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职业教育市场化 培养大国工匠
2022-04-02本刊综合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生活用纸和卫生用品行业,随着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但对工人操作、管理的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而目前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才数量紧缺,并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要。这也是许多工厂一方面招不到员工,另一方面即使招到员工却不能很快胜任工作的原因。
转变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合格员工难招与社会输送的相关专业人才缺少有直接的关系,恒安(湖北)纸业有限公司崔建同副总经理介绍:“目前造纸专业人才短缺,根据我司某分公司统计,350名造纸员工中只有28名为制浆造纸专业本科或大专毕业生。原因为目前制浆造纸专业报名学生每年递减,而且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走上转行、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路线,真正到纸厂的少之又少。”
制造业包括造纸和卫生用品制造等行业对高素质员工的吸引力较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前景不明朗。这一方面需要企业设法打通普通员工的发展渠道,帮助员工建立更加有前景的职业规划,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为了给企业输送更多实用型的人才,国家在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在加大力量拓展职业教育。为了能够培养出足够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传统的人才观正在发生变化。从前职业教育被看作是普通教育的托底,现在则希望它是同等地位、同等价值的另外一条轨道。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推动建设好高素质劳动大军。
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首先要转变大众的意识。很多人觉得从职业中专或者高职毕业,进入远离市区的工厂,在流水线上做一份简单又重复的工作,生活枯燥乏味、收入微薄、技能得不到提升,更谈不上职场中的成长而蹉跎了青春。但是,职业教育并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只有一些工作环境差、收入低、随时可能被时代所淘汰的岗位。如果是感兴趣的专业,并且愿意努力学习,他们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用技术成就自己的人生。
要增强制造业工人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发展空间,可以考虑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历互认与人才流动,打破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为职业教育毕业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性与可能性,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其次,将薪酬待遇与技术技能水平挂钩,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一线技术工人收入水平,鼓励地方政府将高级技术人才纳入本地人才引进计划,让他们在落户、住房、职称评审、职级晋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与高等学历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回报率与社会认可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从核心技术的研发实验室,到重大工程的施工现场,再到智能工厂的生产线,都少不了专业技能人才的辛勤付出,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将在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就业民生、助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同时,也将书写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职业教育市场化,从企业需求出发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拥有上万所职业学校,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职业教育对于合格员工的培养效果究竟如何,行业企业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北京大源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静峰:
基本没有感受到职业教育给企业基层员工的有效帮助。重点岗位,特别是需要一定技能的都是大专和大本学历的人员,基础岗位对职业学校专业的要求并不明显,也很少有职业学校毕业的人员特别突出的案例。
安徽康弘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代五茜:
国家目前的职业教育不能够满足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企业用工需求,存在着没有根据当地企业需求定位专业设置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多数是机械制造、计算机、幼师、厨师、会计等,已经过剩。应将不同企业的需求整合一下,找行业协会或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委培,促使供需两方面结合,促进适应的专业培养。大中专院校可以搞一些短期培训班,培训企业专项人才,例如化验、实验、仓管、机械维护、电器基础知识培训等。
陕西炳智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升朝:
我觉得目前国家虽然很重视职业教育,但很多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和行业实际还有很大的脱节,各个行业发展太快,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实用性的相对滞后,使职业教育毕业生实际上还需要企业进行在岗再培训,等于双份教育,这样还远远满足不了行业需要。
广东保乐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康振:
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企业在操作层面和专业技术方面的骨干人员比较难招的情况,对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做了一定调整,加大了职业技能学校的招生比例,将会对缓解企业基层用工难的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提高技校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能尽快上手,建议职业技能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在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大实操能力的培养,可以加大产学研的合作,让学生多到企业学习与实践,学习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大家的反馈也可以看出,目前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国职业教育一直薄弱,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不高,依然是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产业性,是要跟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就业导向的,更深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供求关系上,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适应,专业设置重复,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第二,在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训设置比例不合理,过于注重理论教育和政治教育,直接用于生产的技术培训不够;第三,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不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立面向人人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体现公平教育,而我国职业教育尚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发展方式相对单一,未能与普通教育很好地衔接起来;第四,在发展规划中,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人口规模增长需求,过多地考虑自身建设,未能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到区域经济中,未能着眼更长的时期来制定发展政策和长远规划。第五,在整体上,职教资源分布不合理、层次不清、重复办学、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力的实践教育,必须紧跟市场需求,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能工巧匠。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要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协调、互动和分享等长期合作模式达到人才培养成果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工匠级的技术人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依靠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继续发力之外,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企业联合行业协会、高校等委培的方式对于员工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很大作用,能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合适的可以胜任实际工作的员工。
生活用纸委员会作为中国造纸协会领导下的全国性专业组织,一直努力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为了帮助行业企业解决迫在眉睫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已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申请立项,正式启动“中国生活用纸和卫生用品行业培训”工作。
行业培训将从卫生用品行业开始,中国卫生用品行业经过30多年的蓬勃发展,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吸收性卫生用品所采用的多种原材料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属于交叉学科,国内大专院校也没有设置卫材专业,因此,中国卫品企业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基础工艺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加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生活用纸委员会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聘请行业专家担任讲师,为企业提供实用性强、上手快、结合行业技术特点的培训内容,帮助行业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