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翻译语言艺术探究

2022-04-03李玉竹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许渊冲散文文学

李玉竹

什么是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类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译者与读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相对来讲,读者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更为显著。传达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品味翻译的语言意境中可以感受到译作与原作如出一辙,进而从中获得见闻学识以及美的体悟。翻译诚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形态改易,它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形态,深刻认知原作者进行艺术创造的来龙去脉,在自己的想法、情感、人生体验中寻找与原作意图的契合点,同时还需要使用符合原作行文特点的文字语言,将原作的内容和形式精准巧妙地再现出来。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文学翻译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艺术表现形式、情节梗概、情感意境等的再现;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文学翻译作品的语言也应具有想象力、美感、创造性和抒怀特质。

文学翻译中的语言美学

严复先生的“信达雅”是文学翻译的精髓。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也曾提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技巧。矛盾曾经说过:“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由此可知,文学翻译是语言体系中最具艺术性的彰显,要求译者具有高水平、宽视野的深厚人文底蕴。

文学翻译对语言能力的驾驭,不只是为了传達交流和沟通;文学翻译更需要一种艺术语言,一种包含审美功能的艺术语言。此种语言能够再现原作家的想象意境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以及所刻画的传神艺术形象。

这就启发文学翻译者必须在翻译语境中找到能够触发读者产生相同或相似共鸣及共情的语言表现形式。事实上,这也就要求译者有还原原作艺术品的能力。例如,“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余光中先生是这样翻译的。意为,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所折服,欣然感受岁月静好。这句话表达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诗人杜甫《登高》里的名句,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将其视为不可翻译的诗句。他可能未曾听闻,诚然早已有几个“能人”将其翻译过了。将“萧萧下”译成“shower by shower(一阵又一阵、纷纷洒落)”的是著名诗人卞之琳,余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许渊冲完成,结尾处的“hour after hour(时时刻刻)”,和卞译相得益彰,珠联璧合。一位优秀的翻译家需要在目标语言与源语言中皆有强大的底蕴,可以消除翻译间的种种障碍,将英美文学翻译给中国的读者时,要再现其风味意境。正如朱生豪与莎翁,傅雷与巴尔扎克,又如红楼梦同杨宪益与戴乃迭,西厢记与许渊冲。

许渊冲认为,无色玻璃的翻译倾向于拟真,有色玻璃的翻译倾向于寻美,而语言的隔阂,注定翻译不可能传递完全的真。他反问,文学创作是创造美的东西,而文学翻译则是为全世界创造美。从翻译的角度讲,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译文如果只求其真而不求其美,能算忠于原文吗?如果只强调原意,那美就消散了。他说诗性是中文的优点,而非严谨,因此在文学翻译方面,中国会胜于西方一筹。许渊冲先生始终践行并发扬音美、形美、意美。“钱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书里提及过,读林纾的译本是很有吸引力的,甚至要优于其他一些比较‘忠实’的译本。这说明钱先生理智上求‘真’、情感上爱‘美’。”钱钟书感叹“美丽的妻子不忠实,忠实的妻子不美丽”,将许渊冲的译文称作“不忠实的美人”。朱光潜曾说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成熟境界和高级准则。许渊冲认为翻译亦是如此:“不逾矩”求的是真,“从心所欲”求的是美,可以将其诠释成“在不违背求真的基础上尽量求美”。

散文翻译的语言特点

何为散文?泛泛而谈,不被称为韵文的文章都可谓之散文。部分外国人甚至认为小说也可被称作散文;在国内,一些现代叙事性文章虽说可以被称为散文,但称之为小说亦可。严谨来讲,广为人知的散文应和西方的Essay一概而论,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当,其文字大都是凝炼精华之笔,如随笔、小品、杂说、游记、日记、书信、回忆录、报道等。散文是一种最灵活、最自由的文体。散文篇幅精悍、题材多样;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可变性强;散文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了汉语辞藻华丽的特点,文意浓烈、文采飞扬的手法。英语则措辞简单、文义客观、文采朴实。英汉双语的差异给散文的翻译带来了颇大困难,不能直接、刻板地对散文进行翻译。散文表现形式丰富,结构多样且可选择性强,多灵活全面地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方法进行创作。行文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将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以及作者个人风格相融合,极具吸引力。形散而神不散,立意鲜明,表现目的明确。只有掌握了散文的特点,才能在翻译时把散文内容更好地表达出来,将作者传达的情感完美地翻译出来。从抒情散文的翻译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散文文风自由,却精在情真意浓。作者往往会通过抒发心意来表达自己对花、草、树、木等大自然万物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或抒发自己对人和物的情感和想法。

