源的有效到达与应用。在学生全流程学习的关照中,教育融合出版产品目前更多地是在备授课、课堂教学、自主预习、作业练习等单一环节做垂直化建设,缺少技术统筹下的有机整合,因此在实现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和效度上还不尽人意。

(2)融合出版产品因载体形式的多样性和资源更新频率的加快,甚至有的产品已经形成自动适应自动循环更新体系,这些都增加了三审三校的操作难度。同时,在内容延伸领域的媒介、平台、渠道等出版的外延上,还缺少权威统一的资源审核标准和产品建设规范。加上合规标准的多维性,需要同时符合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内容技术处理、严禁商业广告等多方面的标准与要求,质量保障的难度远大于传统出版物[4]。

(3)因出版主体之间缺少统筹协作的持续机制,导致大部分单位各自为战、各自建设,最终成体系化、有竞争力、有生命力的产品较少,融合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同时,先期基础性的数据库、基础应用库、管理后台的重复建设,造成技术投入成本的过度浪费。而且,融合出版的营销推广模式尚未成熟,在转型升级中产品建设与商业模式的全链路闭环路径尚未形成,投入产出的时间差较大,与出版主体的激励考核机制相冲突,也限制了融合出版产品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与行动力。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专家审定会议就融合出版概念表述基本上达成一致意见,融合出版指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5]。为后续融合出版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基础教育融合出版转型升级路径

在深入了解目前市面上众多在线教育平台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归纳了以下融合出版转型升级的路径。

2.1 建立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资源存储与应用机制

融合出版产品的根基,在于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首先,资源的建设标准应事先统一评定,在元数据标准(学段、年级、学科、作者、格式、大小等系统化参数)的基础上,基于现有项目场景进行需求论证,为后续资源的统一存储与灵活调用做好铺垫。同时,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方向应在科学性上符合教与学的规律和学科的专业要求,紧密对标教育评价改革方向与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其次,在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资源建设标准的统一性、实用性、计划性和复用性,将市场、项目、产品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科教育的知识架构有机结合。最后,充分考虑数字资源的应用场景,充分依托融合出版统一平台,打通数以万计的数字资源的汇聚通道,规范资源入库标准与调用标准。通过对资源的统一存储与管理,达到内容资源的高效聚合、统一投送、汇集分析,促进优质资源的生产、汇聚和互通共享,提升资源的协作和使用效率,进一步开发和汇聚出版社优质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真正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为传统出版产品向融合出版产品升级转化奠定扎实的底层基础。

2.2 建设基于融合传播矩阵的优质产品体系

围绕“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的整体要求[6]。在产品形态上,鉴于基础教育领域教与学的特殊性,用户对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多场景应用服务极高,融合产品的线上平台应依据具体需求统筹考虑App端、网页端、小程序端、H5/HD版本等在内的多终端产品矩阵建设,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产品定位上,应以精品内容体系为核心,通过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准确性,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教育服务能力。通过对教育大数据、云存储技术的应用,构建基于海量教育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体系,为用户提供即时的个性化精准服务。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充分融合,探索利用融合出版更好地服务教育评价改革、教与学模式改革的新路径,有效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能+”教育与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发展趋势。在产品类型上,融合出版产品的建设需要在充分延续传统出版生命力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收集、整合用户行为过程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选题与产品的结构化升级并反哺传统出版市场。当前以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内容体系为基础,可延伸建设专题课程型产品、智能评价型产品、家庭课程型产品、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方案等,通过选题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升、传播方式创新等途径,有效实现融合出版产品优质升级。

2.3 建设以用户为核心的新型融合服务体系

基础教育融合出版未来的落脚点逐步从“产品”深化到“服务”,融合出版服务的本质是通过提供统一的、开放的、规范的线上增值服务平台,拓展传统出版的服务形态和服务层级。(1)能够基于精细化的用户画像分析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以及包含丰富的人机交互、反馈评测、数据分析等在内的深度信息交互服务。(2)由单一的内容服务升级为数据服务,真正面向用户、面向市场。同时基于用户使用场景,依据各终端的服务定位和应用场景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实现用户单点登录、应用互通。(3)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教育出版的深度应用,挖掘K12用户体系的隐性需求,实现用户深度沉浸式服务体验。具体而言,新型教育融合出版服务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课后服务、作业服务、竞赛服务、伴学服务、智慧校园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教育服务。

