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垦区水稻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2-04-06祁军简大为郑伟周海宁彭新新向镜陈惠哲

中国稻米 2022年2期
关键词:垦区伊犁稻米

祁军 简大为 郑伟 周海宁 彭新新 向镜 陈惠哲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科所,新疆 伊宁 83500;2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 木齐 830052;3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共同第一作者:6872752@qq.com;*通讯作者:zw065@126.com)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以下简称“伊犁垦区”)就守卫在这片土地上。由巩乃斯河与特克斯河为主要支流汇集而成的伊犁河滋润了沿岸土地,更在中下游形成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下简称“察布查尔县”)、霍城县、第四师68 团境内为主要区域的水稻种植区,水稻种植已有1 000 多年的历史[1]。河谷地区水质好,水源充足,日照长,病虫害为害轻,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3],而伊犁垦区水稻生产更是以管理高效、高产优质闻名遐迩,更有“伊香”等大米品牌享誉全疆,代表了本地水稻产业发展的水平。因此,对伊犁垦区水稻产业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寻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探索水稻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的途径,促进伊犁垦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

1 伊犁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1.1 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

伊犁垦区因为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及种植传统,粮食作物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水稻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一直较低。伊犁垦区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伊宁县、新源县、巩留县和察布查尔县,其中以伊犁垦区68 团(位于察布查尔县境内)水稻种植面积最多,2018年已经占到伊犁垦区水稻种植面积的64%,是伊犁垦区水稻种植的核心区。由表1 可看出,伊犁垦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常年保持在高位,平均为56.05%;伊犁垦区水稻播种面积呈双峰变化趋势,2013年和2018年达到峰值,分别为 1.1 和 1.0 万 hm2。

表1 2010—2018年伊犁垦区农作物、粮食作物和水稻种植面积及比例

1.2 水稻种植技术与生产力的变化

1.2.1 水稻种植品种的变化

20 世纪80年代,伊犁垦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为地方审定品种伊粳5 号、伊粳6 号和引进品种新稻1号、新稻2 号;20 世纪90年代主要为地方审定品种伊粳10 号、伊粳12 号(90-13)和从日本引进的优质米品种农林315[4]。伊粳12 号和农林315 在伊犁垦区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米质较优、产量较高,从20 世纪90年代推广与引进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伊犁垦区的主栽品种[4]。其中,伊粳12 号生育期较短,主要用于直播稻田,而农林315 生育期稍长,主要用于育秧移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稻米口感好,还要求水稻农药、重金属和其他化学品残留少或无,这对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前后,伊犁垦区引进东北优良品种沈农129、辽粳452 和吉粳88 等进行试种,但适应性和丰产性均未超过农林315。最近几年在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新稻11、新稻46 和秋田小町等品种的推广面积逐渐增加[5],但目前仍未能撼动农林315 的主栽品种地位。

1.2.2 水稻栽植技术的变化

伊犁垦区水稻种植技术在2000年之前多以直播为主,育秧移栽比例很低,人工插秧多在面积较小的田块上应用[4];21 世纪初,开始在 66 团、68 团引进机械插秧技术,随后又引进了激光平地整地技术,到2006年全师机插秧面积1 467 hm2,占当年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2%[6]。2007年至今,伊犁垦区形成了一套以“软盘育秧-机械移栽-机械收割”为主体的水稻栽种模式[6],除了育秧阶段外基本实现机械化,同时借助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集约化高效管理等措施,使得垦区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1 040 hm2,平均单产可达11 000 kg/hm(2表1、表2)。

表2 2010—2018 新疆兵团和伊犁垦区水稻种植情况比较

1.2.3 水稻产量的变化

由表2 看出,新疆兵团水稻总产在2015 之前一直在15 万t 左右徘徊,到2016年直接突破到20 万t 以上,2018年甚至超过了25 万t;而伊犁垦区水稻总产在2012年提升后基本在10 万t 左右徘徊。伊犁垦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新疆兵团水稻种植面积的50%左右,占比最高的2014年达到了54.44%;总产量在2013—2015年超过了兵团总产的70%以上,但是在2016年之后下滑严重,总产占比跌至50%以下。伊犁垦区的水稻单产水平在2015年之前高于新疆兵团平均水平,基本保持在10 500 kg/hm2左右,是兵团平均单产的1.3倍左右,但是在2016年之后新疆兵团整体生产水平迅速提高,伊犁垦区的单产水平与之持平。

