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玉骝与周易研究的奇迹

2022-04-06董琳郭峰

时代报告 2022年2期
关键词:周易生命

董琳 郭峰

世界上首位运用周易理论研究地球生命的人

当今社会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地球生命生态系统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今天,世界人口已达75亿之多,关于地球生命及生态系统的研究必将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地球生命的人是英国大气物理学家詹姆斯·拉伍洛克。1968年,他提出“盖娅——地球生命新视野”的观点(盖娅是希腊语,意为母亲)。此论一出,全世界的科学界和哲学界批评声浪很高,认为荒谬且不可接受。后来,他出版了《盖娅——地球新视野》一书,全世界才逐渐接受了他的地球生命思想。他认为,地球是一个有活力的生命体——超级生物体,此书由肖显静、范祥东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发行。

从公开的检索资料,我们了解到,中国有人几乎同时和詹姆斯·拉伍洛克研究地球生命问题,这个人就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袁玉骝。

2021年秋天的一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根据其抖音账号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他,并在鲁西南的一个县城采访了他。

在山东单县城南的一处小院内,我们见到了这位神秘老人。小院里洒满阳光,院子里升有一面五星红旗,此时的他正在小院内整理院内的菊花。

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他首先拿出一本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翻开首篇,我们看到论文《读易见天心,地球生命新视野》。

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哲学界的关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后,他日夜加班,整理30多年积累的资料,写成30万字的专著《读易见天心,地球生命新视野》,并由黄河出版社2014年出版发行。

在众多的评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周易研究》主编、中国文史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刘大钧,于2021年3月1日亲笔写给袁玉骝的《读易见天心,地球生命新视野之我见》的评论。

内容如下:

我看了袁玉骝所著的《读易见天心,地球生命新视野》一书与论文,内心十分高兴。

当年,邓小平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其改革的第一重大决策改革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此年,袁玉骝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我记得他来自农村,已经30岁,恰在此年,我也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并为学生开设《周易》课。这在当时,是冲破禁区的一大创举,从此,袁玉骝就爱上《周易》,孜孜以求。

1982年2月毕业时,他是全班唯一要求回到单县基层工作的学生,其间,他曾担任乡党委书记等职,在工作之余,坚持写作和研究。

1989年,我出版《周易概论》一书,并赠送他一本,题词“读易见天心”以示鼓励,未料此书使他开启了研究地球生命的新起点。经过20年的上下求索,他终于在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发表了3万字的论文,又出版了30万字的专著,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

在易学研究应用领域,1986年,潘雨廷教授在“科学易”中指出,“将生命体64种遗传密码与64卦结合起来,从而得出现代生物学之DNA与RNA,其分子结构之变化与化学键之象数不期与其相似”。

袁玉骝用《周易》“象数”研究了地球生命的20多个子系统,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概述,如地球生命的“衣服”是“大气圈”;“血液”系水圈;“筋骨”系岩石圈;信息系极光;“皮肤”系活土壤;结构系太平洋和大西洋中脊;磁场系南北极互换,黑白系太平洋深海中的“黑烟囱”和大西洋深海中的“白烟囱”;太极图的阴阳结构与互换等;这是自潘雨廷的《科学易》以来,哲学科学与《周易》研究中最成功的事例。《周易》是解读天(宇宙)、地(地球生命系统)、人(生命系统)最好的金钥匙。

据我所知,地球生命概念是英国大气物理学家詹姆斯·拉伍洛克于1968年提出,后来出版了《盖娅——地球生命新视野》,此书已在中国翻译出版。

保护地球生命,保护环境,目前是全世界的普遍共识。现在,中国人终于有了研究地球生命的专著和论文出版,这是可喜的事。

两者的核心区别是:詹姆斯·拉伍洛克是从生物学角度论述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超级生物体,而袁玉骝是从哲学科学及《周易》原理解读地球生命的本质是中国古老神秘太极图,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我在《周易纳甲筮法》一书中说:“《周易》蕴含着深邃的东方智慧,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部典籍,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文化自信是民族之根,国之魂,《周易》与天地合其德,故厚德载物;与日月合其明,故天道有序;与四时合其序,故阴阳交替,四季分明;《周易》与君子谋,不与小人谋,故能扬天地之正气。在新的时代,与时俱进,易学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新时代!

