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案例、模型与策略*
——基于浙江实践案例的扎根研究
2022-04-06王永固李佳恩王会军胡小杰李晓娟景玉慧
王永固 李佳恩 王会军 胡小杰 李晓娟 景玉慧
(1.浙江工业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3.浙江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一、引言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以数字化转型整体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21)。数字教育是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领域,旨在为全民提供公平、优质的终身学习服务。多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数字浙江”迭代深化至“数字化改革”。2021年,浙江省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引领全域深化改革;同时,提出加快“数字浙江”建设,打造全球数字化变革的高地。在教育领域,浙江省以“教育魔方”为载体,率先推进省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以省、市、县、校四级协同推进教育智能治理,构建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教育改革发展赋予新动能。但是,相关调研发现,区域数字教育智能治理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存在重复建设,地市和区县往往就具体的应用场景展开治理,缺少统筹衔接(章璐,2021);二是数据质量不高,阻碍互联互通,省、市、县、校尚未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三是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智慧性”不强,存在较严重的“重建设、轻应用”现象,未能实现主动服务。因此,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数字教育智能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在国外研究中,提克利认为全民教育是一种全球教育治理制度(Tikly,2017);西文德提出需打造“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体系(Sivesind,2020)。在国内研究中,顾小清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大脑为教育数据精准治理与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路径(2021);杨文杰提出需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协同治理、系统治理、智能治理(2021);董丽丽建议优化数字教育生态,提升全民数字能力,构建更为开放的教育服务生态体系(2021)。以上文献为探究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文以浙江省数字教育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内容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理论模型,并结合浙江省数字教育的先行实践,提出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策略。
二、研究设计
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实质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从大量的真实数据中发现规律、模型和理论假设,用模型继续指导实践的开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和完善模型(冯晓英,2019)。目前,浙江省各地市、区县、高校已经开展了数字教育智能治理实践,形成了一部分成功的创新实践案例,但还没有相关理论模型指导,实践创新领先于理论研究。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数字教育智能治理实践案例作为原始数据基础,选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来构建理论模型。
(一)研究目的
运用扎根理论,立足于浙江省开展数字教育智能治理的已有实践,扎根于原始的案例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编码、归纳,逐步构建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可解释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内在机理,对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的应用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吴刚,2014)。
(二)研究设计
研究选取了浙江省129 个数字教育智能治理创新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1 软件分析案例文本,自下而上构建理论模型(赵忠君,等,2019)。编码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式:一是开放性编码,将收集的原始资料打散,阅读、辨析和比较资料内容,发现其中的概念类属并加以命名;二是主轴编码,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在概念类属上,进一步归纳演绎抽象的主范畴;三是选择式编码,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概括核心范畴,将所有类属串联成一个系统框架(刘艳春,2017)。在编码之前,预留29 个实践案例,用于检验理论模型的饱和度; 在研究过程中需多次征求专家意见,以确保研究的信效度(程春,2020);最终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达到饱和状态。
(三)区域教育智治建设项目的编码分析
