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岸边种树人

2022-04-06董艳丽

时代报告 2022年1期
关键词:种树树苗石榴

董艳丽

奔流不息的黄河,在小浪底水库被截流后,水面变得平缓宽阔;从黄土高原上冲下来的泥沙,一点一点堆积,抬高了河床,站在南村黄河大桥上看黄河,水平湖静,一如江南风光。

渑池县南村乡的大部分村子,如星星一般散落在黄河岸边,因为修建小浪底水库,不少村子都被淹没了,白崖村也在其中,但是村后的白崖山依然矗立在黄河岸边,这座美丽的山崖引起了村里一个“年轻人”的注意。

这个“年轻人”叫张志文,说他年轻是因为他有一颗年轻的心。2001年,他就已经46岁了,而县里的一次大会点燃了他的激情。张志文记得很清楚,在“渑池县承包荒山动员大会”上,他的内心就像黄河水一样,涌起一股股波浪,一波一波地击打着他的心。一个强烈的愿望涌上心头:回白崖山种树,让家乡的荒山穿上绿衣,让黄河和白崖山成为绿水青山。

说干就干,先是回家看山,小时候是上山玩,现在是上山干活,不一样的视角,就有不一样的结果。站在家乡光秃秃的白崖山上,张志文心潮澎湃,豪情万丈,他似乎看见了满目青翠,千杆树影。

偏僻、荒凉、贫困,这曾是白崖山村最醒目的标签。村民在小浪底库区移民之前,世代散居在山坳里,在山石夹缝中求生。住在石头窝,出门就爬坡,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张志文,深知家乡人民生活的艰难。2001年,怀揣着让白崖山披上绿装,让母亲河惠及乡邻的梦,张志文与政府签下了承包白崖村千亩荒山70年的合同。

承包合同签订后,后续的事儿赶趟儿地就来了。最先要解决的就是树苗问题。捏着干瘪的钱包,张志文南下北上脚不停歇地到外地考察,千挑万选左右斟酌,他选定了突尼斯软籽石榴和蜜罐柿子。他的计划是,以石榴为主,附带种柿子,另外,再在沟沟沿沿上栽下耐寒的柏树、杨树和松树,林果间作,以果养林,平地种果,坡地种树。那段日子,他的生活里充斥的都是种树,就连做梦也离不开种树,有时候睡着睡着都笑出声了,妻子问他,他说:“梦到了绿荫荫的白崖山,梦到了红艳艳的石榴花。”

多年后,张志文在县里举行的“最美仰韶人”宣讲会上说:“2001年3月,我第一次到山上看到没路、没水、没电、没住处的荒无人烟的情景,看到这一切,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就从零做起,在白崖山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

老张的种树梦

说干就干,树苗到位,就上山种树。张志文摩拳擦掌、躍跃欲试,收拾行李,毅然决然地住进了荒无人烟的深山中。

白崖山上种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难,石头遍地平地少,是白崖山的地貌特点。虽然山下就是黄河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土地、阳光、水分和肥料,这些让植物生长的最基本的条件,白崖山满足的恐怕只有阳光,再加上大山深处的各种难,当时张志文的脑子里来来回回就是个“难”字。最让他为难的还是:成活难、行路难、用水难、住宿难、通电难这五大难题。

现在回想起来,2001年春天栽的第一批树,还是张志文心中的痛,那年树苗刚栽上,就遇到了伏天大旱,成活率不到10%,投入的钱几乎全打了水漂。为了让树苗成活,张志文铆足了劲儿,一茬一茬地补苗,仅山顶上的树苗就补了三四茬;他一担一担地从黄河里挑水浇树,手上肩上不知道磨破了多少遍。屋漏偏逢连阴雨,精心呵护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6000多棵石榴树苗,却被2008年11月那场无情的大雪冻坏了树梢,导致第二年几乎没有产量,望着满山低着头的树苗,张志文的心在滴血。

