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行善举为乡梓

2022-04-06李敏

时代报告 2022年1期
关键词:治安

滑县清朝时,就有集教育家、中医大家于一身的人,这个人是哪个村的,或许你未必能知道。

——题记

这里是滑县半坡店镇前营村,一个不太出名,却拥有厚重历史的村子,600多年来,不知道多少人来过前营村,他们行走在这儿的街道上,聆听联想着村子当年的繁华,为诗、为梦,也为前营村。

我的家乡就在滑县城西南30余公里处的前营村。她坐落在黄河冲积的大平原上,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土层深厚,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有着生长农作物的优越条件。

亘古以来,祖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在这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上,春种秋收,辛勤耕耘,用劳动的果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使后人得以幸福生活。

大地繁衍和生长了一切,厚重厚德,载人载物。我深知,在这片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养于斯,也葬于斯的黄土地上,镶满先人的脚印,洒尽先人的汗水,浸透着先人的心血,也埋葬着先人的尸骨,又化作黄土,养育后人。

在前营村方圆百十里之内,经过民众的口耳相传,李治安的人生经历已幻化成风云激荡的神奇传说。时至今日,百余年来仍是前营村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几乎每一个前营村人都能说出一段有关他的故事。

前营村自明朝以来就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村落。李治安(1891年-1956年)出生于前营村一个书香门第、中医世家。自幼聪慧伶俐,6岁入私塾,开始接受良好教育,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学霸,成绩一直很好,完全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祖上即饱读诗书的鸿儒硕学之士,他幼承庭训,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其祖父、父亲为滑县著名中医,长于内科,尤精脾胃。

李治安天资聪颖,每天早晨5点开始,便在祖父的督促下,学习中国典籍。伏案练字时,连纸的摆放、毛笔的握法、身板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他少时便展现出对读书的热爱。一年冬天,因看书入迷,几忘寝食,他竟未发觉被炭火烤着棉鞋,被人笑称为“小书迷”。从此,他“读书狂”的名声远近皆知。

他家中有很多关于医学的书,他时常拿来翻阅。起初,他也只是把这当做消遣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他逐渐对中医产生了兴趣。祖父、父亲博极医源,精勤创新。他以中医理论和中医内科为专攻,文史哲医,广览群书,熟读精思;既悉心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又善于撷取历代医家名流之特长,专心探索求新,融会新知,师古而不泥古,注重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方药和文献相结合,进行纵向和橫向综合研究与实践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探岐黄,继承弘扬,博学多才,悉心钻研,锐意创新;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精深,并见习看病。

李治安自幼聰明强记,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大夫和教书先生;他兴趣广泛,在浩瀚无际的书的海洋里,精读和涉猎中外思想家著作,熏染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独特的人格。

他陶醉于古人绝妙的文字之中,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奔腾而来,尽收眼底。甚至一句金言妙语、传神佳句,都能寄情思寓哲理,使人沉浸于悠远深邃的意境,忘记得失荣辱,留下一份恬淡纯净,一种豁达高尚。正如陶渊明所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本《黄帝内经》翻烂了,用纸粘好;书上批注写得密密麻麻,毛笔小楷,遍布页眉页角;对阴阳学说的演变、气血循环理论、五行学说、河图洛书等深有研究;清苦寂寞,却乐在其中。

李治安有着远大的理想,在做人生规划时,他早早就敲定了两大抱负:第一志愿当良医,长大后愿行医救乡亲疾苦;第二志愿做老师,教书育人。因为只有良医和老师,才能利用好中医药这个千年瑰宝,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才可以济世救民。

