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之夜
2022-04-06阴一
第一天,1月8日,周六,晴
1月8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难忘在46年前的那一天,一位伟大的品格导师与世长辞。将总理做到极致的,莫过于周总理。他带着世间的最高光辉与恩情,来世间走一程,留下的是亿万人的敬仰与推崇。
在深深悼念的白日里,来不及收拢悲痛的情绪。一纸公文连带几道消息,把我们又推上了紧张的巅峰。汤阴发现了新冠肺炎疫情:有两例确诊。全民震惊,惊动了京城。
清楚地记得:2019年的年底,我在武汉学习一个月后,回到家中,身后便炸响了一个沉重的雷声。甲子的新年是在惶恐中度过的;甲子的春天里,没有人敢去踏青。逆行的是一群抗疫英雄。
我在无限复杂的情怀下奋笔疾书,以诗歌表达一份对英雄的敬仰;以散文抒怀矛盾的心情;用小说揭批罪恶的种子,反思疫情的源头。
曾经为祖国优秀的抗疫答卷而赞叹;曾经为被美国甩锅而愤怒;病毒在世界上的恣意蔓延让我胆战心惊……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是被保护者,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在为他们落泪、担忧,甚至是愤慨。万万想不到,如今病毒就在身边,却又看不见。
新冠病毒从普通型到德尔塔,再到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些肉眼看不见,却又决定着实实在在生活的特异分子,使人们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之中。越是虚无,越是无从下手。最惊恐的莫过于它明明就在身边,却又看不见。你如何斗争,如何争斗,好像都是徒勞枉然。所以以静待动,听从上面安排是我一贯的作风。
周六放假,习惯于以酒轻松祝贺一下。傍晚时分,全家正在吃晚饭,三人中有两人先后得到通知,全县要进行核酸检测,我和儿子都要作为志愿者分赴不同的抗疫一线。
汤阴突然封城,形势顿感紧促,空气如同凝固了一样,在皑皑大雾中,我随单位人一起去了菜园镇,帮助村民进行核酸检测。儿子则随单位去了安阳。至于丈夫,即便没有疫情,也是一个长期不着家的人,何况疫情来了,更是不见他的人影。
一家四口人走了三个,就剩下了儿媳一人在家中,儿媳就快到待产期了,真是替她担心,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从接到命令,没有半个小时,单位的两辆车便已经相继行驶在了通往乡村的道路上。未出县城时,纵横交错的路灯下,因为缺少了流动的人影,显得特别空旷。一种罕见的空旷,预示着灾难的即将降临。
路过高速路口时,看见满载着穿着白色防疫服的医务人员的两辆大巴车下了高速,一定是外地的支援者来连夜做核酸检测的。中国,这就是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孤独的我们顿时感觉身上有了力量。
出了县城,大雾便笼罩了下来,整个世界好像突然安静了下来。车内的人,前方的车尾灯,好像是唯一可以证明的“我存在,所以我前行”。前面的双闪,如同东方拂晓朦朦胧胧的日出,忽隐忽现,仿若我又奔赴在扶贫路上。想不到时过境迁,当年扶贫,如今抗疫,深感祖国命运多舛。从贫苦中刚刚脱身,又入“疫难”杂症之中。人与社会都在同大自然进行着艰难的博弈与斗争。
农村不比城里,来做核酸的群众已经密密麻麻地排成了长龙,簇拥在一起,真为他们担心,若人群中真要有一两个人感染,此时此刻,情况将极其严重。我们正是来维持秩序,督促他们按规矩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回来的时候已经凌晨2点多,大雾未散,妖魔鬼怪正在猖獗地行驶在夜色里。除了我们,还有一辆装满了穿着防护服的医生们的车,在这一个地方做完了检测,又要到下一个地方去检测。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眼里只有一项任务,那就是于明天凌晨6点之前,完成全县第一轮核酸检测。
我可爱的天使们,你们从武汉、从郑州、从疫情出现的每一个角落到了这个千年古县汤阴,又将要度过几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1月9日,周日,阴
今天,代表着汤阴县政府部门的“云上汤阴”融媒体已经报出私立学校育才中学有11名高三学生被感染了来自天津感染链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传染源竟然是24岁的高三老师,她是被从天津回来的大学生弟弟传染的,连同他们的父母,一家四口中三人被感染。
育才中学的学生被紧急送往安阳集中隔离。儿子的单位,就是去服务他们了!
儿子一夜未归,有关他的信息源于他在休息时发过来的零星碎片以及发在家庭微信群的内容。
下午3点15分发来消息:“我开始接触第一批密切接触者了。”
“我觉得既然已经报了11例,估计要更多。”
晚上吃饭的时候,儿子视频给我们说:“今晚不错,终于有床睡了,在人文管理学院大学生宿舍,他们都放假了,正好被用来安置那些被隔离的人。今天有床睡,相信明天会更好,不像昨天一夜都没有合眼。”
随后又单独给我发来微信说:“妈,您照顾好小雪,特殊时期,如果她有什么情况,我又回不去,还得您去操心。”
我说:“好的,放心吧,儿子!”
为国家做不了什么,照顾好自个儿的儿女,我还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的。
不过,我还是能感觉得到儿子有点悲戚戚的,因为自己可能要被长期征用而无助。他很勇敢,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着想,而是感觉不能陪怀孕的妻子而自责。
晚上11点的时候,儿子打来电话让我一会儿下楼把小雪正在为他准备的日常洗漱用品给他放在楼下车上,说他们单位有人集中统一来取他们的所需日用品。
两个包虽然都不大,但却都装得鼓鼓囊囊的。茶几上还留下了几包好吃的,没装下,我笑了,没说话。能看出来,刚才小雪在忙碌,恨不得把所有丈夫爱吃的东西都塞进去,小包里装不下的,不光是她丈夫喜欢吃的东西,更有一个妻子对丈夫爱不完的情意。
按照时间点儿,我下去送两个物品包,他们单位正好派人来取,黑夜中谁也看不清谁,隔着三四米的距离。
我说:“谢谢您!”
那人说:“不用客气,阿姨,我走啦!”
