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上的胖子越来越多

2022-04-06斯文的樊学长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肥胖率英国人体重

斯文的樊学长

2020年,至少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1.55亿人陷入粮食危机。同时,全球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出现了营养不良。但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却越来越胖。不但欧美国家遍地超重人群,逐渐富裕起来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人民,同样无法逃脱因为幸福而日益发胖的命运。

那么,这些国家的国民到底是从何时起开始变胖的呢?让他们发胖的原因真的是幸福吗?

我们要先明白“肥胖”的科学定义。超重和肥胖被定义为“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堆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得到身体质量指数(BMI),通过这一指数,可以将一个人的肥胖程度量化,通过数值大小分类为过轻、正常、超重和肥胖。

欧美国家基于白人作为主体的国情,对于超重的定义是指BMI大于或等于25,肥胖是指BMI大于或等于30。亚洲人的腹部更容易堆积脂肪,肥胖的危害性更大,所以标准与欧美白人并不相同。中国所采用的标准是BMI大于或等于24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为肥胖。

提到肥胖,大家最先想到的毫无疑问是美国。如今,美国有将近70%的人超重或肥胖。不过,美国人也并非天生这么胖,体重失控大概是近30年来的事。美国的肥胖率,1990年是12%, 2000年是30.5%,而2018年已经达到了42.4%。严重肥胖的患病率从2000年的4.7%增加到9.2%。

变胖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食品工业过于发达。高糖高脂的食物在美国本就深受喜爱,再加上发达的食品工业,使得美国人获得不健康食品的成本降低。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常见于零食中的添加脂肪消费量猛增。

美国的肥胖人群分布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族裔特征,中部与南部州肥胖率明显高于东北部与西部地区。黑人成年人肥胖率高达49.6%,西班牙裔与白人肥胖率在40%以上,只有亚洲人的肥胖率较低,仅有17.4%。而且,肥胖率与收入整体上呈“负相关”,即越穷越胖。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美国人已经“胖到头了”,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人的体重进入了平台期,似乎停止了继续膨胀。然而世界的肥胖之路才刚刚开始。自1975年以来,全球肥胖人数增加了近两倍。如今,有39%的成年人超重,13%的成年人肥胖。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80万人的死亡与肥胖症相关。

肥胖日益成为世界性问题,特别是英语国家,肥胖问题普遍严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新西兰承揽了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肥胖人口。而且这些国家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人类日益“膨胀”的规律。

肥胖的前提通常是相对富裕的生活、充足的食物供应。“富国俱乐部”的国民,体重固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均GDP和平均体重的相关性就没有那么大了。

英国的成年人64%在超重线以上,28%在肥胖线以上,10%属超级肥胖(BMI在35以上),实属西欧“第一胖”,但是英国的经济并非西欧第一强。欧洲其他富裕国家人口超重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意大利为46%、瑞士为42%、荷兰为47%。可见,除了基本经济水平外,饮食文化也是重要因素。但英国人沉迷吃饭,并非因为英国菜太好吃,恰恰相反,英国饮食被很多南欧国家的人嘲笑。

深究起来,无外乎这几个方面——基础原因:英国地理条件并不适合农业;历史原因:英国过早城市化、工业化,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而工人既缺乏时间,也缺少条件发展厨艺,自制简餐和街头快餐是其最日常的食物。

英国实在缺少美食传统。英国的午餐相对简单,一个三明治就可以解决。表面上看这样摄入的热量较少,英国人应该更瘦才对。但是正餐不好好吃,就导致饿得快,下午就成了吃零食的時间。

零食通常高盐、高糖、高脂,饱腹感很弱,而且容易成瘾,这才是全民发胖的元凶。众所周知,只吃零食不喝饮料的“肥宅”是不合格的“肥宅”,而英国人又很喜欢含糖饮料。并且英国人零食吃得多,水果蔬菜吃得少。

英国人还不喜欢运动。据世界肥胖联合会的统计,36%的英国人运动量不足。不论成人还是儿童,英国人的运动量都低于西欧国家的平均水平。运动量不足很大程度上源自英国的传统艺能——工作。英国人是欧洲工作最努力的一群人,工作时间比较长。

如今,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不需要站在机器前进行高强度劳动,更普遍的工作形式是坐在办公桌前用电脑办公,这也让零食有机会乘虚而入。换句话说,“过劳肥”是信息化时代久坐不动和吃零食吃出来的“工伤”。

也正因为工作时间较长,英国人普遍没时间自己做午饭,何况还有外卖小哥。今天的英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中心城市可以点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外卖,这无疑会进一步拉低自己做饭的比例。而尽人皆知的现实是:吃外卖真的比较容易长胖。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相似性远高于差异性,上述问题绝不仅仅限于英国,除了已经胖起来的发达国家的人民,新兴市场国家的人民也正在体重上奋起直追。

曾经被视为“高收入症状”的超重和肥胖,如今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呈上升趋势,在大城市中尤为明显。2019年,全球超重或肥胖的5岁以下儿童几乎有一半生活在亚洲。即使在不时发生粮食短缺的非洲,自2000年以来,5岁以下超重儿童的数量也增加了近24%。

发展中国家里,超重趋势最引人关注的毫无疑问是中国。

中国人日渐发福,是最近30年发生的事。30年来,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增长了2.5倍。来自《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成年居民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在肥胖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里,女性肥胖率远高于男性。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男性的超重率、肥胖率在不断上升,整体上与女性肥胖率接近。儿童和青少年中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甚至高于女生。其实从日常生活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女性的身材焦虑远高于男性,更重视保持身材。

此外,近些年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这直接体现在了饮食上,进而体现在体重上。超重率、肥胖率的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中国农村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大概也是中国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缩影。

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越穷越胖”的情况不同,中国整体上依旧处于“越富越胖”的阶段,这从侧面体现了我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特别是我国的男性,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越高,超重率、肥胖率也越高。而女性则不同,受教育水平越高的,超重率、肥胖率反而会更低。

调研可能有偏差,报道可能有偏见,但是身体状态不会骗人。肥胖率极其真实地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经济差距与文化风尚。如何应对肥胖,可能会成为各个国家越来越头疼的问题。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肥胖率英国人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称体重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我国北方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
你的体重超标吗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
我为体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