李治安12岁即考取童生,由于家道中落,14岁被送到卫辉府一中医名馆,跟随名医正式修习中医,因此,他无法在科举道路上走得太远,取得童生功名后就不再读书。学习期间,他如渴骥见泉,身未往而心以赴;白天随师临床侍诊,晚上师父则为其讲授《千金方》《赤水玄珠》《张氏医通》《医林改错》等历代先贤名著。在这里,他写下数十万字的医学笔记,6年学徒生涯,他在大师的耳提面命下,源自童年的熏陶,让这个年轻人对中医有着疯狂的热爱。他矢志岐黄、心系苍生,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每天晨兴熹微他就溜下床,蹑手蹑脚地走出宿舍,前往诊室读书,顽强苦学;夜深的时候,周遭宁静,他手指翻过书页,沙沙有声,临睡前他总要背两篇《汤头歌诀》,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烂熟于心;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问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家传师授,深悉阴阳五行经络之说,为其奠定了坚实的中医学基础。

一年冬天,李治安在闪烁着黄豆大小火焰的油灯下读书,因为凑得太近了,头发被烧焦了……

年轻的李治安经常拿着笔记本主动向老师请教各种问题,虚心向比自己年轻的同事学习,经常在医馆加班加点到深夜,把每一个普通的病例当作重大的使命来完成。处处留心积累学问,他在跟师侍诊中与临证实践中,在家传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舌缨线”观察,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和预测学知识,对就诊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临床诊治上一些疑难杂症取得成功。他青年才俊,声名鹊起,功成名就,可谓是文理通吃,妥妥的学霸一枚!成为了当时卫辉府公认的一颗冉冉升起的中医新星,光明的未来似乎在向他招手,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放弃继续深造,更是婉拒了师父在大医馆行医的邀请,这意味着他将要放弃成为名医的坦途,而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20岁的他回到缺医少药的故里,跟随父亲悬壶乡里,为家乡的医学事业进步发展竭尽心力,经营好祖宗留下来的百年基业;前路漫漫,惟有奋斗。因为长期浸润在中国仁教文化下,他对生命有着博大的爱与悲悯,出于一种尊重和爱护生命的宏愿,贫穷的故乡成了他一生的文化印记和生命传承地,20岁的李治安放弃了逐梦天涯,从父亲手中接过衣钵成为一民间中医。

从小所学典籍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精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中。记忆中那个青涩的少年已经变得成熟而有担当,正接过世代从医的重任,此后救人无数,屡起沉疴,赢得了“杂病圣手”的美名。

李治安历来主张,做一个先生最重要的是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他始终以唐代孙思邈为榜样,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从不以“大医”自居。《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奔……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护惜身命。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段古训,成为他行医处世的座右铭,而躬身力行。长期以来,他除教学外,其余时间不论白天夜晚,严寒酷暑,随时随地都有患者跟踪求诊,他总是来者不拒,一视同仁,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至于顶风冒雪,长途跋涉为病人出诊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民国二十七年,也就是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本侵略军南下西进,以蒋介石为首的民国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丧心病狂地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惨案。据1938年7月5日的《申报》 (香港版)报道:“黄水肆虐,污坑遍地,蚊子多,死尸多,难民们又经常露宿在外,遂致瘟疫流行。患霍乱、伤寒、痢疾的人很多,特别是得了霍乱,上吐下泻,有的人半天时间就死去。花园口决堤不久,在黄水包围的开封就发生了霍乱,死者众多。”

与开封直线距离不足一百华里的前营村周边也不可能幸免事外。置身桃花园,由于人货交流众多,也置身霍乱、伤寒风暴旋涡之中,染病人数非常多,为救民于水火,李治安发挥自己的中医特长,精选古代名方并根据自己用药心得,精心加减君臣配伍,反复精心推敲揣摩用药方案,在全滑县率先并自行出资购买20余种中草药,熬制成预防霍乱、伤寒的大锅药,免费向过往群众提供,使得前营村周边群众疫病感染率大幅度下降,李治安对村民来说就像神一样。

大锅药的故事让周边村民记住了这个朴实的乡村大夫,他在乡亲中的影响力和威信慢慢提升了。

李治安长期行医实践操作和过人的天赋,使他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强。尤长于内科,精于儿科。但自古称“难治者,莫如小儿,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儿科医生之责任重大。