2 伊犁垦区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与作物结构调整使得伊犁垦区水稻种植面积难以继续扩大

伊犁垦区水稻主要种植区位于伊犁河下游察布查尔县境内,主要依靠伊犁河水灌溉,常年灌溉水需求量为7×108m3,伊犁河同时还要承载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生态用水需求[7-8]。据调查,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的承载力在不断下降[7],其根本原因是耕地面积增长较快,城镇化发展规模较大,人口的增加和流域内生活、工业等各行各业用水不断增加,区间耗水量增加明显;再加上伊犁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和降水,但近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导致伊犁河上游的冰雪储量下降,水量补充减少,这一发展态势对于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常不利[8]。水稻属于高耗水作物,耗水量占全国农业总用水量的65%以上[9]。水稻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在10 000~15 000 m3/hm2,北方水稻产区灌溉定额4 000~15 000 m3/hm2,高于玉米、小麦等旱作农作物[10-11]。伊犁垦区水稻种植区年蒸发量>1 000 mm,而年降水量不足240 mm(包括降雪),因而伊犁垦区水稻种植根本无法靠降雨补水,主要依靠伊犁河进行灌溉。与此同时,伊犁垦区灌溉渠系水能利用率仅40%~50%,用水系数只有30%[12],更是加剧了水稻种植在4—5月播种插秧期、7—8月农业灌溉高峰期的“用水荒”现象,水资源危机凸现。

新疆兵团种植业结构调整致使粮食作物面积减少,而发展市场竞争力更强的经济作物,如林果产业、玉米(以制种玉米和饲料玉米为主)、油料作物、香料产业等,水稻产业受其影响播种面积长期徘徊不前。新疆兵团其他水稻种植区主要将水稻作为改良土地(降盐排碱)的过渡性作物,随着新垦土地面积的扩大,水稻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加剧了新疆稻米本地市场的竞争,伊犁垦区原先一枝独秀的优势降低(表2)。与此同时,伊犁垦区水稻核心种植区68 团、66 团已无新土地可以开发,种植面积达到上限。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来看,伊犁垦区的水稻产业发展缺乏后劲,更不可走扩大规模、以量取胜的道路。

2.2 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缺乏使得伊犁垦区水稻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伊犁垦区生产稻米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相对较好,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较高,而垩白高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对稻米蒸煮食味性状及碾磨品质也有影响。据李新等对伊犁垦区近年来种植的20个水稻品种进行品质分析,发现供试品种均达不到部颁优质米一级米标准,达到优质二级标准的只有1个,达到优质三级标准的7个[13]。目前在本区主栽品种主要是农林315、伊粳12 号,其米质仅达到部颁优质三级标准[13],但这些品种种植时间已经超过20年,品种出现退化,产量与米质不高。由于缺乏在水稻优良品种选育上持续的科技投入与系统研究,在伊粳12 号等优良品种选育成功之后20年,未选育出适应性强、品质优和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对原有主栽品种进行替换,更缺乏富硒水稻、彩色水稻、富维生素水稻等功能性水稻品种。现有的水稻品种选育缺乏基础性、系统性研究,想通过“短、平、快”解决品种问题,主要通过引进日本、东北地区的优良品种,品质、产量与适应性(抗病虫害性)无法同时兼顾,因而稻米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与品种一样,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对水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水稻生产效益来看,种稻收益持续下滑:伊犁垦区水稻种植无任何补贴,近年来稻谷收购价格一直处于低位,2018年已降至2.5 元/kg,比最高点下降了 0.5 元/kg 左右;加上伊犁垦区水稻连作时间长,三棱草、稻水象甲等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病虫害加剧,防控物化成本提高[14];由于用水紧张,部分地区的灌溉水费也由1 500 元/hm2上涨到4 200 元/hm2。从水稻种植技术来看,伊犁垦区水稻种植除了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优势之外,技术体系基本没有更新:目前还有25%以上的种植面积采用机械直播,育秧采用的是单户拱棚旱育秧,插秧大部分是小型低速插秧机为主,肥水管理还是“大水大肥”的经验模式,已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农业理念的要求。近年来,虽然对高产栽培技术、有机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等进行过研究[15-16],但对高产形成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和水肥管理机械化、智能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其他稻区规模的迅速扩大,并引进了全程机械化及育秧移栽技术,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致使伊犁垦区水稻高产优势不再明显,市场竞争力下降。另外,新疆兵团因改革破除“五统一”之后,基层技术人员缺失,农户稻田种植与管理技术匮乏,致使很多关键技术落实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稻田种植与管理技术整体水平降低,生产效益下降。

