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食物旅行记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小班生活教育的实践

2022-04-06赵思敏

幸福家庭 2022年22期
关键词:面条习惯食物

■文/赵思敏

幼儿园小班生活是幼儿步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调查显示,挑食、偏食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反映出幼儿生活教育的缺失。因此,幼儿园小班教师应通过生活化、课程化的活动,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寻找教育主题

在中午吃饭时,阳阳拿着勺子在碗里拌来拌去,他指着碗里切碎的青菜说:“老师,这个是什么?”笔者说:“是青菜啊,青菜可以让身体健康、强壮。”阳阳说:“老师,我不喜欢吃青菜,这个味道太难吃了。”其他幼儿看着阳阳不吃青菜,也纷纷表示自己不想吃。对于入园两三个月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进餐习惯和饮食爱好都是在家里养成的。针对班级幼儿的吃饭情况,笔者先进行了简单的调查。通过家长的反馈,笔者发现很多幼儿需要改变进餐习惯。同时笔者和幼儿进行了讨论,他们也想了解各种各样的食物以及相关的知识,在总结了幼儿的问题后,笔者结合幼儿的兴趣点,以“棒棒的我”为活动主题,开展生成活动,幼儿和食物的旅行就此 开始了。

二、拟定方向,构建活动的探究目标

在确定了主题“棒棒的我”后,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先预设了如下目标:积极动手,自己吃饭,不挑食、不偏食;知道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不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并能大胆分享;主动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做漏嘴巴的小朋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了解食物是给身体提供营养的,知道身体要摄取全面的营养才 能健康。

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目标,笔者又和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对吃到嘴巴里的食物去哪了、食物在肚子里是怎么消化的、菜场里有哪些蔬菜等比较感兴趣。基于幼儿的兴趣点,笔者细化和调整了主题目标:积极动手,自己吃饭,不挑食、不偏食;知道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吃的食物,并能大胆分享;学唱儿歌,学会自己吃饭,并保持桌面的干净;了解面条的做法,积极参与做面条活动;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了解其外形特征;了解食物是给身体提供营养的,知道身体要摄取全面的营养才能健康;知道食物有很多种类,能够根据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认识食物旅行的过程;主动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做漏嘴巴的小朋友,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知道各种时令美食所对应的季节;敢于尝试各种食物,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粮食。笔者以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生成活动,实践探究

在调整主题网络图后,笔者开展了以下活动,包括有价值的预设活动和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主要活动分享

1.活动一:我爱吃和不爱吃的食物。在活动中,笔者先和幼儿进行了讨论,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吃的食物。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幼儿的饮食喜好,笔者给幼儿发放了调查表,请家长协助幼儿一起完成,以此了解幼儿的吃饭情况。同时,笔者引导幼儿分享调查表,促进幼儿相互学习,逐步改变自己的进餐习惯。

2.活动二:香香的面条。笔者调查发现,幼儿比较喜欢面食,基于此,笔者在生活室开展了“香香的面条”制作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和幼儿观看面条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幼儿获取了相关知识;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幼儿现场观看和面粉的过程,让幼儿学习和面粉;第三个环节是引导幼儿切面条;第四个环节是鼓励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面条,感受制作食物的不易,进而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3.活动三:食物的旅行。在活动中,笔者先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引导幼儿思考吃到嘴巴里的食物去哪了,接着,笔者和幼儿一起观看食物“旅行”的图片,让幼儿清晰地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培养幼儿吃饭时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讲话等好习惯。

4.活动四:大公鸡和漏嘴巴。在活动中,笔者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视频,让幼儿了解了故事主人公小弟弟从刚开始吃饭漏嘴巴转变为后来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的过程。笔者总结了故事,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小弟弟并没有真的漏嘴巴,他只是没有专心吃饭,从而延伸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吃饭的情况,逐渐改变幼儿挑食的习惯。

5.活动五:认识蔬菜。幼儿在跟着家长去菜场买菜时,认识了菜场里的很多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这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食物,让幼儿学会珍惜食物,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了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二)分组学习活动

小班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乐于探索。因此,笔者在生成课程中加入了分组学习的环节,让幼儿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程的实施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不同形式的分组。