我知道,既然喊我阿姨了,这一定是和儿子一般大小的年轻教师。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隔空对话的感觉,有一点神秘感,又有一点神圣感。
又是一个凌晨,丈夫才回到家。他说,汤阴一中的学生核酸才做完。明天早上6点钟走,接着做第二轮。
我纠正他说:“不是明天早上,应该是今天早上了。”然后我附加了条件对他说:“你别挨我,活动范围仅限于在你的小床上和卫生间。你在外要当心,别把病毒带回家来。不是为了我,是为了咱家的未来,为了儿媳和她未出生的宝宝。如果明天继续工作到深夜,你就别回这里了,最好回老家的院子里去休息吧。”
看到丈夫失落的样子,我心软了,安慰他说:“在外保护好自己,不被病毒袭击就是你所做工作的价值。如果你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就不要去抗疫了。如果那样,所谓的抗疫就是添乱子。”
听过我的解释后,我想丈夫可能在情感上要好接受些。但是,是不是真的好受些,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不是消极地不支持他的工作,也不是莽撞地支持,而是让他清醒:病毒,并非是你不找它,它便不找你,它就在你的麻痹大意里。
第三天,1月10日,周一,雨夹雪
早上从楼上隔窗俯视,小区里的人举着雨伞排成一道长龙,我忍不住打开窗户看个仔细:尽管雨雪交加,第二轮核酸检测仍然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看到大家间隔有序,我想到了“素质”一词。经过大灾大难,全民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抗疫一线的“卫士”奋不顾身,到居家隔离的自我保护,都在诠释着一个道理:临危不惧,跟着“为人民服务”的大旗乘风破浪,终究会到达风平浪静的平安彼岸。
长龙自觉地遵循着人与人之间间隔一米的距离,不插队,不嚷嚷,不着急。因为已经有了多地多次的证明:需要你安静时,自有人会为你负重前行;需要你身担重任时,证明你已经有能力也可以不辱使命。突然悟到:国民素质也是建立在国民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证明。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和儿媳小雪又在不自觉地讨论起了儿子,他是我们两个永远的共同话题。
小雪说:“昨晚上给他捎去的好吃的,和他一起的同事一下子就给抢光了。”我笑了,说:“抢光就抢光吧,说明他们关系处得好,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找点乐趣而已。”
小雪和儿子在同一所学校做老师,因为怀孕快临产了,才没有被征召。她说他们学校这次一下子去了40多位老师,所有的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加上各班班主任集体上了战场。我知道这些消息都是儿子告诉给她的。我告诉她说:“此次疫情于他们这一生当中也许是一件值得回味而有意义的事情。你们的校长于杰和我们的校长张爱民以及你爸爸他们一中的校长等,还有一群抗疫一线的老师们,他们都应该是这次在汤阴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平凡而又不同寻常的榜样。”
“在这特殊时期,我们帮不了什么忙,不添乱子就行。咱家四口人,两个男人都在外为抗疫出力,咱在家做好、吃好就行,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说着,我站起身来到客厅,把书架上的那本厚厚的书《世上60个经典定律》递给她说:“没事儿的时候读一读,每天给我试着讲一到两个定律的故事。封闭的这十几天里正好看完。”然后,我顺便翻到一页,随意地说:“明天先给我讲讲这个‘第22条军规’是什么意思?”小雪虽说自己不善于表达,但也没有拒绝我对她的有意锻炼:有任务才有动力。她是一个懂事、善良又聪慧的儿媳,是一个一点就透,不点也会自我觉悟的人。这是我喜欢她,并对她上心的真正理由。
晚上吃饭的时候,儿子发来视频聊天。看他头戴着医用安全帽,身穿军用大衣,一脸的疲惫,眼睛凹陷下去,眼皮肿胀,看着一下子老了好多岁。
虽然心疼他,但知道他们在抗疫一线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珍贵瞬间,希望他能抽空写些东西留下来做些纪念。我说:“儿子,你可以把你们这些天在一线抗疫的事情记录下来。”儿子却调转镜头对准了他身后一群躺在地上的同样是做志愿者的同事们,都那么疲惫不堪。那些平时用来上课的身板,现在却都在抗疫一线做搬运工——分发消毒液、桶装水、方便面等日常生活用品,还要装卸来自政府分派下来的物品与捐赠物资等。儿子说:“你看看这里的情形,我们累得不得了。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哪有时间和心情去写东西啊?”
我无话可说。突然发现,抗疫前线的情形是枪林弹雨,是枪,是子弹,是身体。不像后方可以用嘴巴、用笔尖去表现。此时此刻,给儿子提这样的过分要求,真是惭愧。
儿子说已经连续干活儿六七个小时,有七八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了,在等晚餐。
小雪心疼自己的丈夫说:“你也赶紧躺下歇会儿吧,躺着也能给我们说话啊。”
如果说白天是在动荡的不安中安静地度过的话,那么,夜间微信圈里的讨论声,则让我又回到了动荡不宁的情绪中。
有人说,昨天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汤阴的“中枪者”高达80多个。我身为共产党员,不信谣、不传谣是我的职责。官方不公布的数字,我宁可信其无,不愿信其有。但是,官方公布的11名学生是同一所学校的高三学生,却是实有其人,确有其事。每一个学生关系到的是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关系到的是一个村镇或小区。元旦放假的时候,他们可都是回家了呀……
我不敢想下去,也不敢拿起笔一一推测下去,什么爷爷奶奶家,姥姥姥爷家的,学生似满天星,散布开来那到处都是,我知道汤阴现在一定是高风险地区了。之前关于汤阴的传说曾经给过我多少自信与坦然,说什么一有武王岳飛保佑;二有文王姬昌预言可以逢凶化吉;三有医圣扁鹊又能保驾护航等,如今瞬间感觉都是子虚乌有,毫无力量可借,能保证我们汤阴度过此次劫难的只有政府、只有共产党。
听说安阳方舱已经到位了。有多少政府人员,有多少志愿者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第四天,1月11日,周二,晴
昨夜将近12点的时候,单位圈里得到官方消息,知道了湖南长沙移动方舱已经抵达汤阴。在激动中,我按下了“放心键”,才惶惶进入梦中。
早上被小区的喇叭声又一次惊醒:“今天开始进行第三轮核酸检测,为确保全民检测不漏一例,请大家配合,马上到楼下进行检测,1至6号楼到小区门口集合,7至12号楼到后面集合……”
我们昨天检测的时候是中午12点钟,等别人都快做完了,我们才下去做的。今天广播里说只要两个小时,便要把小区里1000多人全部做完,想着大家都不容易,去等他们吧,别耽误那些工作人员和白衣天使的时间。
虽然看着楼下已经是长长的队伍了,还没有开始,我和小雪也没有来得及吃早饭,便匆匆下楼去做检测了。心想着我们等也就等两个小时,而他们工作人员却是整天或者整夜要连轴转的。
天使,就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关键时刻,来到人间拯救人类脱离病体和痛苦,是他们的职责,而我们只是为了自己,在做配合而已,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正在排队的时候,接到单位圈里的通知,要求部分人员随时准备下乡去,协助核酸检测进行防疫工作。
政府平台里,搜索到最新消息:“1月10日0时至11日8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8例(内黄县1例,汤阴县56例,文峰区1例),1月8日以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4例。2020年1月22日至2022年1月11日8时,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8例,治愈54例,目前,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84例。”
我把这些官方消息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是因为我知道这些将是未来汤阴历经抗疫史上的点点痕迹,也是未来的我回忆起这段时光的主要事实和依据。
轮到我检测的时候,面对眼前矗立着的白色防护服,仅能看到一双忽闪闪的大眼睛,我知道,这可能又是一个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年轻人。不由得真诚地说了一声:“您辛苦了!”她说“不辛苦”的同时,麻利地用棉签在我张大的嘴巴里,取过唾液,说:“好啦!阿姨!” 穿着防护服的她和那些采集信息的年轻人一样,都将是这个时代的顶梁者。
