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助力乡村振兴
——以江西省为例
2022-04-02王庆飞裴男才文旺先陈倩明杨鼎超唐艺家何继红张林平
王庆飞 ,裴男才 ,文旺先 ,陈倩明 ,史 欣 ★,宋 杰 ,杨鼎超 ,唐艺家 ,何继红 ,张林平
(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3.贵溪市林业局,江西 鹰潭 335400;4.铜鼓县林业局,江西 宜春 336200)
“乡村振兴战略”于十九大报告中被正式提出,现已进入新发展征程。产业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主导[1-2]。乡村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应充分利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将该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林菌模式就是利用林下空地具有空气好、氧气足、湿度高、蔽荫适宜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室内接种、发菌后的袋栽菇,放在林下发展野生、仿野生的食用菌栽培方式。通过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能在有限的林区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多价值,切实带动经济效益增长,使林农增收致富,还能使林农意识到并主动适应发展林下经济的新模式、新理念[3]。
食用菌产业较大[4],也是个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5],过去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后乡村振兴中可以作为“优势特设产业”之一,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抓手[6]。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营造了生态宜居的发展环境[7]。江西省是森林资源大省,植物种类繁多,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本文通过对江西省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形势SWOT 和市场规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明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是山区林农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有效途径,推荐了几种主要林下食用菌,并就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1 江西省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自古就有林地多、耕地少等特点。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林农自发开展小规模林下食用菌栽培,且历史较久远[8]。随着林菌模式的发展和食用菌的需求变大以及国家和地方政策对林下食用菌种植的扶持,食用菌产业成为了江西省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全省多个县市对菌菇企业和个人实行政策补贴,并聘请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种植食用菌。在这种背景下,江西省许多地方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这些年随着产业的发展与调整,食用菌生产主要在赣州、九江、抚州、上饶和吉安等地区[9]。省内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以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 香 菇 (Dictyophora indusiata)、 杏 鲍 菇(Pleurotus eryngii)等大宗菇类为主,随着林菌模式的发展和种植技术的成熟,各地方开始种植较为珍贵的食用菌,如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黑皮鸡枞(Oudemansiellaraphanipie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等[10]。
2016年原农业部对我国产业扶贫状况进行调研,据统计,全国592个贫困县有420个开展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占比高达71%,而江西省共有84个县市进行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占比达84%,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11]。江西省多个县市通过林下食用菌产业帮助农民脱贫取得了较好成效[10,12],如赣州市全南县在改革开放时期就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据统计截止2014年全南县的林菌、林药种植面积6 667 hm2,种植专业户已达100 家,带动参与养殖的农户100 多家,到2015年该县百亩以上的林下经济基地有22个[13]。食用菌在江西省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将食用菌产业列为提倡大力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9],食用菌产业将持续壮大,应把握时机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
2 江西省发展林下食用菌形势分析
2.1 江西省林下食用菌产业SWOT 分析
2.1.1 优势S
S1:自然条件优越。江西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适合各类植物生长。在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3.1%,高居全国第二。省内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类别丰富且面积大,还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物群。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植被生长,以及林地种类和林下空间丰富多样,为在江西省内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农户可以挑选合适的树种、林地和林下空间来发展适宜的林下食用菌。
S2:劳动力充足。林下食用菌产业难以机械化,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江西是人力大省,且林地多、耕地少造成了人多地少的局面,特别是在全面停止商业性砍伐天然林后,省内存在许多林业失岗人员。因此,有足够的人力可以投入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利于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S3:发展基础良好。江西省农民为满足生活需求很早就有小规模的林下经济,并形成了林下种植的传统,有一定的林农、林药、林木经验,虽然没有规模效益,但积累的经验有利于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自古农林不分家,长期从事农业的农民转入林业相对较为简单。同时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省内很多地区对林下经济进行摸索,使现在省内林下经济有一定的市场。因此,在江西省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14]。
S4:原材料丰富。江西省是农业、林业大省,每年的稻草、木屑、棉籽壳、花生秸秆等农林业上的废弃物数量充足,而这些废弃物为省内生产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根据统计江西省2017年的粮食总产量为2 127.2 t,其中农作物秸秆大约有3 424.8 t,运用这些秸秆的1/10 就可以生产6 亿袋食用菌,其经济效益可观[15]。
2.1.2 劣势W
W1:缺乏设施,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林菌产业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省内许多林区设备比较落后,甚至水、电、道路等基础建设都不齐全。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但会加大农户和相关人员发展林下食用菌的不必要成本和流程,还会给种植、管理、养护等事宜增加困难,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W2:缺少认知,总体规模较小。省内许多农民甚至当地基层干部缺乏林下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地位的重要性的认知。导致许多地区虽然有林下食用菌的种植,但总体产业规模不大。一方面许多农民不清楚食用菌的前景,没有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江西省食用菌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据统计,2017年江西省食用菌栽培企业458 家,数量上远远少于云南、吉林、广西等省份,且有很多是小型企业[15],无法很好地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想要利用发展林下食用菌使农村致富、乡村振兴,需要形成食用菌产业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链条[14]。
