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密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2022-04-04陈晓敏

工业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设计

陈晓敏

关键词:高密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万花公园

人类是从大自然中进化而来,儿童从小接触真实的自然非常重要。现代城市高密化发展,人们出现了诸如儿童“自然缺失症”之类的新问题。现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室外的自然环境能有效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人们所创造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其实远大于成人[1]。因此,高密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高密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现状

相对于原野和乡村环境,高密城市中的儿童活动场地建设问题非常严峻。目前中国城市的儿童活动空间趋于器械化和室内化,室外活动空间基本是以彩色铺装为基底,上面再放置一些儿童游乐器械的设计范式,这样的儿童空间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另外,在儿童活动空间的建设方面也缺乏相关规范标准,直到2021 年1 月,中国第一部《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导则》团标征求稿出台,才有了专门针对儿童游憩场地的相关设计标准。在学术研究方面,目前关于儿童空间的研究多为室内,缺乏关于户外场地的研究。已有的研究也把视线集中于儿童安全方面的考虑,较少真正从儿童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出发对室外儿童活动空间进行设计研究。

2 高密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意义

关注高密城市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可以给儿童营造更多、更优质的户外活动场地,从而吸引儿童更长时间的在户外活动空间中游戏玩耍,增加与真实自然接触的机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促进等都有许多益处。

首先,目前高密城市公共绿地缺失,使得儿童缺乏室外活动场所 [2]。而高品质的儿童活动空间能通过设计吸引儿童在户外玩耍,缓解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对儿童活动空间进行优化设计,能吸引儿童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去到户外玩耍,通过对真实自然的接触能提升孩子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其次,室外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可以让孩子补充身体成长所必须的钙含量。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具有杀菌作用,能提高孩子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再者,高品质的儿童活动空间能够吸引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增加儿童之间的交流,降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概率,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最后,儿童在户外空间进行游戏活动还能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室外景观自然的四季变化会给孩子带来好奇和快乐,在开拓视野的同时还能提升孩子们对身边环境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3 高密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策略

3.1 基于社区尺度规划建设儿童活动空间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活动范围从社区尺度向城市尺度扩大。特别是12 岁以下的低龄和学龄儿童,他们主要可活动的公共绿地空间是居住区和社区公园,呈现“近户化”的表现。社区公园服务半径为0.3 km—1.0 km,是与居民最紧密相关的城市公园[3]。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了一大批社区公园。相较于小区内的绿地而言,社区公园面积更大、综合性更强,相较于城市公园而言,社区公园更具可达性。

3.2 从儿童心理角度出发建设自然式儿童活动场地

现在的儿童活动场地大多是在彩色塑胶地上设置秋千滑梯或是付费的游乐设施,较少以自然的角度来设计儿童活动场地。儿童接触自然的益处不言而喻,现在高密城市中已经很难见到自然景象,应多建设以自然绿色为主体的儿童活动场地。室外大自然能给儿童带来启发,儿童可以在自然中学习与休憩。让儿童从小接触真实的自然,让他们从小便亲近自然,爱护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

场地设计的每一步都应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有效地吸引儿童来到户外活动。游戏可谓是儿童的生命,兒童的游戏行为可在公园里随时随地产生,需注意场地全区域的儿童友好型目标建设。另外,儿童还会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和适当的体育活动,应有针对性地设计能满足儿童需求的空间。同时,家长群体还具有看护和亲子互动的需求,以方便家长随时随地看护孩子。

3.3 开展自然教育课程让儿童在室内外均可接触自然

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是让体验者在自然中学习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过程,认识及探索自然,最后形成爱护与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态[4]。自然教育课程不仅包含带领学生们走进户外,也涵盖了一系列可在室内和课堂进行的活动,比如描绘自然风景的艺术类课程和以自然原材料为基础的DIY 手工课。风景类绘画比较常见,其是以自然原材料为基础的DIY 手工课。这些都可以让儿童在与自然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自然教育的课程既可以在室外公园这样真实的自然中进行,也可以在室内的教室中进行,对高密城市中平时缺乏自然接触的儿童尤为重要。

4 成都市万花公园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4.1 项目背景

万花公园是四川省成都市西部青羊新城核心区域内的一个社区公园,万花公园所在的城市成都就是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提地”[5],万花公园属于六大公园城市场景之一的“清新宜人的城市街区公园”,在其余公园已承担山水生态、乡村郊野、人文成都等主题场景情况下,万花公园作为遍布城市街区的社区公园之一,结合了高层居住区的区位性质,重点关注儿童群体,定位为目前还较为缺乏的自然式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园。

4.2 现状分析

万花公园位于青羊新城核心区域内,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新城的配套。公园周边遍布着高层居民小区、幼儿园和商业地产,常住人口近万人,但公共绿地和儿童活动场地相对缺乏。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及调研得出,需求有游戏、交往、锻炼、娱乐、学习、休憩等(图1)。

从公园的使用现状来看,其规划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1) 公园目前呈三区分离的格局,不是一个完整体系,且中间还有车行道穿过,但无桥梁连接,对于公园的使用人群造成了潜在危险;(2)公园的功能分区不明确,使用人群交叠,比如稍大点的空地就有人跳广场舞,打扰了周围草地上休息的人群;(3) 儿童游乐区面积偏小,许多不同年龄的儿童都挤在这一个区域内活动,不利于游戏的开展,且仅建设有沙池与滑梯供儿童玩耍,设计过于简单;(4) 园区景观的观赏性、互动性较弱,仅仅是草地加乔灌木的常规绿化,缺乏新意;(5) 园区内有一河道流经园区,这本是灵动加分之处,但目前河道两岸立面设计成垂直的水泥状,人工化明显,且缺乏可以互动的亲水平台;(6) 园中原本设计有小桥流水的景观,但目前可能是由于缺乏后期维护,溪水已经干涸,露出了池底的鹅卵石;(7) 整体景观设计缺乏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及表现,仅在几处细节上,比如在栏杆上设计了飞机的形状以呼应周围航天工业园区的背景(图2)。

