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窗染花
2022-04-06辛俊玲
辛俊玲
黄县窗染花是集剪纸与绘画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其出现于清道光年间,当时黄县艺人吸取东北地区剪纸和外来木版年画染色技法的精华,创造出剪与染相结合的窗饰制作技法,称为窗染花。窗染花题材以喜庆吉祥、人物故事、动物花鸟等为主。制作原料为白纸,工具有剪刀、刻刀、毛笔、品色、石蜡、清漆(或桐油)等。作品线条优美,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极具艺术性、装饰性及观赏性,堪称胶东农村生产生活以及民俗风情的一个缩影。
黄县窗染花是胶东民间剪纸形式的一种,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天皮亮”(用云母片绘图着色制作的窗饰)是其最早的表现形式,时称“花”。后来,去东北经商的黄县人把当地的一种剪纸形式传到黄县,黄县剪纸艺人在此基础上又吸取外来木版年画染色技法的精华,创造出剪刻与色彩点染相结合的制作技法,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剪纸艺术形式。因其粘贴在窗户纸上,所以人们称之为“窗染”或“窗染花”。黄县窗染花形式新颖,线条优美,色彩艳丽,特色浓郁,因此很快在全县流行起来。窗染花多用于装饰美化居住环境,尤其是逢年过节和喜庆活动时,几乎家家粘贴窗染花,以此来渲染节庆气氛。
窗染花的民间制作艺人在黄县(今龙口市)分布广泛,遍布各乡镇,差不多村村都有制作艺人,大多数是农家妇女。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是在当时黄县城周边的牛牛居、菜园泊、赵家庄、北关等东城区的十几个村庄。20世纪60年代初,可称得上是黄县窗染花的鼎盛时期,这其中不乏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他们一般在农闲时节制作窗染花,用灵巧的双手剪刻出一件件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除了留着春节自家用之外,还赠送给亲朋好友。也有少数艺人制作一些成品,在春节前出售,换取零花钱贴补家用。民间艺人间的传承关系多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的传授。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技艺逐渐流传到周边县市。到了21世纪,在机剪窗花、机印贴画的冲击下,工序繁杂的黄县窗染花手工技艺显得后继乏人。这种现象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抢救、保护和传承措施相继出台,黄县窗染花也于2009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立了代表性传承人。
黄县窗染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其内容题材主要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喜庆吉祥、多子多寿、富贵荣华、亭台楼阁、人物故事、动物花鸟等,富有民间美善特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满生活、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等优良传统。常见作品有:金鱼穿荷花、娃娃金鱼、彩蝶纷飞、繁花似锦、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风格多样,色彩艳丽,充满生活情趣,极具艺术性、装饰性和观赏性。
窗染花有以六颗为一组的习俗,这是因为黄县民居多为栊子窗,栊子窗又多呈“五梁六栊”,所以每个窗栊上贴一颗,形成了六颗一组。如果是十二生肖窗染花,则每栊上下贴两行。窗染花的总体结构没有脱离红纸窗花的外形,每一组的每颗窗染花外形大体一致,像花朵、花蕊、人物等形状虽不一样,但是可以用花叶、茎等补充外形。每一颗窗花都有一个吉祥的名字,如喜上眉梢、花开富贵、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等。
黄县窗染花的制作原料为白纸(普通薄白纸或生熟宣纸),制作工具有剪刀、刻刀、毛笔、品色、石蜡、清漆(或桐油)等。在制作时,先用手工将创作好的白描纸样用纸捻固定在几张相同大小的白纸(或宣纸)上,再剪刻成花样。常用手法有剪刀剪和刀刻两种。剪刀剪是用剪刀剪出花样,再把几张纸用纸捻固定起来,用剪刀重复剪出图样;刀刻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再用小刀按花样图形慢慢刻出图样。剪刻过程完成后,在花样空白处用毛笔蘸颜料涂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案,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毛笔,以保证上色的均匀饱满;颜料一般是老百姓自己研制的水色,红、黄、绿等每色一个小纸包,俗称“颜色”。根据色彩的变化和色调搭配的需要,个别地方可以渲染,比如用生宣纸创作时,就需要考虑落笔的浓淡和深浅变化。最后用石蜡涂染,使其晶莹剔透,再刷上清漆(或桐油),以防图案沾上水汽,整个制作过程便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最费时的是上色,因为需要上多层颜色,并且每上一层色都需要晾干后再上另一层,最后还要对细节做进一步的描绘。繁杂的工序,导致其产量较低。
黄县窗染花题材广泛,线条简练,色彩鲜明,以“透”“漏”为表现手法,比如将一朵花的叶脉剪成“透”的形态,以表现其主次关系。剪与染结合、阴刻与陽刻并用、艺术渲染空白,这些技艺的表现,使作品色彩绚丽,色调明快,对比强烈,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故事、动物花卉等形象,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也拓展了剪纸艺术表现内容的广度。
黄县窗染花的制作过程属于艺术再创作,各民间艺人的制作工艺基本一致,风格稍有不同。幅面有大有小,尺寸大的一般线条粗犷简洁,尺寸小的则精致细腻。窗染花既可以直接粘贴,又可以长期保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及收藏价值。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民间民众生活文化的千姿百态和地域特色。黄县窗染花就是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良好愿望,堪称胶东农村生产、生活以及民俗风情的一个缩影。其剪刻与色彩点染相结合的制作技法,新颖独特,美轮美奂,成为胶东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挖掘、保护和传承黄县窗染花的手工技艺,对于研究胶东农村的民风民俗,继承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Dyed window decoration in Huang County is a folk art that combines paper-cutting and painting. It appeared during the Reign of Daoguang in the Qing Dynasty (1821-1850) when the artisans in Huang County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Northeastern paper-cutting and the dyeing skill of foreign wood new year picture to create a skill to make window decoration by combining cutting and dyeing, which was called the dyed window decoration. Its themes center around joyous celebrations, human stories, animals, flowers, and birds. It uses white paper as the material and scissors, carving-knives, brushes, plant dyes, waxes and varnish (or tung oil) as tools. With graceful lines and bright colors in a sharp contrast, it is highly artistic, decorative, and worth appreciating. It can be called as an epitome of the rural production life and folk customs in Jiao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