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一场民心相通的冰雪奇缘

2022-04-03翟崑高思成

丝路瞭望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心冬奥志愿者

翟崑 高思成

步入2022年,世界仍在疫情及多重地缘政治摩擦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艰难前行。在此背景下举办的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团结”的深刻意义。“团结”首要在于“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如果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磅礴的大国气象,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则以一场“冰雪奇缘”为中外民心相通架起了“一起向未来”的友谊之桥。

首脑外交赋能民相亲

“冰雪为媒,共赴冬奥之约”。2022年伊始,尽管国际疫情形势严峻,习近平主席发出的“冬奥之约”依然应者云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来华参加冬奥活动,来自91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将近3000名运动员参与冬奥会比赛项目。

2月3日至6日,在短短四天时间内,习近平主席出席了20场双边会晤,激发主场外交正能量,“民心相通”成为双边首脑会晤时的重点议题。习近平主席在与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会见时共同启动了2022中阿友好合作年,并表示将同阿方一道,积极开展文化、教育、体育、媒体、青年、地方等领域交流,便利人员往来,促进民心相通;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文化、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等领域多份合作文件;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中新两国大熊猫保护和研究合作备忘录》,为冰墩墩的原型大熊猫提供更多的保护和研究项目经费以及知识共享;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卢森堡大公亨利时表示,要坚持交流互鉴,举办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拉近两国人民感情,夯实两国关系民意基础;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时强调,双方要丰富人文交流,开展语言教学合作、艺术团组访演、互办文艺展览,扩大体育、旅游合作北京的“冬奥之约”,见证了国家领导人为人民的心灵之约赋能。

“萌”元素直击心灵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致使国际交往受阻的当下尤为宝贵。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使用了诸如吉祥物冰墩墩等意向符号,以亲和风格直击各国民众的柔软内心,激发共鸣与共情,无需言语而意自明。

北京冬奥会上,“软萌”卡通形象提升了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外观亲和可爱的冰墩墩就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不仅是日本记者的心头好,摩纳哥亲王还特别挑选了一对冰墩墩作为礼物带给家人。

北京冬奥会删繁就简,使其可感、可观、可视,引导各国民众沉浸式感受。来自河北太行山区的马兰花儿童合唱团体现了中国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鸽子灯不仅象征和平,也蕴含对祖国统一的美好祝福。这些可爱的形象传达着丰富的信息,折射出中国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历史使命。

从“自我”到“我们”

2022北京冬奥会以体育为纽带连接各国民众,重视以“我们”代替“自我”展示。不是单纯追求宏大的叙事与壮丽的场面,而是力求为世界呈上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每个节目、每个细节都颇具现代化特色和人文理念。在《致敬人民》中,来自不同国家的76位青年手拉手、肩并肩,伴随着《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走过会场。随着他们的步伐,一幅绘制着人民生活幸福,运动员自信拼搏的画卷在会场中央缓缓展开,既向世界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又蕴含了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期望。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微火点燃方式,环保、简约、特色鲜明。书写着各国国名的小雪花,共同组合成主火炬台的大雪花,展现了平等、团结的奥运理念。种种细节,无不反映出体育无国界和“我们”的新式办奥理念。

运动员是民心相通放大器

各国运动员与随队人员、新闻媒体记者和数以万计的冬奥志愿者相聚于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激动人心的参赛经历与日常之间的点滴交流交织在一起,通过媒体和个人社交平台账号得到广泛传播,共同构成了冬奥会民心相通的最美底色。借由运动员们的“第一”视角,外国民众得以进一步认识北京,了解中国。

许多国外运动员和随行人员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将自身经历的片段记录并上传,虽然议题各异、视角不同,但却拥有极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成为传统媒体之外的鲜活补充。在冬奥会开幕之前,瑞士单板运动员舍雷尔、荷兰运动员博斯、奥地利运动员加塞尔等人就在社交平台发声称赞北京冬奥会的防疫措施:“只要进入中国就安全了”,有效回击了部分美西方媒体对我国冬奥防疫措施的恶意抹黑。

冬奥会开幕后,在脸书、推特、TikTok等国际社交平台上更是涌现出多国运动员称赞冬奥村中国美食、惊叹冬奥村科技感十足、感谢冬奥志愿者热情友好的推文和短视频,直观地向外国网友展现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应用、中国美食的诱惑和中国热情的待客之道。来自萨摩亚的“光膀子”旗手纳森、来自马耳他的“豆包姐”珍妮丝等运动员也在国内网络上“火出圈”,他们在赛场背后直面困难、坚持拼搏的故事,无形中拉近了中外国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志愿者是民心相通的连接者

北京冬奥赛场内外,忙碌着近1.9万名赛会志愿者和4万名城市志愿者,他们之中还有作为“新冰一代”的1.4万名来自高校的青年学生。他们既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张靓丽名片,又是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连接者。

美国单板运动员泰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中,特别提到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位中国志愿者。他的一句“欢迎来中国”的真诚问候,让她热泪盈眶。这位志愿者在看到泰莎的视频后,回信祝愿她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并邀请泰莎在疫情结束之后重游北京,届时将为她充当向导。二人的真诚互动成就了一段“民心相通”佳话。北京冬奥会唯一的外籍志愿者李遐来自乌克兰。今年21岁的她自从九岁就在中国生活,不仅能讲流利的普通话,还热爱中国文化和饮食。冬奥期间,她利用业余时间拍摄Vlog,记录“闭环”里发生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友好、温暖、真实的中国。

志愿者的参与为各国运动健儿和国际宾客们提供了感受冬奥、了解中国的直观视角,是这场“冰雪奇缘”中最基础的要素,是构筑“民心相通”最坚实的“后勤保障” o志愿者们的热情友善、无私付出同冬奥会场上的大事小情交织在一起,經过新闻和社交媒体的层层传播散布开来,像雪花融入大地。

德不孤必有邻

本届冬奥会期间,30多位国际政要来华参加开幕式,中国主场外交硕果累累。中国与俄罗斯、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多国发表联合声明,签署多项合作文件,向全世界传递着团结合作的强音。相聚五环旗下,

“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声中,近3000名运动员赴约北京冬奥。围绕“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冬奥会上高科技的运用和高标准的环保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与经济实力;细致入微的“闭环”管理折射出中国新兴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精彩纷呈的开幕式和“宾至如归”的接待无不向外界传递着礼仪之邦的灿烂文化和热情好客的中国传统。

“独行快,众行远”。2022年,世纪疫情和时代之变叠加共振,面对全球危机、世界变局,人类前所未有地迫切需要“更团结”的精神。此时此刻,代表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的奥运之火再度在北京点燃,以“冰雪为媒”,共创更加包容的世界,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期待。

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高思成: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心冬奥志愿者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从“民心河”事件谈城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