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作业:小学美术作业管理的路径研究

2022-04-03李昕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7期
关键词:课堂应用小学美术

李昕禧

【摘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顺应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教育理念,它主要强调鼓励学生站在课堂主体的地位展开互动探究。小学美术中互动作业这一教学模式也属于互动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作业布置,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论文在阐述目前传统小学美术作业的现状基础上,结合当下小学生美术作业的弊端,分别从设计互动、合作互动和评价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互动式作业在小学美术作业布置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互动作业;课堂应用

美术作业作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监测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效,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助手。互动作业的开展,符合当下“以生为本”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发挥小学生的美术个性,可以形成持续连贯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各项美术技能。同时互动美术作业的布置,还能激活传统沉闷的美术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小学生进入自主观摩、探究发现美的过程。

一、传统小学美术作业的现状

第一,作业内容刻板无活力。美术作业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越是推陈出新的美术作业设计越能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但是在传统的美术作业布置中,美术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任务额完成,有时候为了完成某一个美术教学目标,只是象征性地在课堂中或者课下布置一些美术作业。而且作业的内容和完成形式老套陈旧,属于单纯性临摹的作业内容设计。这样的美术作业安排,根本不能激活小学生的美术天分,而且长期枯燥的美术作业内容也容易让小学生丧失完成作业的兴趣。

第二,作业设计不具备能力提升效果。美术作业属于检验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利手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的学习过程。但是在传统小学美术作业安排中,很多美术教师对于作业的设计规划不用心,没有尊重自己所教年龄段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随意性安排一些联系作业敷衍了事。这种应付式的作业设计模式根本没有起到任何全面提升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教学效果,领悟能力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领悟能力差的学生要反复摸索好长时间。这样学生的美术个性和灵性根本不能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互动作业在小学美术作业中的应用实践

1.设计互动,激发作业创作热情

传统的美术设计一般都是教师主导设计,这种设计模式往往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审美,教学目标固然不错,但是不一定适应小学生的美术作业需求。在互动作业设计中,美术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本的课堂教学知识和技能后,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能用这些新知识做些什么类型的美术作品。有了这些前提诱导之后,鼓励学生自己在多种美术作业安排目录下选择本堂课的美术作业内容。这种让学生占据主体的作业设计互动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作业创作热情。

比如,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难忘师生情》一课,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互动作业形式展开,将原本拘泥的作业设计转变成可以自由选择的作业模式,让每一个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作业。(1)画出心目中的老师。根据课本中的绘画作业要求,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老师的外貌、体态、服饰等特征。(2)剪贴心目中的老师。准备一些手工卡纸,让学生仿照老师的形象用这些纸剪贴出作业的内容。(3)撕出心目中的老师。很多学生都已经学习了撕纸的手工技能,可以让学生动用自己的双手撕出心目中老师的样子。(4)造出心目中的老师。课前收集一些瓶盖、布料等废旧物品,按照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在这些已有的废旧材料上装饰美化,形成老师的样子。(5)捏出心目中的老师。拿出一些不同颜色的黏土,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用黏土来捏出自己心目中的老师样子。

通过这种多种做作业设计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美术作业来完成。这种自主选择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后期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和效率,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沉浸在自己喜欢的美术作业中乐此不疲。

2.合作互动,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小学美术的课本中包含造型、绘画、手工等各种美术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需要动手制作的美术作业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针对这一教学现状,美术教师可以在小学生的美术作业布置中开展合作互动的学习形式,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提高小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

例如,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关于《小舞台》的作业设计中,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庞杂丰富,包含了舞台设计的方方面面,比如后景、舞台、观众席、灯光、布景、道具等。在后期的作业设计中,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于是,美术教师可以选定某一个舞台场景的设计主题,比如婚庆的舞台场面、校庆的舞台场面、公司年会的舞台场面、春晚的舞台场面等。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舞台设计内容,然后小组不同成员再详细分工。有的学生负责灯光的设计,有的学生负责道具的摆放,有的学生负责整体舞台效果的监管等。每一个学生负责设计的内容完成后,统一规划放在一个舞台效果中,然后再从设计结果中分析发现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补充。

这种分工合作互动的美术作业形式,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作业可做,同时每一个学生之间又不是独立的作业个体,他们必须要牢牢掌控整个舞台布景的主题内容展开设计规划。这种作业练习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

3.评价互动,提高作业审美鉴赏

小学美术新课标中也提出过,教师要遵从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互动式评价过程。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往的美术评价都是借用教师的嘴来分析和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课堂评价方式转变之后,美术教师可以多鼓励开展生生评价的作业互动,通过学生个体之间的互相点评提高他们的美术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可爱的童帽》作业安排中,这一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动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各种新奇的帽子。当整堂课的制作教学完毕后,美术教师可以拿出15分钟的时间来进入作业点评环节。将班级中所有学生制作的帽子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以“帽子杯”作为评比主题,鼓励学生展开对这些帽子作品的互动评价活动,说一说你喜欢的帽子类型,讲一讲你喜欢这顶帽子的原因。比如有一位同学喜欢一顶自由收缩帽,这顶帽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是可以在不使用的時候自由收缩折叠存在,可以节省我们的储物空间。

综上所述,互动型的美术作业已经成为当下引领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一种潮流。这种创新的作业设计和完成过程,充分体现了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作业需求特点,站在小学生喜欢的角度上规划设计作业内容,所以必然可以起到重要的教学辅助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在今后的作业布置中,要改变传统固执的单一化形式,多注重作业设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希望运用这种互动型作业安排的模式,激发小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柴青青.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展示的方法与原则[J].辽宁教育,2018(19):87-92.

[2]张朝华.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五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Z2):63-65.

[3]丁梦晖.美术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创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8(24):56.

[4]张铁娟.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探索[J].宁夏教育,2018(6):70-71.

[5]居法珍.美术课后作业布置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5):85.

猜你喜欢

课堂应用小学美术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Scratch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