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儿童视角关注世界

2022-04-05崔林萍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佩里埃克小王子

摘要:朱自强的儿童观指出:儿童观是成人在人生哲学层次上对儿童这一生命存在的认识和关照,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成人不能像成人文学创作那样是成人为成人创作,而是成人为儿童创作。在这里,儿童不再是成人的附庸,儿童变成了叙述的中心。儿童本位文学观主张用童心、童趣去观照这个世界的价值。《小王子》一书以小王子为主角,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细节呈现抑或是情感表达上,都体现出对儿童这一群体的独特认识和关照,打破了成人视角对儿童文学的“垄断”,真正体现出“为儿童创作”的真谛。

关键词:儿童本位爱与责任精神家园

一、建立儿童本质理论,需要具备“名著意识”

法语文学翻译家克希曾经说过:“有的书,写出来就老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它。有的书,七八十岁了,还很年轻。”《小王子》自1943年在美國出版,先后被译成200多种语言,曾经被法国读者票选为20世纪最佳图书,出版至今一直畅销,经久不衰。就中国而言,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就有100多种版本,豆瓣对《小王子》的评价是9.0分(总分10分)。2018年 12月 21日,《小王子》成功入选由亚马逊中国和新华网共同发起的“40年 ·25 部影响力外译作品”推选活动书单。与此同时《小王子》还推出了很多衍生作品,比如被改成了电视剧、电影、话剧等,包括现在中国最流行的拍照软件之一 B612相机,灵感都是来自《小王子》。朱自强老师讲道:“建立儿童本质理论,必须具有‘名著意识’,即那些经受住儿童读者和时间的双重检验,在很广阔的范围内获得公认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论是译注数目,还是销量和影响评价,《小王子》都可以统归到“名著”行列。

二、关于《小王子》

《小王子》能获得如此成就,归功于其作者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的孩子心性和大师级别的写作技巧。安托万 ·圣埃克苏佩里并不算高产的作者,出版的作品也都均属于短篇小说的行列,但是他的作品总是能在细微中见哲思,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在创作中,圣埃克苏佩里展现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小王子》的主人公是一个来自B612的有着金色头发小王子,“我”是书中唯一可以和小王子沟通的成人,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为主,第三人称视角为辅,写“我”在撒哈拉沙漠与小王子相遇,小王子向“我”回忆了他一路游历七个星球的所见所感,借小王子之口表现出了作者对荒诞不经的成人世界的迷惑不解。后来小王子接着游历,在游历中遇到狐狸,受狐狸的启发。小王子理解了人性的本真,最终回到原来的星球继续寻找玫瑰(爱与责任)。

朱自强的儿童观指出:儿童观是成人在人生哲学层次上对儿童这一生命存在的认识和观照,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成人不能像成人文学创作那样是成人为成人创作,而是成人为儿童创作。在这里,儿童不再是成人的附庸,儿童变成了叙述的中心,儿童本位文学观主张用童心、童趣来观照这个世界的价值。《小王子》一书以小王子为主角,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细节呈现、情感表达上,都体现出对儿童这一群体的独特认识和关照,打破了成人视角对儿童文学的“垄断”,真正体现出“为儿童创作”的真谛。

《小王子》全书明白晓畅,语言清新自然,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为了照顾到儿童的阅读习惯,用成段成段的对话来叙事,如此既能呈现出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又能够丰富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使得作品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孩子——成人二元对立的视角、儿童化的表达形式、存在主义哲学阐释三部分来分析《小王子》的儿童观。

