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
2022-04-02郭美秀翁旋玲
郭美秀 翁旋玲
528445中山市三角医院,广东中山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在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甚至有脓液引出等临床症状[1]。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不仅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亦会显著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2]。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发布的相关数据,手术部位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发生率最高,但其实40%~60%的手术部位感染是可以预防的[3]。有研究发现,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因其自身防控意识淡薄、预防知识缺乏、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4]。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手术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信念、行为现状,并探讨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视程度。
笔者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并基于多年临床感染防控经验,将“知信行”干预模式用于手术部位感染管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市三角医院手术临床科室医务人员61 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4 岁,中位年龄30.5 岁;医生19 人,护士42 人;学历:本科35 例,大专18 例,中专8 例;其中高级职称10 例,中级职称19 例,初级职称32 例。所有纳入对象均知晓研究意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手术部位预防和控制措施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对“知信行”问卷进行计分方式。其中,知识部分采取2分制,正确为2 分,错误为1 分。态度和行为部分为5 分制,分数越高态度越积极。将每个维度的成绩换算成百分数,得分越高说明对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掌握程度越高。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取得手术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知情同意。同时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问卷,为保护受试者隐私,本问卷调查事先说明该调查不记名、不公布成绩。
“知信行”干预模式:对研究对象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及防控行为执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知识培训、强化管理、加强督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干预时长为3 个月。其中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接触隔离、清洁消毒、个人防护、上报流程及监测等内容。强化管理包括建立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感染制度与规范、加强个人防护政策等。
观察指标:调查当前医务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引入“知信行”干预模式,通过对比干预前后手术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得分、手术部位感染态度得分以及感染防控行为执行得分等指标差异,以期系统评估“知信行”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潜力。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知信行”情况对比:采用“知信行”干预模式后,61例医务人员的感染知识得分、手术部位感染态度得分以及感染防控行为执行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知信行”情况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知信行”情况比较(±s,分)
时间n感染知识得分感染态度得分防控行为执行得分干预前6172.8±4.889.4±5.685.8±8.2干预后6192.5±5.395.8±4.792.4±7.2 t 12.0266.7087.022 P 0.0140.0320.030
医务人员“知信行”情况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职位、学历以及职称均是医务人员“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且“知信行”的得分情况与学历、职称呈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知信行”得分情况单因素分析
讨论
手术部位感染已成为我国当前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也是衡量外科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5]。因此,对手术部位感染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为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管理,笔者将“知信行”干预模式用于手术部位感染管理,并对其临床应用潜力进行系统评估。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知信行”干预模式实施前,医务人员的感染知识得分、手术部位感染态度得分以及感染防控行为执行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存在较高的提升空间,在干预模式实施后,医务人员“知信行”得分显著上升。故“知信行”干预模式对于提高手术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促进感染防控行为执行力意义重大。曾有研究对医务人员手术部位感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基层医院医护人员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知识掌握不足,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行为安全性低,相关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类似[6]。
“知信行”理论模式是19世纪西方学者提出的健康教育理论模式,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个体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意图三方面影响,其主旨内容是行为改变的基础,行为改变的动力是态度/信念。“知信行”理论模式认为,知识是前提,信念是行动的动力,最终目标是行为的转变,故而在“知信行”理论模式的实践中,正确的信念是改变“知信行”中模式行为转变的关键。只有当人们获得了有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逐步形成信念;知识只有上升为信念,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变行为[7]。鉴于该理论模型的上述特点,既往临床常将“知信行”理论应用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及人群健康行为改变的相关研究[8]。曾有研究将“知信行”理论模式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研究发现“知信行”干预措施在改善护士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行为水平方面,具有积极作用[9]。
本研究发现,职位、学历以及职称均是医务人员“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结果提示,针对医务人员职位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等情况,管理者可通过集中培训、个体培训以及设置知识宣传栏等多样化形式开展有效的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全面性地提升医务人员知识水平及感染防控意识。事实上,“知信行”理论模式中,知识与信念之间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因果联系。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工作者应该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与领悟,提高自身岗位职责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信念,并将信念转化为实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才有可能去转变行为,重视手术部位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手术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促进感染防控行为执行力。
综上所述,“知信行”的得分情况与医院人员的学历、职位与职称位相关,且“知信行”干预模式能显著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