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睡觉时间学古人养生
2022-04-02
人生于世,吃饭睡觉必不可少。然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无限缩短了人们的睡眠时长,由此给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
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睡觉是一个人补充体能、解乏消困的有效方式。《黄帝内经》认为,睡眠是一种生理机制,与人的卫气循行关系密切。睡眠不足会导致卫气失常,长此以往会造成阴阳不交,以至气血虚衰。
为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古人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那么,他们晚上一般几点钟睡觉呢?从具体的时间来说,睡觉时间是在亥时,即晚上9—11点。亥时自汉代起即被称为“人定”时分,人定即人静,也称“定昏”。
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是六腑之一,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此时睡觉,身体处于平息状态,百脉俱静,各个器官可以趁此养精蓄锐。中医理论也认为,亥时之后胆经将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意即此时不睡觉,第二天就没有少阳之气升起。
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在其著作《五杂俎》中记述:“夜读书不可过子时。”子时即晚上11点至翌日凌晨1点。谢肇淛认为读书超过子时的后果是“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意思是说,熬夜读书将会导致身体严重透支。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中曾出土过一批汉代竹简,其中有部医书《十问》,里面详细披露了秦汉时期人们对睡觉的认识:“一夕不卧,百日不复。”意思是说,1天不睡觉,身体内的元气要经过100天的沉淀才能恢复正常,其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明代陈继儒在《珍珠船》里也曾说:“睡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则枯。”可见,睡眠不足不但会给人无精打采的感觉,还将导致眼窝塌陷。
由此来说,亥时入眠是古人比较推崇的睡觉时间。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能做到亥时入睡的人恐怕微乎其微。可无论如何,遵循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一剂良药,它不仅能够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会促进新陈代谢,进而减少生理机能异常带来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