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
2022-04-03张怡玲胡必亮
张怡玲 胡必亮
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官员近日表示,随着疫苗接种和国际抗疫合作的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有望加快结束。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世界及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许多重大变化,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许多改变不是暂时的,而是永远的。
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发展的各个方面也都会随之进入新的阶段,表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对于共建“一带一路”而言,也不例外。
疫后全球经济将进入复苏发展新阶段
要理解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发展前景,有必要先了解疫情过后的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与大势。
首先,疫情期间全球宏观杠杆率普遍大幅升高,带来比较充分的流动性。自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为有效抗击疫情、稳定经济,各国政府和央行纷纷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21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2020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债务升幅最大的一年,全球债务与GDP之比上升了28个百分点,达到256%,全球债务规模总量飙升至创纪录的226万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70%h升到了2020年的124%。各国的财政赤字率在疫情期间都急剧上升,其中发达经济体2020年的财政赤字率高达10.8%,超过疫情前的三倍;低收入国家的财政赤字率在2020年也升至5.2%。
其次,疫情期间全球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得以充分释放,全球消费需求表现旺盛。自新冠疫情疫情发生以来,隔离和封锁作为疫情防控的必要手段限制了许多消费需求,尤其是对服务的消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2020年的全球入境旅游人数下降74%,减少了10亿人次,估计全球旅游业损失1.3万亿美元。2022年,随着经济和消費活动逐渐重启,被压抑的需求将得以快速释放,主要经济体国际贸易和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都将会有显著增长。
再次,消费增长将驱动投资、贸易增长。实际上,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呈现出较为强劲反弹态势o UNCTAD指出,2021年上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已达8520亿美元,而2020年全年也只有9570亿美元。2021年全年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很有可能超过1.5万亿美元,与2019年的水平相当。如果疫情得到较好控制,2022年的全球贸易会继续保持比较良好的增长态势。
最后,全球经济平稳增长。世界银行1月11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5%, 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1%,高于过去13年间的平均增长率,这预示着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总体上较好。
全球经济回升,有利于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前景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直接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劲需求,同时共建“一带一路”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能。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疫情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受到了很大冲击,因此尽快恢复和改进供应链产业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世界各国都必须重视的重要任务,而“一带一路”建设正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其独特的积极作用。同时基于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更大。这些清洁能源利用大都涉及后疫情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优选建设领域。
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在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据商务部1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11.6万亿元,创8年来新高,同比增长了23.6%;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384.6亿元,同比增长7.9%,占对外投资总额比重达14.8%;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785.7亿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57.9%o 2021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5万列、发送14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29%。这些都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需求都很强烈,这就为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世界各国所释放出的大量流动性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从目前的情况看,充足的流动性已经推动了2021年全球股市强势上涨,尤其是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主要股指涨幅都超过了20%。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利用目前比较充分的流动性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促进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发展数字经济等,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而得到有效实施。
疫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
伴随着全球经济疫后复苏,“一带一路”建设从总体上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新机遇。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仍然是最重要领域。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也暴露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通信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疫情过后,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公路、铁路、港口等方面的基建,也包括新基建,因此跨境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中欧班列、西部陆海大通道、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发展前景良好。
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会大幅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各国政府都将更加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包括政策协调尤其是公共卫生政策的协调、医院之间以及医药公司之间的深入合作、医疗人才的联合培养、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分享、医学科 WF初面的合作、疫苗研发和股合作等。
我国已经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前完成了“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2015-2017)实施方案;在两年多的疫情大流行中,中国为支持全球抗疫所作的努力全球有目共睹,包括及时地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以及诊疗方案、向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防疫抗疫物资、向世界许多国家派出医疗工作组帮助这些国家抗击疫情和救治病人、援建非洲疾控中心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总部已成功封顶、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多亿剂新冠疫苗,等等;结合疫情中“一带一路”国际医疗卫生合作的成功经验,中国在促进中医药走出去等方面还大有可为,将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绿色发展将得到更加充分体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协定》和联合国 COP26《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的初心和愿景。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世界很多国家建设了许多绿色发展项目,如在巴基斯坦建设风电项目、太阳能发电项目和水电项目,在阿联酋建设了迪拜太阳能电站项目,这些项目使当地居民用上清洁能源。在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加凸显绿色建设这一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釆用国际先进环保标准,推广使用先进绿色技术,让绿色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能。
数字经济成为重要支撑。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2.6万亿美元,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中国在2017年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基本思路,随后许多“数字丝绸之路”建设项目在相关国家成功落地。这些成果为数字“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基础。后疫情时代,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生产力,将成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通过境外商贸园区建设,构建更加一体化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体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与中国产业互补性强、交通联系紧密等优势,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价值链有利于推动全球化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全方位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境外商贸园区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一大批标志性的境外商贸园区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中泰罗勇工业园、中白工业园、东方工业园等。这些境外商贸园区极大地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与產业升级,特别是直接促进了东道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促进了园区所在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在后疫情时代,东道国基于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将更加积极地推进更高标准的产业园区发展,进而将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一体化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更好地借助中国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从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化中获取更多更大的实际利益。
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控
后疫情时代也是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新时代。在努力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防范以下四类主要风险:首先是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地缘政治和战略考虑,对“一带一路”进行干扰和打压。其次,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由于受疫情冲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有的甚至面临着发生债务危机的风险,这就加大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风险。再次,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尚未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这方面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最后,有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治理问题比较多,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
做好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控工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好五个方面的统筹工作,即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同时做好境外项目风险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相关机制的协同协作,教育引导在海外的企业和公民遵守当地法律,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等。
从外部视角来看,共建“一带一路”风险防控一是要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尽可能多地与欧美国家的一些全球公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尤其是一些投资额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在建设项目选择上,要积极建设一些“小而美”项目,使项目所在国老百姓得到新的就业机会并从项目中直接收益;其三,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项目实施国要实现成果共享、责任共担、风险共管。
张怡玲: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硕士生胡必亮: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