晚上7点多,丈夫来送大米和我的笔记本电脑。站在小区大门外,正与两名保安隔着距离聊着疫情,物品就放在横在门口的桌子上,我同样把从楼上给丈夫带下来的充电器,也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掂起大米和另一大堆东西直接回来了。我不敢多逗留一刻,感觉空气中到处都散播着病毒。害怕被整天在外跑的丈夫带来病毒,而我还有任务,要照顾好我们家的宝贝儿媳妇。
回到家里才发现,大包里除了电脑,还有包子和馒头,知道又是80多岁的婆婆给我们亲手蒸的。小雪帮忙从包里往外提塑料袋子,不料想塑料袋漏了,顿时,包子、馒头滚了一地,如同老人的心血坦坦荡荡撒了一屋。我们顾不了他们,她却还在想着我们,真是愧做人家的儿女。
不一会儿,儿子又打来电话说让小雪给他装箱子,整理衣服,要做长期不回家的打算了,并让我帮儿媳送到小区门口。
皮箱装好了。送到楼下时,儿子因为是小区的人员,所以门岗让他进来了。空荡荡的大院里,只有我们三个人,都戴着口罩,自觉拉开了一点距离,我把皮箱交给儿子时,看见小雪羞涩、恋恋不舍的表情,我瞬间感觉此时此刻自己真是一个多余的活物,应该留下他们小夫妻两个多待一会儿,可是又害怕些什么。
我能体会到隔空抱抱的感觉,是此时此刻两个年轻人心中彼此热烈的需求。他们没有说出来,因为我的在场使那种需求淡化了许多。我很后悔,应该替她把皮箱放那儿后就走,把时空留给这对相亲相爱的小夫妻。
第五天,1月12日,周三,雾霾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早上又被小区的喇叭声催醒。
“1号楼、2号楼下来做核酸了,今天开始做第四轮核酸,医务人员已经到位了……”
单位里组织了两班志愿者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昨天一班没有分派我,想着今天一定会安排我去的。
我总觉得现在人们的素质提高了不少,都有自我管控能力,不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再去维持秩序了,安排我们下乡不免有些多此一举。因为我们既没有治安人员的执法权利,也没有政府人员的管理魄力,相反一下子聚集那么多人,只会增加人员流动的风险。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个家庭,牵动起来就是整个县城与农村的大杂烩了。
我觉得应该学习2020年武汉发生疫情时就地管理的经验: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参与到所在小区的抗疫斗争里面,这样一来,不但能发挥作用,也避免了交叉感染。虽然我知道自己下去只会是添乱子,甚至起不到抗疫的作用,但是,听从上级领导的指挥,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使命。明知可能会感染,也要去。
假如是以前,我会毫不顾忌的,可现在不同了,家中有一个临近生产的儿媳需要照顾,我害怕有意外情况发生。家中的两个男人回不了家,我若再带了病毒回来,真不敢想象这个后果。不能想,也就不想了,赶紧起床、做饭、吃饭、做核酸,以备单位再派下乡去。
在等待的过程中,所有跟抗疫无关的信息我都无心去看,只想看到官方发布的最新消息,看看昨天又增加了几例,这是我最关心的数字。
安阳融媒9点04分发布了疫情通报:“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滑县1例,汤阴38例)。”
自1月8日以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经上升到三位数字了,123例。
这些不断变化着的数字像一把把重锤沉重地敲在我的心上,疼痛异常。这形势让人紧张得窒息,不敢想象。想到昨晚两次下楼与两个最亲近的男人相见而不能相拥的情景,不免有些心疼。显然这种场景因为疫情还将会不断地上演。
今天儿子发来了穿上了防護服的照片。视频时他的脸罩内满是哈气和雾水,头发都粘在了一起,虽然他说穿着防护服有点不舒服、不自由,但我却松了一口气,起码他有了一层看得见的保护器。
微信中我有个姊妹圈,里面有个可爱的“小喇叭”,她活泼好动,正义又有激情,整天会在群里报告一些所见所闻,把整个微信圈都搅活了,我闲了就爱到里面听她们聊天,因为都是教师,所以有很多共同语言。
这次汤阴的疫情之所以如此严重,归根结底是因为有确诊病例接触并传播给了学生,疫情虽是在校外开始,却是在校园内扩大的。这么大的事情,虽然引起了全国震动,但听到的未必都是实情。而我们教师与教师之间,没有政治利害关系,所以相互听到的消息多是真正的第一手资料。
育才学校是一个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2年一贯制的学校。全校4000多名学生都被隔离了。刚开始时,特别是那些小朋友都穿上了隔离服,给他们拍照、拍视频,还觉得挺有趣的,可随后一个个被单独地拉出去隔离时,守护的老师都精神崩溃了,其中一个女老师哭着嚷嚷着要回家,要给教育局长通电话……我不知道结局是什么,但我觉得疫情即使过去了,也是由很多人经历了磨砺和痛苦所付出代价换来的。大家都在互相鼓舞士气,“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但是,正是隆冬严寒,如果是光着身子,没有人帮助,没有人送温暖,试问又有多少人能挺得过去?
平时是老师给学生们出题,学生来答。如今,是社会给一贯喜欢出难题的老师们一份没有答案的试卷,希望我们汤阴的老师们能不负厚望,答好这张试卷。
傍晚的时候,看到单位里发布的通讯,我才知道今天领导们又去下乡了。之所以没有通知我去,可能是他们考虑到了我的实际问题,瞬间为领导对我的照顾而感动。
疫情突然来了,让人感动的事情也很多。单位里一位女同志周六值班,当天下午因为疫情,学校突然被封,只准进不准出,所以至今她还在坚守岗位。平时看她柔柔弱弱的,想不到关键时刻,表现却是杠杠的,除了为她点赞,我都禁不住想去拥抱她。
虽然今天我没有下乡去,却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亲戚朋友的问候,我很感动,为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厚爱而感动,我想:汤阴全县人民也很感动,为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来到汤阴慰问,为省长王凯亲临安阳坐镇指挥,为全国人民共下一盘棋而感动。
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国各地,我们都是一家人。
晚上和儿子视频,他的脸上绽满了笑容,还调侃着说:“混了5天,终于混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床,一张由课桌拼成的大床。从今天开始,我们男女总算是分开了屋子,可以脱掉衣服睡觉了。”儿子一脸的幸福与满足相。
我说:“经过这次疫情,你们单位里的同事也都算患难之交了。”
“同甘苦,共患难”就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凝结形成的信念。
家有四口人,我们三个同时在视频。儿子说:“刚才我和俺爸通过电话了。他说,人家要求校长和司机也得隔离在学校住了,不许他回家了。我说:‘你不能说我早就被我们家里人给隔离出去了。啊?’”我们三个人都不约而同、会心地笑了。
儿子接着说:“情况会越来越好的,被隔离的学生每天都有鸡蛋、肉、牛奶,营养很丰富。想着国家真伟大,那么舍得下本钱:每个学生还发了一个平板,今天发下去1000多个;我们的防护服一天两换,换下来就当做垃圾清理掉了。一套防护服要上百元的,国家真富有啊!”
我说:“是啊!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能把疫情控制住?不仅如此,我们还给外国捐赠了近20亿支防疫针。问一问,哪一个国家能担得起?自己处在危难之中还要帮助别人,这就是我们的国家。”
说过此话后,我突然意识到,儿子他们不也正是代表着国家吗?除了保护自己以外,还去帮助别人与病毒作斗争,争分夺秒,拯救生命。
心里不由得再一次为儿子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第六天,1月13日,周四,晴
已經习惯于早上被喇叭声催醒,今天却没有。当我睁开双眼,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庆幸:不做核酸,表明疫情已经稳定。
但是,还是不敢相信。于我来说,单位信息才是正经渠道。张校长于凌晨1点转发的汤阴疫情防控指挥部第14号通告:关于开展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才知道,我们正在酣睡的同时,有人一夜未眠,在策划,在部署,在发布通告。
做核酸检测,于我而言,只是例行公民的个人义务;而于他们,那些行政领导及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们来说,则是职责所在。平时我们给那些行使特权的领导们提意见。殊不知,关键时刻领兵打仗的还得是他们冲锋在前,行动最先。
写此日记之时,小区的喇叭开始广播:“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下楼来做核酸检测了……”
今天阳光灿烂,心情也好了许多。下楼做核酸前不忘把自家的两辆车启动一下,温温车、充充电——儿子特意吩咐说:“别把电瓶给毁了,因为长时间不开。”
楼下有卖菜的,乱七八糟的又买回一大堆,其实家里吃的、喝的都还有。未雨绸缪总没错,越是物资紧缺时,越往家里囤货,总怕到时候没得吃。我倒不怕,关键是心疼小雪啊!
