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李固
2022-04-06王保利
王保利
走进李固,这是第二次了,而且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即便是有名的景点,一般去过一次,也没有了新鲜感,激发不起再去的欲望。况且是不是旅游景点的乡村呢?李固则截然不同,有着勾人心魄的力量,引你心向往之,愈发强烈,欲罢不能。
2021年11月中旬,我们作协一行14人应邀前往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李固村,去探寻汉献帝在浊鹿城的前世今生。没想到,一幢幢别墅型的建筑拔地而起,宽阔的水泥街道城市也不能比拟,幸福快乐荡漾在村民脸上,美丽乡村的景象竟发生在一个绝域殊方的地方。出于职业的习惯,我在李固访古之后,决定再次走进李固,去深入采访破解它今天的嬗变和奥秘。
一
从焦作市区到修武县李固村,虽然只有26公里的路程,可在乡间小道上七绕八拐还是显得有点远。它虽说不像河南地图上,台前范县似一条金刚腿踢进了山东境内,但在焦作地图上的东北方,也如一只劲牛的犄角抵进了新乡辉县地界。交界地带往往给人不好的印象,它不是与遗忘的角落联姻,就是与穷山恶水结亲,它再偏、再远、再冠以恶心的头衔,人们也是习以为常了。
天蓝如洗。晴好的天气,心情自然愉悦。一个小时的车程,过百间房,穿九里山,经五里源,李固近在眼前,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抑或是修武老家的亲情,抑或是伸手可触碰到的太行山麓,抑或是绿油油的麦田铺展开来的世界,抑或是呼吸到那含有乡土气息甜滋滋的空气,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实际上还是踏上了李固这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
再次走进李固,本想在村委会找赵金涛书记聊一聊,上次来就没见到他。不巧,有人说赵书记去李爱琴老人的盖房工地了,有人说他到养鸭场去了,还有人说在南水北调引水工地见过他。偌大的4000多口人的大村,老百姓的公仆忙碌起来是自然的。在村委会门口,偶遇老干部李合成大哥,他热情地说领着我去瞅瞅村上的变化。路上,合成大哥直奔主题给我讲了赵书记“一送一不送”的故事,让我像听天书一样感到新颖神奇。
乌云遮不住阳光,净土遍布村庄。由于农村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许多村庄都存在贿选的现象。4年前,40岁的村委会委员赵金涛就是不信这邪,他硬是连一包方便面都没送,却赢得全村村民的拥戴。还是原来的班子,他没换一个人。上任伊始,赵金涛首先给村委会成员讲明,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危险,如果不抓紧入局只能狼狈出局。李固村戴了多少年脏乱差的帽子,被人讥讽嘲笑的历史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干事创业,我们的组织首先不能软弱涣散,他一一与村干部交心,开诚布公地说:“不管啥事,只要我们出于公心,一碗水端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就没有迈不过的槛儿,就能对得起4000多名父老乡亲。”
按照村民的说法,啥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土生土长的赵金涛,老人们都喊他“二强”,因他从小就性格要强,意志坚强,有一股敢把天戳个窟窿的勇气和胆量。2002年,赵金涛与古汉山煤矿签订了5年购买煤矸石的经营权。他经营了一年的煤矸石生意,利润非常可观,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正当他大展身手的时候,李固村主要负责人向赵金涛提出了煤矸合同经营权是否由村上经营的想法。为了李固村广大群众的利益,赵金涛二话没说,便将煤矸合同转让给了李固村村委经营。
中国人的亲情,犹如流淌在身上的血液,源源不断。走在李固村的大街小巷,你听不到老人们管赵金涛叫赵书记,而是亲昵地称“俺金涛”,他们把赵金涛视为一家人。
赵金涛确实把乡亲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作家徐则臣在一次采访中说:“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诗,谁都是摸爬滚打出来的,只是鼻青脸肿的时候别人没看见。”这句话仿佛是对赵金涛讲的。他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心心念念想着如何能回馈父老乡亲。从2005年开始,他自费为李固村60岁以上的680余名老人,每人每年发放一桶5升的食用油。时光飞逝,变的是人老树枯,而赵金涛为乡亲谋福利的诚心实意“涛声依旧”。16年的风雨洗礼,一个呱呱落地的孩子能长成一个健壮的小伙子;16年的春华秋实,一棵种下的幼苗能生长为蓊郁的参天大树。漫漫16年,赵金涛累计出资63万元,雷打不动,痴情不变。
