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朋友无所处在

2022-04-06丁丁

现代苏州 2022年23期
关键词:袁枚虫子书籍

文|丁丁

如果你觉得孤独,那只是你觉得,因为你的身边还有很多朋友,那些虫子、那些植物无处不在,它们都是你的朋友,你要看到它们,聆听它们。当你走在路上,要缓慢一些,感受这一路上的美好事物,生活会因此平添许多乐趣。艺术家、书籍设计师,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的朱赢椿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近期,恰好有一个朱老师的设计作品展览,由他携手12只虫子艺术家,引领观众去观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却被忽略的小小生命,讲述一段段微观世界里的“柴米油盐”故事。

“我不觅诗诗觅我,始知天籁本天然。”这是随园清代时的主人袁枚说的。“意思是人的灵感不要硬找,要让它自然而然地来。如何自然而然来呢?就是你不要总有压力,内心焦虑,心里边没有一点空间,灵感根本没办法来找你啊。”

袁枚生活得非常闲适,会写诗,会画画,书法、烹饪等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几乎都会。朱老师羡慕袁枚的生活,他的工作室又恰好在随园,他要把自己的工作室打理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当然,“自然而然”是主要基调。他种了小时候最常见的油菜花,从来不修理树枝,都是谁有本事谁长,工作室的院子就变成了虫子玩耍的地方。他聆听虫子的叫声,观察虫子的生活,有时候还要为虫子的生活搭把手。他替撞死的苍蝇办葬礼,把虫子当成宠物带出去聚会,虫子不见了他贴寻虫启事,悼念失踪的甲虫要做一个3D模型,被木蜂蜇后要用详细的自然笔记记录疼痛的感觉……虫子抚慰了他的疲劳,让他无比开心,让生活变得有趣有温度。

因而当大家问他,虫子跟你到底是什么关系?他说,之前是人虫关系,相处10年后,他常常会把虫子当作人类的朋友,所以他们之间是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甚至是师生关系。他用日记记录工作室方圆五米之内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漫长观察和收集,之后以个人化的方式保存下来,逐渐形成一件件被重新解构的作品。

从一个读者的视角来看,那些经过精心创作、设计的图书还真不是噱头,也不是形式,而是一本本有温度、有思考、有创意的书籍。那些意义尽在不言中。有了空间,果然灵感、内容都会来。

朱老师讲话也挺有意思,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带孩子观察自然,分明在跟孩子说话,但弦外之音又像是讲给旁边的大人听的。他明明对着台下的大人分享经验,那种语气和同理心又像是在给孩子做分析。真羡慕朱老师身上各种各样的“超能力”啊。

猜你喜欢

袁枚虫子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住在砖底下的虫子
虫子的信
幸福的虫子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袁枚
才子袁枚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请不要随意捉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