1946年11月,一连十几日的暴风雪,下得有两尺多厚,沟满壕平;远眺,到处白雪皑皑,银装素裏。早晨起来,风门都推不开。而天上大块大块乌云,像瓦一样堆叠在一起。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继续飘飘洒洒,看起来老天爷真要把天地间的空间填满。地上房顶上全盖上一层厚厚的白被子,路边的树木,缀满银花;天地连在一起,建筑物琼楼玉宇似的闪着耀眼的银辉,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的、亮晶晶的银条儿,那刚刚发红的梅花也变得更加妩媚,仿佛身着素纱的新娘待嫁闺中。一个披一身雪的人急切地走进了李治安的诊室,说:“李先生,我是车村村的,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10天前,晚饭时贪吃了道口烧鸡,吃过饭即睡觉,晚上又受了凉,第二天即不思饮食,出现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夜寐不安、夜啼、夜惊等。治疗多日,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在今日出现高热惊厥,并导致浑身抽搐,意识模糊……”

他听来人说明情况,当即说:“你替我背上药箱,路上雪太厚,马车是没法上路的,让我穿件大衣,换个雪靴,马上走。”当即二人出发,踏着没过膝盖厚的积雪,沿着崎岖蜿蜒的小道,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行走。一路上,寒风“呼呼”地咆哮着,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乱抓二人的头发,肆虐的风雪不断吹打在他们的脸上,针一般地刺着他们的肌肤。两人万般无奈,只得将大衣扣得严严实实的,他们俩手拉手,肩并肩,缩着脖子,疾步前行,但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能见度降至20米左右,一不小心摔了跤,两人滚到雪沟里,变成了雪人。两人爬起来抖抖身上的雪繼续走,用坚韧顽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顺利到达患儿家中,李治安顾不得在火炉上暖下身体,立刻为处于高热昏迷的患儿细细把脉、体检,发现患儿脾胃虚弱、腹皖胀满、胸膈不利、食滞疳积,当即取出银针由下向上斜刺人中穴,用捻、转、提、插等稍强刺激手法刺激2~3分钟,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苏醒过来,但抽搐未见缓解,又用银针直刺涌泉穴、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同时用三棱针点刺耳尖、耳背静脉处放出4~5滴暗红色的血,并用自己熬制的小儿退热膏药在火炉上加热后,贴敷在患儿大椎穴,健胃消食膏药贴在肚脐十中脘穴、十关元穴……忙活有一个多时辰,小儿热终于退了,脱离了生命危险,身体状况趋于平稳,睁开了疲惫的双眼;患儿父母对李治安千恩万谢,而他顾不得休息,又立刻研墨,开出了中方剂。

李治安一面亲自为患儿熬制中药,一面不时回过头来问:“又发热没有?”“肚还疼不疼?”“要不要睡一会儿?”……

中医针灸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膏药等为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推拿或膏药贴敷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目的。

3天后,患儿未再发热,食欲佳,无畏寒。这对夫妻俩又抱着孩子,提了6只鸡、200个鸡蛋当面来向李治安鞠躬致谢,感恩心目中永远的恩人。李治安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治病救人乃医生的天职,不用往心里搁,孩子大病初愈,非常需要做中医调理,固本培元,补身体,这些礼物还拿回去,给孩子补身体吧。”