1.根据幼儿的兴趣分组。在“五彩面条”活动中,笔者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分组,比如,有的幼儿用蜡笔绘画,有的幼儿用黏土制作,有的幼儿用彩纸撕贴。不同的材料表现出的“五彩面条”也各有特色,笔者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他们的自 主选择。

2.根据收集的食物分组。在“蔬菜拓印画”活动中,笔者根据幼儿喜欢的食物进行分组,包括莲藕拓印组、青菜拓印组或者玉米拓印组,让幼儿利用不同的蔬菜拓印出不一样的画。在生活室里做菜时,笔者将幼儿分成了撕包菜组、剥玉米组、撕青菜组,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我服务能力,而且在亲身体验、直接操作中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味。

(三)区域活动

根据活动的开展,笔者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利用橡皮泥、彩纸继续制作五彩面条、胡萝卜,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制作小圆子、糖葫芦、大饼等食物;在益智区,笔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图片,引导幼儿将谷类、蔬菜、水果这三种食物进行分类,这不仅让幼儿了解了食物的基本特征,还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除了区域活动,笔者还开展了种植活动,在种植活动中,笔者和幼儿一起拔萝卜,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让他们更珍惜食物,更珍惜劳动成果。

四、家园合作,推进活动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活动开始前,笔者请家长帮助幼儿填写了调查表,清楚地了解了幼儿在家中的进餐情况,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活动中,家长帮幼儿带来了很多的蔬菜、水果、面粉等,让活动有了更充足的材料准备。另外,笔者让家长单独带幼儿到菜场参观、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这种实践活动能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更多食物。总之,通过家园合作,家长的支持让课程活动的开展更顺畅、更有意义,同时也让幼儿的学习更有价值。

五、活动的收获与改进

(一)教师的收获

1.更愿意和幼儿一起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这次生成活动持续了四周,活动开始前期,部分幼儿在进餐时是比较挑食的,个别幼儿在进餐时会一动不动。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和幼儿一起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如奖励吃完了的幼儿一朵小红花、吃得干净的小朋友得到一枚小勋章等。针对幼儿的问题,笔者更愿意静下心来和幼儿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和幼儿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2.更愿意将活动中新增的兴趣点融入课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特别想了解食物在身体里的消化过程,这个也契合课程的内容。因此,笔者吸收了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一起翻阅图书室中的图书,阅读图书《人体我知道》中含有“食物的旅行”资料,一边观看图片,一边讲解,让幼儿清楚地了解到食物在身体里的消化过程,让他们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3.更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的进餐习惯多数是在家中养成的。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幼儿的饮食喜好。课程开始前,笔者向家长发放了调查表,针对幼儿喜欢吃和不喜欢吃的食物以及幼儿在家中是否自己吃饭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同时在活动中,笔者还发放了“我会自己吃饭饭”的记录表,鼓励幼儿自己吃饭,自己记录,激发了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服 务能力。

(二)孩子的收获

“棒棒的我”主题活动持续了四周的时间,在活动中,幼儿知道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不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并且能够和同伴分享。此外,笔者结合生活室、种植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拔萝卜、做面条、撕包菜、做团子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收获食物、制作食物、品尝食物的过程,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这次活动持续了四周。在活动结束后,幼儿变得不怎么挑食了,而且能够保证桌面的整洁。进餐时,部分幼儿对食物充满了敬畏之心,知道要节约食物,幼儿很好地改善了进餐习惯,提高了自我服务能力。此外,幼儿认识了更多的食物,知道了食物可以给身体提供营养。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的进餐习惯也是如此。教师要有耐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努力,一起改变,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教师的总结与反思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大多数幼儿会积极参与进来,他们明显改善了进餐习惯,但是也有个别幼儿的进步不明显,因为他们在家中没有自主进食,而是依赖家长喂饭,这导致他们的进餐习惯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何引导家中的长辈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教师达成统一的意见,需要更多的思考。

虽然幼儿与食物的旅行结束了,但是幼儿会有新的兴趣点,笔者会继续关注幼儿,为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好行为而努力。

猜你喜欢

面条习惯食物
上课好习惯
晒面条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擀面条
煮面条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