父母是我的启蒙老师

袁玉骝是山东单县人,当他降生时,他的家庭生活状况和社会环境并没有给予他更多的馈赠。他的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一共生了5个孩子,除了他是男孩之外,其余都是女孩,他是在父母、姐姐们的呵护与宠爱中长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也养成了他自信、豁达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其影响和作用是任何人所无法替代的。在孩童时代,他常常坐在父母用高粱秆编织的大睡铺上,听母亲讲月亮和星星的故事,听父亲讲姜子牙钓鱼的故事。

母亲说,月亮上的黑影部分,是一棵桂花树,桂花树下住着一位月姥姥,陪月姥姥居住的是一只玉兔,玉兔的任务是专管捣药配药,给人看病。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痨病,他就幻想着,玉兔能有一天治好母亲的病。母亲还给他讲过女娲娘娘用泥巴捏小泥人造人的故事,捏的小泥人都是晒在院子里,捏了6天,第七天忽然刮大风下大雨,女娲娘娘赶紧收拾小泥人,由于泥人太多,好多都被雨水冲断了胳膊和腿,所以现在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残疾人。

在鲁西南一带,每年的八月十五,家家准备月饼,这天是祭拜月亮神的节日。在袁玉骝的记忆里,到了中秋节晚上,无论天空有没有月亮,家里必有一个拜月仪式。父母在院子里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上月饼。如果年景好些,還摆上些水果和其他供品。这时候,母亲会对月跪拜敬香,祈求月姥姥保佑子女成家立业、平安顺遂。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袁玉骝还从唐人小说里了解了更多的神话故事。据《神仙感遇传》记载:开元年间,唐玄宗在中秋节望宫赏月,术士罗公远,引导皇帝到达月宫,唐玄宗看到月宫里青光夺目,寒气逼人,月亮上有宫殿,数百名仙女在月宫翩翩起舞。

这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给了袁玉骝以无限的遐想,他认为中国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在他幼小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他后来探索宇宙太空和地球生命的启蒙。

袁玉骝的父亲是村里的老农会会长和村长,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他的三姑也参加了革命,是乡里的妇救会会长。他们领导本地的革命斗争,为八路军筹款筹粮,斗地主、分田地。1947年4月30日,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还乡团反攻倒算,进攻解放区,他的父亲迅速转移,尚年幼的袁玉骝也随母亲向村后转移,家里只剩下祖父和大伯没走。匪兵进村后,大肆烧杀,疯狂报复,开枪将祖父和大伯打死,并放火烧了两家的房子和财产。在袁玉骝的心里,时常被父辈们的坚强、善良、勇敢、勤劳所深深影响,而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也带给了他无穷的想象和智慧。他甚至从中外神话传说中热切地探寻人类生命的未知答案,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深深的思想烙印。

人是怎么来的?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神话故事。女娲娘娘造人的传说在鲁西南一带广为流传,这些充满合理想象的神话传说,给了袁玉骝无尽的想象,天上有星星,地上有生命,整个宇宙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他的朴素的宇宙观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深深埋藏在他的潜意识里。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有了机会,这种潜意识就会表现出来,并开始漫长的探索和追寻。

童年的袁玉骝常常会随着母亲的神话传说突发奇想,人类居住的地球万物生长,太阳和月亮天天升起,又天天落下,那么在大地下边到底是什么?面对他的疑问,母亲总会讲,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有两条大蛇鱼,这两条大蛇鱼驮住大地,大地才不下沉。但是,每隔60年,大蛇鱼就会翻动一下身体,每翻一次身,就会发生地震,人类就会遭受灾难。无独有偶,关于两条大蛇鱼的传说也在胶东一带流传着。

