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道路与城市规划的研究
2022-04-05吴潇
吴潇
【摘要】道路交通是城市规划的关键内容,其能在整合城市空间的基础上,促进城市服务功能的实现。本文在阐述城市化道路与城市规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城市道路规划问题,并指出基于城市化理念的道路规划要点,期望能推动城市道路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道路交通;城市规划;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5.015
引言:
城市化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要求在城市构筑物空间关系协调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空间服务能力,以此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持续、稳定发展。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着城市规划效果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实现。基于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城市规划问题,基于城市化背景创新城市道路规划要点,提升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效益。
1、城市化道路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道路规划工作受到城市化发展理念的影响较大。传统发展理念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侧重于考虑交通流量、机动车辆通行等问题,而在城市化发展理念下,人们在考虑城市道路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其便捷性、舒适性、观赏性和人文性也提出了更高。从城市化发展大环境来看,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道路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城市道路的最优设计,能够实现城市空间的整合优化,这不仅满足了道路交通运行的实际需要,而且有助于城市其他建筑设施服务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规划目标的要求不断提升,有必要从道路等细节层面深化设计,提升城市化的整体质量。此外,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城市规划的相关理念为道路规划提供了指导,而道路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因此从全局出发,协调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1]。
2、 城市化道路规划问题
2.1 城市道路缺乏长远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其需要在考虑城市基础环境的基础上,对道路承载能力、线性条件、造型外观、服务功能等单元进行系统设计,同时需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状况,以此来实现道路规划与城市空间整体规划的协调。但现实情况是,当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长远性不够,一方面,城市道路规划中很多现实问题并未得到规范解决,如道路路面承载标准不规范,未能考虑到城市车流量增加对于路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道路规划未能进行充分论证,这使得道路布局的综合性和长远性不足,如在道路延伸及路面宽度设计层面,未考虑到城市未来发展情况,降低了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水平。
2.2 道路网络结构不规范
目前城市道路规划还存在网络结构不规范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设计人员仅从道路承载、道路通行层面进行路网结构设计,对于其他层面的需求考虑不足,降低了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效益。具体如下:(1)在城市道路规划中,优先考虑设计车行道,对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设计不够合理,这使得城市人行道私占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安全性。(2)虽然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当前城市规划中对于停车场等附属设施规划建设不足,这使得城市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对道路网络的应用造成较大影响。(3)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化设计中,忽视了道路本身的无障碍设计,这使得城市道路网络结构设计人性化不足,影响了道路后期的运行服务质量[2]。
2.3 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不匹配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特征,实现城市道路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的有机统一,以此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效益。目前,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存在不匹配问题,在交通功能层面,城市机动车辆数量不断增多,但受空间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城市道路规划中很难做出较大调整,这使得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层面,对道路智慧化、生态化设计考虑不足,降低了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水平,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基于城市规划的道路规划策略
3.1 重视道路节点设计
道路节点设计是城市道路规划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着道路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效果,对于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作用。在城市道路节点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应考虑道路结构布局的整体性、系统性,要求在分析道路所处位置的基础上将城市道路分为城市街道、交通性城市道路以及其他类型城市道路[3]。(2)在道路具体节点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地优化方案,道路節点设计方案既要满足实际功能需求,又要对重点路段交叉口进行合理设计,确保道路整体布局的便捷性、合理性、连续性。(3)在城市道路节点设计中,应考虑不同类型道路特征,以满足城市功能服务的实际需要,如在生活性街道设计中,复杂性以及混乱性是其基本特征。这与生活性街区人车混杂通行的现实具有较大关系,在这些道路街区设计中,应强化道路细节层面的设计,如设置道路节点标线、道路标识等,以此来实现道路行车限制,保证道路行人安全。
3.2 强化城市规划思想引领
基于城市化发展理念开展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能够强化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思想引领,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指明方向,确保城市道路设计应用的全面性、长远性。一方面,在城市道路功能性层面,要求设计人员深入分析城市道路质量影响因素,结合城市道路环境、行车数量、行驶速度等要素进行道路宽度、承载能力、分隔带、横断面比例、线性条件等要素的设计,促进城市道路功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在城市道路规划指导思想层面,还需要深化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理念的应用,以实现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与现代信息技术、生态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综合效益与质量。此外,不论是城市道路设计还是城市规划,都是为城市居民服务,故而在具体设计中,还需要从人文性层面出发,深化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重视建筑物出口、盲道、缘石设计及坡道等要素的设计;同时应系统考虑当地自然特色和历史风格,以满足城市居民实际应用需要。214E17A9-B971-4AC5-8E90-542939D4AFF5
