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才能“不动心”

2022-04-05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22年5期
关键词:许衡张中行动心

王文昌

《元史》载,宋元鼎革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见路边有梨树,行人纷纷摘梨止渴,惟许衡视而不见。人问其故,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树,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管他谁的梨树,世道已然如此,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我心有主”是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明代的薛暄称许衡“朱子以后,一人者也”,此境界并非常人可以轻松达到,张中行《负暄锁话》记述的一个人倒是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民国时期京兆尹王铁珊言行脱俗,清廉几近迂腐。任京兆尹期间,某天他外出公干,夫人到衙门找他要钱,想趁农闲修理一下房屋。衙门里管财物的人问明来意,觉得不能让夫人白跑一趟,就从公款里暂借三百元,等王铁珊回来后归还。王铁珊回来闻听此事,大怒,不仅惩罚官府的人,还要给夫人定罪,罪名是“携款潜逃”。

冯玉祥是王铁珊的学生。冯玉祥发迹之后,不忘恩师,想让王铁珊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铁珊坚辞不受。理由如下:“我自信一生清廉,不爱财,不贪财。故宫博物院宝物多,我当然不会偷。可是故宫好书也多,我爱书,虽然也不会偷,可是只要一动心,我就完了。”问其“我就完了”什么意思?他答道:“那样,我就不是完人了!”

不仅不贪不占,连“一动心”都不允许,这是王铁珊心中“完人”的标准。张中行给王铁珊的评价是:历史上记载的清廉,有些是假的,至少是夸大。王铁珊不然,就我所知道的,是货真价实。

王铁珊做到“不动心”,类似古人“不见为妙”。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士圻,一生光明磊落,颇有清誉。他酷爱临池,对碑帖几近痴迷。一日,下属送他一份宋拓碑帖,乃稀世珍宝,冯士圻对此仰慕已久。望着包裹里的碑帖,他几次想要打开包裹的手伸出去又缩了回来。“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最后,他原封没动,物归原主。按照冯士圻的说法,一旦把包裹打开,见了如此珍宝定会爱不释手。从此,世上便开始流传冯士圻的一句名言:不见为妙。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男子,自己独处一室。一天夜里,有一个妇人夜行到此,欲要投宿。这个男子思虑再三,没有开门。妇人质问他为什么如此无情无义?他说:“你年轻,我也年轻,孤男寡女,保不准会出问题,让世人耻笑。”妇人说:“你为什么不学一学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呢?”这个男子倒也干脆:“柳下惠能管住自己,我却不一定能做到。”这个男子的做法看似愚钝,其实和冯士圻的“不见为妙”异曲同工。

王铁珊这种“一根筋”的品质也传承到了他的下一代。他有一个儿子,每次与张中行对坐,闲谈之中言及其父,必定立即起身,略躬身,双手下垂,如同父亲在侧。直到话题转到别处,才会坐下。有時刚刚坐下,又谈及,又站起。如此站起、坐下,让帘子后面的孩子看得哈哈大笑,他却郑重其事,认为理所当然。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诱惑面前立定脚跟,岿然不动?一是有许衡“我心有主”的定力,一是有鲁国男子、冯士圻、王铁珊“不见为妙”的清醒。相较起来,王铁珊等人的做法更靠谱,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所以更加值得效仿。其实,老子早就语重心长地说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图:陆小弟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许衡张中行动心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杨沫与张中行的风雨爱情
再也不会遇见第二个她了
相见欢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心中不可无“主”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浅论张中行、周振甫先生的文言文阅读观
中年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