从那时起,在袁玉骝的脑海中,始终隐隐约约感到地下埋伏着两条大蛇鱼的印记。

三十而立,1977年考上大学

1966年,袁玉骝高中毕业。他报考了北京航空学院和南京航空学院。那时的他对浩瀚太空充满向往,总感觉宇宙有探索不完的神秘东西。但踌躇满志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命运不期然给他开了个玩笑。

196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延长高考半年的通知。从此,十年浩劫将他的高考梦彻底击碎。

他回到家乡,开始教民办小学,后来又教个大队联办的民办高中班。由于他的积极表现,1974年秋天,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公社党委书记亲自找他谈话,让他回大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社员学大寨,战天斗地,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

在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3年多的时间里,他脚踏实地,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先后办起了大队小五金加工厂、打面机房、地瓜粉条加工厂、土法上马炼柴油,建起了100亩苹果园、30亩葡萄园,打机井6眼。每天早晨,他是全大队第一个早起的人,为6个生产队敲响第一个下地干活的钟声,并自掏腰包,在成武县鱼苗养殖场购买1万尾鱼苗,放养在村南的将军湖里,使全村老百姓第一次吃上了自家养的鱼。

1977年深秋,一个震惊中国的爆炸性新闻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中国将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当时,他已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4年,开始报名的第一天,他匆匆赶到了公社教育组,第一个报了名,并拿到了山东省1977年统一准考证,编号004396。这张准考证他精心保存至今,成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历史文物。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00多万,录取人数27万,是中国高考历史上最难的高考,但他却顺利考入了山东大学。

他终于站在了中国高等学府的文化殿堂,站在中国历史变革的转折处展望,站在中国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拐点上,心中既有享受科学春天到来的欣喜,又有对农耕文明创造的田园牧歌的无限留恋。怀着满腔的热情和迷惘,他苦苦思索着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仅仅过了半年,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看到了他在1978年10月17日的日记中,写下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的六大观点:

1.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组织形式,将会长期存在。人类进行物质生活的能力,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可能满足全人类的需求;同时由于人的竞争性不可能消灭,人的觉悟在提高,但达不到人人有自知之明的程度,因此,不平等现象还会长期存在。在现在的历史时期内,公有制和私有制,谁更符合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我还没看到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比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有哪些优越性。而现在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即利用国家资本和政权与私有制相结合,支持或限制私有,我倒感兴趣。

2.以阶级划分人类,是否明智,我亦不感兴趣。人有生存的权利,天赋人权。

3.自由发展的问题是人的本性。

4.马克思主义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是活的灵魂。按死板的公式去治理国家,国将亡矣。

5.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民意难违。我欣喜地看到现在全国人民正在拥护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

6.社会的开放比封闭更好些;让人说话比不让人说话更好些。

日记的纸页已发黄,但字迹仍然清楚。他的同学,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办公厅主任李宏祥评价说:“你这篇日记在当时就是反革命日记,而现在可以放进山东大学博物馆。”

这六大观点,他认为,综合经济基础理论至今仍是经济学研究的课题,针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私有经济要有相应的国家政策,三者兼容,才能快速發展经济。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综合经济显成效,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85年初,当他成为大李海乡党委书记时,他开始实施他的综合经济基础理论,他大胆改革的第一仗是对乡砖瓦厂实行股份制改造,改造成十八股。从此,砖瓦厂摆脱亏损的局面,当年盈利20多万元,上缴利税3万多元。

在他的大学时代,他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科学的琼浆,他欣赏战国诸子蜂起的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与汉时的雄关,唐朝的繁荣与宋朝的儒雅,元朝的四海归一与明清的肃穆与庄严,历史与现实交会,多了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

带着对历史、现实与人生更深的体验与理解,带着岁月、年龄所赋予的深沉与思索,感受着新时代来临的强劲东风,他壮志满怀;而少时的梦想又一次次撞击着他的心房,开启了他打开地球生命新视野的一次次人生之旅。

1978年开始探索地球生命

大學生活向他敞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而童年的憧憬、少时的理想,一直在他的心里慢慢成长,逐渐成为推动他不懈追求的力量。