4.3 设计思路

方案的设计理念是“讲好大自然的故事”,大自然充满奥秘、多彩缤纷,此方案是以设计为载体讲述大自然的故事。方案以儿童对原始自然(如田园、森林、小动物、山川河流等)的亲自然天性为设计出发点,以建设促进儿童以认识自然为导向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园为设计目标,规划设计几个专属儿童活动区,并在全园散点分布儿童科普小装置以增加园区的自然教育属性。规划的5 个主要功能分区分别是低龄区――童话区、共享菜园区,还有学龄区――戏水区、科普长廊区、无动力游乐区。沿绿道主园路,依次分布了7 个景观节点,形成了2 条主要景观轴线、2 条次要景观轴线和心理波动曲线(图3)。

4.3.1 低龄区――童话区

此区域适合0—3 岁儿童,设计主题为“蔬菜王国”的童话。将平时生活中儿童常见的蔬菜瓜果尺度放大,做成可供幼童进行扮演游戏和捉迷藏的小房子,充满了童话和幻想色彩,适度围合感也可以为幼童提供安全感。通往小屋的路径设计为幼童学步道,地面设计为全自然通软舒适的草地,缓冲不慎摔倒时受到的伤害。中心区域设计了俯瞰整个童话区域的树屋,可登高远望。树屋前的空地上绘制了跳格子及跳远图案以供孩子们游戏。游戏区域内的坐凳也设计成具有多重功能的休憩设施,自然曲线的木材坐凳既可以为监护人提供休息,也可以作为幼童的小滑梯以供玩耍。周围结合成都地域文化设置了许多熊猫雕塑,憨态可掬。全区可供攀爬、钻洞、探险的起伏草地在成人看来是普通的微地形设计,但在幼童的实际体验中,这就是起伏的、有趣的小山坡。幼童在此区域中,就如同是从蚂蚁的角度看森林、蔬菜瓜果,从而感知自然,进行各种扮演游戏。

另外,由于幼童需要时刻监护,故此区域需视线通透,具有较高的监护人与幼童共同使用互动的空间兼容性。

4.3.2 低龄区――共享菜园区

此区域适合3—6 岁儿童,采用的自然元素主题是城市农场,以达到田间玩耍情景再现的目的。城市农场是近年来的热门概念,因为城市里的儿童很少见到农作物,所以此区域可以设计抬高且立面为透明可视材料的种植池,让儿童近距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富有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要珍惜食物、避免浪费。区域内的种植池组合成大大小小的七巧板花朵的形状,呼应“万花”公园名字,并结合成都地区特有的川西林盘“林、水、宅、田”的布局形式进行分区设计。“林”为休憩与遮阴之用,区域内设置高矮不一的木制坐凳,可供监护人和儿童休憩。“水”可用于灌溉和洗手,来自戏水区收集净化后的雨水经地下管道流至每块种植区域的水池,可供儿童为蔬菜浇水灌溉,以及及时洗手保持卫生。“宅”为中间的树屋,区域内最大的两块种植池中央分别设置了树屋,既可用作游戏扮演,又可以用作休憩。“田”为种植池,种植池高度高矮不一, 一方面可以让不同身高的儿童操作种植,另一方面可以营造捉迷藏的类似迷宫环境的儿童游戏空间。

4.3.3 学龄区――戏水区

此区域适合3—6 岁儿童,采用的自然元素概念是环境水教育。基于儿童的亲水性设计戏水区,引入可视化雨水净化处理装置,可以展示如何将雨水、污水净化到干净可玩耍、可灌溉的水净化过程,向儿童传递环保理念。区域内可散落布置不同形式的互动戏水装置,以供儿童玩耍。水景池塘处利用自然的自循环功能,投放种植能够促进生态修复的动植物,植物可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水中氮、磷等元素的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净水装置内分段投入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以过滤和净化雨水。左边是戏水区的儿童嬉戏玩耍,右边是阳光草坪安静休憩,空间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4.3.4 学龄区――科普长廊区

此区域适合6—12 岁儿童,为全园最安静静谧的区域,主题是大自然的自然科普教育。整个区域内尽最大可能减少硬质铺装,密林和观花乔灌木丛植,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宁静恬淡质感。这个区域主园路抬高,做成廊桥形式,设计为可以近距离认识植物、观树冠枝叶的上层抬升步道,儿童可近距离观察树木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下层设计为以汀步为主,进入植物群落深处,实现自然科普观察路径的浸入式步道。步道周围遍布自然科普装置,可以给儿童提供科普和自然教育。

4.3.5 学龄区――无动力游乐区

此区域适合3—12 岁儿童,以无动力游乐设施为主。之所以选择定位在这个区域做游戏区,是因为此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比较独立于另外两个区域而存在,选择此区域做游乐区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园区其他区域的噪声影响。无动力游乐区与主入口阳光草坪区域隔河相望,也可以互为借景。无动力游乐区抛弃常用的彩色塑胶地铺装,采用亲自然元素材料如草地、沙地、木质坡面为场地铺地,游戏设施方面采用了水磨石滑梯、木质坡面攀岩、神秘传声筒等无动力游乐设施。场地在地形上可設计为下沉式无视线遮挡的形式,方便家长在周围休息看护。

5 结语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以儿童为主题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在各个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关注,在针对高密城市户外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问题上,也应该得到专业景观学者的关注。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城市规划决策者的注意,提高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位,保障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促进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设计
二十四节气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基于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iOS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