1948年,古柳树村一张姓村民腰上长了很多水疱,民间俗称为缠腰火龙(带状疱疹),已经有一大段时间了,剧痛,十分难受。之前找过很多医生,后来又去外地找过知名大夫,用尽了听说过的民间土单验方,一直看不好,而且这些成簇的丘疱疹和水疱,排列呈带状或近似带状,沿着周围神经单侧分布,大小不定;水疱疱壁紧张发亮,里面液体澄清,外周有红晕,越来越多,已经漫延至胸部、腹部及四肢,并出现糜烂、渗出等急性情况,发作起来刻骨铭心地疼,症状非常重。夜里,经常持续引起痛不欲生的剧痛,患者每次都咬牙切齿使劲抓,每次都抓得血肉模糊才舒坦,身上穿的衣服摩擦或接触会使疼痛更为明显,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精神都要崩溃了。他来到李治安的诊室,李治安经过详细检查,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做出诊断,患者得的是带状疱疹,遂综合运用中医各种疗法,先用梅花针点刺皮肤,再用火罐拔出瘀血,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再用珍珠熬水冲洗患处,患者治疗一次即止痛好转,7天痊愈。

李治安治疗蜘蛛疮效果也很好,减少了后遗神经痛,受到患者的普遍好评,他最自豪的是,用最便宜的药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为百姓,为苍生鞠躬尽瘁,才算是不白来一次人世。

“作为一个医生,既然病人把生命交给了你,你就要尽心尽力,负责到底。我喜欢接触疑难杂症,经历的病例越多,从处理过程中可以学到的好东西越多,总结经验教训,经验越丰富,对疑难杂症越得心应手。”李治安说。

中医药就是这么神奇,除辨证论治、“治未病”外,有时候,中医药甚至是“四两拨千斤”,很简单的针灸、一服汤药,就能药到病除。

要说起这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白衣天使值得一个提名,与时间赛跑,他们一秒不误,他们是没有超能力的凡人,却践行着“超人”的使命。

由于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识渊博、深得患者们的信任与尊重,不到30岁就成为方圆百里的名中医,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快要把诊室的门槛踏破了,续写了四代人的中医辉煌。

如同祖父、父亲只要是冬天去病房一定会把自己的双手在胸口焐热了才会给病人检查,李治安每次看望患者,他总是先把双手搓热,然后才跟患者接触;每次检查都主动拉上屏风,检查完还会帮助患者掖好被角……

看得见的是他高明的医术和视病人如家人的情怀,看不见的是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和努力。

李治安一辈子一边行医一边开私塾,大家富户用轿、车请李老先生看病,而穷人佃户上门看病,则分文不取。他誓卫医道,誠信行医,力求用最小成本、最短疗程治愈病人,一直秉承舍医送药的优良传统。行医以来,他拯疾济赢,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为铭,诠释大医精诚要义。

有一名刘姓村民,沙河村人,因患眼疾四处求医,先后在多个地方求医问诊,因其病情严重且复杂,失明概率大,需较长时间治疗。因患者家庭经济困难,万般无奈,遂放弃治疗返乡静养,听说李治安医术高明,善治疑难杂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慕名来到他的诊室。李治安通过望闻问切,给患者开出了10服汤药。刘姓村民从身上掏出一个布袋,从里面又掏出一个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几张边角零钱,他不好意思地嗫嚅说:“因长期患眼病,无法打长工短工,家中还有4个孩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靠亲戚、街坊接济过日子,这一点钱还是跑了几家借的,还不够4服药的钱。”李治安略一沉吟,说道:“既然没钱看病拿药,我就免费给你治病。”感动得刘姓村民千恩万谢。经过李医生长达两个多月的中医多种方法结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缓解,视力慢慢恢复。

刘姓村民为了表示感谢,扛着家里仅有的一袋红薯,扯着幼子央求将孩子过继给李治安做义子。他回绝谢意,并叮嘱:“心意我领了,把红薯背回去,快领孩子回家吧,照顾好一家人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他从前马头固村出诊回家,路过大马村,一马姓村民大老远就打招呼,上前一把抓住他的双手说:“李先生,您好呀,前几天我吃了前一天的剩面条,夜里上吐下泻,往茅房跑了十几次,身上一点气力也没有了。请您到我家,您给我贴了膏药,针灸,又给我说了个单方,吃了挺管用的,一剂就药到病除,谢谢啊,您看我又和没事人一样在大街上溜达了,昨天我还上地锄了半天草呢!”

