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4-06陈诗婷
■文/陈诗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简单来说,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主动探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一个创新型的数学课堂,以增强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教学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运算、几何图形分析等基础数学知识,让他们具备强烈的数学意识,并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任务,让学生的思维、实践、操作等能力都得到发展。基于此,笔者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以供参考。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行和深化素质教育,旨在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单纯的计算和背写公式,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化的、模式化的思考方式,是把知识和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决定着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学核心素养较高的学生在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在讨论问题时会强调问题的界定;二是善于通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能找到内部的联系;三是在处理各类问题时往往会运用一些数学思维。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式的培养,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要比其他的学科更具逻辑性、严谨性、趣味性和抽象性,所以,教师要把数学的本质挖掘出来,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优秀的天赋和后天的学习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优秀的天赋是指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敏锐度,后天的学习是指学生需要刻苦钻研,提高自身对数学的认识,从而增强自身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相关的训练,充分利用学生对数字的感知,持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 维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并耐心地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成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生成性原则,处理好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相应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其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为之后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完整性与连贯性,遵循生成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适当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性原则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综合性原则,不能只关注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仔细剖析课堂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成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在教育评价中,教师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构建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并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问题情境是一种很好的媒介,教师将问题情境与核心素养相联系,使其形成一个自由、独立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解课程步骤,从课前导入、课中讲解、课后演练三个阶段入手,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并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活动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一般而言,在某一章节知识的学习前期,学生积累的知识较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某一章节知识的学习后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连除”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总共有200个苹果,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名学生,每名学生可以得到几个苹果。该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既能加深学生对连除这个知识点的认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数学试验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授“可能性”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一个黑色袋子里装入4颗红色的珠子、3颗蓝色的珠子和2颗绿色的珠子,让学生随机拿出一颗珠子并在记下颜色后放回去,如此重复多次,让学生通过试验掌握相关知识。经过多次试验,学生会发现拿出红色珠子的概率是最高的,从而了解到拿出红色珠子的可能性与其在全部珠子中所占的比例有关。
(三)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基础,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并重视他们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旧物交易”活动,将学生分为两组,让一组学生将学具当作各种旧物,并在上面标注合适的价格,让另一组学生准备好人民币教具。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旧物交易”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意义,进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开展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融入适宜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可能性”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纸盒并放入准备好的彩珠,让学生伸手去拿彩珠,并告诉学生“凡是能够在纸盒中拿到三颗蓝色珠子的人,都可以获得奖励”。在学生尝试多次都失败了并提出疑问时,教师可以告诉他们盒子里的彩珠都是红色和绿色的,拿出蓝色珠子是不可能事件。在讲解“一定”“可能”等知识点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简单调整盒子里彩珠的数量和颜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现象和概率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利用所学知识轻松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