2.3 稻米加工工艺与地理品牌标志建设落后,制约伊犁垦区水稻产业走向优质优价与产业链高端

水稻加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掌握着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动向,还能引领上游种植户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水稻品种与管理模式[17]。伊犁垦区常规优质水稻(农林315、伊粳12 号)和常规种植模式占有绝对优势,水稻加工企业的稻米源多为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常规稻米,附加值低,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另一方面,水稻加工企业在人力、认知上存在较大局限性,在优质水稻推广方面参与度低,再加上优质水稻选育难度大、种子成本高,进一步限制了优质水稻的推广力度。与此同时,水稻加工企业在仓储、精米加工和稻米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或工艺上存在较大短板,限制了水稻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水稻加工企业经营与管理思维落后,对品牌的培育和市场的开发还处于较原始阶段。目前伊犁垦区比较大的稻米加工企业有伊香米业、伊河双六米业和疆粮米业等公司,2018年年产大米能力达到12.81 万t,除了能够直接加工生产垦区的全部稻谷之外,还能消化掉垦区外的一部分稻谷。现阶段水稻加工企业主要将稻米产品分为高、中、低三挡进行销售,低档产品市场普通零售价格在6 元/kg 左右,中档精选或者绿色贴标的大米15~20 元/kg,高档产品为有机大米、糙米、粥米、碱地米等功能性产品,但品牌建设能力弱,得不到大家的充分认可。伊犁垦区采用有机认证的水稻种植面积不足150 hm2,2018年也进行了地理品牌认证,但是认证的有机、绿色产品在生产模式上比较严苛,产量低(较常规种植模式低40%左右),而产品收购不能做到优质优价,同时生产出的高端产品受到本地居民消费能力弱的制约,异地销售市场品牌竞争力又比不过东北、日本等大米。这些因素极大打击了广大农户品种优质化、产品多功能化、经营差异化的积极性,一味求稳,致使本地米业发展停滞不前,只能着眼于本地的“小舞台”而无法走出去。

3 伊犁垦区优质水稻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3.1 转变思维,将优质水稻产业作为伊犁垦区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农业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将农产品的生产者与市场及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强化对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提质增效的突出作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18]。伊犁垦区农业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要走优质、绿色的发展战略,坚持质量、效益、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践行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伊犁垦区生态环境良好、水土热资源优势,把优质水稻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合理布局与科学配置资源,增强伊犁垦区水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水资源利用价值和比较经济效率等方面考虑,优质水稻产业可成为伊犁垦区农业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方芳和马琼[19]对新疆主要农作物虚拟水价及64个县优势农作物的虚拟水价进行了比较,发现虚拟水价最高的是拜城县的小麦、温泉县的玉米、沙湾县的棉花、察布查尔县的水稻、轮台县的甜菜、裕民县的薯类;伊犁的水稻虚拟水价最高达3.34 元/m3,其次是博尔塔拉、阿克苏、乌鲁木齐、塔城。从表3 可以看出,2018年度伊犁垦区主栽粮食作物中,水稻效益达到了 9 594.9 元/hm2,比冬小麦高 2 793.1 元/hm2,比饲料玉米高4 652.2 元/hm2。如果能提高优质水稻种植比例,将更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因此,伊犁垦区应以优质水稻产业作为重要推动力,使农业发展走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伊犁垦区水热土与优良环境的生态与生产优势,推进伊犁垦区优质水稻产业发展。

表3 2018年度伊犁垦区水稻与小麦、饲料玉米效益对比

3.2 以优良品种、优质种子和高效栽培技术为核心,增强伊犁垦区水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以绿色安全、适应能力强、节肥减药和优质食味与营养为育种原则和目标,适当考虑功能性水稻与差异化消费选择育种。在本地育种科研能力有限的事实下,可以广泛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在本地进行筛选和驯化。另外,加强与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校交流合作,利用其先进的研发能力,采用订单育种的模式,或者建立长期育种合作研究平台,加速培育出适合本地的优质新品种。