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做好每一顿饭,不重样,尽量保证她有充分的营养,为了宝宝能健康地成长。我发现自己厨艺见长了。
我以前感觉最头疼的就是做饭、刷锅、洗碗等琐碎的家务事,如今干起来竟然是兴趣盎然。以前,为了鼓励丈夫做饭,我整天嘴上说:“做饭是一门艺术。”其实心里面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位的。如今,深入到“艺术”的创作之中,真的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每顿饭我都变着花样做、用心做。做好了,拍个照片,发到我们四个人的家庭微信群里面,让两个抗疫在外的男人放心:我们自己能行!
古人有言:食不言,寝不语。如今,形势大不一样了,我们两个吃饭的时候倒是交流最多的时候。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小雪布置的任务是看那本《世界上60个典型定律》一书。她每天趁着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一个,有原文的意思,有相似的现实故事,也有引申出来的意义……其实,我意在让她明白: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开启大脑、激发思维的过程,读书的过程是不断地思考与鉴别过程,从而才能创造性地挖掘出问题的实质。而不是一味地单纯地接受,所以古人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观点,应该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学会批判性地接受。
原来不喜欢多说话的小雪,这些日子是天天开心,都快学会滔滔不绝了。
昨天晚上我们谈到她的妹妹。她妹妹在职教中心读书,因为疫情被隔离在学校,她打电话给妈妈说,如果这次解封了,可以回家了,自己宁肯不坐车,步行也要跑回家去。什么行李呀、书包啊、被子啊,哪怕统统都不要了,也要跑上几十里地回家去。她母亲说了,解封后就让她试一试“地蹦儿”(步行的意思)回家……
我们俩在笑声中了解到,被封在学校的学生是多么地希望回到家中。家,永远是一个令人放松、安心的港湾。特别是在这病毒猖獗的特殊时刻。
今日阳光灿烂,冬日里阳光过后,往往阴霾;就像白天过后又总是黑夜一样。在这特殊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敢过分乐观。官方消息,安阳今天新增病例17例,其中汤阴13例。
下午准备做饭的时候,我走到小雪屋里问她:“咱们今晚吃什么饭?”
她说:“还不饿,等会儿再做吧!琦欢到现在都还没有吃饭。”说着眼圈发红要落泪。我赶紧问:“是没吃中午饭,还是晚上饭?”
她说:“早上和中午,都快一天了,给那些被隔离的学生送饭的时候多做些怎么啦?送饭的却没有饭吃。”说着说着便哽咽起来。我赶紧安慰她说:“别为他担心了。在外就是这样的,是要吃苦受累的。”
晚上的时候,眼前突然感觉是黑云压了过来,胸口堵得心慌——单位郭主任打电话通知我说:“准备两三件衣服,随时准备去一线。组织部命令我们单位组建了一个10人的抗疫突击队,有可能夜里就走。”
放下电话后,我矛盾死了。这该怎么办呢?家里四口人,能干的都已经上前线了。我如果再走了,肯定是十天半月的不能回来了。我家小雪怎么办?将近9个月的身孕了,现在连上下楼都困难,临产怎么办?
我不敢说“不去”,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是领导班子成员之一。
其实,我愿意到一线去。当年下乡,多大的苦我都吃过,现在也能吃得起苦,干动干不动是一回事儿,去不去是态度问题。
小雪在她那屋里听见了我接听电话的内容。来到我屋里,怯怯地问我说:“是不是要像琦欢一样走了,就不能回来了?”看她害怕的样子,我更不忍心弃她于不顾了。
一遇问题我就反思一下自己,想一想,是自己太爱面子了,硬是不肯说“我不能去”或者“我不去”。
不知怎么的,有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不如让丈夫替我去,反正都是抗疫,都是为国做贡献,在哪里干都是干。汤阴一中人更多,也不差丈夫一个。
于是,我给丈夫视频说了我的想法,征求他的意见。
拿着手机的他,半天不说一句话。
我知道真难为他了。这些天,他每天除了服务学校工作跑前跑后的,还负责来回接送给学生进行核酸检测的医生们。如果他去替我顶岗,那这里就会缺岗。
好在他后来去给校长请假。他们的校长给我们的校长打电话沟通了一下,替他把问题给解决了。
当丈夫拨通了全家人的视频告诉我们这个消息的时候,儿子在那头抹起了眼泪,我在这头也掉下眼泪来,儿媳在她那屋里也红起了眼圈儿。四幅画面三幅泪,百感交集,却都说不出是委屈,还是对校长们的感激。
第七天,1月14日,周五,多云转晴
每天在喇叭声中醒来,然后去做核酸检测,不知道这是一种幸福还是痛苦。看似被照顾,被关爱,内心却感觉无比彷徨与无助。
微信圈里,张校长又是一夜在发布官方消息。凌晨2点10分转发的“关于全民做第六轮核酸的通知”。
凌晨1點半转发的“安阳公布58名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打开的内容却是84例感染者的行动轨迹。这84例感染者当中,除了3名成人、2名医生以外,其余的全部是汤阴县育才中学的学生和老师。看到这些,我心里难受,为那些青春年少的高三学生落下泪来。
昨晚的日记,就是在泪中完成的,因为我看到了我很坚强的儿子也哭了。
做过核酸检测吃早饭的时候,我说:“昨夜我1点钟才睡觉。”
小雪说:“我也是。”
我说:“怎么啦?是不是还在为昨晚的事难受?”
她说:“不是。昨晚快12点钟的时候,我们单位的一位叫秦振波的女老师,就是咱老家的亲戚,给我打电话说琦欢看着状况不好,问我是啥情况,让我劝劝他。”
见我没说话,小雪便接着说:“她还说了,有两名同事出了点意外。一个是穿着防护服不方便,脸罩内有水蒸气,没看清台阶,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还有一位累得晕倒了,被拉走了。她看见琦欢情绪不好,害怕他再有什么事。”
“我说呢,原来是这样啊!琦欢一定是昨天因为同事的事受了刺激,自己又一天没吃饭,再加上昨晚听说我也要像他一样去一线了,担心没人照顾你,才情绪有点反常的。你没看见吗?昨天咱们4个人视频的时候,他都不敢把镜头对着自己,我就知道他在抹眼泪。后来知道你爸爸他们的校长把问题解决了。我说我们张校长也发过来信息,说让我在家好好照顾你,他才拿起了手机,对着满眼泪水的自己。我看到他掉眼泪,我——”说着我也哽咽起来,不由得又掉下了眼泪。
我说不下去了,也不往下说了,再往下说,小雪就又要掉眼泪了。
为了转移话题,我努力调整好情绪,对小雪说:“你今后再同琦欢视频时,别一发现他受累了,受委屈了,你就替他担心,在他面前掉泪。他是心疼你,见不得自己不在的时候,你受一点委屈。所以啊,他今后每次与你视频的时候,你都要表现出坚强、乐观的样子,他才放心,让他知道:他在外面抗疫,你在家里足不出户,也是抗疫。”
我接着说:“你说,作为一个男人,假如这次疫情让他在家陪你,就他那性格,他会坐卧不宁的,想上一线去……”
小雪说:“那是,我知道。”
我接着说:“所以呀,他既然去了,你就应该让他安安心心的,支持他的工作,夸他勇敢、能干,让他把同事们的感人事迹讲一讲,然后你再说给我听。”
小雪乖巧地“嗯”了一声,脸上逐渐有了兴奋的表情,接着便告诉了她所知道的事儿:“昨天那个从楼梯上摔下来的人,人家没事的,接着还要继续干下去。还有那个累得晕倒的人,醒过来后,还要坚持做下去。那个秦振波,我问她,你又不是领导,还是女同志,为什么还留在那儿?为什么不随着那20个人一起回来?她说她是党员,老公也是,家里就剩一老一小了,是婆婆在给她看着孩子。”
我说:“你看看,是不是?既然是咱县里摊上这事了,咱不往前谁往前?你也是,今后你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我们都将会老去,你自己不但要学会照顾自己,将来还要学会照看孩子,把家撑起来,撑下去。”
一席话之后,小雪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
晚上是欢儿脱下防护服后能与我们视频交流的最好时刻。
吃过晚饭后,一位老师正在与我视频探讨关于汤阴疫情问责的问题。
我说:“抗疫时期,不追究到底是谁的问题,问题既然已经出来了,就都不要推卸责任,怨你、怨我、怨他的,都解决不了问题,都应该自我反思,每个部门、每个行业,哪个环节出了差错,疫情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她在为教育鸣不平,说教师又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不能乱指挥、瞎折腾,她的愤慨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心情,突然听到儿子与小雪两个人在客厅视频对话,我赶紧打断她的话题说,想去看看儿子,与他们年轻人说会儿话。她很理解我,说:“赶紧去吧!”