只要是一心为民,赵金涛都舍得花钱。疫情期间,他当即捐款2万元;教育建校,他又毫不犹豫资助1万元。赵金涛不仅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他在安排好本村的防洪工作的同时,还伸出友谊之手,动用李固村的各种车辆,带领党员干部冒大雨、踏泥泞,帮助本乡的东水寨村和烈杠营村进行排水清淤。
赵金涛在任外任内时所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县乡和村民的认可。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全村118名党员,赵金涛在没有请客拉票的情况下,以98票的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同时,在村委换届时,全村实到人数2300多人,他以2171票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成为李固村首任村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赵金涛带领大家经过艰苦奋斗,使李固村旧貌换新颜。2021年4月,他被修武县委和修武县人民政府授予“修武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同时荣获修武县委“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
“曲里拐彎蛇行,稀里糊涂泥泞”,这是几年前李固村街道和路况的真实写照。
李固村不仅偏远,而且地道式弯曲的村庄小路,雨天成为真正的水泥路,晴天则变为扬灰路。脏乱差的环境,出行不便的街道,让人们深受其害。村里先后有多名小伙子谈了恋爱,女方家人来到村里相亲,村里这副“尊容”令人瞠目,一门门亲事自然成了“黄瓜菜”。小伙子们都郁闷地说:“都是这穷村破路惹的祸。”
村民张小风逢人便讲,那年她儿子娶媳妇,路窄泥泞,车子开进来调不了头,泥泞的路让新媳妇下不了车,当时闹得鸡飞狗跳的很不愉快。至今说起来,她还耿耿于怀。
面对村民的“老四难”(吃水难、行走难、排水难、盖房难)问题,赵金涛与村民一样,感同身受。他在上任之初就深思:群众的利益就是急需解决的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从解决“老四难”抓起。因此,他接任后,发誓要改变这种现状。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摆在他面前的是村委会账面上只有3.5万元,而且还外欠几十万元的现状。
赵金涛有句口头禅,“撂起的瓦得听响”。面对困难,他心急如焚,看看周边的发展,自己已落后太多,如果不奋起直追,那永远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于是,他要求从自身做起,锻造出铁脚板、硬脊梁、宽肩膀,在新的赶考路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他带领村干部痛下决心,以滚石上山的劲头,以弯道超车的姿态,苦干实干,一次次把“瓦”撂起来,一次次让村民们听到了“响声”。
昔日的李固村,清澈的河水曾经绕村而过,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而如今,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河水干涸,水,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命脉。赵金涛上任后,多方筹措资金,原来村里出租的土地还是1998年以前的价格,他经过核查,提高了部分承包费,这一项收入30多万元,对全村老旧的自来水管设施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大问题。他看到原来都是定时供水,村民用水不方便,他就让改为一天24小时供水,且水费由村里负担。如今,当你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仿佛昔日的河水在荡漾。
李固村自1993年实施新的村镇规划以来,出现了老路太窄、新路又不通,新宅已盖成、老宅基地又不拆的问题,导致“一锅粥”的混乱局面。饭要一口一口吃,路需一步一步走。赵金涛和村干部商议先修通东西30米主街道,然后再按规划向外扩展。
扩路拆迁是每一个地方最棘手的难题,既不能违反原则,又得把工作做好。赵金涛为了打响30米路的攻坚战,他召开党员干部大会,本着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进行。然后,他每天走家串户,一户户晓之以理,一家家动之以情,摆事实讲道理。夏日炎炎,他的嗓子说得干痛;冬季严寒,他的手脸冻得生疼,他依旧“白加黑”“六加一”日夜奔波在动员的路上。在他忘我精神的感召下,大多数村民顾全大局予以拆迁,重新服从安置。