译抒情散文强调要保留原文丰富且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力,要跟进作者的情绪起伏,与作者一起保持高度一致,跟随作者或开心大笑,或悲恸大哭,或如火激情,或冰冷沉默,或坚强勇敢,或柔情似水。翻译者通过自己独特的体悟方式去翻译原文,才不会让译文与原文有较大出入,也更有助于读者共情于作品本身。综上所述,译者就是要把原文地道地交还给读者,才能形成作者到译者再到读者的基本一致,而不是单方面传递文学。把握散文作品的特点,是将散文译得传神的制胜法宝。英国散文翻译家Hilaire Belloc提出了6条文学散文翻译原则,他概括翻译的本质是异地之魂假借本地之躯的复活,着重阐明散文的翻译要对原文词句加以灵活变通,要把整段或部分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因此,通读全文在翻译作品前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充分感受作者的思绪变化。翻译遵循“以意译意”,与林语堂先生倡导的“翻译要遵循行文之心理”是相吻合的,这样有助于摆脱原文词句的桎梏,将译入语的优势发扬光大。翻译散文时,我们要想译得出神入化,就必须要生动地还原作者的风格气韵。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写作风格,在翻译之前,对作者进行了解并加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深知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写作特点等,在翻译时才能更加还原原作,否则将会若即若离。

诗歌翻译的语言特点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传神生动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和人生意趣并具有一定节律和韵律的文学形式。诗歌传递着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无穷想象,语言精练且富于生动性,节奏鲜明,音韵一气呵成,贯通其中,丰富了美感,语句一般分列有序,强调布局和形式之美。

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过:“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该论述大致精确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征:第一,整体性高度映射人生百态;第二,表露心迹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悠远的遐想;第四,音乐美应体现于语言中。在所有文学形式的翻译中,诗歌翻译由于其特殊性,被研究和讨论得最多,放眼古今中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有一句话:“诗者,翻译所失也。”其中道尽了诗歌翻译的难度之大。译者的艰辛和一定程度的翻译后的缺失,可能失其意境、灵性、韵味或美的感受。诗人雪莱也曾把诗歌翻译比作种下种子,却不能开花。下面列举与雪莱同样是浪漫主义代表的中国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翻译译文: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诗歌的代表,在探索新的诗歌形式的过程中,将诗歌翻译也视作其中,他将原作语言文本的韵律特征充分运用到诗歌翻译中,保留了原作的原汁原味,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异域性,代入感极强。此外,他又将中国诗歌的格律特点与英语诗歌形式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翻译效果。他赋予诗歌以美的享受,也赋予诗歌翻译以美感,他的翻译既有新诗抑扬顿挫的韵律,又富有诗歌的音乐性,因此他的译作艺术创新价值和多元性值得借鉴。

翻译中国古诗词就更让人“望而生畏”。中国古诗词大都意义深远,外国诗歌则是意相当于言。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特点,会衍生出两种思维模式。因此,以凝练优美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何其难也!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一直是各界翻译人士尝试突破的鸿沟,也是很多学者持续钻研的课题。许渊冲先生强调,“如果在翻译时感受到文化差异,首先要往深处想,往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优势上想。”

品读李白的《静夜思》,中国人看到月亮圆又大,联想到故乡,情感会油然而生;但在外国人眼里他们是无法感知的。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向上望看到月亮,低下头想到故乡”,这是按字面意思解释翻译的,外国人显然无法体会到诗人想营造的意境。

在翻译的过程中,许渊冲先生以水来比喻月光:“月光明亮如水(a pool of light)”,以“沉醉在乡愁中的人(drowned in homesickness)”来表达思乡之情。如此既诗情画意又充满英文韵律美的诗句,让人赞不绝口,拍手叫绝。

此前许渊冲的英译作品《李白诗选一百首》一经出版,钱钟书赞叹道:“要是李白活到当世,也懂英文,必和许渊冲是知己。”和“直译”相反,许渊冲是名副其实的“意译”大家。

西方把翻译作为一种科学,但许渊冲说:“科学无法解决文学的优美。不能只翻译表面形式,要提取中心思想。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而,他提出“三美论”,希望将音美、意美、形美贯穿于翻译始终。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既有传统文化形式上的规整押韵,又有传统文化思想上的意境体会。

上述关于文学翻译语言艺术分类的具体阐述,对于翻译者而言都是必备的素质和技能,一个优秀的翻译作品必须在此基础上多深入揣摩和润色,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另外,每个原文作者都会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有的清新婉约,娓娓道来;有的奔放肆意,如滚滚江河;有的明艳多彩,如盛开的太阳花;有的深沉内敛,如傍晚的夜空。人们心中神圣的翻译语言艺术殿堂,需要所有译者孜孜不倦地去追求。

参考文献

[1]高瞻.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时代报告(奔流),2021(07):30-31.

[2]刘艳红,邵黎明,郝丽宁.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探讨[J].今古文创,2020(38):85-86.

[3]王蓓.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准则探讨[J].家庭生活指南,2019(04):35+101.

[4]杜先一.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初探[J].知识文库,2018(12):89.

[5]陈思琦.浅谈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語言的处理原则探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9):22.

[6]于琳.从语言的模糊性看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J].芒种,2012(10):191-192.

[7]强瑛.美感之丰厚与纯化——试论文学翻译中模糊语言对于艺术意境的再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1):169-170.

[8]薛巧玲.构建语言的虹桥——《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简评[J].中国出版,2002(05):57.

[9]吕俊.文学翻译:语言与艺术的结合[J].语言与翻译,1993(04):38-41.

[10]蔡耀坤.文学翻译与语言艺术[J].中国翻译,1986(02):25-27.

猜你喜欢

许渊冲散文文学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我与风
摔得挺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