小雪看我来了,赶紧把手机递给我。看到儿子大不同于昨晚,灿烂的笑脸,一改昨日的阴霾。看儿子高兴,我说:“心情好啦?是不是今天发生什么动情的故事了?说给咱听听。”
他狡黠地一笑说:“不给你说,害怕你那支笔一不小心就给写出来了。我们不想出名,也不想当英雄。把领导分配给我们的事情做好就行,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就中。”
我说:“我不写名字还不行吗?”
他坚定地说:“那也不行。不过可以给你透露一点我们这里的情况。我们单位里有21个人在这个点儿负责4栋楼、大约1000多个房间的物资供应,主要是负责给他们送一日三餐。我们这里被隔离的全部是xx学校的学生和老师,xx学校的那个校长就在我负责的范围内。她也因为这件事曾经掉过眼泪。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经验,送餐秩序比较乱,她就出来说:‘我是校长,你们不该这样送饭,饭都凉了,菜还没有送来。’然后她说应该怎么怎么怎么送……”
我笑了,说:“校长就爱指挥别人,这是职业习惯,她这是又在发挥职业特性了。可惜了,学校出这么大的事情,她有推脱不掉的责任。全国形势这么紧:防疫!防疫!一不小心导致如此后果,4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波及了50余万汤阴人,如今使我们不得不由‘防疫工程’全部转到‘抗疫战争’了。”
儿子发现我老毛病又犯了,打断我的话说:“你还是把电话给小雪吧,让俺俩说会儿话。”我笑着说:“哈哈,你们聊吧!”然后就把电话递给了小雪,回自己屋里写日记了。
第八天,1月15日,周六, 晴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悠扬的单簧管的声音,在安静的小区响起。手扩小喇叭的声音,平时没有感觉出有多么的深沉悠扬,如今听起来是如此的温暖与动情。
早上醒来躺在床上,听着这温暖的歌曲,心里突然就动情起来。
我们生病了,能陪我们一起挨过,把我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从未嫌弃不懂事的我们的,永远是祖国——我们的母亲。
不知什么原因,今天楼下的工作人员一改昔日的风格,用这一首动情的音乐开篇,然后才是那早已熟悉的声音:“大家下楼来做核酸啦!大家下楼来做核酸啦……”
我突然感觉这好像是母亲在召唤:“孩子们!起床了,该吃药了!”
我的消息来源主要是单位微信群。我们得时刻关注动态,那是一份责任,我们或配合,或工作。
又是凌晨3点15分,张校长转发了两则消息:一则是安阳公布的新增17名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新增的病例中,除了一名是学生家长外,其余的全部都是育才中学的学生。又一次揪心地痛。另一则是汤阴县教育局发布的特急通知,上午10点前上报数据完毕。县委、县政府将对全县师生进行数据比对,确保项目齐全,不漏一项;确保数据信息准确,不漏一人。
我想,自己在安静地睡觉时,又有多少人坐在电脑跟前,伴着滚动的屏幕度过又一个不眠之夜。
3点37分,张校长又转发了第三条信息:“汤阴县疫情所控指挥部第17號关于开展第七轮核酸检测的通告。”
疫情就是命令。这一夜接连三道命令。有疫情的地方就有命令,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人在斗争。每一个黑夜里,都有人在不眠——他们在负重前行。
下午4点钟,有人在楼下喊:“一楼二楼的,请把门窗关好,马上要开始喷洒消毒液了。一楼二楼的住户,请把门窗关好,马上要开始喷洒消毒液了……”
以前在大马路上见过庞大的消毒车经过,也见过空中飞机在田野中播洒防病毒、灭害虫的场景,还真不知道这小区里怎么消毒。
后来听到嗡嗡嗡的机器声。赶紧走到窗户边俯瞰:一辆工具车上,两名身穿隔离服的工作人员,一个人手扶、一个人架着,两只大炮筒,嗡嗡嗡地往外喷出两柱白色的雾状体。
这感觉,犹如在战场上作战。是啊!谁能说他们不是在战场上在打仗?在打一场看不见敌人的艰巨而又难以预测的圣战!此时此刻,他们成为我心中最可爱的人。
长时间伏案写作,晚上的时候感觉腰酸背痛,所以在抖音上找了一段视频,跟着人家锻炼。虽然动作不太标准,但我用尽全力放松,调节神经,缓解疼痛。
儿子又来视频了。小雪拿着手机一边走到我屋里来,一边给欢儿说着话,汇报着我们这儿的情况:“咱妈在锻炼身体,咱小区里现在有人正在放着音响,还有人在喊‘汤阴加油!汤阴必胜!’”
我一边练着,一边对小雪说:“去吧,你也打开窗户,对着外面喊上两嗓子,放松放松。”儿子在那头听见了说:“你咋不去?你去吧,你情感丰富,好激动,你去呀……”
我没有回他话,心里说:“我不敢去,害怕把你喊哭了,害怕把小雪吓着了。”
傍晚的时候,对面小区“馨和湾”来了3辆医用大巴车。拉走多少人?要拉到哪儿去?谁也说不准。可能是眼看着肃静的一群白衣使者,触景生情,动了心底那根最柔弱的神经,我不禁跟着音乐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我不敢停下来,继续在捶腰。我怕停下运动,会把自己唱哭。
第九天,1月16日,周日,晴
今天的早晨真安静。因为已经一个星期了,我不知道第八次核酸检测还用不用做了。
打开手机看信息才发现,单位里先前组织的10人疫情防控小分队,已经于凌晨3点10分出发了。为了记住今天,我用单位微信群中的时间来说话。
凌晨1点47分,张校长转发疫情防控指挥部第18号通告《关于开展第八轮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
凌晨2点24分,办公室郭主任转发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关于给予疫情防控等相关人员通行方便的紧急通知》。
凌晨2点25分,办公室郭主任发布单位疫情防控预备小分队名单。
凌晨2点30分,郭主任安排单位车辆和人员分配,并于3点10分下发在县医院门口集合的通知。
凌晨3点07分,副校长常校长再次转发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关于给予疫情防控等相关人员通行方便的紧急通知》。
凌晨4点42分,发出单位小分队抵达安阳工学院的一张照片——黎明前。
早上7点05分,张校长发布信息:“我校第一批抗疫突击队,于凌晨4点抵达安阳工学院,连夜投入抗疫战斗。”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大家的互相鼓励与点赞。一片正气,满目力量,溢满了整个微信群。
由我们一个小小的单位深夜的工作景象,想到了我们全县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像我们一样,在不同的时间,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拉开了“用行动保卫生命”的战疫局势。我们是英雄的故乡,武有岳飞,文有文王,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充满了英雄的气血与智慧。
前方的,后方的,中间备战的;一线的,二线的,中间连线的;我们全县50名万广大民众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这场战争,以不同的姿势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不气馁,不悲观,越有风险越勇敢。
我们不愿意战争,但是,战争既然来了,我们就不会说害怕。因为我们有坚强的后盾,因为我们相信祖国,相信人民,相信共产党,相信我们一定会打赢这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
11点42分,张校长转发汤阴论坛最新消息:“1月15日0-24时,安阳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例(其中汤阴县14例,文峰区1例),其中5例为集中隔离筛查发现,4例为区域筛查发现,6例为居家隔离筛查发现,以上病例均转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1月8日以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0例,其中汤阴县232例,文峰区13例,滑县和内黄县各2例,安阳县1例。”
12点36分,张校长转发通知:“各位:隔离区将返回的800多名学生,每辆车上均有市局一名同志陪同,送到每一个村外,由镇村干部和家长接回,居家隔离,张贴标识。请克服困难,安排好中心校耐心细心地工作,无缝衔接好。市县委领导十分重视这次冒险而又担责的工作。务必!务必!”