余下的老大难钉子户,谁也不敢碰,谁也不想惹。赵金涛就带领村委会成员来到战斗英雄王忠殿纪念馆参观,来到西村乡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用烈士们感天动地的精神鼓舞大家的士气。面对困难,不能止步不前,而要迎难而上,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县里一位老领导的房子属拆迁范围,他认为祖业不能动,迟迟不肯放弃,这样就影响一大片。赵金涛不怕得罪他,他走哪就跟到哪,一个劲讲那句话:“老领导觉悟高,您应支持把工作搞好。”经过一周的软磨硬泡,老领导无奈同意拆迁了。
贫困户崔兰玉在30米街道上的是土房,一时半会儿没地方搬迁安置,赵金涛就无偿把自己的宅基地和砖房换给她,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便于通街,赵金涛将拆迁的困难户都安排在自己承包的原李固村小学教学楼上免费居住。赵金涛亲叔伯的妹妹拒不让拆老房,当街辱骂他不讲亲情。为了工作,他都含泪忍了。在赵金涛的多次协调和努力下,本家的5户和其他影响规划的农户都先后予以拆迁,使30米路主街道得以畅通。
5年来,村里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引进扶贫资金50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29万元,大搞村容村貌建设,现已基本修通水泥路30米大街1条、20米大街4条、10米大街8条、8米大街2條及部分排水沟。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20”水灾时,李固村的排水畅通,破天荒地没有一户村民家被淹。
天上下雨地上流,村民不愁更无忧。正如村监委会主任王新玲所说:“看着家门口平展展的水泥路,出行真方便不说,再大的雨,俺们也不怕。”赵金涛他们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愁,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
“一人吃了全家不饥,好吃懒做光为自己。”在李固村,只要一提到这句话,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他就是赫赫有名的贫困户典型常六五。
常六五,50多岁,吃得白胖,老辈人都嘲笑他养了一身懒膘。他一个人生活,吃上顿没下顿的,平日里不是在村里晃悠,就是在墙角晒太阳。
几年前,如常六五这样的贫困户,在贫困落后的村庄屡见不鲜,他是贫困产下的“怪胎”,他是落后滋生的“畸形”。赵金涛上任后,听人说这类人不可救药,可他偏要救过来。有人给他打赌:“你若能让常六五出去干活,我头朝下走路,我把姓倒着写。”
赵金涛没与那人打赌,因为他觉得,全村人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一个也不能少,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是人家倒写姓、头朝下的问题,而是考验自己能力的问题。他变压力为动力,决心从常六五入手,在抓好村容村貌建设的同时,拉开了扶贫帮困攻坚战的帷幕。赵金涛来到常六五家,先不给他讲大道理,而是利用一上午时间,将里里外外、圪里缝道都清扫得干干净净。常六五置身在这整洁的环境下,反而束手束脚有些不适应。赵金涛中午也没走,问常六五准备做啥吃的,他不好意思,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饭菜让书记吃。还是赵金涛外出割了肉、买了菜、做了饭,让常六五安安适适饱餐一顿。这使常六五感到浑身不自在,好像全身粘了山药毛,哪里都是痒的。
第二天,常六五就到煤球厂上班了,有了固定收入,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贫困生活。自然,那个打赌输的人没有兑现诺言,见了赵金涛连连拱手道:“服了服了!”
冲破并驱逐寒冷的阳光,白花花地洒在李固的大街上,明媚而灿烂。一位身体硬朗、头戴单帽的老人在清扫路面,我便过去搭讪。经过聊天,得知老人叫陈庆美,今年已过古稀之年,还是名老党员。说起村里新规划盖新房,老人打开话匣子,伸出大拇指,不住嘴地称赞“俺金涛”怎么怎么,他说赵金涛是他见过村里最好的书记,周边几个村庄的村民都知道李固有个好书记。老人领我去他新家的路上,边走边讲自己的故事。
老人家的土坯房本身就摇摇欲坠,风雨中一棵大树压在房顶上,房子快要塌了。老人老伴儿不在了,儿子又在外地打工,他一人带个孙子。见此情景,赵金涛让他免费来原学校的地方居住,并为他选好了宅基地。如今,新房盖好并搬了进去,还给他在村里找了个拉垃圾的活儿,有了稳定的收入。
