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大硕士情侣:助力乡村,圆生态农场梦
2022-04-04阿航
阿航
一对从南京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的情侣,怀揣着“用更科学生态的方式,种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的梦想,历时3年多打造出一座占地130多亩的“生态农场”,不仅实现了他们当初献身生态农业的梦想,也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科学种田的致富梦。
农大硕士研究生变身“新农人”
2016年7月,李中奇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毕业,和同校园艺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女友宁云霞一起来到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的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一边实习,一边积极寻找着农业创业的机遇。(图1)
2017年3月,常熟市董浜镇一块50亩的土地向外流转,从小就怀揣着生态农场梦的李中奇同女友宁云霞商量要承包下这块土地。宁云霞有些担心:“那块地,土质贫瘠,杂草丛生,能干啥?”李中奇说:“我想做自己的生态农场,种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见李中奇如此胸有成竹,宁云霞便不再阻拦。
李中奇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看老家农民种地,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蔬菜却卖不出好价钱,很多都烂在地里;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土壤板结非常严重,土壤质量越来越差,庄稼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因此,在报考研究生时,李中奇选择了生防微生物方向,决心用更科学生态的方式进行农业种植。
由于那块地很荒芜,当地人没人愿意承包,李中奇很顺利地就拿到了那块土地。拿到土地的当天,李中奇带着宁云霞来到那块土地——地里的荒草有一人多高,各種动物的粪便遍地皆是,石块瓦砾三三两两散落其间。看后,宁云霞不禁皱起了眉头,李中奇却显得格外兴奋,他想要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奇迹。
给地除过草后,李中奇开始给地铺设水肥设施,买水肥设施的钱是父母给他准备结婚的钱。为了节省资金,所有的工作都是李中奇自己来完成,宁云霞在旁边给他打下手。他们俩搭配默契,缺什么工具,就借什么,什么不会,就去学什么。之后又重新翻地、建垄等等,起早贪黑地干了几个月才算干完。
土地翻整好了,开始进行灌溉。白天周边农户用水量大,水压不足,李中奇只得在半夜里爬起来,头上绑个手电筒照明,用手疏通堵塞的水管,“摸着黑”忙活了一个月,干渴荒芜的土地总算有了肥沃的样子。
2017年丰收的9月,李中奇他们创办的常熟市秾韵果蔬专业合作社也成功注册,10月,忙活了大半年的李中奇和宁云霞,收获了第一茬“黄金小玉米”,每亩产量约300斤,李中奇通过农旅公司的微商平台,打出“硕士黄金玉米”的品牌,不到6天就卖掉了800多斤,收益6 000多元。
2018年底,李中奇给自己的硕士黄金小玉米注册了新商标“董小棒”。为了更好地打造品牌,他们不仅在玉米种苗上进行了筛选,在育苗、生长、采收的每个环节,都用上了微生物菌剂,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栽培管理上,早春玉米覆膜3层,全部是人工除草,不用化学除草剂,不用化肥、农药,做到了全程无公害、纯天然种植。(图2)
微生物种植模式让农民更有价值
“董小棒”种植成功后,那些曾说李中奇和宁云霞是“书呆子硕士”的村民,纷纷主动跑来向他们要种子、请教种植方法:“我们想按你们的方法种植‘董小棒,我们也想靠科学种田致富!”李中奇毫不吝啬地把“董小棒”种子免费送给他们,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微生物种植模式”的种植技术。
李中奇向村民们传授:所谓“微生物种植”,就是“以菌促生、以菌抑菌”,即利用作物种植过程中自然界的有益菌种,做成生物肥料,用来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害,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土地可持续生产。
村子里的农户赵叔为人谨慎,他先向李中奇要了可种一亩地的“董小棒”种子:“我想按你的方法,先种个一亩地试试!”李中奇毫不吝啬地拿来“董小棒”种子,并趁机向赵叔宣传“微生物种植模式”的好处:“微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化肥能减施30%,再种第二茬时,化肥就可减施50%……”
那一年,赵叔严格按照李中奇的指导来种植,到了秋天,一亩地“董小棒”结出了累累硕果,产了300多斤的小玉米,卖了2 300多元,整整是种普通玉米的两倍多。赵叔简直不敢相信,他欣喜地向李中奇预定了10亩地的“董小棒”种子,打算第二年要大干一场。
由于有了赵叔等农户的示范,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农户都开始跟着李中奇种植“董小棒”黄金小玉米。李中奇说,要改变农户的传统种植理念,只能靠示范,农户看到效益好,才会跟着去种。如今,李中奇采用“基地+农户”的模式,从刚开始的一两户到现在,已经集结了周边的数十家农户,手把手地教农户,带着他们一起干,一起科学种田致富。
很快,“董小棒”便成了杂粮界响当当的食粮品牌。每年春天,“董小棒”还没种植到田里,全国各地的订单就铺天盖地而来,农户种植的“董小棒”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董小棒”种植成功之后,李中奇和宁云霞又开始与当地特色果蔬种植结合,使用微生物和富硒肥进行特色果蔬生产,促进周边农户改变以往传统的果蔬种植方式。
2019年秋,李中奇和宁云霞收获了第一茬以微生物种植模式种植出来的番茄,口感和品质都非常好,但就是“叫好不叫座”。一个线下团购店的收货商过来收购,一边挑一边叹气:“是个好东西,就是摸上去像是没熟,顾客不敢买呀!”