李治安娴于医术,医德高尚,精通中医内科,实践经验丰富。临证以补益脾胃、调畅气机为特色,尤以治疗肝、胆、脾、胃疾病见长。辨证丝丝入扣,理法方药,机圆法活,论治应手取效。

从本质上说李治安是书生,他一生博览群书,与书做伴,一辈子在书海中畅游。直到暮年,酷爱读书的他,桌子上、床头也都堆满了书。以“勤”“苦”两字作为学习方法,他虽然诊务、教务繁忙,但应诊、教学之暇,总是手不释卷自我充电,数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新事物。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文化,就搞不好本职工作,唯有时刻保持警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正是以一生都秉持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精神,李治安从医学世家出身的学子,成长为名医、名师。

李治安满腹学问,经史子集信手拈来,古代经典随便哪一句开始,都能流利地接着它背诵下去。你提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就能不加迟疑地往下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他开馆教私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待学生如慈父一般,着力营造严肃认真的课堂氛围,因材施教,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他不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非常磨砺学生品格,因势利导,尽力推动一个又一个学生成材。他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传统的传承。不但教学问、教知识,更是教素质、教修养。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苦,比起生活的苦来说,完全不算什么;不读书也可以赚到钱,成为老板,但读书的老板,注定会走得更远,书能成为人生的导师;书读多了,就知道不能欺负老实人,要善待年龄比你小,权力没你大的人;善良和正直,往往不是突发的良心发现,而是与长期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

前营村严姓学生连续两天没有来学堂上学,这可急坏了李治安,当时就预感有点不对,第三天发现他还是没来上课,猜到他可能要辍学出去做学徒了。在村口,李治安拦下了准备去开封饭馆当学徒的严姓学生。一把拉住他的手,李治安没有说很多冠冕堂皇的话,他就说“跟我回去”。

严姓学生,家庭贫困,从小失去了父亲,迫于生计,母亲只好改嫁到了他乡。家不像个家,家里弟兄两人和奶奶相依为命,靠亲戚、好心人的接济过日子。成绩优异,但家里确实拿不出多余的钱让他继续上学……李治安一把拽住躲躲闪闪,衣服破烂不堪,脚穿着一双脏兮兮、“前头五龙抓地,后头鸭蛋出气”的烂布鞋的严姓学生,拉着他的手一边走一边说:“交不起学费,老师不收你的学费,没有饭吃,到老师家去,有老师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挨饿。”老师一番话说得严姓学生“哇”地哭了,紧紧握住李治安的手,半天说出一句话:“我再也不会说不念就不念,去当学徒了,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师恩。”

为了教好学生,他每天周密备课,加班加点工作。由于学生基本都是村里人,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辅导。

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李治安的私塾学生、台湾经济界成功人士严洪泽,从台湾归乡省亲,师生30余年未曾谋面,专门领着夫人,带着礼品,看望李治安及其家人,留下一段师生情深的佳话。他曾对李治安的夫人说:“先生关心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谆谆教导我们‘眼前的利益只是一时,人生的路还很长,也许继续走下去,会看到更好的风景’。鞭策鼓励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先生有智慧,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也超人一筹,更有魄力。稳重儒雅、逻辑缜密,口才不逊文才。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会在黑板上三笔五笔,画上要讲人物的肖像或者是物品,口讲指画;讲解精练、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一口国语说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引人入胜,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成本大套背诵得出。孔子《六经》、老子《道德经》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

李治安温文尔雅、低调勤奋、醇厚朴素、自立自强的风格,一直流淌在族人的血脉里。在那个时代,能当上医生、老师,必为知识分子。其对子女的教育也格外用心,尤其对长子。正是牢记爱国爱族、尊宗敬祖、孝敬长辈、勤勉建业、光宗耀祖的族训,竭尽全力为国尽忠,为家尽孝,自强自立的精神世代传承,才使得李氏一族历尽沧桑,战胜艰难,生生不息,世代繁盛,成为名门望族。李氏家族,祖传医学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兴旺发达,至今从第四代传人李治安,第五代传人李进道,第六代传人李书田、苏青梅传至第七代传人李敏、朱秀霞、李辉、张芳、李飞、郭慧聪等人。

