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4-06王鹤鹏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高职

王鹤鹏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2

2002年4月,教育部确立了清华大学等院校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标志着我国正式将“双创”教育引导入正轨[1]。2012年,教育部发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注重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强调了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2]。2015年10月,在吉林大学,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闭幕。2018年9月,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导师制,增加双创必修课、认可创业成果为学位论文答辩材料等措施加强高校在“双创”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也更加突显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脱离专业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仅有一门“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发展中心负责具体的教学活动、就业创业比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创业指导。从教育接受效果来看,学生没有对“创新创业”产生足够的重视,而把“创新创业”课程当成一门“水课”来对待,没有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想法,仅有个别学生会选择创业,创业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创业热情也没有得到激发,毕业生多数选择学校推荐的单位去就业,且盲目追逐知名度高、待遇好的企业,就业后半年内离职率仍然很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与专业教育相独立,仅在大二年级开设一学期,课时为34学时,由产教融合发展中心教师任教,对全校所有专业学生采用同一套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缺乏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偏离了专业教育,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3]。

1.2 创新创业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弱,但通常他们的技能学习能力具有较好的优势,具有工匠的潜质。但当前职业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学生学情相背离,创新创业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课时少、没有创业实践环节,仅有少部分学生参加创业类比赛可以在实践方面有所学习,而对于大部分未参加比赛的学生几乎未能得到真正的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主要采取理论课程面授的形式,学生接收效果较差,面对当今时代的学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都必须做出适当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开设共享课程教学视频形式的MOOC课程,以及同时开展不同程度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SPOC模式的学习中,从专业学科的角度出发开发相关“问题导向”型的教学形式[4]。

1.3 创新创业教育边缘化的现象

虽然我校响应中央号召,在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了创新创业课程,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归属于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被边缘化,得不到各专业、各教学院部的重视,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采取漠视的态度。专业教师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鼓励学生毕业后不去就业、去创业,考虑学生的经济基础、创业能力、专业能力、市场敏锐性等,觉得学生们的创业机率渺茫,并且大多数教师都是没有创业经历的研究生,毕业即进入学校任教,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很少渗透创新创业思维。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索

2.1 构建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大学期间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各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纲领,合理设计不同学期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使创新创业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由入学到毕业、由基础到深入、由理论到实践的规则开展。高职院校(三年制)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院校(三年制)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

2.2 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内容

任何专业在技术和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必须以丰富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前提。在指导学生参加创业类比赛时,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缺乏,不了解本专业工作的实际内容和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点,项目选题缺乏专业性、创新性,导致创业项目变成了土特产商店、微商小卖部等形式,或者进行到中期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师在教授本专业的课程时与本专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总结和提炼生产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开展课程时多以“问题导向”的方式为起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撰写专利申请书等。

2.3 打造既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又具备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新创业学院教师的任务,虽然创新创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是毕竟他们所涉猎的专业知识仅局限于其所熟悉的领域,而全校几十个专业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各专业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来自各自的专业教师,因此各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

打造既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又具备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需要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本专业的相关企业生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刻苦钻研、努力解决问题,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创业实践。

2.4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保障,校方除了在师资、课程上完善以外,还应该提供相应的资金资助较好的创业项目,以孵化出成果。首先,需要制定一套激励师生参与创业的制度文件,明确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业中的工作量认定和奖励制度,明确学生创业项目评价考核标准,以及不同等级考核结果对应的学校资助政策制度,对于较好的项目还应推荐到更高的平台,寻求相应的投资人进一步促进项目达成。其次,需要提供相应的创业场所,建立校内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工作场所,减少其创业难度。再次,需要与社会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组织加强联系,对于创业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的资源积极引导对接,减少其创业阻力。企业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高校要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6]。最后,需要提供相应的时间保障,为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可替换成绩的方案措施,保障学生在校创业期间不会因为学习任务而无暇顾及其创业项目。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