W3:缺乏人才,技术力量较弱。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无论从前期的种植还是后期的加工、销售、管理和场地的维护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都需要相应的技术,但农村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和知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如抚州市宜黄县,2016年种植食用菌约667 hm2,其中虎奶菇的经济价值高,却只种植约4 hm2,正因为虎奶菇的种植技术较难,农户缺乏专业的指导,很难大面积进行种植[10]。
W4:缺少珍贵菇种,市场竞争力不强。江西省食用菌以大宗类菌菇为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珍贵菇类相对较少,虽然近年来竹荪、灵芝等珍稀菌菇种植面积有所增大,但是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多个省份都在大力发展林下菌,江西省珍贵的、市场需求量大的菌菇较少,且缺少品牌造成市场竞争力较弱。
2.1.3 机遇O
O1: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以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林下经济强调要加大经济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和各方面协调配合以及政策扶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则[16]。如国办发〔2012〕42 号文提出要坚持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林地生产效益可以综合的持续提高。江西省响应国家政策,省内不同地区颁布了许多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全省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惠利。
O2:食用菌消费市场潜力大[17]。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快速发展,我国人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绿色环保原生态的食品,“绿色、健康、营养”消费成为了时尚。而林下食用菌不但绿色健康无污染,还营养价值高富含许多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并且制作的食物鲜美可口。林下食用菌十分符合人们需求,其产业前景十分可观[18-19]。
O3:食用菌产业符合时代需求。林下食用菌产业既是个短平快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又满足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5]。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食用菌产业继粮、油、果、蔬之后成为我国第五大支柱产业[15],食用菌相关产业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对我国发展乡村振兴、特色农林业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
2.1.4 威胁T
T1: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甚至牺牲环境来带动国家经济增长,使得我国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天然林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都加剧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使得灾害频发,特别是病虫害、火灾、水土流失等,会直接影响和危及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损害农民的利益。
T2:市场竞争激烈。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出台了很多扶持林下经济的政策,因此将会有很多省份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形成较大的市场竞争,所以要推行一系列的措施提升竞争力。
2.2 食用菌市场分析
1978-201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从5.7 万t 增长至3 930 多万t[7],成为最大的食用菌栽培、加工、贸易消费国。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特色产业,我国食用菌产量将持续增长。江西省食用菌产量也在不断持续上升,2002-2018年全省食用菌产量从31.3 万t 增至129.05 万t,年增长率达9.2%[20],且江西省食用菌总产量2016-2018年连续3 a 排在全国第十(图1)。林下食用菌绿色环保、营养健康,富含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其提取物也可以制作成营养补充剂,是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天然食品,市场发展空间大。
图1 2002-2018年江西省食用菌总产量以及全国排名Fig. 1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ranked nationally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02 to 2018
江西省食用菌品种主要是大宗类菌菇,其中茶树菇、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杏鲍菇和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占总产量的83.7%,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珍贵菇类相对较少(图2)。但是近年来竹荪、灵芝等珍稀菇种种植面积不断增大,2017年全省竹荪产量占全国的10.34%,灵芝产量占全国的13.39%,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未来为取得更好的经济价值和竞争力,珍贵菌菇数量将持续上升。
图2 2017年江西省主要食用菌产量与占比Fig. 2 The output of main edible fungi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7 and its proportion in total output
2.3 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
菌类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江西省自然条件优越,林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都适合菌类的生长;林地废弃的枝条可作为食用菌的养分,而废弃的林下菌和菌棒可分解为有机肥返还给植被,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21]。
林下食用菌产业具有投入少、周期短、收益大、风险小、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5]。该产业投入和消耗的资金相对其他产业要小如养殖业,同时林下食用菌生长周期较短,资金回笼快,可以弥补其它林业产业收益慢的不足,缓解财政压力,使得产业可以持续发展。该产业还省去搭建大棚的成本和空间,腾出田地种植其他农作物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
林下食用菌产业具有循环经济优势。循环经济是将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考虑了经济增长和环境增长两者相互促进的模式[22]。这种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特点。它是建立在生态资源合理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的前提下,达成资源、经济、环境相互促进、共同增长。
2.4 目前主推菌种
