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04-06吕敦彬
■文/吕敦彬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从生活层面进行教学,利用生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并尝试运用生活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生物知识,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
在课堂中,教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使用恰当的教育手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生物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对许多生物知识比较熟悉,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知识时,他们往往会主动探索与学习。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他们可以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物现象做出解释。但部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才能真正掌握生物知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细节出发,选择细小的事情引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二)主体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多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运用生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保持思维活跃,通过深入思考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开展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三)活动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对生物知识的探究热情。生物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活动性原则,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例如,在学习有关用药与急救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资料分析,并通过收集药物说明书,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间的差别。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与学生一起探讨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从而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四)开放性
开放性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来说的,开放性的课堂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打造开放性的课堂,以增强教学效果。
一是学习氛围的开放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学设计中呈现的步骤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理解生物知识。
二是思维的开放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当积极思考,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是组织形式的开放性。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教师要从加强内外联系入手,利用兴趣小组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课堂能够向社会生活层面延伸。教师可以引入生活素材,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做好三维目标的制定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学习生物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制定知识目标时,教师应当以生物概念为主,关注原理、规律等基础性知识,明确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基础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融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在制定能力目标时,教师应从知识应用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以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效对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教师要从反思、判断、内化等方面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其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衔接。例如,在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三维目标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说出人体不同结构的功能,为学生 提供观察的机会,积极培养其观察能力。
(二)挖掘教学内容
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生物知识点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生物教材中添加了大量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的内容,且内容编写和栏目设计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开展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活动,促使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来学习生物知识,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要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借助网络渠道收集生活素材,做好知识的积累与整合,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掌握知识点,并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章节层面出发,收集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实例,做好归类与整理工作,结合“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化论,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如,在学习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从青春痘、身体变化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度过青春期。
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教师选择合适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三)丰富教学形式
1.引入故事。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其提供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初中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激发其学习动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望梅止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该故事涉及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角色互动。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角色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代入某一角色参与学习活动,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内化的目标。例如,在讲述“流动的组织——血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血常规化验单,要求学生站在医生的视角,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读化验单中的数据,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
3.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准确把握教学时机,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上课铃响后的一系列行为,探究行为的调节方式,顺势引入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探究案例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与探讨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对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实现知识点与生活的有效对接,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借助问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观点,形成独到的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生物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教师可以从保健品出发,询问学生应当补充哪些营养物质才有助于身体健康,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相关资料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分享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及时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正规营养保健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作用,但不能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且需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5.实验活动。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非常丰富,实验的直观性较强,是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更多细节,了解更多知识并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生活化的实验设计,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并通过不断探究得出最终结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血液的管道——血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鱼的血管,尝试分辨不同类型的血管,了解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又如,在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与生活体验中理解反射的概念。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识,有助于实现知识内化的目标。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生活素材,确保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以增强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提升其生物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