1.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采取双盲编码、 代码整理和分类组合三个步骤,形成研究的概念范畴。首先,开展双盲编码,两位研究者将内容标签化,按照最大可能性原则,形成264 个初级代码。其次,进行代码整理,按照语义相同或相近原则,两位研究者背对背式将初级代码整理和归纳为119 个,其中编码一致的代码数为99 个,一致性检验结果(83.2%)达到可接受水平(Miles,et al.,1994)。最后,重新分类组合,剔除关联性较小的概念类属,得到70 个概念范畴,部分概念范畴和对应的原始文本,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性编码层次表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根据概念类属的含义分类,组合同类的概念范畴形成主范畴。数字教育专家进行多轮分类组合,将70 个概念范畴按照其含义进行分类,统计涉及该概念范畴的实践案例数量和案例文本的词条数目,共生成15 个数字教育智能治理的主范畴,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编码层次表
主范畴概念范畴案例数量文本条数主范畴概念范畴案例数量文本条数督查督导84 396数智云课堂 32 60领导驾驶舱58 165政务智慧服务资产可视化 52 204数字共同体25 78智能教务30 156入学早知道20 33智慧健康29 105掌上办19 19智慧安防27 67智慧引智18 132心理育人20 31安心培训15 21智慧一卡通 14 14爱心慧33采购数字化 14 14学校智能治理素质教育研学实践21 49家校互动11 34智慧德育13 13智能填报911智慧劳动79智慧资助68创客教育45课后服务44数字画像教师画像19 37能源指标化11学生画像18 75 行为生活行为分析 26 36学校画像88学习行为分析 656智能分析系统全民学习银发学堂10 16教学行为分析 44新居民培训10 16学分银行学习积分应用 10 12星级家长833学分互认转换 67乡村空中学堂715学习成果认定 453社区空中学苑33学习档案查询 22
3.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通过寻找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逻辑关系形成核心范畴,然后,综合核心范畴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包含的主范畴,联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首先,探寻15 个主范畴之间智能治理的关系属性,提炼生成4 个数字教育智能治理的核心范畴,如表3所示。然后,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进一步寻找数字教育智能治理核心范畴的作用关系,确定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的模型框架。
表3 选择式编码层次表
三、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模型构建
教育治理由教育管理转变而来,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王运武,2020)。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教育治理开始向智能治理转变,智能治理是一种以智能技术系统为治理平台来自主完成特定治理任务的技术治理形态(陈鹏,2021)。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不断推动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的目标实现。但由于智能治理在实践过程中缺失系统性和整体性,构建数智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成为教育治理的新目标,整体智能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所谓整体智能治理是以平衡各级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利益诉求与视野局限为出发点,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加强数字教育智能治理顶层设计,借助新技术整体推动教育治理要素的空间化,实现感知、服务、管理、决策、监督、协同等各方面治理能力的融合发展,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履职方式和校园治理方式的系统性重塑,以提升教育治理效率和效能(章璐,2021)。
基于以上核心概念,本研究对现有浙江省数字教育智能治理实践案例,进行质性分析,从局部到整体,最终在省域视角下,构建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四层金字塔”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由四个自下而上的部分组成,其中,数字教育新基建是基础,处于金字塔的“塔底”,其功能是开展组织制度、规范标准、基础硬件和教育数据等建设;可信数字档案是核心,为教管服智慧应用的建设提供机器智能;教管服智慧应用是关键场景,与可信数字档案共同构成金字塔的“塔身”,支持全民数字学习社会建设与发展; 全民数字学习是数字教育改革目标和实践结果,处于金字塔的“塔尖”。
图1 区域数字教育“四层金字塔”整体智能治理模型
(一)数字教育新基建
数字教育新基建主要聚焦五个主范畴,如图2所示。其中,规范标准体系是基础,实现智慧校园和新型教学空间的互联互通; 新型教学空间和智慧校园是主体,是实现海量数据采集的主要渠道;数据中台是数据中枢,是进行数据全周期处理的主要场所;组织制度保障是重要保障,以保证教育新基建各个环节的有效开展。
图2 数字教育新基建模型框架
1.规范标准体系
规范标准体系主范畴,为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提供关键的遵循。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75 个案例描述了规范标准体系,其中,与数据标准相关有51 个,涉及平台与工具标准有43 个。前者是一种规范性约束,用来保障数据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与准确性,是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先决条件。目前,教育数据标准规范由相关区域根据国家、省级和地市教育数据管理办法,参考企业研制的教育数据标准,形成教育数据应用的规范文本。后者是基于信息技术行业通用的技术标准,制定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兼容性的数据平台标准和工具标准。因此,以规范标准体系为基础建设新型教学空间、 智慧校园和数据中台,可充分保证数据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流转共享,保障省、市、县、校四级部门同步、交换、共享数据资产。