地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关于这些问题,世界上各民族的先哲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各种假说和猜想。

尤其近年来,地球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和大气系统出现了危机,各国开始正视和保护地球生命及其系统。

如果说,中国有人从1978年开始研究地球生命,似乎是天方夜谭式的故事。

在我们采访袁玉骝先生的时候,他拿出了存放40多年的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物理学》一、二册。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10月于上海第25次印刷的版本。本来他在大学学习的是哲学,而他却自学物理学,想从物理学入手,打开地球生命秘密的钥匙。在学习中,他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在第二册第四页,在电磁理论一页旁他批注:由此可推知,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发电体。对太阳的认知,至今科学界尚无此定义。但是,从这方面研究太阳,也许是个方向。在第二册的最后他写了读后感,现在字迹已经发黄:“你把任何科学看成是很容易的事,那么你就可能放弃用功,而达不到目的;如果你把科学看成高不可攀的神秘的东西,那么就可能使你丧失信心。因此,必要的是勇敢前进!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从此,他在研究的道路上坚持了40多年。但是,从物理学上打开地球生命的大门,始终毫无头绪,他陷入了苦恼之中。

在他毕业后的第七年即1989年4月初,他接到了刘大钧老师寄来的专著《周易概论》,并在首页题词“读易见天心”。他收到刘老师的赠书,如饥似渴地读了两遍。从中受到启发,从此开启了用《周易》研究地球生命的艰难探索。他为地球列出了20多个子系统,广泛收集资料,加以归类,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张景芬是袁玉骝大学的同学。这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教授得知袁玉骝在研究地球生命,开玩笑地说:“生命的本质在于有活跃的细胞组成,你能证明地球有细胞功能吗?什么时候,你研究出地球生命细胞,我就信服。”对于这个问题,他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因为自己没有办法进行实验和观察,只能寻找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几乎买了全国所有著名大学编写的地壤学的书籍和教材。可惜,没有找到相关成果。

他的苦恼也许感动了上天,2000年初,他到北京地质大学寻找资料,在地质大学出版社门市部,第一眼就看到了项怀礼主编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他立即全部买了下来。回到单县,从第1卷开始阅读查找,在范菲(W.S.Fyfe)的论文里,他终于找到了土壤的细胞与功能的证明。

范菲(W.S.Fyfe)明确指出:土壤含有一大批复杂的超细无机物和生物矿物质,它们在地表分布广阔,控制着主要的土壤——生物功能。目前凭借地表化学的现代技术(Auger,ESCA),以及现代高分辨能力传输电子显微镜的功能,我们能够精确地观察到无机物——生物——空气——液体之间的反应,这在10年前还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在土壤中,许多成矿过程都包含有与生命细胞的反应。在生物矿化科学中将出现一个新的世界。

为此,袁玉骝得出结论,地球生命细胞的形态不同于生物或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但本质是活的功能,这足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生命体。生命体的重要标志就是有一个保持恒温的体系和功能。地球表面恒温始终保持16℃左右,犹如人的体温在36℃左右一样。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他花费1万元,在县城自家小院和袁老家院内,分别请打井队打了两口塑料管的百米深井。他把温度计绑在铁棍上,放入百米深处,然后密封井口,每个月打开封口,拉出温度计,观察温度。两年的观察,他惊奇地发现,相隔60里的井内,一年四季都保持在16℃左右。

20多年来,他每年集中力量坚持研究。浩瀚宇宙的神秘,激发着他的科学探索精神,他寻找真理的锲而不舍以及层层叠叠的迷茫之后发现的真相令他振奋。

他研究地球大气圈,将其定义为地球的“衣服”,他买了大量的关于地球大气圈的书籍,从中找到有关资料,证明“衣服”是如何保护地球生命的。到了2012年,他写成了3万字的论文,寄给各大学学报,但绝大多数都石沉大海。而在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黄仕军编审看到此文后,了解到是一个基层干部所写,十分惊讶。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在2013年第5期首篇发表了《读易见天心,地球生命新视野》一文,从此在中国哲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敬鲁评价说:“从《周易》解读地球生命,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视野。”山东大学哲学院院长傅有德评价说:“作者提出的地球生命回归到中国著名的太极图阴阳生命体上,与《盖娅——地球生命新视野》相映成趣,令人遐想无穷,具有丰富的哲理思想。”