“隔离区第一批800多名学生,已安排返家。”
今天是值得记住的一天。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拐点,但自惶惶不可终日的8日那天算起,今天是唯一听到的让人欣慰、让人振奋、让人动情的一天。特别是800多名学生及家长终于相见,应该是喜极落泪的一天。还有什么能比今天的这则消息让我更兴奋的呢?
常言说:好事成双!确实有更让人兴奋的好消息:安阳市已经于昨天征地数百亩,今天已经开工,昼夜不停,争取7天时间建成新的隔离点,完成4000间隔离用房和医护用房,为汤阴打赢胜仗储备条件。
假如说,我以前对“汤阴必胜”的豪言壮语,只是对自己鼓励的话,那么现在安阳方舱医院的开工,则是为这句话打下了一个有力的根基。
汤阴加油!汤阴必胜!
安阳加油!安阳必胜!
河南加油!河南必胜!
中国加油!中国必胜!
第十天,1月17日,周一,晴
自从疫情开始以来,我夜间从未敢关过手机,唯恐单位有紧急通知。但是,往往写作到深夜时,脑力不支,需要安静,所以才把手机调至静音。
早上睜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手机看信息,看疫情,看通知,害怕错过重大事情。
表面上安静的这几天,其实内心从未有过一刻的安宁。昨日,单位里10人突击小分队已经在安阳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单位里一共20个人,留下来的是老弱病残和像我一样有特殊情况的。
早上迷糊着醒来,习惯地拿起手机,正有电话打过来:“给你打电话咋不接呢?赶紧到上亿广场,7点集合,看单位通知,下乡去。”一个急促的声音,是我们单位的办公室副主任打来的电话。正主任上一线去了,这副主任就是我们后方的命令人。
惊异中一看时间,马上就要7点了,哪有时间去微信群看通知?赶紧起床、穿衣,胡乱洗了一把脸。坐在马桶上,还在想:怎么到上亿广场去?街上的小电动车全部处于无电状态,不让骑,全城封锁,除了特殊公务用车以外,其他私家车上路一律抓拍……
准备出门时,小雪披着睡衣,慌慌张张地来到客厅说:“不是说不用你去了吗?怎么还去呀?还能回来吗?”
我赶紧安慰她说:“你赶紧回屋穿上衣服,别冻着。没事的,晚上应该能回来的。帮助村里做完核酸检测就回来了。你千万不要给琦欢说,别让他在外分心。没事儿的,我会注意消毒,放心啊!一定照顾好自己啊。”我只管啰嗦,也顾不得她木木的表情了,便匆忙出了门。
出小区门岗时,工作人员不让出,说出去了就别想再进来了。好在有政府的工作人员知道今天有紧急任务:“即日起,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两天三轮、六天九轮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是省里面命令我们下乡维持秩序,帮助核酸检测的。”
我到达上亿广场时,不见单位一个人。赶紧打电话才知道:一辆车已经先下乡入村了,另一辆车正在卫健委办理出入通行证。
趁此空隙,我才把出门时慌乱中所拿的一点小点心拿出来。在苍茫的大路边上,就着寒风,咽下了两块小饼干,算是我今天的早餐。
我们的车辆正行驶在路上,张校长打过来电话,让我们路过防疫物品店时买3000只口罩,一起带过去,捐给所分包的3个村里,以尽单位的微薄之力。
深夜里,我在整理思绪,以便记下今天的日记。来回的路上有两处风景,虽是深夜,但却记忆清晰,令我回味无穷。
一是去的路上,路过古贤村(古贤镇一个被封控的村庄)村头的时候,看见有3辆大巴车停在那里,不用说,古贤村又有成批的需要隔离的人。
来到疫情地区,你会发现所有的小汽车、大卡车都不动了,能动的、允许你动的一定是和抗疫有关的,那些动辄拉走成批人员的大巴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我脑海中一种令人担惊受怕,甚至是恐怖的颜色。
二是回来的路上,我们单位的两辆车,正行驶在空旷的大马路上。突然间,眼前一亮,路边3辆正在行驶的三轮电动车上,都有穿了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站在上面。一辆车上三四人,他们在敞开的车斗里站着,在寒风中站着,移动的速度如同在荒野里起舞。突然感觉,他们那一抹移动的白色,和我们身上穿着的志愿红,是同样令人动情的风景。
当越过他们时,我才清醒过来,有点遗憾:没能给他们抓拍一张照片。
但是,现在想起来也不后悔。因为我知道:最美的景色往往在一瞬间,在无人处,在相机来不及拍或拍不到的地方,但它却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第十一天,1月18日,周二,霾
安阳市交通广播:“1月17日0时至24时,我市新增报告确诊病例94例。其中,文峰区1例,汤阴县93例。”
“自1月8日以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4例。其中,汤阴县380例。”
一天近百例,全县380例啊!这些是前两天疫情大面积爆发时的结果。只是于今日才得以公布,是为了精准,确保无误。
可是,民众并不清楚啊!一系列暴涨的数字让人感觉惶惶不可终日。
今天照例下鄉去维持秩序,帮助村民进行核酸检测。
按照单位里的通知,8点前出小区大门,张校长负责开车来接我。
出门岗时,门卫不让出去。说:“出了这个门,你就不要再回来了。”
我说:“我有县里面的特别通行证。”
他们的领导过来了说:“我们刚接的通知,这个小区一律不准出入,通行证暂停使用。”
他们是韩庄镇政府的人。这些天来,我每次做核酸,眼看着他们工作很敬业。出于职责,其中一个工作人员给我解释说:“你看,周围小区,对面的、后面的、左边的、右边的,都有病例出现了,检测十多次了。唯有我们小区,目前是唯一的全阴结果。你出去一旦有了,这个责谁来负,谁能负得起?”