(一)对立统一:成人——儿童的冲突与和解

童话,是开启儿童认知人生、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媒介。通过奇思妙想的故事情节熏陶,孩子们获得发散思维、认识世界的能力。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在文中,作者采用成人——儿童二元对立的叙述视角,通过写小王子的干净纯粹、童真质朴来反衬成人世界。小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主义,只有单纯的善与恶的区分,爱憎分明。比如在小王子眼中,猴面包树属于坏植物,一旦入侵整个星球,星球就会覆灭,所以小王子一旦认出是猴面包树就会立即拔掉;如果是象征美好的玫瑰,他会竭尽全力地留住美好,譬如为玫瑰做一个防风罩以此来保护玫瑰不受狂风伤害。在作者的笔下,儿童可以天马行空地设想,成人却多是墨守成规的。譬如在小王子的回忆里,第一个星球遇到的是一个专制的君王,只会命令别人却没有同理心;第二个星球的人是个虚荣的人,他只想听到别人的赞美;第三个星球的人更重私欲,不加节制,纵情于酒肉却还要给自己找一个借口——为了忘记羞愧;第四个星球的人利益至上,把所有的东西都商品化,甚至是天上的星星都要“私有化”以供售卖;第五个星球的人相比其他四个星球人做的事更有意义——掌灯人,他每日把灯都点亮,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并非遵循本心;第六个星球的人是个探险家,光说不练,他不去探险只是由于办公室专注调查探险家的道德品质;第七个星球是地球,这里面是其他六个星球人种的集合体,甚至基数还要多。尤其讽刺的是,明明是这七个星球的人的所作所为才是荒诞不经的,但是来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却显得格格不入,俨然成了“异类”。

在文中,成人和儿童截然不同的心性使二者之间竖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屏障,而“我”的出现使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成人和儿童的“和解”。“我”是文中唯一可以和小王子沟通交流的成年人,因为“我”没有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始终保留有一份童心。但是“我”身上也有成年人的烙印。例如“我”作为一个因飞机失事坠落在沙漠里的飞行员,最关注的事情是如何修好飞机逃离沙漠这类现实的问题,而作为文中唯一的小孩子——小王子却对这些世俗的问题并不感兴趣,他更加关注有温度的内容,比如花朵为什么带刺、如何保护花朵等问题。文中还提到大人对数字的痴迷,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的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上有许多鸽子”,大人是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10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文中通过成人和孩子截然不同两种心性的强烈对比,用童话的形式表达了对荒谬成人世界的抨击和对儿童美好心灵的追求,同时“我”的出现又在这种对立中实现了统一。

(二)儿童化的故事表达形式

1.运用对话交代背景和叙述故事

一部优秀的童话作品不在于辞藻有多么华丽,主旨有多么复杂,语句有多少层次,而是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简单平实的语言去表达主题,给读者以启示。为了使文本表达形式多样化,作者用了很多对话来交代背景和叙事。文中有很多小王子的问句,譬如:“你知道吗,人在最难过的时候就会爱上日落。在你看了四十四次日落那天,你会很难过吗?”孩子的心里总也装不住事情,每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总是对一些不知道的事情充满好奇,这句话在文中表面上是通过小王子的嘴问出来,实际上是作者自己想知道答案,通过小王子的疑问表现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忧愁感,一个人只有过于孤独无事可做时才会有将精力投射到日落,甚至会清晰地记得次数。作者这种孤独感的呈现方式,让笔者想起鲁迅先生在散文诗《秋夜》里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還有一株也是枣树。”只有那种闲来无事的人才会如此的“百无聊赖”,这段话也将鲁迅先生此时的彷徨、孤寂、无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形象思维表达替代逻辑思维表达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撑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则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过程。《小王子》是一本以童话书为立足点的儿童文学著作,所以在内容呈现上要符合儿童的阅读逻辑和阅读习惯。相对于成人,儿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着明显的不足,《小王子》在书写时就很好地考虑到了这部分因素,少逻辑思维,多直观经验呈现,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思维替代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在文中体现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插入了很多图片,图片中有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给予读者更多具象的了解。插画也可以给我们美好的想象,相对于丰富多彩的图片和整齐划一的文字,图片更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能够勾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因而《小王子》中插入大量的图片起到了很好的助读效果。

3.现实生活的隐喻:化抽象为具体

《小王子》看似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游历成人世界后回到自己国家的故事,实则蕴含更加多元的主题,包括直面死亡、追求爱情、坚守责任等。文中用蛇、狐狸、玫瑰花等具体的事物来隐喻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譬如,蛇是最让人琢磨不透的,喷射毒液,看似是邪恶的,最后却是蛇让小王子回到了他的星球。狐狸更像是一个智者,在小王子迷茫的时候加以引导,狐狸的出现使小王子明白玫瑰在自己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玫瑰花是爱情的象征。小王子回忆自己与玫瑰的相遇,以及两人的相爱过程,心甘情愿地为对方做任何事。但是玫瑰花的骄傲和再三试探使得小王负气离开家园,开始了宇宙旅行。这也隐喻了作者在面对现实婚姻时的种种无奈。他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两人又经常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争执,谁也不肯相让,所以选择逃避,最终作者在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终于明白了“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明白了爱与责任。