2.组织制度保障
组织制度保障主范畴,为保障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治的可持续发展。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40个案例对组织制度保障提出要求,其中,关于网络安全制度有28 个,组织保障制度有18 个。前者是基于教育行业云统一部署的安全防护能力,涵盖加强风险监测与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实时监测基础设施运行状态、 加强核心数据安全管控与小散系统安全保障三方面内容。后者包括强化组织机构、政策制度、资金保障和机制保障等,以共同推动应用设计、建设、运维、评价等工作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以金华永康市为例,该市成立“东迁西归”数字化改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责任分工、出台专项政策、设立项目基金、落实例会制度。因此,组织制度保障使教育新基建各组成部分能够持续有效推进,支持各组成部分的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数字教育新基建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3.新型教学空间
新型教学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空间相连、 装备资源相融、建设应用相接,多模态全过程收集学习者学习数据。三级编码结果显示,接近50%的案例关注新型教学空间的建设,其中,共有35 个学校启用智慧学科教室,数字学习空间有42 个,数智云课堂有32个。其价值与特点在于:第一,智慧学科教室针对不同学科的特性,借助物联网传感技术以及学习分析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学习跟踪、诊断与评价,创建专属的学科功能教室,其中以浙大附中的智慧功能教室和浙江音乐学院的智慧琴房为代表。第二,数字学习空间含有大量的学历教育课程资源、 终身学习专题资源和文化传承特色资源,例如,浙江开放大学的“学在浙江”。第三,数智云课堂是以学科诊断、知识图谱、 数字画像和学科知识库为核心的精准教学平台。因此,新型教学空间为全民数字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借助虚实融合、资源整合和应用联通等技术,打破多源异构“数据块”的流通壁垒。
4.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透明化的新型校园。三级编码结果显示,有30%左右的案例提到了智慧校园建设,包含5 个概念范畴,其中,涉及智慧实验室13 个,智慧食堂11 个,智能户外园区的建设刚刚起步,仅1 个。其特点体现在:第一,智慧实验室即“实验室+物联网+智慧化设备”,对实验资源、环境、人员进行可视、集中、高效管理。第二,智慧食堂建设包括食材供应链管理、 厨房环境管理、 食品安全监控、学生营养管理和食堂财务监管,如衢州衢江区的智慧食堂。第三,智能户外园区收集户外难以有线部署的物联数据,管理校园智能井盖、智能停车、智能灌溉等,目前西湖大学提出了户外公共设施数字孪生服务。此外,智慧公寓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均为学校的智能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以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和管理者。因此,智慧校园实现海量数据的感知采集,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5.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是整个数字教育新基建的智慧大脑,通过汇聚各类数据信息完成数据分析,为各类前台业务提供一站式大数据资源管理服务。三级编码结果显示,79%的案例都与数据中台相关,由此可知数据是基础,其中,提及数据采集共有45 个,数据存储有17 个,数据处理有18 个,数据挖掘与分析有69个,数据可视化有45 个,数据治理与开放最多,有78 个。其功能在于:第一,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是数据分析的前置环节。其中,数据采集实现多形式、多类型采集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存储利用分布式存储、云存储等技术手段,完成动态存储;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以进一步得到数据。第二,数据挖掘与分析是采用适当的算法,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发现数据间关系和生成模型的过程。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农林大学“就业帮”,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算法深度挖掘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建立个性化就业匹配服务模型。第三,数据可视化是借助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呈现数据的特征,支持数据分析人员的理解与应用,包括数据地图、热点图、趋势图等。第四,数据治理与开放包括数据智能治理和数据开放共享,前者是特定的组织机构使用工具和平台管理数据过程与方法的实践;后者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实现多平台数据交换和应用整合。因此,数据中台全周期处理教育数据,可为各类业务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智能化服务。
(二)可信数字档案
可信数字档案连通区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统一汇聚各类学习项目、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包括4 个主范畴,如图3所示。首先,成长档案储存学生学业、师生健康、教师专业发展和公民终身学习四类档案。其次,行为智能分析系统基于成长档案综合分析学习、 教学和生活等行为,并将分析结果记录在成长档案中。再次,基于行为智能分析系统的算法和生成性模型,使用相应的关键测度指标和分析视图,生成学生、教师和学校数字画像。最后,基于数字画像中的测度指标,结合教育评价目标,对评价对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增值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以上四个环节不断地迭代循环,以生成客观、科学的可信数字档案。
