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社区公园营造探析

2022-04-04魏德军贾超李瑞宁

工业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营造

魏德军 贾超 李瑞宁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社区公园;营造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和居民居住的实际物质载体,高质量的社区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还应该满足居民对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社区公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社区公园作为公共空间,在营造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层次。文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剖析居民在社区公园营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以此提升社区公园的品质和使用率。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现已成为重要的人类需求层次的理论依据。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层次分为5 个部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图1)。这5 个需求层次紧密联系,在低层次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其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1]。

2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社区公园营造需求要素分析

基于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再结合社区公园的设计要素,可以将居民对社区公园的需求由低层次需求到高层次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结合五感设计分为:视觉需求、听觉需求、触觉需求和嗅觉需求。安全需求结合物质层面为空间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从社交环境需求和社交活动需求入手;尊重需求分为公平性需求和公众参与需求两个方面;自我实现需求从个人价值体现和情感认同两方面切入。从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依次分析需求的初级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中级阶段(社交需求、尊重需求)、高级阶段(自我实现需求),总结出居民对于社区公园的需求(如图2)。

2.1 居民对社区公园的生理需求要素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友好互动为人居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植物景观设计是社区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置身于公园中,主要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即视、听、嗅、味、触等五感来感知外部空间,并对空间作出反应[2]。植物主要是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对人们产生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居民的身体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不同的环境里会因为植物,感官产生不同的心理差异,进而促使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及生理变化。生理需求在社区层次上的体现主要为提高社区公园的空间品质、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以及社区绿地景观等。

2.2 居民对社区公园的安全需求要素

安全需求作为低级别需求之一,也是居民的基本需求。居民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会追求相对稳定并且安全的空间环境。社区公园作为社区内部的公共空间场所相对稳定安全,为居民在公园内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1],满足了居民的安全需求。

依据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分析社区公园的功能划分和布局:(1) 0—3 岁的婴儿时期,孩子与家长肢体距离十分亲密,更多的是跟随家长,他们更容易被色彩鲜艳的空间吸引,或者在平地上蹒跚学步;(2) 4—6 岁的学龄前儿童性格多为开朗活泼好动,喜爱在人多的地方玩耍,他们更多在家长的陪伴下,结伴玩耍,比如秋千、滑梯等娱乐设施;(3) 7—14 岁的青少年更倾向于独立的活动场所或者健身器械,如打球,在公共空闲场地玩群体游戏等。在室外环境探索大自然对儿童身心健康大有好处。与常规的健身娱乐器材相比,儿童更喜欢自然、更具童趣和更多玩耍可能性的场地设计,如攀爬拓展、滑梯、蹦床等[8]。

2.3 居民对社区公园的社交需求要素

社交需求是需求层次中位于中层次的需求,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交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除了住房本身之外,公共空间对人际交往环境也是同等重要的,对于保护居住者的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社区公园在营造的过程中,要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交的平台,促进高质量的社交互动。在社区公园中,社交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社区公园空间场地的本身价值体验,另一方面体现为自我价值的追求,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自身对于社区的参与性。

2.4 居民对社区公园尊重需求要素

尊重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评价,即对自身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二是他人的尊重,是指他人对自己能力和才华的认同与尊重。马斯洛认为,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一旦尊重的需求被满足,人们会因自身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在社区公园中,每一位居民都是社区公园的使用者,社区公园对使用者的尊重可从两方面体现:一是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即尊重居民参与的需求;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居民的权益,即满足公平性需求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需求。

2.5 居民对社区公园的尊重需求要素

自我实现需求是人们希望自身的思想、情感、能力、潜力等得到充分发挥以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是追逐自我价值发展和完善的欲望,马斯洛指出这是人类最高阶层的需求。社区公园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社交与互动。为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需求,在公共空间中提供刺激需求实现的平台环境,促使人们为追求自身的成长和精神的解放而做出积极向上的行为,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社区公园营造策略

社区公园作为社區的公共空间,主要使用者是社区居民,关注居民的需求并采取相关措施,才能够将居民的生活场景由室内转向室外,由密闭转向公共,满足居民休闲、交往等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1]。

3.1 满足生理需求的营造策略

感官的享受是居民行为的生理需求,舒适的感官体验已经成为现代居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区公园的营造主要从视觉、嗅觉等方面来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

3.1.1 视觉

视觉是人的主要感官,能够主观能动的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视觉的反应约占所有感官知觉的87%,不同的植物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对人的视觉神经刺激最弱的是绿色[3]。应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对居民的视觉刺激,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绿色植物还能够放松居民的神经系统,使居民体会到镇静、舒服和生机勃勃。对社区公园内部空间关键节点进行强化,对种植植物进行适宜的选择,增加区域生物的多样性,增加视觉冲击力,使居民达到美的享受(如图3)。