随着论文的发表,他一气呵成,经过一年的日夜奋笔疾书,2014年7月,30万字的专著《读易见天心,地球生命新视野》在黄河出版社出版。山东大学哲学系原主任臧乐源教授看到此书,挥笔写下:“硕果累累,闪光年华,一部有独到见解的专著。”

寻找宇宙统一理论的人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银天河”。万亿恒星在宇宙中有规律地诞生与消亡。在茫茫宇宙中,有没有宇宙统一的理论基础?在哲学家看来,寻找答案比哥德巴赫猜想一个数学问题困难千百倍。全世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试图寻找一套适合宇宙统一的理论基础。

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霍金曾悲观地认为:人类探索过这个基本理论,但是迄今毫无成就。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袁玉骝说:“霍金这位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对中国的周易不了解,所以才有如此悲观的结论。”袁玉骝认真总结归纳300多年来伟大的科学成果,终于提出了宇宙统一的理论——那就是《周易》中的阴阳哲学观。

《周易·乾凿度》载:“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即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可归纳到阴阳范畴之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互根,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從宇宙宏观上观察,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正反两类物质。除了我们看到的物质,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例更大。而黑洞的发现,更说明宇宙中存在恒星系和黑洞系列两种物质形态。

宇宙中有正反两种引力场。而我们居住的地球磁场有阳极和阴极等。从微观上归纳:我们早已知道原子中有阴阳正负电子,宇宙中的粒子有正反两种粒子等。

在生命领域中,袁玉骝预测,同样存在阴阳两种结构形态,但是能否让科学实验成果证明这一理论是比登天还难的课题,为此他寻找了30多年。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5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正在校对《读易见天心,地球生命新视野》论文最后清样准备印刷之际,袁玉骝打电话给主编黄仕军、编辑江雯,并表示在生命细胞领域,中国科学家裴端卿实验团队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在细胞之间顺序性相互转变,这一发现与中国传统阴阳太极理念是一致的。

从细胞层面发现阴阳转换规律是2013年的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在2013年5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发表论文,其核心内容是:“间充质细胞状态与上皮细胞状态之间的顺序性相互转变,这一发现与中国传统阴阳太极理念是一致的。”袁玉骝说:“这一发现的哲学意义在于,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证明在广泛的生命系统领域证明了《周易》阴阳理论是放之宇宙而皆准的统一理论。”全世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艰苦寻找的宇宙统一理论,在中国《周易》学说的光辉照耀下,终于有了答案。

2020年,科学家发现了宇宙墙,在宇宙墙的一边是星系区域,如银河系等;在另一边是没有星系的寂静区,科学家称之为极乐世界,并猜测是佛教中佛祖和中国人称之为老天爷所居住的天堂。袁玉骝认为,宇宙墙应称之为太极更科学、更合适,茫茫宇宙也体现了太极生两仪这样的普遍规律。在太极两侧对应的是阴阳世界,而这些是人类知之甚少的奥秘。

现代海洋科学考察最惊人的发现是:在大洋中脊两侧,由中脊喷出的地壳岩浆,在中脊两侧沉积成地壳,随着洋壳扩张逐渐远离洋中脊,形成有规律的条形带32对,每个条形带生成约在2亿年左右。32个条形带共需64亿年左右。据此,袁玉骝认为这32个条形带正好对应周易中的32卦,现在地球生命正处在第33卦中。

从卦的内容分析,总体是君子吉,小人否,无不利的发展时期。

为此,袁玉骝大胆预测:当大洋中脊两侧生成64个条形带时,也就到了“未济”卦。地球生命到了死亡时期。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0多亿年。不过,人类不必悲观,在地球的最后一分钟,人类有足够的智慧和时间,带着地球上所有生命的DNA基因种子,逃往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生命体上,在那里再进行一次“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活动。