环顾陈庆美的新家,若是在市里,这绝对是令人称赞并奢望的高档别墅——精致的四合小院式的二层小楼,高门大窗,遍贴瓷砖,水泥地面,平展洁净,不锈钢楼梯格外显眼。屋内堆放着他闲时叠的反光背心,这是赵金涛给他找的第二职业,挣个零花钱。“刚才俺金涛还坐这儿帮我叠了一会儿呢。”新房内,置办了新的时尚用品,彩电、洗衣机、电热水器、微波炉、电烤箱、电磁炉等一应俱全,卫生间还安了抽水马桶。在这偏辟的角落,昔日穷得掉渣的地方,竟然坐落着这么一个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院落,着实让我惊奇了。而这样的新房,满街道都是,用村民形象的话叫:一抓一大把。陈庆美老人的脸上,自始至终铺满着舒心的笑纹,一如阳光下摇荡的麦田……
赵金涛常说:“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精准脱贫工作开始后,村委会人员认真走访,详细摸排,对全村46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特别是2020年,在赵金涛的努力下,先后引进扶贫资金380万元,并建起了养鸭场,安排贫困户常青枝、陈小龙、孙俊玲、马艳红等在鸭场和其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与此同时,赵金涛还先后将20名困难群众安排到自己的股份制企业中工作。
如今,李固全村46户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2021年,他们不仅啃下了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还完成了疫情防控的“加试题”,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
“金橘吐蕊,丹桂飘香。在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李固村开展了‘尊老敬老孝當先、情浓情重爱传递’的敬老爱老活动。”这是我看到修武县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白。
在村文化中心大院,我见到了退休的老校长马树喜,他正与一群老年人神采飞扬地聊着家常。见此,我真诚地说道:“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呀!”马校长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俺金涛书记在关爱老人身上真是下了大功夫。”
通过马校长绘声绘色的讲述,我眼前呈现出文化中心的舞台上,李固村重阳节喜气洋洋欢乐的景象——有歌舞表演,有豫剧清唱,有方言说的《百善孝为先》,有忍俊不禁的《老两口学毛选》,小朋友童真童趣送欢乐献上了舞蹈……五里源乡领导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红包,村委会赵金涛书记等人为200多位75岁以上的老人分发了节日礼包。沉浸在幸福之中的老人们纷纷说:“政府每年都牵挂我们,给俺发礼品送欢乐,真好!”这时,我想起我在《给山阳公刘协的一封信》中写道:作为乡村医生的山阳公,您享年才54岁。时代不同,今非昔比啊!
此外,为充分展示乡村振兴取得的喜人变化,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李固村还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妇女们在文化中心跳起了广场舞、民族舞和健美操,热情欢快,昂扬奔放;威风锣鼓震天响,烘托出庆祝丰收的喜悦之情;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在进行农副土特产品展销,一个个神清气爽;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在创作格调高雅的书画作品;李固文化研究会成员也在现场,讲解浊鹿城与龙山遗址等历史文化……展现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了广大农民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俺金涛不但为老人过生日,中秋节、重阳节送礼物,还举办一些别具一格的活动。”瞧着马校长的样子,还意犹末尽。赵金涛任支部书记后,他觉得,村里孝敬老人不能光体现在表面上,而要通过扎实的工作,真正在李固树立起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为此,他别出心裁地让把三代同堂的老人床上的被子“突袭”抱来展示,比比谁家的老人被子盖着最舒服、谁家的子女最孝顺。这一晒不当紧,晒出了美与丑,晒出了真和假,并当场评出了不同奖项,奖励他们的儿女床单、被褥等物品。真是晒的是被子,比的是孝心,显的是文明。
倾听着马校长的讲述,一旁的军烈属李爱琴大娘禁不住也给我拉起了家常。满头白发的李大娘今年88岁高龄,走路稳当,说话洪亮,她的老伴儿1955年时任海军某部团参谋长,随后去世。她原来住的是20世纪50年代盖的房子,犹如风中之烛。李大娘一个劲夸赵金涛,没有他,村里可弄不成这样。“只要一遇刮风下雨的天气,俺金涛就会提前来看看,千叮万嘱让俺注意安全。由于这块地势低,一下雨水就排不出去,每次都是金涛带人给俺排水,直到清理干净才浑身湿漉漉、泥乎乎地回去。”经过赵金涛长达两年之久的协调,终于给她家协调落实了新的宅基地。赵金涛又发动村民帮助拉土垫地基,找人设计图纸,并多次到现场过问施工进度和质量。如今,漂漂亮亮的300平方米的新房已接近尾声,2022年春节前就能搬进新房。李大娘乐呵呵的,饱经沧桑的脸上,每条皱纹里都充满了笑意,写满了称心如意。