放眼全滑州,医学根脉代代相承210余年,不曾中断,至今延续,实不多见,李治安一脉便是其中之一。

李治安的坦诚、质朴、科学思维和宏观意识在他所处的时代是超前的,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时代局限性,他凭着自己做人的底气和情怀,更有文人的清高、情操和抱负,更晓处世之规,为人之礼;他广交朋友,乐善好施,接济乡邻,口碑很好,是一开明绅士;他始终不渝地抱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和济世抱负。

李治安是身怀绝技、享誉一方的名医,一辈子走的都是古典大夫、老师精英的路线,加上中国传统君子文化的结合,会不由自主流露出一股精英范儿;他为人正直,做事公平公正,德高望重、严谨有序,乐善好施、没有私心,誉满乡里,在村子里有相当的权威,几十年来街坊邻居有红白事,他都被请去做执事。谁和邻居闹了矛盾,哪家兄弟分家,都来找他去主持。原来你所羡慕的李治安的万丈光芒,看似一帆风顺的背后,不知道是多少个日夜的埋头苦干和你不曾付出的努力。世上从来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就,都需要用努力去交换。

李治安高雅的风范、深邃的学识、严谨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影响着李氏族人,成为一个时代的旗帜。

他经常告诫后辈:族训是根,我们是贫寒人家出身,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必须始终保持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本色,要孝敬父母,要热爱劳动,要勤俭节约,要拾金不昧,要踏实干事,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半个世纪风雨路,李治安悬壶济世,照亮了万千生命,他热血化碧,以报家国,用耿耿丹心书写了一代医者的生命壮歌。

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回顾这段历史,不是为了从历史中寻找慰藉,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旨在不忘根本,以期继续前进。更可以成为李氏族人寄托情感和慰藉的载体,不忘来路。我们应学习李治安的开拓、造福桑梓的精神,消除傲气、娇气、霸气、激愤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小市民气;增加静气、秀气、灵气、自在气、文明气、富足气、高贵气、泱泱大气,并将心中生起的爱化为星辰,星星点灯,照亮未来的前行之路。

穿越130年,记忆的波澜沉淀至平静,关于李治安的事迹,可谓我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写下这篇文字,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成为医学家、教育家树碑立传,也为李氏族人保存一份记忆……

品读传承千百年的精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是为了不忘却。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记忆重新踏上征程,星光不问赶路人;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壮歌之后,理清思绪、盘点淬炼,着眼未来,我们出发,为了不曾改变的信仰,为了追逐梦想的渴望。把每一场胜利的终点,作为新征程的起点。

作者简介:

李敏,系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滑县作家协会会员。滑县半坡店镇前营村人,医师,从事临床医学40年。获首届滑县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好儿子”“优秀村民代表”荣誉;被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授予先進个人;多次获得滑县优秀卫生室、滑县优秀乡村医生、滑县最美乡村医生荣誉。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纸媒与网络平台。从1979年开始在《贵州青年》《医药卫生报》发表作品。近年主要活跃于“家在豫北”“滑浚吧”“滑州身边事”“蝈蝈坊”“滑县影响力”“滑县佰事通”等网络平台,系“家在豫北”“滑浚吧”特约记者。

2017年以来,先后为《医药卫生报》《光辉历程》、滑县政协撰写《一村一故事》10篇,报告文学4篇,散文、诗歌、通讯报道100多篇。

责任编辑/张美子

猜你喜欢

治安
日本人感觉治安变差
关于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思考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试论加强企业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爱国婊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保卫人员政治思想工作的探讨
治安学:危难之处显身手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农村治安承包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