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红色经典剧目在我国演出市场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以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为例

2022-04-06◆谭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洪湖剧目歌剧

◆谭 燕

在百花盛开的中国文艺舞台中,有一个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现象,即红色经典剧目在文艺舞台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人们欣赏文艺经典的同时,领悟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以后,与前期的文艺舞台一脉相承,红色经典剧目继续在中国演出市场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说其独特,因为“红色”在我国是一个独有的概念,世界演出市场并不多见(当然,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类似概念),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说其重要,因为红色经典剧目在文艺舞台和演出市场发挥着认知历史、振奋精神、整合思想、引领价值、艺术示范等重要作用。

延安时期,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民族歌剧《白毛女》(1945年)、《刘胡兰》(1948年)等重要文艺作品,发挥了教育民众、宣传民众、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中国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激情勃发,陆续创作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1952年)、民族歌剧《红霞》(1957年)、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1958年)、歌舞剧《刘三姐》(1960年)、民族歌剧《红珊瑚》(1960年)、民族歌剧《江姐》(196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1964年)、芭蕾舞剧《沂蒙颂》(1973年)等优秀剧目。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艺工作者又创作出歌剧《党的女儿》(1991年)、舞剧《铁道游击队》(2010年)、歌剧《冰山上的来客》(2014年)、民族歌剧《沂蒙山》(2018年)、民族歌剧《金沙江畔》(2018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2019年)等红色经典作品。本文以民族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为例,试析红色经典剧目在文艺舞台、演出市场中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

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由原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后改为湖北省歌剧团,2000年与湖北省歌舞剧院合并成为湖北省歌剧舞剧院)1958年创作并首演。剧目讲述1930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洪湖地区,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书记韩英和队长刘闯的带领下,利用湖区与敌人巧妙周旋,沉重打击敌人的故事。1959年10月该剧目作为湖北省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剧目首次进北京演出并取得圆满成功,周恩来、董必武、贺龙、陈毅、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观看过该剧的精彩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陈毅元帅更是用“我现在可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有了自己的歌剧!”的语言赞美该剧。1960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武汉电影制片厂(后改为湖北省电影制片厂)联合将民族歌剧《洪糊赤卫队》拍摄成革命战争题材歌剧艺术片,并于1961年在全国公映,自此,歌剧《洪湖赤卫队》家喻户晓,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风靡华夏大地、传唱祖国大江南北。

歌剧《洪湖赤卫队》自立于舞台以来,就受到中国文艺舞台和演出市场的热捧,第一代“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第二代“韩英”扮演者李祝华都因该剧蜚声全国。1999年,湖北省歌舞剧院第三次将该剧立于舞台,又在全国演出市场掀起一股“洪湖热”,在全国演出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至今,第三代“韩英”扮演者刘丹丽、第四代“韩英”扮演者马娅琴为此飞速成长。纵观歌剧《洪湖赤卫队》在全国六十余年的影响力,在全国文艺舞台和演出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洪》剧建制性演出频次引领全国红色经典剧目之首。获奖剧目,特别是红色经典剧目,是否能得到观众和演出市场的认可,歌剧《洪湖赤卫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自1958年剧目立于舞台至2022年,仅剧目的原创单位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湖北省歌剧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就成建制演出该剧目3000余场,其中,1958年至1966年“文革”爆发,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演出800余场。1999年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第三次复排该剧以来,已在国内外演出达1300余场,引领着经色经典剧目在全国的演出市场。六十多年来,歌剧《洪湖赤卫队》一直是原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湖北省歌剧院及今天的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看家剧目、安身剧目、生存剧目。

第二,《洪》剧移植度及传播度引领全国红色经典剧目之首。1959年,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次进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引起了全国音乐界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关注,其后8年间,中央歌剧院、原总政歌剧团等国家级音乐院团及上海、广东、山东、辽宁、四川等兄弟省市音乐院团纷纷排演《洪》剧,并到工农兵群众中演出。同时,《洪》剧的成功也引起戏曲界的关注和认可,北京、天津的京剧院团以及陕西的秦腔院团、河南的豫剧院团、山东的吕剧院团、安徽的黄梅戏院团、湖北的荆州花鼓戏院团等戏曲团体纷纷将歌剧《洪湖赤卫队》移植改编为京剧、秦腔、豫剧、吕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剧目,深入群众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全国各地形成“处处洪湖水,人人浪打浪”的文艺奇景。2012年,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次赴香港演出,揭开红色经典剧目走向世界的序幕。2018年,歌剧《洪湖赤卫队》登陆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首次在西方世界一流音乐殿堂响起红色经典“洪湖水,浪打浪”的优美旋律。2007年,最具中国文艺代表性、中国最恢弘的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大剧院建成投入使用。为探索新型演出机制,形成国家大剧院引领性示范性的演出经营风格,经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协商合作,2012年,在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由著名导演张继钢执导,中国国家大剧院版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以自己独立的艺术建制与演出机制登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使海内外观众在中国首都北京随时可以欣赏中国民族歌剧经典作品。