图3 可信数字档案模型框架
1.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中存储全民学习者的四类档案。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43 个案例提及成长档案的构建,其中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最多,有21 个,健康档案有13 个,终身学习档案逐渐被重视,已有8 个,学业档案有7 个。其价值体现在:第一,专业成长档案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例如,丽水市的教师成长数字化管理平台,记录教师的全方位发展信息,借助平台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和发展性评价。第二,健康档案保存着师生的视力检测、健康体检、心理健康等数据,为开展常见病防治、制定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温州鹿城区的“云呵护”平台,通过搭建教育和卫健两个部门的数据互联平台,实时监测和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第三,终身学习档案记录未成年人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老年人教育等各阶段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第四,学业档案汇聚学生各学段的学业信息以及学业分析结果。因此,成长档案是汇聚学生、教师、在岗职工和老年人等全民学习者的学习成长档案,为可信数字档案提供主要的数据来源。
2.行为智能分析系统
行为智能分析系统通过综合成长档案数据和实时性行为数据,分析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方面的状态和趋势,预测负向行为的发生。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31 个案例结合行为分析系统展开研究,其中,关注生活行为的较多,共有26 个,学生行为有6 个,教学行为有4 个。其作用体现在:第一,生活行为模块分析师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例如,消费波动、宿舍晚归、心理咨询等。其中,以金华东阳市的学生行为习惯系统——行为分析和干预引导为代表。第二,学习行为模块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互动行为和负向异常行为。其中,台州临海市的学生行为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事前预防,从源头上杜绝学生负向行为的发生。第三,教学行为模块分析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表现,实现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以及提供精准教学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文梅,等,2021)。例如,杭州建德市“五育并举”新型教学空间,支持采集与分析教学行为数据,实现教学过程的可回溯评价。因此,行为智能分析系统可实时综合分析师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行为,为成长档案提供更深层次的数据更新。
3.数字画像
数字画像是基于多源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技术所生成的全方位画像。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29个案例涉及数字画像的构建,其中,学生画像有18个,教师画像有19 个,学校画像逐步被关注,目前有8 个。其特点在于:第一,学生画像依托多模态数据形成过程性和总结性描述,支持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以杭州临安区为例,基于画像实现精准推送,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第二,教师画像涵盖个人发展报告和职业发展报告,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发展长期规划,促进教师发展。例如,台州玉环市向教师智能推送画像,为教师推荐择校竞聘岗位,评判职称晋升短板。第三,学校画像直观展现区域教育发展概貌,为区域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教育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因此,数字画像基于多模态数据,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为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奠定基础,从而辅助教育治理的科学决策。
4.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服务学生生涯规划、 教师因材施教、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智能治理、区域教育治理,实现全方位、多维度评价。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18个案例与综合素质评价有关,其中,关于发展性评价的数量较多,有12 个,过程性评价有4 个,结果性评价和增值评价各有3 个。其价值在于:第一,发展性评价实时汇聚不同应用场景下学生的文化课学业成绩和拓展性学业评价数据,从而形成发展性评价结果报告。例如,温州瓯海区学生成长“美好评价”,构建了评价标准体系,开发了X 种场景化评价方式。第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利用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深度分析行为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创新评价机制。第三,增值评价将学习者的进步增量,作为学校投入度和教学投入度的衡量指标,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习过程,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刘邦奇,等,2021)。以杭州西湖区为例,通过增值评价方式,计算学校的净效应和教师的净效应,改进区域、 学校、老师、学生等多层面、多粒度的教学评价。因此,可信数字档案借助智能技术赋能综合素质评价,充分发挥客观数据的价值,提升教育评价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推动着教管服智慧应用建设和全民数字学习。
