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山峡,黄河从这里流入宁夏

2022-04-06钟培源

宁夏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长滩河段宁夏

钟培源

黄河奔流而下,行至宁夏,自中卫入境,壮阔平缓地流过397公里后,在石嘴山结束了对宁夏大地的滋养与润泽。这段行程的开端,是一段曲折的峡谷,名为黑山峡。

黑山峡起于甘肃省靖远县大庙村,止在宁夏中卫小湾村,全长71公里。它是黄河兰州段至中卫段蜿蜒几百公里峡谷流域中的一段,这一流域被当地百姓称为“鬼门三峡”,自上而下分别是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由于这里气候干燥,山中植被稀少,岩石颜色深暗故被称为黑山峡。黄河宁夏段便开始于黑山峡的中部。

黄河在黑山峡大致的流向是从西向东,整个峡谷山势险峻,黄河蜿蜒其中,在绝壁间寻找出路,也造就了黄河在这里波涛汹涌、一路奔腾。因为黄河上修建的诸多大坝让大部分黄河水变得平静舒缓,有人称黑山峡段是现今黄河少有的有急浪的河段。同时,黑山峡也是现今黄河上适于建造高坝而尚未建设的河段。

黑山峡有著名的景泰黄河石林,出口处则是以治沙奇迹著称于世的沙坡头,近几年,黑山峡宁夏段的南长滩和北长滩两个历史文化古村落则成为旅游打卡的热门地点。

由于山势原因,黄河在黑山峡穿行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S形河道,而每一次的迂回转弯就会冲淤出一片河滩地,大多数为月牙形,人类通过利用简易的水利工具,可以实现小规模水利灌溉,如珍珠链般的村落随之出现在黑山峡沿河。虽然村子的规模都不大,土地面积也较少,却是黑山峡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

黄河流经宁夏境内的第一个村子南长滩便是其中之一。

南长滩村坐落在黄河南岸,西邻甘肃,向东向南只有很简易的山路与中卫下河沿、兴仁相通,因为道路崎岖、消耗时间长,很少有车辆选择从这里通行,因此南长滩的进出都要经过河北面的甘肃景泰县草窝滩镇。南长滩村如同宁夏的一块“飞地”。

南長滩村因建在黄河冲刷淤积形成月牙形狭长河滩地而得名,有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之称。2008年12月,南长滩村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宁夏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南长滩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这里,能寻觅到古石器文化遗址。居住在南长滩的原始人类通过在坚硬岩面上的凿刻涂抹,以图画形式记载他们的生存斗争、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和思想观念,再现了史前人类的精神与物质世界,是研究人类史前史的珍稀瑰宝。

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南长滩虎峡长城可列入中国最早长城之一。长城研究专家、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在南长滩虎峡实地考察时,发现了长达10多公里的先秦长城,为证明秦昭王长城、秦始皇长城经过宁夏黄河南岸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并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中最著名的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的始筑年代、建筑形式提供了难得的现存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至今还保留着重修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族谱,族谱用传统的方法装订,手工书写,有历次修订的序。

现在南长滩村人口为1000多人,常住的有近700人,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各年龄段的孩子也在外就读。这里田地较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养羊,羊的品种大多为山羊。南长滩村的现实情况也是整个黑山峡珍珠串一样河滩地村落的写照。

近些年,由于交通闭塞、古村落保存较为完整,南长滩村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每年春季,满园的百龄梨树梨花盛开,素洁淡雅、风姿绰约,千朵万朵、压枝欲低,颇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每年4月的梨花节则是远近闻名,占尽风头。而村民多数姓拓,更增添了村子神秘的文化特色,为其旅游资源加分不少。现在南长滩村几乎家家都开办“农家乐”,村民也多了一份收入。

这里的旅游季节性强,尤其冬季游客稀少,南长滩渡口便也不像通常的渡口船只量多,这里只有一条渡船。渡船船长李进武,是村里唯一以摆渡为主业的人,57岁的他干这行已有27年,船由小变大换了几艘,现在的船长18米、宽9米,最多一次可摆渡6辆小车。初春时节,渡口无人,李进武正在船舱里睡觉。舱房里床铺、炉灶一应齐全。他介绍3天都没有接到游客了,只是摆渡本村的村民。像這样以个人摆渡为主的黄河渡口,随着桥梁的不断增加,虽然越来越少,却也成为现今游客游玩的新奇之处。