在优质水稻品种布局上,要根据种植区水热土资源特点、耕作与栽培制度和品种适应性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可从外观品相、营养价值、蒸煮特性和食味等方面选育出符合部颁优质二级以上标准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并增加产品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如针对69、68 和64 团的富硒土壤[20],可以培育富硒优质水稻,打造有机健康稻米产品;依托霍尔果斯口岸,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其他中亚国家消费者为对象,培育适合上述地区食味的稻米产品;以新疆美食文化为依托,培育适合新疆美食,如手抓饭、炒米粉的稻米产品。

俗话说“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品种就必须要有优质的种子与配套的栽培技术来支撑。优质种子生产需要摆脱自留种、小规模不科学留种以及忽视种子存储等落后思维与技术。需要与科技水平高的种业公司加强合作,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种子低温干燥仓储技术,保证种子质量。另外,优质水稻种子生产也可鼓励农牧民参与,成立水稻种子生产合作社或种植行会,实现订单生产,保证集约化的统一管理,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水稻种子质量。

在优质水稻高效生产方面,主要应在食品安全生产与技术体系标准化方面进行研发。为贯彻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两减两提”目标,以草田轮作、水旱轮作为主要切入点,将优质豆科绿肥引入轮作体系,切实降低化肥用量,保障环境和土壤安全;以培育抗病虫害水稻品种为核心,通过生物防治、农田环境整治和科学规范使用农药等综合措施,逐步减少农药使用。要针对不同品种和种植区制定差异化的标准栽培技术体系,如品种品质标准体系、肥水运筹标准技术体系、配方施肥标准技术体系、节水栽培标准体系和全程机械化栽培体系等,将上述技术体系进行总结和分析,上升为地方技术标准。技术体系的落实和推广需要有人来做,应培养相当数量基层农技人员确保各项技术实施到位。鉴于目前基层农技人员匮乏现状,可以考虑与第三方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合作,政府购买技术服务的方式为稻农服务。通过标准的实施,使稻米产品品质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提高稻米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以绿色健康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目标,打造伊犁垦区水稻产业知名高端品牌

优质大米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长期大量投入,也需要政府从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首先,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优质大米品牌进行宣传,在政策导向、资金借贷、技术引进和品牌策划运营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其次,水稻产业主管部门、技术部门和优质大米品牌企业以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紧密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以绿色生产、有机生产为抓手,严格监控水稻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成熟收获、收贮、加工、包装、运贮等一系列过程中农药、化肥、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长期动态监测水稻土壤、灌溉水质量,认证伊犁河谷稻米地理标志、气候标志。在核心种植区积极打造中国、欧盟和美国认证的有机食品标志,进一步提升优质大米品牌知名度。再则,优质大米品牌企业需要努力提升稻米生产、加工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对稻米深度开发与多元化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科技攻关,扩展优质大米品牌的内涵。在手抓饭特供米、新疆米粉专供米、方便/冷冻米饭以及高纯度米淀粉、大米高蛋白、米糠产品等形成自身特色与技术体系,提高稻米综合利用水平,增加产业效益。最后,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成为优质大米品牌的基础。水稻产业主管部门、技术部门应给予他们农资补贴、农机补贴、优质稻种补贴及小微金融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与政策倾斜。优质大米品牌企业应优先给他们优质水稻种植直补订单,促进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形成与健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应积极关注优质大米品牌企业经营思维与策略的变化,密切注视稻米市场价格与政府配套政策变化,积极改进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节本增效,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3.4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横向联合,为伊犁垦区水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现阶段一些企业的重心放在稻米加工与产品营销上,对优质水稻品种选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稻米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极少。为了保证伊犁垦区水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建设,企业应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加大科研投入,给予科研人员宽松的研究环境和灵活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促使科研人员积极研发出更适应市场的新产品。优质大米品牌企业还是先进技术体系的应用者和推广者,连接着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他们应用优质新品种和节本增效、绿色安全的田间种植与管理技术。水稻产业的相关科研院所应与优质大米品牌企业的技术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骨干进行紧密合作,让科研指导生产、服务于生产,研发的新技术体系更应贴近生产,对基层技术人员、农户的技术服务成为“家常便饭”,能到“田间地头”推进各项新技术的夯实落地,切实保障垦区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水稻产业主管部门、技术部门一方面需要为企业、科研院所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发提供政策、资金、金融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便利和保障,另一方面要监管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收贮、加工、运贮过程的各种行为,切实保证垦区各项先进标准的实施,为垦区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护航。

猜你喜欢

垦区伊犁稻米
伊犁放歌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江苏沿海垦区暗管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