第三,《洪》剧今天的艺术活跃度及市场占有率引领全国红色经典剧目之首。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论及,新中国成立前后至今,中国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具有鲜明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红色经典剧目数量众多,但由于历史、著作权、院团体制、演出机制等原因,多数红色经典剧目难以独立地、成建制地经常性演出,多数剧目都是以片段、选段形式在不同文艺场合呈现。像歌剧《洪湖赤卫队》一样,六十多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建制性演出,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艺术活跃度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众多的红色经典剧目中并不多见。正是由于杰出的艺术成就及独特的艺术活跃度、市场占有率,1993年,《洪》剧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2011年,由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歌剧节在福州举行,歌剧《洪湖赤卫队》应邀参加演出,毫无悬念地获得优秀演出奖第一名。2012年,剧目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中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017年,再次应邀参加在江苏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1999年《洪》剧第三次复排以来,除西藏自治区因高原交通不便外,其演出足迹遍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结晶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歌剧《洪湖赤卫队》《党的女儿》等剧目之所以被称为“红色经典剧目”,“红色”是就其表现的题材、内容以及其倡导的精神、价值导向而言;“经典”是就其表现形式、艺术手段、艺术影响、观赏价值而言。总而言之,红色经典剧目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红色的精神谱系,而又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艺形式鲜明的时代品格,找到了一条通向大众的叙事方式和艺术策略,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完美统一。正是这种完美的统一,才使红色经典剧目更好地在文艺舞台和演出市场中发挥认知历史、振奋精神、整合思想、引领价值、艺术示范等重要作用。

就思想性而言,《洪》剧承载着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透视着洪湖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拥护和热爱。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组织和领导民众求得翻身解放,是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1930年,洪湖苏区,随着主力红军撤离,苏维埃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洪湖水哟翻白浪,岸边尘土扬。枪声四处起,天暗日无光。白极会,国民党,卷土重来如虎狼。杀人又抢粮、烧村庄,要把洪湖变屠场。洪湖人民怒满腔,坚决打垮白匪帮。大家一心向着党,联结成铁壁铜墙。怀着仇恨,奔赴战场。保卫苏维埃,保卫家乡”。民众处于水火之中,以韩英、刘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带领地方武装与敌人坚决斗争,保护着民众,打击着敌人。韩英在身陷牢房、面对敌人酷刑、面临生死决择的时候,革命的理想与信念毫不动摇,“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流尽鲜血心欢畅”,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情怀与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韩英、刘闯及打入敌人内部的刘副官等共产党人身上,流淌早期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受到民众拥护与热爱。在他们的带领下,赤卫队团结群众,最后打垮敌人,为迎接主力红军回来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就艺术性与观赏性而言,这是歌剧《洪湖赤卫队》最为独特和成功的亮点,为歌剧的中国化、民族化作出了积极有益探索。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近现代出现的“新歌剧”,严格意义上的歌剧指发源于意大利的西洋歌剧。西洋歌剧二十世纪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进入中国,黎锦晖、聂耳、冼星海等中国音乐家在将西洋歌剧通俗化、民族化方面都作出积极探索,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以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为标志,歌剧这个西方艺术的舶来品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找到与中国文化、中国人民融合的正确道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著名音乐评论家居其宏认为,“以《白毛女》的创演为标志,掀起中国歌剧的第一次高潮。《洪湖赤卫队》的创演成功无可争议地成为第二次高潮的第一座潮峰,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高度统一的创作成就,在我国歌剧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周恩来总理非常关注歌剧《洪湖赤卫队》,曾就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说:“我活了六十五岁,才找到了这么一首革命抒情歌曲。”就《洪》剧最为成功的音乐而言,其核心的文化信息就是鲜明的民族化、地方化特色。该剧音乐创作广泛借鉴了流行于江汉平原的荆州花鼓戏、楚剧、民间小调、民间小曲、民间说唱等音乐素材,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作品在保持歌剧音乐结构总体框架的同时,充满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浓的地方味道。《洪》剧的音乐主创张敬安先生曾说:“《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创作,我们是以天沔花鼓戏曲音乐和天门、沔阳(洪湖原属沔阳县)、潜江,也就是襄河一带的民间音乐作为主要依据的,在创作中同时也吸收了黄陂、孝感乃至外地的音乐素材。在这部歌剧里,我们具体运用了天沔花鼓戏中的高腔、高悲腔、沔阳渔鼓、三棒鼓、小曲和许多民歌。”正是这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使《洪》剧塑造了一种鲜明的民族文化风格,支撑《洪》剧久演不衰,成为华人心灵深处难以忘却的文化丰碑。除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以外,《小曲好唱口难开》以及全剧核心唱段《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均为中国观众耳熟能详,有的还成为中国声乐比赛必选曲目。就《洪》剧的表演、舞台美术、舞台机关、布景等方面,既借鉴中国传统舞台大写意(如芦苇荡、牢房场景等)的优点长处,又结合科技发展、现代观众审美需求进行创新(掷匕首、太阳的升起移动等),该简约的地方简约,该写实的地方写实,既增加了全剧的艺术性、观赏性,又方便剧组运输、节约成本,更好地适应演出市场的需要。