文明,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演变。

从DNA演变出的新人类,也会把地球上的老祖宗称之为“上帝”“老天爷”等神的称呼。

《周易》六十四卦,是中国人熟知的算卦。现在仍然有人找算命先生,算一下自己的婚姻、前程和吉凶祸福等。但是,你从来没听说有人给地球算卦。

袁玉骝笑着说:“我确实给地球生命算了一卦。”

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断地探求未知世界,其目的是要回答“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人们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答案,便将追问的目光投向浩瀚的太空。正是这些追问,成为志士仁人探索宇宙的动力。

三大猜想的故事

2008年春天,袁玉骝和大学同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授张景芬、聊城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张盛忠、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党委书记孙恒志等相约到开封旅游。同学相见,重叙友谊,欢歌笑语。轮到袁玉骝献节目时,他说:“我出三个题目,答对了有奖。第一个是人体内含有多少元素?第二个是现在外星人是个热门话题,地球生命用什么方式与外星人联系?第三个是南极的水可以流到北极吗?”对于这样的“雷人”题目,同学们哈哈大笑说:“这样的题目,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你给我们讲一讲,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袁玉骝一一解答说:“我们吃的食物都是土里生、土里长的食物,喝的是地下水。因此,地球上的所有元素或多或少都存于食物和水中,人吃饭喝水,就把所有的元素吃到肚子里。原则上讲,地球上有多少元素,人体内就有多少元素。有的元素特别少,检测不到而已。”听了袁玉骝的解释,教授们同声称赞说:“有点道理。”张景芬教授说:“现在人类的DNA都能检测,如果你能有权威专家的证明和结论,你的预测会更有科学权威性。”

人的执着,也许往往能感动苍天,让你揭开谜底。2011年,在一个夜市小书摊前,袁玉骝买了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费尔斯曼写的《趣味地球化学》。在这部书第19页终于找到最权威的论述:“在1立方米的任何岩石——无论是花岗岩石、玄武岩、石灰石或者黏土,可以在里面找出门捷列夫表里的全部元素,只是有几种元素的含量,只有钙或碳的千分之一。”袁玉骝把这权威证明发给同学,他们纷纷赞叹说:“你的预言成功了。”对于第二个问题,袁玉骝说:“世界上的海洋有规律地分布几大暖流和寒流。温寒海流是流动式交换能量,所以地球海水温度是恒温体系,恒温的海水保证了地球生命体的恒温。著名的墨西哥暖流就到达北欧海洋,这是南北极水流交换的有力证明。”袁玉骝说:“南北极光现象呈三大现象,基本固定的周期性,稳定的模式,稳定的频率。极光就好像是以这种方式向宇宙中某个中心发拍无线电讯号或电报。”

众教授听了袁玉骝的三大猜想,哈哈大笑,不由得鼓起掌来。

《中国姓名学》与姓氏文化

1985年初,袁玉骝在新华书店花1元钱买了一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中国姓氏》汇编。他仔细看完了小册子,此书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他认为,中国古今姓氏一定更多,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遂下决心研究这一领域。从1985年到1994年10月,10年间,他又收集整理了3000多个古今新姓氏,并做了初步考证。写成了100万字的《中国姓名学》。在此书中,他第一次把姓名文化引申到心理学的范畴,认为取名立志是姓名学的核心。

这部《中国姓名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时年88岁高龄的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中国姓名学》题写了书名。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教授亲笔写了序言:“它标志着一门崭新的社会科学边缘学科诞生在中国大地上。”

这部书出版后,在中国大地上催生出中国姓氏文化的热潮。中国百家姓摄制委员会、新华社周萍率领拍摄组专程到单县采访袁玉骝,征求意见,后来专门拍摄了100集大型系列专题片《百家姓》在中央四台播出。

1994年5月17日,袁玉骝的《姓氏文化与人口发展》一文在《中国人口报》头版头条发表,同时配发了200多字编者按,特意提到作者是一位基层干部。后来他应邀到中国人口报社做客,当时副总编杨泉福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想不到在基层有你这样高水平的人。”