2.4 建设跨渠道网格化融合运营推广体系

在新技术与媒介融合的赋能之下,融合出版的运营模式依托传统出版的优势渠道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趋势和尚未形成大规模盈利模式的现状。融合出版的运营模式与产品特性有直接关联,主要分为两类:(1)富媒体实体产品,如图书+线上平台模式。(2)虚拟产品,包括电子书、数字教材、备授课系统、自适应学习系统等。

首先,应充分发挥传统出版优势线下渠道的力量,通过基于传统出版产品的增值式创新服务,延续现有渠道和产品的变现能力,实现增量拓展;其次,依托上述常规虚拟产品的优势资源和国家“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创新性服务,积极打造以提供教育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渠道网络,可以借助优势区域的渠道力量,打通先to B再to C的营销路径;再次,充分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的信息传播力量,尝试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立体化营销矩阵。依据新媒体渠道的信息传播特征分类提供教育资讯、公益讲座直播、竞赛活动报名等线上服务,并加强与入校培训、校企共建等线下活动的结合,不断提升融合出版产品的品牌价值、落地能力和体验价值;最后,通过IP推广、渠道整合等方式,推动项目类、方案类、合作类产品体系建设,打造资源应用整体服务方案、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服务方案等,形成面向2C、2B、2G、S2B2C等多元化营销矩阵。

3.基础教育融合出版发展的保障条件

3.1 正确的政治导向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进融合出版这一复杂、艰巨的工作,更需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出版工作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通过出版内容、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等的创新,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明确导向问题和质量问题的把关责任和要求,并用制度规范强化主体和监管责任,严肃出版纪律和出版人责任。组稿阶段即向编创组明确提出作品中不得含有涉及导向问题的内容,从源头上杜绝导向问题,确保选题策划、立项、编创、制作等生产全流程人员均做好导向把关。

3.2 团队建设与工作机制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者,编辑出版人才是出版行业的核心资源,教育融合出版工作对出版人才有更复合的要求。教育融合出版人才除了要具备教育相关、学科相关的知识储备和作为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外,还要熟悉新技术、新媒介、新渠道与教育出版的有机结合。传统的编辑团队已经无法满足融合出版的多层次要求,应当建设包括教育编辑、产品经理、技术开发人员、运营人员、新媒体人员、美术编辑等在内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在重大融合出版项目的实施中,还应发挥统筹协作的工作机制,组建由产品设计、内容编辑、项目管理、技术研发、宣传推广等团队构成的跨部门项目组,梳理工作流程、制定工作目标、形成利益分配方案,构建统分结合、灵活高效的创新性分工机制和管理机制,稳步推进项目发展。同时,跨单位的出版主体之间也应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开展合作共建、委托建设、基础功能支撑等多种合作模式。

3.3 技术应用与安全保障

教育融合出版相关应用通常应支持安卓、iOS系统等主流设备,内容分发覆盖多终端场景,提供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设备的便捷化应用服务。通过应用整合与数据共享技术,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并可定制共享数据交换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业务特点和技术要求,量身定制相应的数据交换方案。微服务分层架构有效提升系统性能的可伸缩和可扩展性。

为有效防止应用系统被入侵和攻击,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和用户信息安全。首先,应按网信办的要求贯彻落实教育类应用的网络安全等保备案和认证工作。其次,在系统架构上,通过数据加密、并发访问控制、访问代理、数据校验和安全审计等手段,保证共享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平台的日志监控功能,通过数据服务日志记录、跟踪数据交换细节。日志可以用于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亦可以用于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故障处理、系统开发调试等。

4.结语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下,从资源建设模式、产品开发模式、用户服务模式、运营推广模式上不断转型升级,同时加强政治导向、人才建设、技术安全等的保障,才能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融合出版向更深、更远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资源产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