赤松茸(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大球盖菇,生长在赤松林根部,被许多国家广泛栽培。其营养价值极高,口感丰富,经常食用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等疾病,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并且赤松茸行业正处于成长期,是发展赤松茸的黄金时期,其销量会不断增加[23]。赤松茸林下种植具有许多优点。首先,赤松茸抗杂能力和抗逆性强,适应环境和气候广,容易获得成功且可以选择上市时间。其次,种植技术简单,种植原料来源丰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还富含营养深受消费者喜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人工栽培以10 月下旬-12 月初和3-4 月上旬为宜,表现为出菇多、生长快[20,23-24]。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又名竹笙、竹参等,其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谷氨酸含量达1.76%,是竹荪不但营养还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被称为“菌中皇后”[25]。竹荪为腐生真菌,将林下杂木、枯枝落叶等为营养源,在林下栽培应用范围广、成本低、效益高,其所用的培养料可以是竹屑、木屑、刨花等木质素较高的元素,也能是谷类或作物的秸秆,而培养料最适碳氮比为30∶1[24-25]。在人工栽培竹荪时,只需要农作物秸秆或木屑和一些无机盐,就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因此其可以利用很多微生物不可以利用的木质素和纤维素[20,25]。
黑皮鸡枞:又名卵孢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枞菌,属于小奥德蘑属,在我国广泛的分布,该菌是较为珍稀的食用菌,食药两用。作为食材味道鲜美、口感特别,药用价值也极高的,生熟皆可食用,是食用菌中的上品,很受人们的欢迎[26]。目前,黑皮鸡枞菌在山东、河北、北京、云南、福建等地都有栽培。黑皮鸡枞菌是高温型食用菌,比较适合在秋季制作栽培袋,春夏季栽培出菇。
灵芝(Ganoderma lingzhi):著名的食药两用真菌,是我国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27]。近年来,灵芝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量增长迅速,人工栽培灵芝的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市面上灵芝产品众多,经济价值极高[28]。江西有多个地区种植灵芝,其产品受全国各地欢迎,野生灵芝的市场价格也在上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林下野生灵芝也是灵芝栽培的最佳方法,林下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和优化灵芝的成分[29]。
羊肚菌:世界上有名的珍贵、稀有的食药两用菌,其体内不但富含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功能成分,使其具有很好保健功能[30],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医药、保健品、食品和化妆品等多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羊肚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具有很好的栽培价值。林下种植羊肚菌可以很好实现林、菌的优势互补,能适多种多样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类型。在南方种植羊肚菌是“冬种春收”,一般来说种植时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80%~95%,种在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即可[20,31]。
表1 主要林下食用菌的预计产量、市场价格和预计收益Tab. 1 Estimated output and market price of main edible fungi
2.5 发展林下食用菌的贡献
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拓宽就业渠道: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其发展还会带动起相关的服务、加工、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儿童留守的现象。
提高林农经济收入、开辟新出路:中国自古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在新时代要改变砍树才能致富的旧观念,林下食用菌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在不影响原来林业产出的前提下,开创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缩短林业经济发展周期、提高林区经济收益:林木的轮伐期较长,在此期间林区没有收益,而发展林下食用菌可以获取不错的经济收益,解决当地相关部门和产业的资金紧缺问题,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使林木生长更快,适当缩减其生长周期[32]。
3 江西省林下食用菌发展建议
3.1 加大宣传,扩大规模
一些农户甚至基层干部对发展林下食用菌的重要性和科学要求了解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农户对林下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的认知,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努力对标国家林草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如《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为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需培养和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的完整产业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扩大林菌规模,替代散户种植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使林下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3.2 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加强技术培训
省内林农和基层干部缺少林下食用菌种植、养护、管理、经营、运输等技术和知识,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也少,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可通过制定政策吸引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地优秀人才,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人员。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技术培训指导体系,可以建立林菌产前、产中、产后的专门技术培训,也可通过现场、网络授课及现场指导示范使广大的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成为技术化农民。同时加强基层人员科技服务能力,对他们进行培训,发挥带头作用和更好的服务指导作用。
3.3 加强产业扶持,完善基础设施与补助政策
省内各级政府可倾斜项目资金安排,加强对林下食用菌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同时,急需解决林区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惠民政策给农民减负,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该产业。完善的基础设施,降低农民种植、运营的成本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可大大增加农民的积极性。
3.4 栽培和增植林下珍稀食用菌,提升竞争力
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政策出台,我国多个省份大力发展和扶持林下经济,林下食用菌成了重点产业之一。我国大多数地方种植的是大宗类菌菇,随着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形成大宗类菌菇供大于求,珍稀类食用菌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江西省应该增加林下珍稀食用菌产量,提升竞争力。如在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林下扩繁红菇(Russula vinosa),打开红菇的市场,提升竞争力[33-35]。
3.5 提高产业质量、打造品牌,营建多形式的销售网络
林下食用菌区别于很多传统种养业的最大优势就是绿色、健康、有机,各市县应提高种植标准,规范食用菌的质量,打造出绿色、健康、有机的品牌,努力申请国家级、省级品牌,不断提升林下食用菌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适应并利用“互联网+”时代,建立良好的营销网络,构建长远的产业规划,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互联网”的营销模式[36],如通过电商营销、直播营销和自媒体营销,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