走进李固,我看到蓝天下,吊车的臂膀直刺苍穹,勾勒出蓝天的笑容。蓝天兴许是俯瞰着一座座二层三层小楼,在这昔日的穷乡僻壤拔地而起,禁不住也心花怒放呢。
走进李固,我来到150亩地的养鸭基地,10余万只鸭子欢歌笑语把歌唱。20个白色的养鸭大棚如高扬的风帆,正在把已有数百年历史、曾为历代皇家贡品的五里源松花蛋,远销海内外。
走进李固,我发现,南水北调饮水延伸工程管道正在铺设。这条大河解决了河南、北京等省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如今,这偏僻的角落也要与北京等大城市同饮一江水了。
五
落日镕金,我再次来到李固村西头的浊鹿城遗址。这块沧桑的废墟,经时间风雨的洗礼,岁月长河的冲刷,已枯老得如飘落的残叶。我蹲下身来,抓一把灰白色的泥土,攥在手心,捏不出历史浓郁的汁液,却飘散着1700多年的尘烟。
浊鹿城又称涿鹿城,位于修武县五里源乡李固村。始建于上古时期,为黄帝之都。东汉末年,魏王曹丕称帝,汉献帝刘协禅位,来到山阳大地,奉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郡县志》载:“涿鹿在修武东北二十三里,为山阳公故居。”浊鹿城,平面近似正方形,城周回15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城墙轮廓仍基本清晰。1970年以后,村民大规模建房,生产队平整土地。三五年间,城墙仅存西城墙南段,南城墙西段仍可辨认。北半部被李固村村民住宅覆盖,南半部为耕作的农田。
浊鹿城为中国最早的都城之一,又是东汉末帝刘协的皇城。历史悠久,地位显赫,是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在研究黄帝史迹、汉代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浊鹿古城是中华人文始祖蚩尤的皇宫都城,同时又是黄帝打败蚩尤后在此初设的都城,更是延续东汉王朝90余年山阳国的都城。
李固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为推动和振兴李固村乡村文旅产业,赵金涛上任后,认为历史不能在他这一代手中葬送,他明文规定,坚决阻止村民到浊鹿城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李固将军陵等地进行挖土,对破坏古迹者予以严惩。他还多次与市县有关文物单位和专家沟通,建议开发保护李固村的文物遗产。2019年,赵金涛经与河南大学专家协商,专家来到李固村龙山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在赵金涛的支持下,李固村先后成立了河南省修武县李固龙山文化研究会和浊鹿古城书画家写生创作基地。
在浊鹿城遗址,我终于见到正在这里进行规划的赵金涛书记。透过这位穿着朴实、精明强干男子汉睿智的目光,我分明感到他望得很远很远——
他着眼明天,充分发挥文化的优势。“人家是没有故事编故事,咱不能守着文化遗产不去开发利用。开展文化旅游产业,第一步先往景点建路,然后再建汉献帝文化馆,给李固将军塑像。”
他着眼长远,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啥叫乡村振兴,必须以经济兜底。现已在郑云高速两公里路边植了1万多棵树,计划每年种几千棵,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改善居住环境。路平了,灯明了,还要让李固绿树掩映,鲜花盛开。”
他着眼未来,努力改变交通不便的现状。“偏僻是李固的软肋,不能让李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2022年要争取‘四好公路’建设资金,把乡村公路与县省道连接起来……”
走进李固,走进村民的心里。行走在村里,无不感到时代的荣光:如今的李固欣欣向荣,它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街道水泥路宽4车道,城市社区与这里也比不上;冬日暖阳下,村民在院门口拉家常,祥和幸福的笑容荡漾在他们的脸庞;十字街口,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派繁华的景象;新建的校园,环境优雅,书声琅琅……
光阴荏苒,枯荣兴替。历史的尘埃静静飘落,流年的痕迹轻轻滑落,蓦然回首,让人无不感叹岁月静好。远去的,是鼓角铮鸣,是过眼云烟,是匆匆的过客;留下的,是生生不息,是勇毅前行,是默默的劳作。这正是:
山阳大地沧海桑田起风雷,
浊鹿内外日月经天尽朝晖。
责任编辑/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