(三)教管服智慧应用
教管服智慧应用是教学教研、 学校治理和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为师生以及教育行政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创建开放的教学环境、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智能协同的办公环境。教管服智慧应用核心范畴包括3 个主范畴,如图4所示。
图4 教管服智慧应用模型框架
1.精准教学教研
精准教学教研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关键途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准教学和面向教师的精准教研。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39 个案例涉及精准教学教研,其中,智慧学情和定制化培训各有12 个,网络教研有11 个,协同备课和自适应推荐应用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各有8 个。其价值在于:第一,智慧学情是对可信数字档案存储的学习者学习行为与成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例如,台州三门县将学情分析依托于系统内嵌的大数据中心处理模块,帮助教师及时掌握个体学生动态,协助精准教学。第二,定制化培训是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研修计划,精准满足教师需求。第三,网络教研是以线上开展教研专题活动的形式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丽水市已实现区域内跨校、跨时空开展主题研讨活动。第四,自适应推荐是以数字画像为基础,结合题目正确率、难度、掌握程度等信息,构建不同专业学科的动态化知识图谱,实现自适应推荐。以台州三门县的智能精准教学系统为例,分析掌握学生的知识弱项,个别化推送作业及学习资源。第五,协同备课是指多位教师跨时空的协作式备课,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精准教学教研打破了时域限制,促进着城市和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全民数字学习的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2.学校智能治理
学校智能治理是指学校利用数字化改革赋能校园治理现代化,包括生活、健康、行政和管理四个领域。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在71%左右的案例中提及了学校智能治理,共有12 个概念范畴,其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目前关注的重点领域,智慧健康有29 个,心理育人有20 个,智慧资助有6 个,课后服务刚刚起步,已有4 个。其功能体现在:第一,课后服务是教育部为解决中小学生三点半放学之后无人看管问题,要求学校全面实行“5+2”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学生弹性离校和自主点单,如衢州柯城区的学后“归巢”延时服务。第二,心理育人是基于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实现精准发现学生心理异常、主动帮扶学生。例如,温州医科大学的高校智慧心理育人一体化平台,通过经济和学业预警、精准筛选不同类型的心理困难学生。第三,智慧健康是借助数据可视化手段,实时监管区域内学生身体变化趋势,实现有效预警和科学干预。以温州龙湾区的“明眸皓齿”为例,动态采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筛查、口腔健康筛查、学生体检、学校环境监测信息。第四,智慧资助主动实现贫困生不同需求的精准帮扶,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经济、学业和心理状况,给予经济资助、学科知识援助、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支持。其中,台州临海市中小学生贫困学生学业资助管理平台已实现精准分析并及时掌握贫困生思想动态及兴趣爱好。此外,能源指标化、智慧安防、家校互动、智能教务、智能填报、采购数字化、资产可视化等均借助新技术实现变革赋能,推动校园从“运行管理”向“运行服务”转变,将服务从“需求”转变到“供给”。因此,学校智能治理提高了校园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着校园管理从经验型、粗放型、封闭型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可视化转变,为全民数字学习提供校园服务保障。
3.政务智慧服务
政务智慧服务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支撑政务人员开展高效办公,为社会大众提供便民服务,辅助教育管理者教育决策。三级编码结果显示,86%的案例都关注了政务智慧服务,包含8 个概念范畴,其中,对教育驾驶舱的关注最多,共有58 个,入学早知道聚焦时事热点,有20 个,智慧引智有18 个,安心培训有15 个。这种服务的特点在于:第一,教育驾驶舱辅助教育管理者全面掌握所辖范围内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实现精准高效的智能管理决策。第二,入学早知道能辅助家长决策,对选定区域内现有教育设施及缺口学位数量进行预警,助力解决中小学的“入园难”和“入学难”问题。第三,智慧引智是通过大数据精准挖掘人才,科学智能匹配优秀毕业生和岗位,以衢州市的“回阙里”为例,向毕业生精准推送适配的本地企业岗位需求,为本地企业精准招才引智。第四,安心培训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体智能监管,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公开化、透明化。例如,宁波市的“甬信培”构建了政府监管部门、机构、家长三方共同参与的“三方防范”机制。此外,还包括“掌上办”、督查督导、数字共同体、“爱心慧”等概念范畴。因此,政务智慧服务为全民数字学习提供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保障。
