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女侠,重新找回了江湖
2022-04-03
“侠女”梦江湖
在甄淑梭的老家,保定市曲阳县,上世纪80年代常有拉着大马车的剧团在各个村搭台唱戏。台上在演《呼延庆打擂》,演到女将卢凤英替兄报仇,连打两阵,台下13岁的甄淑梭看在眼里,心里做起了侠女梦,回去缠着妈妈要拜师学唱戏。
那个年代的民办戏校,就在农村生产队的旧场地里办学,条件特别简陋。麦秸秆铺在地上,180多号孩子每天就在上边翻打滚爬。她在北方的冬天里练过早功,院子里的麦秸秆上还结着厚厚一层霜。但无论是早起练功压腿,还是清理脚上冻伤时伤口深到露出骨头,她都没有哭过。
戏校两年毕业,甄淑梭掌握了一身优秀的基本功底子。毕业两年后,她考入邻近的唐县剧团,每天给老师们翻过场,跑龙套。剧团里只有一个刀马旦演员,甄淑梭最喜欢看她演《盗仙草》,一直到自己觉得看会了,大着胆子强烈要求自己试演一出。这时她才正式专精刀马旦。
在唐县剧团唱到20岁出头,她回到老家曲阳的评剧团,在团里认识了后来的丈夫。他唱花脸,也会点武术,两人总是一起搭戏,不久就结了婚。
1995年,北方的戏曲行业很不景气,剧团经营不善,当时团里的月工资不到一百块,后来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在南方发展的同乡知道甄淑梭的功底好,想聘请他们去温州的剧团发展。为了生计,无奈之下,她和丈夫把几个月大的儿子留在父母家照看,夫妻二人转了三天三夜的车仓促南下。
走江湖,并非痴人说梦
到温州的京剧团来报到,邀请她过去的同乡给她介绍剧团里其他的同事,不是国家一级演员,就是各地的角儿。当时全国的戏曲行业都不太景气,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京剧市场。甄淑梭决心拼一次。她不顾疲惫,抓紧练了7天便上台演出。结果上台失误连连,下了舞台她立刻大哭:“我要回家,我干不了。”
后台一位唱花脸的老先生看到她哭,过来安慰她:“孩子,我看你在台上演出,一出场就有人缘,基本功特别好,你一定坚持下去。过半个月准不一样。”甄淑梭到现在都把老先生当时鼓励的话记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开始,除了睡觉就是练功,过了半个月,上台的精气神都不一样,台下的观众反应也特别热烈。甄淑梭在温州一炮而红,在那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名气。她在温州的艺名叫妞妞,直到现在,当时的观众都成了老头老太太,提起“温州第一刀马旦”,他们心里的名字还是妞妞。
到温州发展的第二年,甄淑梭和老公两个人一天能赚360元,相当于当时老家县城里的职工一个月的收入。后来,甄淑梭把3岁的儿子接到温州来上学。就这样,她一直在温州过了25年上台下台、吃饭练功的生活,回想这段时光,她形容那是“稳定的流浪生活”。
第二个江湖,山河有故人
2018年前后,温州的戏曲市场渐渐衰落,剧团的演出明显变少了,但她不想退休,她一站上舞台就感觉不到年龄的增长。
2020年初,甄淑梭和老公在春节前提前从老家回到南方,准备新年的演出。刚演3天,疫情爆发,所有演出停止,两口子被困在温州一个小山村里。在韩国读书的儿子很担心,每天打电话来安慰父母,他突然想到,妈妈还保持着日常练功的习惯。“舞刀弄枪那可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要不你练功的时候开着抖音直播吧。”
甄淑梭把随身携带的表演刀枪拿出来,该修的修,该擦的擦,手机打开直播放一边就开始练功了。播到第三天,平时只有几个人的直播间突然来了五六百人同时在线,还有人和她聊天,她感觉自己一下子来劲了,就像在舞台上那样。
她账号里上传的耍刀的视频也火了,播放量超过了1000万,评论里留言的粉丝很多都是大学生,他们被刀马旦的功夫吸引了。播到第五天,直播间里的人数过万,甄淑梭好像来到了更大的舞台,一天播了8个小时还觉得意犹未尽。
甄淑梭去年已經50岁,两口子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一个月后,他们辞掉剧团的工作,回到曲阳,和老公整天想着怎么拍视频、做直播。为了保持表演状态,她保持着每天练功的习惯,只有偶尔腰伤犯了才稍微休息一会儿。她每天播两场,上午十点半,晚上七点半,一年直播500多场,每月平均打赏收入过万元,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甄淑梭虽然离开了戏台,却在直播间找到了更大的舞台。2021年底,她的账号@甄妮刀马旦 粉丝数破百万,点赞量超过1800万。甄淑梭想和丈夫一起开车旅游,在户外边走边播,通过短视频把戏曲文化推广下去,像以前南下闯荡一样。
(据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