巧合的是,在1995年5月17日,《中国人口报》在头版头条又发表了他的《姓氏改革,势在必行》的论文。编辑部特别编发了《欢迎姓氏改革的讨论》,并加了编者按。从此,该报开辟专栏进行了两年多的热烈讨论。其间,他又陆续发表了《姓氏改革的历史思考》《中美姓氏比较谈》等文章,这场讨论影响了全国乃至世界。

1995年5月19日,光明日报《家庭周刊》第一版发表了袁玉骝的文章《实行父母双姓制,如何?》。一石激起千层浪,父母双姓的概念从此走进千家万户。袁玉骝说,父母双姓的人,现在全国有30万人左右。其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以男性为中心的血缘姓氏制度,为以父母双方为标志的血缘关系姓氏改革,将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袁玉骝认为,姓氏文化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不该再有几十万个“李秀英”“张玉兰”这样高度重名的现象。

袁玉骝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对任何事物都不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而是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他总是向前看,他的目光常常穿越时空,伸向遥远的未来。他总能从身边不为人注意的某一个事物,探析精微,发现真理的光芒。

他曾在历史变革的洪流中踽踽独行,思索着宇宙、自然、社会和现实等诸多命题,带着对宇宙、自然、历史和现实的一次次叩问,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大胆创新,奋力实践,秉笔直书,一个个研究成果在他手中犹如一粒粒闪耀着光芒的珍珠让他倍感充实。

著名作家徐迟曾说,大凡科学成就有这样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明显,可以用数字来精确计算出价值来,叫“有价之宝”;另一种成就则是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宇宙天体、基本粒子、国防科研、自然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领域有这样那样的作用,其经济价值无从估计,叫“无价之宝”。而袁玉骝的发现和探索应该属于后者。

五大课题等待后人破解

2018年《单父人物》专刊的封面人物就是袁玉骝。封二介绍了他的个人生平与300余万字的著作。在末尾处,袁玉骝写下了以下五大课题,希望后人完成。

1.地球生命的声音系统。他说:“科学家已经破译了原子的声音,我坚信地球生命有其独特的声音系统,这个工作我自己无法研究,必须由各方的专家学者设计一套高精专的声音接收系统,利用频率,输入计算机系统才能逐步搞清。破解地球声音系统十分重要,这是和地球对话的基础。”

2.地球生命的密码和信息系统主要集中在极光系统中,全球应该成立极光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其模式、规律、频率、能量等。

3.地球恒温和阶梯式地温系统。

4.海洋中黑白烟囱分布规律。他认为黑白烟囱其分布有规律性,黑白的数量是相同的。

5.大洋中脊两侧32个条形带的细化研究。

袁玉骝说:“我今年已70多岁,但是,我的课题希望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和大学的重视。关于地球生命的研究,中国人应做出更大贡献,走在世界前列。”

新陋室銘

一天的采访结束了,我们参观了他写作的地方“陋室居”,两大间书房堆满了书籍,显得有些凌乱。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书法家的题联和中堂。我们看到了北京中南海书法家李新华题写的唐诗——《军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还有北京书法家刘继武写的中堂“财不如羲高,势岂有德尊”。两边是“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袁玉骝说:“我的名字就取于唐诗《军行》。”

他就是诗中的骝马,为民而歌,为国而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作者简介:

董琳,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宁市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曾先后供职于人民日报社国内政治部、经济导报社济宁记者站、济宁市品牌建设促进会、济宁日报社《创业之星》编辑部。曾参与人民日报社国内政治部主办的大型人物专辑《共和国脊梁》的采访工作,曾在济宁日报社《创业之星》编辑部主持策划《祖国骄傲》,曾在济宁市品牌建设促进会主持编写《济宁品牌》等。已发表论文、新闻稿件和报告文学作品上百万字,出版自选集《时代的记忆》。

郭峰,人民日报社海外版记者。

责任编辑/孙明星

猜你喜欢

周易生命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甜甜的“蝴蝶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周易经传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