3.3 重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所在,其直接关系着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效益,对于城市道路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积极作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包含较多内容,在具体设计中,除道路平整度、道路高程差外,还应重视道路横断面、道路位置关系等基础要素的系统设置。
道路平整度设计中,应从城市整体布局角度出发,对道路垫层、基层和面层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进行规划和设计,以保证路面的密实程度和平整度。同时盲道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着道路的平整性,要求在道路规划阶段,重视防滑砖铺设位置的系统设计,进而从关键节点层面实现道路平整度的有效设计。在道路高程差控制层面,应将城市道路的高程差控制在1.5m以内,避免对城市道路线形控制造成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城市道路高程差控制的内容较多,在人行道与车行道高差设计中,应将人行天桥的设计作为重点,要求人行天桥设计高度应满足桥下车辆的顺利通行,同时要避免人行天桥过高,在消除天桥突兀感的基础上,提升道路设计的整体性。另外应重视绿化带和路面高差设计,该项内容设计中,要求路面基础略高于绿化带,避免泥土外漏。
横断面、道路位置同样是城市道路基础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横断面设计中,应从全局出发,系统考虑道路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要素,同时进行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控制,以提升道路横断面的整体设计质量。一方面,在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层面,应系统考虑路堤式、路堑式、半填半挖式横断面布置方式的差异,结合工程实际,科学选择横断面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基于道路横断面进行车行道设计时,除单幅式、双幅式车道外,还应结合城市空间及交通通行需要,重视三幅式和四幅式车道的有效应用,消除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此外在城市横断面设计中,应系统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地下管线、构筑物以及人防工程的影响,以实现道路横断面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统一。
在道路位置关系设计中,应将上行车道以及人行横道的位置关系设计作为重点,对两者的连接部位进行优化,实现上行车道及人行横道的有效区分。另外针对道路位置关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其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要求当城市道路沿线为绿化带时,应适当缩短道路与绿化带的宽度,而当道路沿线为店面建筑物时,应增大两者之间的距离。
4、 开展城市道路有序性规划
道路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其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城市功能服务空间,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满足人们生活、生产与发展需要。在城市化建设背景下,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道路规划质量,还需要系统开展道路有序性的规划与设计。具体如下:(1)车道集约化设计对于道路有序性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就车道集约化设计本身而言,其不仅需要对车道宽度进行压缩,优化交通组织,还需要在缩短车道数量的基础上,降低转弯半径,这样能够避免右转车辆、行人以及非机动车之间产生冲突和干扰。实际设计中,应注重这些细节项目具体指标的控制。如在右转弯行车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应结合非机动车道的存在情况,进行路缘右转弯半径的系统设计。当右转弯行车速度为30km/h,且存在非机动车道时,要求路缘右转弯半径需保持在20m,而当道路无非机动车道时,此时路缘右转弯半径需保持在25m。(2)开展城市道路有序性规划需重视停车规范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进一步明确禁止路边停车道路段,如除在次干路以上路段,在设计中指出不得在时速超过40km/h的道路和交叉口功能范围内停车;为道路交通的安全应用奠定良好基础。(3)要求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安全设计中的应用,借助这些技术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控制和通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交通规划质量,保证城市交通安全性,还能优化城市规划整体效益,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5、城市化道路及城市规划的注意事项
5.1 考虑规划内容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阶段、城市化动力、城市化方式等诸多层面。基于此,在全新的城市规划背景下,针对城市化道路及其他内容的规划,同样需要考虑规划内容的多样性控制。如在城市扩张规划中,除考虑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外,还需要对卫星城建设内容进行有效设计,以满足城市多样化的发展需要。而在城市化道路规划中,除道路基本建设形态外,还需要对城市绿化带、道路标志等内容进行分析,真正实现城市化道路的多层次、全方位规划。
5.2 考虑异地城市化战略
城市化发展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受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迁移过程较为明显,这种人口迁移引起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的流动,不仅影响了全国人口布局,还对城市要素的配置效率产生了作用。新时期,为确保城市化道路及城市规划的合理性,需系统考虑这种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影响,并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异地城市化战略,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人類活动及城市规划的有机统一。
5.3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想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化道路及城市规划水平,在全新背景下,开展城市规划,还需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推进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其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在新时期,不论是城市化道路建设还是城市规划,均需考虑城市建设对乡村地区的影响,以此来提升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的和谐、稳定发展。
结语:
城市化道路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着城市空间布局效果和规划的整体效益。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道路及城市整体规划设计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此,只有深层次分析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作用关系,探究当前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城市化理念,科学合理创新城市道路规划方法,把控城市道路规划要点,才能实现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统一,最优化的整合城市功能空间,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亮.试论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常见问题及设计方法[J].城镇建设,2021(7):297-298.
[2]张辉.城市道路交通布局及规划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62-63.
[3]周建国.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分析[J].城市建筑,2021,18(3):178-180.214E17A9-B971-4AC5-8E90-542939D4AF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