我知道,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维持秩序有力,没有差错所致的成果。如今更是谨慎备至,他们不想因为我而破坏了他们辛勤的劳动成果。
听他们说得有理,我也有了压力。心想,都是为了工作,我也不想破坏他们的规矩,更不想做那个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出去,到那里只是为了维持秩序,多我一个,少我一个也没关系;而这里,需要呵护的却是1000多口人。所以,便有了一点动摇的心思,给他实话实说起来:“我家里还有一个怀孕的儿媳妇,已近9个月了,需要照顾,所以我晚上得回这里来。”
工作人员一听,更是来了理由,坚决不同意我出去。坚定地对我说:“回去,回去,回去做核酸去……”他不知道我为了不耽误时间,已经早早地起来,提前排队做过核酸了。所以我站在门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等着张校长来了,看怎么办。
张校长开车来了,载着另外两名单位人员。他也有点为难,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单位里的一把手,他不但要跑前跑后,亲力亲为、亲上战线,关键是还要承担责任。
最重要的是我们单位人员少,老弱病残的多,调度不开,平均年龄已经50多岁,还有一个半身不遂。一线的已经去了10人的小分队,剩下的我们这些人全部下乡去。
我若不去,人数不够,他是要被问责的。而遵守辖区管理制度,却又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看他们双方都在反复给上面领导打电话,我也于心不忍,感觉有愧。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如让菜园的一个小姐妹去替我顶岗,她一直说想去做志愿者。她在当地,我也不用来回跑了。到时候,我个人开她工资,正好也能补助一下她有点拮据的生活,岂不两全其美。
可是,在这大疫当下,一切都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没有组织批准,一切都是不充分的理由,是临阵逃脱的行为。
当他们双方调停好,统一了意见后,我才又一次坐上车,下乡去。
路上,张校长的一席话,让我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得对:“谁家都有困难,你不去,他不去,我派谁去?”
我反思自己:“是啊!你不去,我不去,如果大家都不去,那还怎么进行抗疫?什么防控区、管控区和封控区,那谁来管?谁来封?谁来控呢?还怎么能叫作统一指挥、听命令!”
今天是一次受教育的机会,也是我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战斗的另一种开始。
我不但要于这深夜里拿起笔来抗疫,更要于白日里用身体去战疫。与汤阴一起,风雨兼程,负重而行,争取早日迎来东方的曙光,归还安阳史上那片洁净的天空。
第十二天,1月19日,周三,多云
汤阴论坛报告官方消息:“1月18日0时至24时,我市新增报告确诊病例29例,均为汤阴县病例。其中,20例为集中隔离时发现,9例为居家隔离时发现,均已经转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1月8日以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33例。其中,汤阴县409例,文峰区19例,滑县和内黄县各2例,安阳县1例。”
看到今天的消息,我倒是松了一口气。
这些天,自私的我只关注我们汤阴县新增病例的数字,而兄弟县、区已无暇顾及。因为新增数字的鲜明对比,因为在市里的统一部署与关注下,我相信,小小的几个病例不足以翻起巨浪,犯下滔天之罪。
其他县、区新增病例今日已经清零,减少了市领导的分散力量,今后可以集中精力把大炮对准奥密克戎病毒。从四面八方来,对准汤阴县这个制高点,把战火燃起来,夺取最后的胜利。
果不其然,下午群里便传来了消息说:“今天晚上汤阴将转移4000多人到焦作去。焦作派来200辆公交车协助汤阴转移隔离。”
我不知道这则文字版的信息准不准确,但我确实看到了他们转发过来的视频:一辆辆大巴车,像一条蜿蜒的巨龙,逶迤在汤阴县城空旷的马路上。
当它们行驶在十字路口转弯时,被楼上居家隔离的群众拍了下来。那场面感觉真是宏伟壮观,激动人心。微信群里有人数了数,从视频开始到车尾,一共26辆车,还不包括视频前没拍到的场面。
晚上同样传来了好消息。根据通报,全国各地医疗队从西安撤离,正在积极开往天津和河南,星夜兼程,很快就会抵达安阳。
看到那些被转发的消息和视频,让我有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
更大的好消息是,原计划在汤阴县白营镇征地260亩的方舱医院,因为特殊原因已经改建在了安阳安康大道与光明路交会处,建成了“安康驿站”。如今,备有3000间隔离房和医用房,部分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比原计划7天完成的时限,提前了一半的时间。
那一刻,我真真地感觉到了,我们确实是在与病毒赛跑啊!而我们必须要拿第一!在这浓雾弥漫的时空里,生命唯有在第一的光环里,才能熠熠生辉。
抗疫斗争,由备战转至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我期待着明天的阳光。
第十三天,1月20日,周四,阴
今天是大寒节气,而对于我来说,虽是大寒却不失温暖。因为新增病例的数据在预计中回落,使人们的心情虽寒而暖。
安阳消息:“1月19日0时至24时,我市新增报告确诊病例19例,全部为汤阴县报告,其中,18例为集中隔离,1例为居家隔离。1月8日以來,全市累计报告确诊452例,其中汤阴县428例。”
由前些天新增病例的高涨到这两天的逐渐回落,我们一路走来,能感觉到所有的疫情、防控都在我们县委、县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掌握之中。
昨晚得到单位通知:又要我们下乡去做志愿者,为全县全民第十三轮核酸检测助一臂之力——维持秩序。
知道有任务在身,所以早早地起来,在小区里做完核酸后,便向小区门口走去。
工作人员一见我又要出小区,像见了过街的老鼠一样,全都围了过来,你一句、我一句像对准奥密克戎病毒一样朝向我,开始攻击我,全都是指责:
“做什么志愿者?你就坐在家中,足不出户,就是最大的志愿者。”
“大家都像你一样,小区还怎么叫封控啊?”
“听说你都快退休了,家中还有怀孕的儿媳,需要你照顾。你就不能给领导说,‘我不去,我就不去’?就说人家小区不让去,不让出门!”
