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刘健那样去创作人民所需求的音乐
——与刘健点滴往事而引发的感想

2022-04-06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刘健作曲二胡

方 石

举办刘健音乐创作研讨会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一件事情,今天终于如愿,甚感欣慰。①2022 年9 月24 日,由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风的回声·刘健教授音乐创作研讨会”在武汉音乐学院举行。此文系笔者发言稿整理而来。

(一)刘健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同学

1977 年底,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得到恢复。我于1977 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 年春季入学 (1977级)。刘健1978 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作曲系,同年秋季入学(1978 级)。学年时间相继,但是入学时间相差半年,这是史无前例,可能也无后例的一件特殊之事。正因为如此,我们两个年级作曲系的14 名同学一同上专业课,“四大件”学习同步进行,不同级但同班,也算得上是同班同学。那时,我们的宿舍也同在一栋楼,同学之间时常有交流,大家都非常看好刘健,用现在的话来讲,他就是一个“学霸”。记得一天晚上,他和几个同学正在寝室饮酒聊天,相谈甚欢,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刘健的酒量还不小,瞬间让我有些诧异,诧异什么呢?一是刘健平时给我的感觉是稳重、睿智,具有学者型的性格,没想到也不失豪放与洒脱;二是在40 多年前,社会的生活状态相对来讲还比较单调、刻板,何况作为学生,自然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对于当年来讲,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但随即又产生出佩服之感,佩服什么呢?佩服刘健懂得生活、懂得放松,把学习看作一种生活的方式,让学生时代成为一段既有刻苦努力又有释放性情的生活过程。与之比较,差距就出来了。对于作曲专业的学生,学好作曲技术固然是重要的、必须的,但热爱生活、善于生活是从求学之起就应逐渐培养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对日后开始的音乐创作必定会给予潜在的、有益的帮助和支撑。毕业前夕,同学们知道刘健将报考研究生并留校任教,说明老师、学校也都非常看好他。

(二)刘健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同仁

在我看来他就是作曲大师。1985 年在武汉举办的全国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上,②在赵德义、王安国、匡学飞主持下,全国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于1985 年12 月3 日至6 日在武汉音乐学院举行。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纹饰》让我第一次窥见到他的音乐才华与艺术想象力。③《纹饰》创作于1985 年,是为电子琴和弦乐四重奏而作。1989 年初,刘健在原作基础上,改写为合成器与弦乐队的合奏,使其音响更加宽广和新颖。作品通过点、线、面的精妙勾连与组合,让古代陶器上的那些默默的纹饰变得如此鲜活、充满生气,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宁静或静穆”④[俄]柴科夫斯基:《音乐是人的忠实朋友》,陈原译,崔宝衡主编:《外国散文鉴赏辞典1》(古近代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年版,第308 页。原文为作者致友人的信,标题为编者所加。。在一众新作品中,《纹饰》是出类拔萃的,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新音乐作曲大赛”1989/1990 年度赛季中,荣获“才华成就奖”,应是当之无愧。之后不久,我有幸又近距离欣赏到刘健的三部作品。

一是,在1992 年第一届全国“黑龙杯”管弦乐作品大赛中,刘健创作的《春天的三种声音——风、雨、雷》榜上有名,我们一同前往北京参加作品颁奖与首演音乐会。在刘健的心中,他听见的春天莫过于“春风、春雨、春雷”这三种声音。作品运用现代技法,通过渲染、交织与重叠等,形象地传递出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声音,带给人们欣喜、愉悦和新的祈盼。

二是,1993 年湖北音协举办创作研讨,邀请他专题讲述被他称之为“民族根源性音乐”的《盘王之女》。⑤“新民族根源音乐”的开山之作——瑶族民歌CD 发烧专辑《盘王之女》(刘健创作)由武汉音像出版社1998 年10月出版发行。该专辑曾荣获1998 年亚太广播电视联盟第35 届年会节目评比“娱乐节目大奖”第一名。该唱片的经典性,用现在的“三精”艺术标准来讲,就是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除了音乐带给人们以震撼,其创作的过程——例如他多次深入瑶族山寨采风、有机整合民族音乐元素、发现与启发主唱歌手盘琴等,给大家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有益的思考。其中有首“ku di”(瑶语意为“好酒”)的歌曲,让我想像到刘健与村民们开怀畅饮的场景。

三是,1994 年在北京举办电子音乐周,作为我国计算机作曲的先行者之一,刘健的《天门》算得上鹤立鸡群、独树一帜。我听下来,尽管该作品也注重相关技术手段,例如音色采样、电子音效及延时控制等,但仍让人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也就是将人性情感有机融入到计算机作曲。它不像大多数作品那样,只是“音响”而非“音乐”,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听性。

(三)刘健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同事

之所以称他为同事,他相继担任湖北音协理事、副主席职务后,因为工作原因交集更密,使我们之间又多了一层同事关系。尤其是在音乐创作上,我们一直把他视为领军人物。我曾经为姚贝娜写过一首歌曲《格拉丹冬雪光》,当时,我与词作者及歌手等都同时想请刘健担任配器制作,他果然不负众望。他对作品的精辟分析和整体把握非常到位(例如引子段第一句中包含的流行、宣叙及民歌三种风格。这种分析思路让我想起他于20 世纪80 年代末从澳大利亚访学回国后,在作曲系讲解“申克分析法”的场景),电子音色与常规乐器水乳交融,特别是弦乐的六连音写法,暗合“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hong)”六 字真言,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内涵与格调。可以说,这首歌曲的配器,是我所有歌曲配器中艺术品质最好的一首。为反映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湖北音协组织创作了交响组歌《穿越三峡》,刘健与我们一同深入大坝工地、三峡库区采风,亲身感受“改天换地”的时代气息。在这部组歌中,刘健只写了一首女高音独唱与混声合唱《巴山夜雨》,但仅此一首,足以显露出他的声乐创作水平非同一般,同时为整部组歌增添了不可多得的艺术含量。2011—2012 年,湖北音协筹备全国首届“黄海怀二胡奖”比赛活动,除了演奏比赛,还设立了作品评奖。组委会特此委约刘健创作了一部命题作品——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邀请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担纲独奏。作品描绘了高峡平湖的旖旎风光,讴歌了三峡儿女的时代风貌,其中一个主题吸收提炼了土家族民歌《六口茶》的音乐材料,并充分发挥二胡演奏的技巧与特色,使音乐既深情委婉又生动有趣,彰显了浓郁的地域风格与现代气息。该作品或许是刘健创作的唯一一部二胡协奏曲,但以此也足以证明他在民族音乐创新方面的独特感悟与不同凡响。

今天在这里说起这位同学、同仁和同事,并且我与他还是同龄人,真是感慨万千。整整十年过去了,如果刘健还在,我相信从他那里一定还会诞生出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这种遗憾和损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刘健去世不久,湖北文联即专门发出通知,号召全省文艺工作者向“德艺双馨艺术家”刘健同志学习。毋庸置疑,刘健是一个榜样,常常激励自已要向他那样去面对学习、面对创作、面对人生、面对时代。我也期盼大家也都像刘健那样,努力创作人民所需求的音乐。

猜你喜欢

刘健作曲二胡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邀你来我家
变异
A relativistic canonical symplectic particlein-cell method for energetic plasma analysis
作曲心语
思乡(二胡短曲)
George Gershwin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