(四)全民数字学习
全民数字学习旨在构建全体公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学习应用场景,促进全民终身数字教育体系建设。全民数字学习核心范畴包括学分银行、全民学习和素质教育3 个主范畴,如图5所示。
图5 全民数字学习模型框架
1.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是对个人在不同阶段取得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和转换,可信度高。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16 个案例提到学分银行,包括4 个概念范畴,其中,涉及学习积分应用的较多有10 个,学分互认转换有6 个。具体而言:第一,学分互认转换,在学分银行中,个人用户基于相对应的学习成果转换规则,实现学分互认转换。第二,学习积分应用,学习积分具有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市民终身学习的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杭州萧山区的数字社会积分可兑换社区服务或特色产品。此外,还包括学习档案查询服务和学习成果认定服务。因此,学分银行作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育制度创新,对推进全民数字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全民学习
全民学习是面向不同的人群角色,包括家长、新居民、社区居民、新型职业农民、老年人等,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学习应用场景。三级编码结果显示,共有23 个案例提及全民学习,是未来智能治理的重要内容。其中,银发学堂和新居民培训各有10 个,星级家长有8 个,乡村空中学堂有7 个,社区空中学苑有3个。具体而言:第一,银发学堂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为目标,为老年人提供文娱型学习服务。第二,新居民培训是开展社会培训使更多的城乡新增劳动力学习文化、 技能和礼仪,为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以杭州萧山区为代表,为在岗职工提供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 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学习服务。第三,星级家长引导家长成为合格家长,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提升其亲子沟通、自我调节需求的能力。其中,杭州上城区的星级家长执照项目基于家长成长需求构建了数字化学习空间。第四,社区空中学苑和乡村空中学堂满足城乡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技能提升需求,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如衢州江山市的乡村空中学堂。此外,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全民数字学习还提供智慧德育、研学实践、创客教育、智慧劳动等素质教育学习服务,共有32 个案例。因此,全民数字学习体系以学分银行为载体,逐步建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学习链,以及辐射各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学习生态链,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社会建设。
四、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策略
在政府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整体智能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与模式,正在替代原有竞争治理模式。整体智能治理是对新公共管理范式下的竞争治理所导致的政府组织分部化、 管理碎片化和公共服务裂解性的反思与修正。需要基于区域教育大数据,应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一种基于协同与整合的整体性、 智慧化治理框架和政府运行模式(曾凡军,2009)。基于上述所构建的区域数字教育“四层金字塔”整体智能治理模型,省、市、县、校四级机构需重塑整体智治理念,建立协同融合的组织体系,顶层设计数字教育服务生态系统,统筹规划省级框架与重点领域,推进区域数字教育绩效评估,以提升区域全民数字终身学习服务。
(一)理念重塑:树立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理念
整体治理是政府治理的一种新理念,摒弃了竞争治理以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导向的价值取向,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整体需求为核心理念,将预防和结果作为其导向(曾凡军,2009)。区域数字教育智能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全体公民主动提供个性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因此,整体治理是适合其价值追求的新方向。基于此,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树立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的新理念,即在肯定效率价值的同时,强调公平、均衡、正义和责任性等民主价值,追求公民权利、人民主权和公共利益等多元价值,注重全体公民终身学习服务的主动性和个性化。
(二)组织融合: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组织体系
