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2022-04-06
1 技术概况
1.1 技术基本情况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利用农业机械完成水稻耕、种、管、收各环节生产技术。一是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解决水稻种植和收获季节劳动力短缺问题。二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成本。三是有效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1.2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水稻是芒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1.73万hm2(26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在75%以上。坝区已实现水稻耕作、植保、收获及运输加工机械化,只有育秧和插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2021年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3400 hm2(5.1万亩),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1.3 提质增效情况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优势。耕种管收各环节全程机械化每亩可节本增效205元。
1.4 技术获奖情况
技术获2016年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 技术要点
2.1 机械耕整
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 cm,表土软硬适中,泥脚深度小于20 cm,旋耕深度10~15 cm,泥浆沉淀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 cm,水深1~3 cm。
2.2 机械育秧
水稻机播流水线是利用机械实现铺土、浇水、播种、覆土等工序,作业效率高。为节约成本,可采用硬盘(三边托盘)套软盘过流水线,运到育秧地再脱去硬盘。苗期管理一要看苗施肥,二要适时控水炼苗,三要坚持带药移栽,四要正确起运移栽,尽量减少秧苗(秧块)的搬运次数,保证秧块完整,防止秧苗枯萎,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2.3 机械插秧
装秧苗时,务必将秧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后,补给秧苗。插秧深度以所插秧苗在不倒不浮的前提下越浅越好。插秧苗后一是查缺补漏,把田边地角漏插的地方补齐。二是灌浅水保苗,保持田面不露泥,注意灭杀福寿螺。三是机插后10~15 d看苗追施返青分蘖肥,并进行化学除草。
2.4 机械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使用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机、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
2.5 机械收获
联合收获分全喂入和半喂入2种类型,全喂入联合收获是将切割下来的水稻茎穗全部进入滚筒脱粒的方式,出草口带茎秆切碎和抛撒装置能实现粉碎秸秆的均匀抛撒,便于秸秆还田和埋茬;半喂入联合收获仅将切割下来的水稻穗头部分输送入滚筒脱粒,可保留整秆,亦可将秸秆切碎,可根据对秸秆处理的实际需求选择。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6 机械干燥
稻谷干燥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稻谷干燥主要采用的是10~30 t的低温循环谷物烘干设备,既可单机作业,也可将数台烘干机并列组合配置,形成烘干机组,采用电脑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干燥温度,自动测定水分,达到设定的水分值时自动停机。
2.7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
是利用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将稻种成行成穴直接播入大田,具有省工、工序简单、作业效率高、作业成本低等优势。大田耕整要求与机插秧一致,稻种处理要求应符合“白、干、净”的标准。“白”指破胸露白即可,以芽长不超过2 mm为标准;“干”指处理后的种子要晾干,以不粘手为标准;“净”指处理后的种子干净,不含任何杂质,以排种顺畅不堵塞为标准。播种行距固定为25 cm,穴距10~22 cm(可调)。水稻机直播要注意除草。播后保持田面湿润状态,待苗的第2叶生长后灌浅水,抽穗期实施湿润灌溉,收获前5~7 d排干水。
3 适宜区域
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完善,利于机械操作实施的水稻种植区域。
4 注意事项
机插秧水层保持0.5~2 cm,浅栽、直行、足苗、减少漏插,插深0.5~1 cm,漂秧率≤3%、翻倒率≤3%、伤秧率≤4%、漏插率≤5%。水稻机收时保证收割干净,损失率小于2.5%、破碎率小于1%。割茬尽量低一些,控制在15 cm以下;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联合收割茎秆不大于10 cm,均匀粉碎还田。
5 技术依托单位
芒市农机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