以歌剧《洪湖赤卫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剧目在中国文艺舞台上和中国演出市场中的成功,充分说明真正的文艺精品是能够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的。在人们的文化审美与文化需求多元、多变、多样的今天,歌剧《洪湖赤卫队》还在文艺精品如何赢得观众和市场方面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精品生产必须坚持文艺精品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更是明确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所以,只有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才能真正做到以精品奉献人民和市场。当然,“三精”标准并不意味着文艺生产必须大投入、大制作,并不意味着无谓地增加成本,恰恰相反,大投入、大制作、高成本反而不利服务群众、服务人民,不利于剧目参加市场竞争、赢得市场。在这个方面,歌剧《洪湖赤卫队》作出了正向的表率。

第二,精品生产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2021年12月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创作生产优秀的作品,必须首先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者,是以梅少山、杨会昭、张敬安、欧阳谦叔、朱本和、潘春阶等为骨干的集体创作组。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们就到洪湖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熟悉众多洪湖革命斗争故事和洪湖革命歌谣。1958年,他们为创作歌剧《洪湖赤卫队》再次到洪湖深入生活,运用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搜集创作素材,最终完成剧本、音乐、舞台美术等一系列创作。生产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努力在人民群众中发现题材、故事、语言和情感,并充分考虑人民的审美习惯与审美需求,正如延安时期任鲁艺戏剧系主任的张庚在负责歌剧《白毛女》创作工作时说的,“别的你们啥也不用想,你们就想着要中国老百姓爱听爱唱爱看就行了”。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都很好地达到了这种要求。

第三,文艺精品的生产与传播需要强有力的文艺评论。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作演出成功后获得广泛影响,除得到周恩来、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也得到陆定一、周扬等时任意识形态领域主管领导及北京电影制片厂汪洋、谢添、陈方千等电影界专家的肯定,特别是以张庚、郭汉城等为代表的戏剧界专家及以王震亚等为代表的音乐界专家的评论介入,为《洪》剧取得广泛的全国影响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提供了学术支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大报大刊的广泛而积极的宣传推介再次助力《洪》剧走向全国。新时期以来,景作人、李诗源、何宽钊等著名音乐人、音乐评论家的文艺评论及各地新闻单位的宣传推介引导着观众走近《洪湖赤卫队》等经典剧目,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着那个激情如火的年代。

第四,文艺精品赢得市场必须坚持相对稳定的创作生产与演出机制。纵观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演以来的六十多年历史及舞台实践,相对于其他红色经典剧目,《洪》剧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创作演出机制。就创作生产队伍来说,即使是在“文革”时期,《洪》剧的创作集体与演出集体,也相对稳定。1999年《洪》剧第三次复排,虽然曾经邀请兄弟院团的优秀演员临时加盟演出,但也能很快恢复自己的创作与演出队伍,保证完全依靠自己的艺术力量成建制、低成本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并不断培养和推出自己的艺术人才。

第五,文艺精品赢得市场必须集合演出营销机构的力量。新时期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由于专业限制、历史习惯、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就的艺术家不一定具备市场推广、市场营销的能力,文艺精品走向观众、赢得市场往往需要集合专业演出营销机构力量、借用演出营销专业人员去完成。1999年,省歌舞剧院决定第三次复排《洪》剧,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邀请当时的湖北省演出公司及时介入,并通过湖北省演出公司争取到全国各地演出市场营销机构的支持,建立起剧目巡演的全国网络。在全国众多的红色经典剧目中,歌剧《洪湖赤卫队》可以不间断、成建制在全国演出,发挥红色经典剧目在演出市场中应有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其中包含着湖北省及全国兄弟省市专业演出营销机构的努力。

猜你喜欢

洪湖剧目歌剧
舞台剧目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水浪打浪
走进歌剧厅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优秀剧目进校园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