在组织架构上,整体智能治理实行治理层级和治理功能的整合。在横向上,由省教育厅领导领衔,对外成立区域教育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联合卫健、公安、民政、科技等行政部门,对内组建教育数字化改革办公室,协调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人事和督导等业务处室,跨部门协同推进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的开展; 在纵向上,建立“省、市、县、校”四级教育数字化改革层级联动机制,市、县、学校以相同的组建模式,逐级成立教育数字化改革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组建跨部门、实体化的工作核心团队和专班,明确其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职能,推进各部门间的协调。综上可见,省、市、县、校四级教育数字化改革机构的设立,形成了纵横协调、业务融合的组织体系,实现了不同层级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步调一致。
(三)顶层设计:构建区域数字教育服务生态系统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基于整体智能治理的新理念,参照“四层金字塔”整体智能治理模型,制定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治规划方案,构建区域数字教育服务生态体系。第一,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体系,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在区域内各组织机构部门间流转,推进数字教育新基建良性运转。第二,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网络空间,统一教育、卫健、民政等业务领域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形成数字可信档案。第三,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赋能的智慧学习、智慧生活与智慧工作;第四,基于省级学分银行构建数字社会积分体系,构建开放式的价值流通网络,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可见,区域教育行政自下而上逐级构建、分工协同、循环迭代,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教育服务生态系统。
(四)行动实践:统筹规划省级框架与重点领域
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实践,遵循整体规划、重点推进和分段实施三项行动原则。首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区域数字教育的整体框架,建设省级教育大数据中枢,制定数据开放章程、政策、标准和协议,整体推进教育新基建。各地市向上对标省厅标准,向下负责对接区县和学校,打破层级之间的割裂局面。其次,市、县和校根据省级教育部门的整体框架,聚焦教育重点领域的关键性问题,采集本地教育数据,与省级教育大数据中枢交换数据,开发切实解决本地公民在教育上愁难急盼问题的智慧应用。最后,制定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治理的时间表,按照聚数据、搭平台、建场景、促应用、提素养的顺序,分阶段实施行动计划。通过以上的行动实践,省、市、县将构建“一网、一库、一码、一屏”便捷泛在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五)绩效评估:推进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治标准化评估
绩效评估是保障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治体系持续优化的关键机制,包括评估机制、指标体系和效益评估三个方面。首先,不断创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评估指标生成机制,自上而下分解省级数字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生成评价指标的关键维度;同时,自下而上获取社会公民的数字教育需求和意愿,将其作为评价指标的重要来源(陈天祥,2008)。其次,构建教育大数据驱动生成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省级教育大数据中生成评测区域数字教育的关键绩效指标,并采用可视化数字仪表盘加以显示。最后,开展督、导、评一体化的整体智治效益评估,利用评价指标可视化的数字仪表盘,动态显示区、县、校的智能治理进程和效益,同时,聘请教育数字化专家组给予推进策略的指导。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数字教育是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数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先行优势,围绕“数字浙江”建设目标,在省域范围内推进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数字化改革提供浙江经验、浙江样本。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浙江省数字教育智能治理实践案例,构建区域数字教育“四层金字塔”整体智能治理模型,分析每一层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的五项策略。浙江省数字教育整体智治的探索推动了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的转变:从学理层面,通过浙江省129 个数字教育智能治理创新案例,形成浙江省全域范围内的教育整体智能治理全貌,带动教育领域治理范式的转变,从竞争治理转变为整体智能治理,强调教育治理的智能化和整体性;从方法论层面,基于扎根理论提炼区域数字教育“四层金字塔”整体智能治理模型,为学校、区县、地市、省、国家乃至全球等不同层级的区域,开展数字教育整体智治实践提供理论模型,助推数字社会建设与发展;从学术研究层面,个别研究者已经开始探索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对区域教育整体改革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本研究从实践案例的角度,进一步推进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性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未来研究将基于浙江省域地市和学校的实践应用,采用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以数据优化智能治理模型,构建区域全民数字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