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4-02邹四兰
邹四兰
421001衡阳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湖南衡阳,
心内科患者通常病情严重、复杂,且发展变化快,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等,会对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治疗的同时需要辅以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常规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自身优势,能够规范开展护理服务,但也会忽略患者心理层面及自身层面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协同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导致的问题,重视强化患者自护能力,进而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将新型护理理念和临床护理实际进行完美结合,将原有的被动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从根本上解决护理有效性不足的问题[1]。本研究对比分析常规护理模式及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差异,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1月衡阳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疾病类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45~70 岁,平均(57.88±2.53)岁;病程1~4年,平均(2.05±0.85)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 例,高中21 例,初中以下14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5~73 岁,平均(58.06±2.60)岁;病程1~4年,平均(2.10±0.90)年;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9 例,高中23 例,初中以下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经综合检查确诊患有心脏疾病,且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意识清醒,配合度较高;患者家属详细了解研究后,自愿参加并签署相关文件。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病情危重患者;配合度较差无法完成研究患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规范完成日常护理,提供良好病室环境,进行常规宣教和指导;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指导,使其保持积极心态;进行生活和饮食指导,告知注意和禁忌事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具体如下。①协同护理的开展需要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与住院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利用热情的态度和专业服务赢得患者信赖,为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沟通时规范言行,微笑服务并真心关怀和尊重患者,避免机械化完成护理服务。②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接受能力选择合理方式进行宣教,要求详细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和关键影响因素,使其对疾病有理性的认识,指导其掌握疾病自我护理要点,并逐步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可发放健康指导手册、书籍和视频等资料,鼓励家属和患者一起了解疾病相关知识。③重视开展心理干预,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家庭状况、文化程度、情绪和心理情况,准确评价后针对性进行干预,内向者多和其交流,鼓励患者吐露心声,缓解抑郁情绪;情绪不稳定易怒患者,耐心告知情绪对心脏的影响,使其保持平和心态。④患者对于医生的认可度及信赖感更高,因此护理人员可跟随医生一起查房,共同进行疾病宣教,详细解释疾病特点、治疗进展及预后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释,针对患者关心的问题或是疑惑进行解答,从而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⑤护理人员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宣教活动,利用真人演示如何查看患者情况,避免跌落及日常照护重点,可以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并演示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及求救,例如频繁发生室上速可实施眼球压迫刺激迷走神经;告知心绞痛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发病后舌下含服并等待救治;心力衰竭疾病发作时保持端坐以改善症状;通过互动,强化患者参与积极性;进行生活及意识指导,鼓励患者之间进行积极交流,提升疾病治愈信心,能够通过交流,了解到不良习惯或是疾病隐患,进一步提升患者认知能力;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便于出院后实现自我管理,避免疾病复发或是疾病进一步发展。⑥进行生活、饮食和行为干预,鼓励保持足够睡眠,降低心理压力,适当进行运动,提升身体功能。
观察指标:①自护能力,采用自护能力评价量表[2]评价,主要内容为四个方面,具体为自我概念、疾病知识认知、自我责任感和自护技能,总计172分,分值越高证实患者自护能力越理想。②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3]进行评价,总计14 个项目,单项1~4 分分别提示完全独立完成及无法实现,总计56 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自主活动能力越差。③记录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复常和住院治疗所需时间。④护理满意度,依据WHO 提供的住院精神卫生服务满意度量表(患者和家属版本)[4]评价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0~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满意度越理想,分为满意(≥85 分)、较为满意(84~60 分)、不满意(<60 分),护理满意度=(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自护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n自护能力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596.36±3.15135.42±7.35*34.68±3.0419.33±3.26*对照组4597.12±2.78126.65±6.58*35.12±2.8721.48±2.86*t 1.2135.9640.7063.326 P 0.2280.0000.4820.001
预后指标比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律失常复常和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复常和住院治疗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复常和住院治疗时间比较(±s,d)
组别n心律失常复常住院治疗观察组454.52±1.0810.45±1.52对照组456.27±1.3711.39±1.38 χ26.7293.071 P 0.0000.003
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讨论
心内科治疗的疾病种类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对于疾病治疗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显著提升,且发病患者呈年轻态发展,心内科收治人数不断增加,也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及压力。协同护理模式是将优质护理理念作为基础,主要目的为提升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能力,通过护患协同作用,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的实施,提升护理工作有效性[5]。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同时辅以协同护理,护理工作开展除重视关注疾病和症状外,同时重视关注患者心理和生理层面问题,合理开展健康宣教和行为指导及干预,逐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从而巩固治疗效果,缩短疾病恢复和治疗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较高,充分证实了协同护理的优势价值。
综上所述,心内科将协同护理这一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工作中,通过强化患者自我护理和生活活动能力,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对于合理工作展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