许多朋友劝他:“老张啊,在县里生活多轻松,何必来受这种罪,干事业没有那么简单。”看着垂头丧气的张志文,跟着他上山种树的老伴儿轻声细语地说:“干到现在了你可千万不要泄气,这种树需要技术,咱边学边干,要相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老伴儿的安慰,温暖了张志文的心,更加坚定了他种树的信心。

种树不能盲干,要相信科学。2009年春,张志文请来了技术员,给冻伤的石榴树嫁接换头,大雪虽然冻坏了树梢,却没有冻坏树根和树干。经过技术员的更换新枝,园区85%以上石榴树都嫁接成了新品种,坏事变成了好事。虽然这次给老天交了天价学费,但也让张志文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教训,同时也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南村乡的公路只通到有黛眉周柏的山底村,山底村距离白崖山还有3公里的羊肠小道,崎岖不平,步行都艰难,不用说通车了。刚开始运树苗、肥料、农具等,都要肩扛手提,别提多艰难了。为修通上山路,2006年,张志文和乡亲们靠锤、钎、镐、铲修了一条土路,把手扶拖拉机开到了山上;2007年,用小型挖掘机修路,把面包车开到了山上;2008年,用大型挖掘机修成一条6米宽、3000米长的土路,第一次把大汽车开到山上。张志文这个当代愚公,连续3年,一年一个台阶,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乡领导,2009年由政府出资把水泥路连通到了山上。

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的滋润,树木是不能成活的。2001年的那场大旱,让张志文心痛不已。他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引水上山。2007年春,他东挪西借投资近10万元引水3公里到山上,但因为水源和路径问题,没能成功;2009年秋,又投资4万多元从西山底村引来水;2010年春,他争取了项目支持,在山上建成平时能蓄水、旱时能浇地的蓄水池,终于彻底解决了水的问题,看着潺潺流水欢快地流进石榴地,张志文笑了。

种树需要人,人在山上,吃喝拉撒问题要解决,最难解决的就是住宿这个问题。说起这个,张志文深有感触,他说:“最初几年我住在西山底村亲戚家,每天往返7公里路程,中午饭是喝凉水吃干馍。”为了少跑路,多干点活,2006年他打了孔小窑栖身,但因为土质疏松,土窑多次塌方。让张志文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也就是汶川地震那一天的中午,当他和妻子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地里干活回来,窑洞内的景象惊呆了他们。床上被土埋了半截,地上是抛撒一地的米面……愣在门口的张志文半天说不出话,他不敢想象,如果是晚上窑洞塌了,后果如何?

强者的内心是强大的,冷静下来的张志文笑着对妻子说:“这是老天爷给咱开玩笑哩,它跟咱提个醒,不想让咱死,咱死了这白崖山谁来种树呢!”后来,张志文赶紧借钱把土窑洞全部箍成砖圈窑。如今,果园里的一排排砖箍窑,也成了大山深处的一道风景。

21世纪的今天,张志文在山上熬了12个没有电的年头,一把手电筒是重要的家用电器,一个收音机是最好的娱乐工具。心中有梦想,胸中就有光亮,单调枯燥的生活,丝毫没有动摇张志文的种树决心,反倒坚定了他的信心;在一次劳模会上,他的发言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把电送到山上被列入了议事日程;县供电公司克服种种困难,用最短的时间,架通了电线,2013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深山里终于亮起了电灯!那一夜,不胜酒力的张志文,酒不醉人人自醉,彻夜未眠,一个挨着一个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报喜:“我白崖山上有电了!”

技术有了,路通了,水来了,灯亮了,新窑也住上了,眉开眼笑的张志文,站在黄河岸边白崖山上,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他说:“今年我才60岁,我要破上20年,在黄河边栽杨、植柳、种石榴,地边沟边有枣树,山顶山坡长柏槐,让蜜罐柿子红满山。”他的语气很豪迈,他的理想很丰满,就是要黄河边上的白崖山,变成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老张的致富梦

经过十多年的辛苦努力,2012年,张志文种植的石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绿色食品,2016年,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食品”称号,他有了自己的农业合作社,注册了品牌“旭慧石榴”和“岱嵋罐柿”。如今,每逢节假日,周边不少游客都会驾车到他的园子里或游玩或采摘,省内外客商也纷纷前来收购,甚至有时候果子还未成熟就被订购一空。