(三)作者的自白:存在主义哲学阐释

萨特曾说:“如果人在事物面前不能按照个人意志做出‘个人选择’,那么这种人就等于丢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存在主义最核心的命题是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是由他的存在所决定的,外在事物或生活本事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去赋予它意义。深入剖析《小王子》的内核,就必须参照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平事迹,通过剖析作者在独特社会角色中的童话阐释和动因,大致能发现其中奥秘。

在《小王子》一书中,处处都有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身影,一定程度上是他现实生活的投射(例如书中的“我”也是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克劳德·佩里埃评价他:“从诗人变成了飞行家,从此他的两大爱好飞行和文学,合二为一。”飞行员、作家两个身份是他的标签,他一生都在追求冒险和刺激,几次遭遇空难,几次又幸运地转危为安。文中掉入沙漠的“我”与作者的现实经验相互照应,作者为了赢得高达十五万法郎的奖金,参加了巴黎西贡的飞行竞赛,在经过长达12个小时的飞行之后,他不幸坠入撒哈拉沙漠,在无水无粮的沙漠待了三天,在濒临死亡时获救。

与此同时,小王子作为一个孩子也常常显露出成人般的智慧和成熟感,譬如书中小王子的言语里总是透露出淡淡的忧愁与抑郁,这种失落感与作者现实生活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就不难理解了。“二战”时期,圣埃克苏佩里的家乡法国被德国纳粹占领,他只能到美国去寻求外援,《小王子》也是在美国期间创作的,当时作者通过小王子的对话也有所吐露,譬如小王子从 B612星球出走,来到其他七个星球,他的善良单纯可爱在那群“异化”的成人面前被看作是异类,而当时,圣埃克苏佩里因为国破家亡,身在异乡不免产生“失落飘零”之感,所以他才会在文中说:“如果美国是中午,那么法国是黄昏。如果能在一分钟之内赶到法国,那就能看到日落,可惜法国太远了。”这是作者在文章中仅有一次提到的现实的地名,乍一看很突兀,但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去看的话就能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国破家亡的孤独感了。

“生活是创作的老师”,正是因为作者真真实实地经历过命悬一线的痛苦折磨、国破家亡的孤独幻灭、孤注一掷的悲痛决绝,这些现实的经历熔铸在作者的笔触中才显得真实而有力量。

《小王子》自始至终都在讲述探索与发现、爱与责任的故事,现实中的圣埃克苏佩里几次命悬一线、颠沛沉浮却始终在践行着“探索与发现”的母题,作为飞行员的他不断冒险,不断探索,最终陨落在了1944年7月 31日的执行任务中。他在“二战”中神秘地消失于天际,却留下了令人着迷的星辰与玫瑰。

诚然,《小王子》也确实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历久弥新,证明了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儿童量身定做的,还能给予成人一些启示和思考。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者塑造一个如此完美的“小王子”形象,不仅仅是为了赞美小王子的美好品质,追忆童年的消逝,更重要的是想将小王子的故事变成一剂治疗和挽救人性缺失的良药,警醒人们在物质和精神这种二元对立的困境下,回归到纯真世界、寻找自己失去的童真,找寻自己迷失的精神家园。从现实出发,从心出发,用儿童的视角来关注世界,用儿童的纯真来启迪成人。

参考文献:

[1] 朱自强.儿童文学本质论的方法[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2]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

[3] 何俊.中国儿童文学顽童书写探究(1980—2010)[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 吴梦迪.以可持续性发展思维探究儿童玩具的模块化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9.

作    者:崔林萍,中国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文化。

编    辑:曹晓花E-mail :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佩里埃克小王子
美核管会接收佩里核电厂延寿申请
小王子
小王子的圣诞节
玛格丽特·佩里
3KI深圳市埃克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键开启智能影音室 埃克思WMS-C3
呆萌小王子
《小王子》:唤醒内心深处的柔软
忠实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