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虫子玩出“绿色游学路线”
2022-04-03◎熊科
◎ 熊 科
虫子,我们对它们了解多少?“90后”熊紫春的名字,就因为虫子突然走进了很多人的视野。
担心被当成反面教材
熊紫春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漫湾镇水坝头村。从童年起,他便善于观察,对大自然产生浓厚兴趣。2009年,熊紫春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在学校,他参与校外实习,学会了有目标地采集昆虫和制作样本,学到了野外昆虫调查的专业技能。2013年,熊紫春大学毕业,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他说:“像我们这种偏远地区,大学生是很少的,家里人希望我有份稳定的工作,早点成家立业,但父母都很支持我做自己的事。我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发展做出成绩,为以后村里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回村后,熊紫春遭到村里人的质疑:“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回来找‘滚屎虫’。”质疑声层出不穷,但熊紫春心里装的是家乡,他说:“我不会为此难过,但是担心被当成反面教材。”
熊紫春利用专业知识,向村里孩子科普昆虫知识,带他们去野外采集,教孩子们认识身边的物种,孩子们逐渐认识了常见昆虫。
阅尽艰险,转做视频
家乡独特的生态环境,给予了昆虫多样性考察广阔的天地和资源。每年,熊紫春有超过半年时间奔波在野外,有时还会遇到极端艰险的情况,但他乐此不疲,根本停不下来。回忆野外险情,熊紫春至今仍心有余悸,感到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如此脆弱。但熊紫春带上工具继续上山,他说:“对昆虫的热爱和坚持,战胜了胆怯。人活着,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挺不错的,所以我又继续下去了。”
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有事都找熊紫春,在村里,熊紫春大事小事一肩挑。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熊紫春被选为水坝头村的村长。
2017年12月,熊紫春开始在快手上传关于昆虫的短视频,刚开始少人关注,后来他因为专业的虫类科普得到上千人的点赞,很快就有超百人关注了他的账号,希望他继续热心解答关于昆虫的一些奇怪问题。对此,熊紫春很感动,他意识到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更多人,于是也有了在快手上做科普视频的想法。
2019年7月7日,熊紫春以视频和文字解释,做起了短视频平台昆虫视频。这一次,他的视频不仅有了语音解说,还有特效与文字。他认真做起博主,在平台上科普昆虫知识。
熊紫春一边化繁为简,一边从专业角度出发,讲解昆虫分类地位、生活习性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科普视频,他向更多喜欢自然的孩子解答专业问题。他说:“这样,不仅可以帮小朋友养成科学求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助力他们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有所成就。”
小小虫子,一起“逐虫”
采集与科普,是项孤独的工作,熊紫春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诸多好友,他们专程来到熊紫春的家乡,体验昆虫世界和其生态环境。许多网友留言点赞:“博主带着我们长知识了。”“这才是正能量的科普博主。”
2021年,熊紫春成为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观测员,受到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资助,把父母新建的房屋改造成了乡村博物馆。博物馆可以给留守儿童做自然科学教育,他还打造科普研学路线,发展生态旅游。
村民看到他做的“逐虫”视频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没想到小小虫子也有大大乾坤,更加支持他的事业。
2022年3月,熊紫春面对央视采访时表示收集标本,他更倾向于把它们作为科普工具、生物多样性展示的媒介,进而以生物多样性为切入口,来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熊紫春作为一村之长,感到最大的变化是,村民们也开始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2022年5月,又是一年“抓虫子”的好时节。熊紫春和他的同伴们更加忙碌了,大家一边监测不同生态类型的植被,一边记录昆虫习性及生活,采集昆虫,制成标本,做进一步研究或科普。
截至目前,熊紫春共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个,临沧地区昆虫新物种13个,云南新记录种1个。他对临沧本地的昆虫已经收集了15个目,共3000多种,有记录保存的有1000多种。他还与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动物学会期刊。
更重要的是,熊紫春看到家乡虫子种类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熊紫春规划了一条“绿色游学路线”,让家乡走乡村旅游和研学教育的绿色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现今,水坝头村的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与两年前相比,增加了近4倍,这带领家乡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针对近来和未来的规划,熊紫春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他说:“用我所学知识和科普考察,也能为家乡做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一起‘逐虫’吧。”
(郝老师摘自《传奇天下·职教新航线》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