在满山的青枝绿叶间穿梭,张志文并不满足于自己这点发展。虽然他是一个退休了的共产党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他想到了常年生活在山里的百姓。他的果园林子里,每年都有干不完的活,尽管聘本地的人干活有诸多不便,张志文还是把这些机会给了村子里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我叫他们都来园子里帮忙,每人干一天几十元工钱,中午管饭,上下班还管接送,乡亲们都愿意来。”十多年来,全村先后有260多户农民朋友在这里干过活,张志文每年为村民支出的工资都在20万元左右,风险在他这里,无论收成好坏,从未欠过乡亲们的工资。他说,和乡里乡亲们唠着嗑儿、干着活儿,心里踏实。工余时间,张志文还和乡亲们一起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工回家,走在白崖山顶,他们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苍劲有力的歌声响彻在黄河岸边,飘扬在白崖山上,余音袅袅,幸福绵长。

南村乡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村小学的小学生们都是张志文惦念的亲人。十几年来,每逢重阳节、中秋节,张志文都会带着精心挑选的石榴送到老人、孩子的手中,与他们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和收获的喜悦。

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白崖山旧貌变成了新颜。如今的黄河岸边白崖山,五月榴花红,十月果飘香,一年四季绿盎盎。站在张志文的百花窑院,抬眼望去,在缓缓东流的黄河岸边白崖山上,3000余株岱嵋蜜柿,2万多株突尼斯石榴,40余万棵柏树、杨树、枣树、槐树等,漫山遍野,随风摆动,含笑致意。山上绿树掩映,山下黄河缠绕,城里的摄影家們,带着无人机,把黄河岸边白崖山的青山绿水,永远地定格在了镜头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付出就有收获。张志文先后获得了全国“2019最美奋斗者”“全国绿化奖章”“感动天鹅城十大人物”“三门峡市优秀共产党员”“三门峡市劳动模范”、第一届“最美仰韶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女儿带着张志文到北京,参加中国民生论坛评选表彰的“2019最美奋斗者”颁奖大会,参会之余,他去了天安门广场,面对毛主席像他在心底里对自己说:“我在黄河岸边白崖山上,画下了一幅青山绿水的图画。”

老张的新梦想

从黛眉周柏那里出发,走3公里左右,就到了张志文的百花园窑洞。大山深处,这块平坦的空地上,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石榴园弥漫着“世外桃源”的味道。绿意环绕,砖箍窑洞,窗明几净,自来水一开,哗哗流淌,开关一按,黑夜变白昼。如今的白崖山,和十多年前相比,变化是天翻地覆。

拿张志文的话说,他在这黄河岸边白崖山上种树,力量就源自国家,源自习近平总书记,源自县乡政府的各种支持。最初,张志文承包荒山的想法就只是想在白崖山上种树,让家乡的荒山绿起来。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就像指路明灯,给了张志文莫大的信心,他感到在种树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他的绿化梦和中国梦无缝衔接了,他浑身是劲。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又给张志文打了一针兴奋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这幅美丽愿景图,让张志文陶醉其中。他喜滋滋地对笔者说:“你看,咱这白崖山南临黛眉山景区,北依滔滔黄河,几公里远就是远近著名的黛眉周柏,还有咱这漫山遍野的软籽石榴和蜜罐柿子,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让咱自己看真是有点浪费了。我在院子里修了几孔窑洞,多种点花草,把家庭特色旅游搞起来,让城里人有个好去处,还能带动更多的乡邻发家致富!”说着说着,他的笑容溢上眼角,一脸的满足和幸福。我知道,他又入梦了。

今年66岁的张志文,后半生的梦想,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小车不倒只管推,把白崖山建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瓜果遍地的乐园,让黄河岸边白崖山这片沿黄宝地,彻底融入国家沿黄治理的图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大家梦开始的地方。

责任编辑/孙燕丽

猜你喜欢

种树树苗石榴
石榴
石榴
合影
三棵桃树苗
石榴
石榴
浇水
种树
一起来种树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