……
有公安部门的,有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有小区的物业管理者,也有小区里的志愿者,主管片区的领导也过来了,强硬地说:“你今天别想再出去了,除非你出去了别回来,今天谁打电话我也不同意,如果有领导压下来,必须放行的话,那我就把整个小区全部解封,看这责任谁来担,谁能当得起……”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阵势,人生第一次被群起而攻之。一瞬间,什么尊严、颜面,全都荡然无存。所以,我又为难、又委屈,眼泪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
那领导心软了,放慢了语速,恼怒地说:“你看你!不让你出去是为你好,你却还这样,我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
咋想的?我能咋想?我想的有用吗?我左右为难,那边是单位领导,这边被小区所管,我毫无办法。
最后还是我们张校长酌情度势、顾全大局,同意了我待在小区服务。我才松了一口气,心情也随之由寒转暖。
其实,后来想一想,所有的矛盾都是因为抗疫,因为我们都是在尽心尽责地为彻底抗疫而努力,只是各自的抗疫方式不同而已。小区里负责封控的人员,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们没有错。既然不准出入,那就谁讲情面都不行。坚持公正,是他们保护辖区人民安全的有力保证,这就是最好的抗疫斗争。单位领导视情况而定夺,也是为了更好地下好抗疫总体一盘棋的工作。该妥协时就妥协,该放手时就放手。妥协,不是软弱;放手,不是放松;让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这就是抗疫过程中的战术与策略。
而于我个人来说,一介普通公民的抗疫,就是遵守辖区里的纪律,听从单位里的命令。派我往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让我居家隔离,我会足不出户。
我在小区归小区领导,我在单位归单位领导。
大难当头,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当双方产生矛盾的时候,我只有站在风中,任由他们双方对我的指责。无论东风胜,还是西风赢,我还是我,不失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第十四天,1月21日,周五,阵雪
小雪站在阳台上,痴痴地望着窗外的小雪。时空里,弥漫的除了星星点点飘零的雪花,更有她无限的猜想与牵挂。昨天,有1000多名中学生被解封了,全部回家继续居家隔离。儿子的那个集中隔离点,正是昨天孩子们放飞心情的地方。小雪问我:“不知道琦欢那儿怎么样了,学生们走了一部分,他的工作量可能会轻松一点儿吧?”我知道,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问自己。
我笑了说:“可能吧!”而心里面却在说:“没有这方面的活儿,有那方面的事儿。反正都是回不了家,在外面多干点儿,没啥坏事儿。”
我和雪儿虽是一块儿凭窗外观,但却各自想着心事儿。漫天飞舞的雪花,烂漫着我的思绪,缓解并轻抚着我那曾经绷紧的神经。不觉轻吟一声《无题》:
飞雪传情心御寒,难消腊月冻人间。
瘟君打算何时去?还我全家好过年。
可以说,自8日发生疫情的这半个月以来,今天是我感觉最放松的一天。放眼苍茫的远景,思绪万千。飘洒自如的悠悠白雪,皑皑地覆满了大地。天地间银装素裹,一种颜色,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用简单与纯洁包容了一切。
天地之间,从来都是包罗万象,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它胸中有千壑,壑中就会有坎坷;它怀中有美景,景中就会藏丑恶。既然是囊括一切,万物须达和谐,才是真正的世界。
如今,满眼洁白,未必纯洁,也未必真切。病毒来时雪也来,雪融化时愿门开;长期若是不见日,怎不负春敞胸怀。
我想告诉我的读者:连载日记就要结束了,我愿结束之日,新冠病毒也随之销声匿迹。但是,愿望只是愿望,现实不因愿望而变成所想。当人间再显繁华美景之时,也许病毒同样会随影而至。
世界能带给你美好,就会带给你灾难。无论东方的太阳,还是西方的落日;无论是春日的明媚,还是冬季的酷寒,我们都要坦然面对并接受。人类可以从“鲇鱼效应”想到,我们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就可能与病菌共生存。但绝不能被它们所吓倒,被它们所左右。
触景生情,窗外的美景,不足以使我放松。真正让我放松的是省里面播报的最新疫情:
“1月20日0时至24时,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均在安阳,均在汤阴。”
从昨日的19例,跌落至今日的3例,这是多少人在多少个不眠之夜里艰苦奋斗的成绩。全省抗疫大战趋于尾声,战场即将被打扫干净,汤阴新增病例有望马上清零。
今天只想举起酒杯,举起8日那天晚上放下的那只酒杯,对天长贺:我们要解放了,不只是身体,更高的是灵魂,用一款涅槃重生的心情去迎接即将来临的春天。
这两天接连有好消息报过来,让人感觉希望就在眼前。经过14轮的全民核酸检测以后,被封在学校的职高学生,今日已经全部离校,回家居家隔离;我的母校——汤阴一中的学生也分批分次要被送往家中……
家,是风浪中的港湾。有多少学生可以回家过年,就有多少幸福散布于人间。
防疫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时,汤阴抗疫已经14天。结果已明了,无需再多言。
夜已过去,黎明的曙光即在眼前,东方的太阳正在缓缓升起,美好的一天又将开始。
此致尾声:
在整个疫情过程中,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是日惊夜虑、最辛苦的一个群体了。汤阴疫情这么突然,涉及的多是学生,波及到全县。在苍茫的人间,如同巨浪滔天,稍有不慎,便会翻船。
一方面要集中管理数所被封闭在校的24000多名学生;一方面要关爱因疫情被封控的育才学校的师生。一方面选派各个兄弟学校去支援;一方面又担心被感染、疫情会扩散。一方面,安抚学生;一方面,解决教师困难。
我虽然不是领导,但作为一名教师,能在整个过程中听到、看到和感受到领导们的付出,他们的心血在汤阴教育史上将留下动人的一笔。在整个疫情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上至省委、省政府,是最有气度和魄力的国家政权的象征。统揽全局,统一指挥,严密部署,扣牢各个环节;稳住气势,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同下抗疫一盘棋;上下一心,扎根群众,倾力应对一场不期而至的战争,伴人间真情至始终。
在整个疫情过程中,最应该称颂的是全县50余万人民群众。此次疫情,汤阴县在整个安阳地区的病发比例高达95%,却硬是顶住了风浪,没有波及并扩散到其他市、縣、区域,及时封控在自家门里,自我防控,自我隔离;听从指挥,积极配合,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了预定的多轮全民核酸检测;在整个抗疫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涌现了许多动心的场景,于这动情的时空里,创造了一个“小县城、抗大疫”的辉煌风景。面对灾难,无怨接受,坦然应战。不恐慌,没害怕,因为你、我、他,我们大家全都相信自己身后的那个伟大的国家。
汤阴人民于大灾大难面前,又一次经受住了现实的磨砺与历史的考验,无愧于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无愧于羑里城是《易经》发源之地;无愧于那七朝古都——安阳;无愧于这千年古县——汤阴。
喜极落泪的年关(最后的日记)
2022年2月3日,大年初三,是一个太阳灿烂了笑脸的日子;是一个冬日里暖意弥漫的日子;是一个全市人民经过漫漫长夜、心花怒放的日子;是家乡里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小区,每一个村庄,每一座房屋,每一棵树,每一株细胞……都舒展的日子。所有的这一切欣喜,都是源于安阳融媒发布的一则消息:
“自2022年2月3日0时起,安阳市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全部解除,全市全域为低风险地区。”
当我看到这短短的二三十个字时,我说:“这是今年春节里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也是家乡的人儿听到的最美的祝福语。”
那一瞬间,我感动得哭了。心头的颤动,哽咽的喉咙,说不清、道不明,更是写不出来的滋味种种。
自1月8日起,自我们的家乡被关注、被封控,成为高风险疫情区的那一刻开始,至今已经整整25天。虽然我知道低风险区并不等于零风险区,但这种成绩,足可以让人喜极而泣。
这25天里,不知道包含了多少人于不眠之夜里的心血,包含了多少人在路口、在卡点晃动的身影;包含了多少人在隔离点、疫情处的忙碌;包含了多少白衣天使在乡村、在小区、在街头、在城镇里矗立成的检测雕塑;包含了多少攒动着的中国红……这些天,逐次、逐批、逐地,逐渐解封,如同于红梅、白梅和腊梅,经过寒夜的洗礼于凌晨绽放的姿容!今天的解封不只是身体,更是灵魂的舞动。
25天,于一年之中不足1/15;于一生当中更是微不足道的一段小插曲。但是,这一段小插曲,却是检验人生的大舞台、经受涅槃的大熔炉。我庆幸,我的家乡,我的父老乡亲,我的家庭,经受了人间的磨难,接受了上天的考验,经过了大喜大悲的日子,终于平安到达了幸福的彼岸。
于我个人来说,这25天,是人生最丰富的一段时间。我手书我心,我心抒我意,我意动我情,3万余字,字字是我的心系与期盼。有无助、有担心、有感动,眼泪流了一大碗,却是我一辈子难得丰富的营养圣餐。
今年的过年,注定了不平凡;今生的阅历,注定了灿烂;就在今天,注定了明天的迎春花,将开得更加绚丽、灿烂。
作者简介:
张霞,笔名:阴一,女,中共党员,系汤阴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师、教务科长,汤阴县作协副主席,汤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阴一诗文”四部:《不惑之惑》《天命知命》《诗意岁月》《从讲台到田间有多远》。作为当今疫情高风险区汤阴的一分子,以一介普通公民的身份记录下今天所看到、听到和经历到的有限的事实,不为别的,只为汤阴抗疫史上留下一点点最真实的痕迹。笔名阴一,寓意“汤阴一女子,河南一分子”。
责任编辑/孙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