李中奇拍了张照片发给师傅顾耀忠,顾耀忠一看就明白了:“常熟气候与河南(种子产地)不同,你们应该挑早熟的品种种植!”一语点醒梦中人。第二年春,李中奇挑选了一款早熟番茄品种种了下去。到了秋天,番茄不但品质好,品相更好,前来收购番茄的收货商众多。之后,李中奇把种植经验传授给周边农户,带领他们以微生物种植模式种植番茄,提高果蔬的种植收益。gzslib202204041930李中奇说:“我打造微生物种植模式的初衷,就是让农业生产少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的残留,恢复硬化的土壤,让农产品更安全、生态、健康,同时通过农产品电商和农产品微商等模式去营销。我不仅要让自己成功,更要推广给周边的农户,让农民种地有价值、有尊严。”
扎根在农村沃土 打造“综合性农场”
从拿第一块地,到不断开垦扩容,李中奇和宁云霞现今种着130多亩地。在春秋两季,李中奇和宁云霞会带领村民种植一些比较适合走电商平台的蔬菜,如樱桃萝卜、樱桃番茄、黄金小玉米等。每天,李中奇和宁云霞就在农场里干农活,小到除草、打药,大到建棚、修水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
李中奇和宁云霞深知,现代农业靠的不是“执拗蛮干”,而是要懂得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干农活之余,李中奇和宁云霞都没落下提高自己知识技能的步伐。只几年时间,李中奇和宁云霞的口袋里就集齐了拖拉机证、无人机植保证等多个农技证书——上天玩得转无人机,下地使得动拖拉机。(图3)
不仅新机械玩得转,还要会“赚吆喝”。“既要做品质,也要做品牌!”田里主打的黄金小玉米,是董浜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当地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帮忙树典型、打品牌、通渠道、“赚吆喝”。
李中奇说:“如今的农产品市场,不仅要‘种得好,还要‘讲得好”,讲出产品的‘故事,才能吸引受众。”借助电商平台,他俩注册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计划打响微生物富硒品牌“锄硒”。在疫情影响下,李中奇二人在网上销售农产品,不仅注册了抖音账号,还找网红带货销售“董小棒”。
宁云霞说,经常会被问,打理农场能赚多少。她和李中奇最深的体会是,起步这几年,钱没赚多少,赚的是经验。“不是非要做什么老板,我们就是想学一行、干一行,用现代农业的理念灌溉农田。”而这,正需要农科的专业背景、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他们眼里,农业有前景、“有奔头”。
新理念接受快、新技术玩得转、新思路打得开,在这对“90后”眼中,这是当代年轻人在干农业方面的优势。“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就在我们青年一代手中。”对于“新农人”这样的称谓,李中奇和宁云霞深感责任在肩。
之前对他们抱有怀疑的顾耀忠,也终于被他们身上的拼劲儿、干劲儿所打动,正式收下了他们做徒弟。宁云霞从师傅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册子,翻开一看,这是师傅30年来积累下来的农技经验,从起垄、盖膜、埋种到销售,一整套的田间管理“秘籍”。
“我们的农场还刚起步,规模不大,资源、经验都太有限,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摸索,也渐渐积累起了一套从起垄、盖膜到埋种、收获,再到销售全过程的经验。”说起对未来的规划,李中奇说:“未来,我打算将农产品生产精细化,将一种农产品做到极致,并形成相关的技术规程,技术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学习和与高校的合作等。我的农场今后并不会局限于单一的种植功能,它应该是集种植、养殖、休闲观光、科普示范,甚至餐饮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农场,并以此慢慢带动、改变传统的种植理念和方式。”
当被问道:“念了这么多年书,结果来种田了,家里人同意吗?”李中奇说,家里人不是很支持,但他决定的事父母也不会反对,在他比较忙或者缺少资金的时候,父母还是会过来帮助或者给予资金支持。但他最要感谢的还是宁云霞:“在我选择创业的时候,她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不仅在农活上帮忙,在合作社的材料整理和管理上也不用我操心,而且和我一起吃住在地里,冬天冷夏天热,和我一起过着艰苦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她总是很相信我,相信我一定能把农场搞好。”
虽然,对于刚刚起步的“新農人”而言,资源、经验都还有限,但是李中奇二人受过系统的农科教育、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还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李中奇和宁云霞希望,能有更多怀抱农业初心的年轻人加入进来,用知识、文化和信心来深耕脚下的这片沃土。
(图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