3.1.2 嗅觉

嗅觉对居民的生理和心理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社区公园的植物覆盖有利于植物挥发物及负氧离子的产生。增加绿地和景观能提高负氧离子在空气中的含量,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被称为“人体维生素”。研究表明,空气中的植物挥发物、负氧离子可以缓解居民的心理压力。大面积的绿地所带来的高负氧离子对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养作用。多样植物的组合搭配,植物挥发物增加空间的空气味道,能够刺激居民大脑皮层,增加空间辨识度,提升公园的多样性 [4]。

3.2 满足安全需求的营造策略

安全需求作为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之一,同样被居民所重视,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居民总会追求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社区居民在安全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环境安全和设施安全。

3.2.1 环境安全

对社区公园的整体环境进行优化,汀步、流线、景观需遵循居民活动的空间尺度,设置便捷且安全出入的通道(如图4),加强社区公园的无障碍设计,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安全需求。减少封闭空间的占比,使空间开阔明朗。居民视线连贯、空间疏密有致、流线导向明确都能够消除居民的担忧,增加空间的安全感[6]。安全的空间环境使居民能够更好地享受社区公园,园内铺装、合理的灯光布置等环境的营造能给社区居民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居民感到舒适、安心。在一个相对拥有安全感、亲和感、宁静感的社区公园中,居民会放下心中的戒备,找到社区公园进行互动交流或独处的平衡点[6]。

3.2.2 设施安全

社区公共场所是我国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公共场所拥有的基础设施是居民的主要活动休闲设施。公共设施的营造要贴合社区公园环境与社区居民需求。高质量的基础设置可以保证居民的使用安全。在公共设施的营造中,预留一定场地空间,符合居民活动的尺度,从侧面保证居民的使用安全[7]。

3.3 满足社交需求的营造策略

社交需求是较高层次的居民需求,提升社区公园的“公共性”和“交流性”,可以为居民的社交带来便利。通过社区公共活动,有意识地营造交往空间,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交需求。

3.3.1 公共活动

社交活动可以大大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社区公园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居民可以在公园跳舞、打太极拳、下棋等。同时,社区公园也为居民提供了适宜的社交空间,人们在此活动的同时,也结识了新的朋友,形成固定的社交活动群体,如广场舞群体、太极拳群体等。

3.3.2 交往空间

社区公园是社区居民交往的场所,居民在公园里散步、静坐、运动、聊天、休憩等,志趣相投的居民在公园聚集较容易产生人际交往。基于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营造多元化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社交活动,形成多元化的人际社交空间。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创造多元的特色节点。增加社区公园内部社交的便利度,可以有效提高社交的频率[9]。在社区公园的营造过程中,多样的、适宜多种活动的场地设计,对社群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公园交往的职能。

3.4 满足尊重需求的营造策略

居民是社区公园的参与者和使用者,想要建设出符合居民需求的社区公园,就必需要让居民参与其中。同时,居民也不仅仅是社区公园的使用者,更应该成为社区公园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要充分尊重居民的公众参与需求,包括公众参与途径。对于社区公园的建设,每一位居民都应该有知情权和决策权,公共空间在规划、设计和使用后都应该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充分尊重居民意愿。

社区公园的公平性一直是公园研究的重要领域,社区公园应是服务于每一位居民的,无论是空间分布还是可达性都应尽可能做到平等,同时公平的管理和规划也可以传播社会公正。在社区公园中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分布公平性,即公共空间的区位和数量应做到布局合理;(2) 可达公平性,空间可达性是指人们到达想要去的空间所采用方式和所花费时间的便捷度,依照公园空间,设计合理的路线。

社区公园是面向社区的所有人,其中不仅包括健康的人群,还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士等的弱势群体。现如今,在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都注重对特殊人群的照顾。社区公园属于社区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更应该如此。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更需要得到关怀与照顾。因此,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和弱势群体设施的建设,做到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关怀需求应包含:(1)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符合残疾人士或老年人尺度和活动方式的设施;(2) 弱势群体设施的建设,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并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设施。

3.5 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营造策略

在公共空间中,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个人價值体现需求和情感认同需求。价值体现需求主要包含自我展示平台,在公共空间中应提供有利于进行自我展示的平台,如娱乐表演、体育比赛、诗歌对决等空间平台,来激发居民的参与性、表演欲与创造性,达到自身技能锻炼和发挥的目的,从中满足自身价值体现的需求。同时自我展示平台还可以促进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提高公共空间的活力与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环。情感认同需求主要体现在文化活动,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来往与沟通,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4 结语

社区公园作为最接近居民生活场所的公共空间,是提升居民生活空间品质,促进居民交流的重要场所。在社区公园的营造过程中,需要关注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公园植物景观的美观化、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尺度等,以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最大化的发挥社区公园的自身功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需求层次理论营造
营造闲静的诗境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中职生实现真正学习的路径
基于激励理论的组织薪酬方案设计的思考
加强法制建设 营造和谐幼儿园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海子的诗作
解惑大学生就业难:基于需求导向的思考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