中卫北长滩村处在黑山峡下游,因集历史悠久、北方土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军事防御和原始古朴生态于一体,2010年4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南长滩村一并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北长滩村也是中卫旅游优先发展战略中“一核两带”中滨河旅游带的重要节点之一。

北长滩村有秦初的长城关堡,距今2200多年历史;汉唐时期,北长滩村是黄河水上丝路北线必经之地,是水路运输的驿站码头;明代,北长滩村是边关军事重地;清代,则是一个水路贸易集散地。

北长滩村全村人家种田养殖,放羊砍柴,生活怡然自得。北长滩古村落集中坐落在北山,依山而建,因势不同,房屋高低错落,富有立体感。每户院落布局和房屋结构,仍保留了明清时代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四梁八柱式”土木结构建筑,而院墙则是用石块堆砌而成,是目前宁夏境内保存最为完整、集中的地方之一。

与南长滩村有许多类似之处,近些年北长滩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除了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外,通往村子的一条不宽的小公路,在穿过大山时有一段很像美国的66号公路的景色。为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当地把这段公路也起名为66号公路,现在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不断。

黑山峡交通闭塞,人口很少,自然环境较为完整。黄河在这里切下道道峡谷,在干燥的气候中,岩石、土壤裸露于险峻群山,一层层地紧紧包裹着湿润的黄河,仿佛要将黄河留住,也为黄河的这一段披上神秘的纱衣。

2022年,黑山峡再次成为热点。1月20日,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咸辉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将“力促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工程早日开工”。2020年12月6日,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宁夏将实施“十大工程项目”,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被列入其中。

早在1952年,我国就开始研究黑山峡河段的开发,在1954年编制的《黄河技术经济报告》中,首次提出黑山峡的开发为两级开发,即在距峡谷进口21公里的甘肃景泰县境内的小观音建高坝,在其下游48公里处的大柳树建低坝。

时隔4年后,即1958年7月和8月,原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和水电部水电总局、北京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2次对黑山峡河段进行了勘测,发现在宁夏大柳树建高坝水库的一级开发,更有利于发挥黄河水利枢纽的综合效能,于是两次提出在宁夏境内大柳树建高坝的一级开发方案。

其后,大柳树坝区的行政区划管理发生了变化,原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主张一级开发方案之时,宁夏回族自治区还没有成立,大柳树坝址还属于甘肃省管辖,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划归宁夏管理。

黑山峡开发虽然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国内专家对不同开发方案有着激烈的争论。

2019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黑山峡河段的开发,对调沙防凌,维护黄河健康生命恰恰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专门调研了黄河,对黄河宁夏段治理再次提出明确要求,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黑山峡河段的开发。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多次来到黄河黑山峡河段调研。

2020年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调研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宁夏座谈会在银川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出席会议并讲话。

座谈会上,陈润儿指出,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将黄河上游的水资源有效蓄积起来,科学调度、合理利用,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二是有利于遏制悬河发展态势,有效调节黄河水沙关系,减少泥沙淤积,稳定下游河床,减轻下游负担。三是有利于保证黄河安澜,削减黄河防汛洪峰,发挥防洪、蓄水功能,保护下游堤防安全。四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陈润儿指出,宁夏将切实承担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历史使命,立足全国生态安全、水网安全和流域堤防安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处理好上游和下游、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全力配合国家相关部委做好工程各项协调准备工作,举全区之力支持工程建设。

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工程一旦完成,黑山峡的面貌会大为改变,那些曾经关于黑山峡的人与事也将被岁月封存,成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

(参考报纸及书籍:《宁夏日报》《中卫史话》。文中图片拍摄于冬季,冬季黄河宁夏段的河水是碧绿色的,春季河水开始慢慢变黄。)

猜你喜欢

长滩河段宁夏
芦荻
4男子投毒致2.2公里河段鱼类几近灭绝
神奇“不冻河”
“上岗”
宁夏
不经意地有了善意(组诗)
神奇的“不冻河”
宁夏
宁夏
爱在白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