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方案的疗效分析
2022-04-02胡波
胡波
433111潜江市老新卫生院,湖北潜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随之出现许多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人数逐渐升高,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高血脂因素、遗传因素、糖尿病所致肾损害因素、糖尿病血糖水平提升因素、血黏度增高因素、血管阻力增大因素等存在紧密联系[1]。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与血脂水平升高、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运动不足等存在关联性,所以,需要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适量运动、严格控制体重等,从而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避免引发严重并发症[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有效降压,但采用单一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有效降压的效果,故多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发挥药物之间的互补效果,进而实现增效减毒的目标。本研究选取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潜江市老新卫生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 例。试验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44~76 岁,平均(60.7±5.5)岁;对照组男24 例,女19例;年龄45~75岁,平均(60.4±5.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无药物过敏史;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有精神障碍性疾病者。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血糖水平控制+降压干预,定期监测其血糖指标和血压情况,按照患者病情进展调节用药剂量。①对照组应用氨氯地平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口服,1 次/d,5~10 mg/次。②试验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氨氯地平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保持同步;缬沙坦分散片,口服,1 次/d,50~160 mg/次。药物可在饭时或空腹状态下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①显效:血压恢复正常,舒张压水平明显降低,幅度超过10 mmHg,或收缩压水平明显降低,幅度超过20 mmHg;②有效: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舒张压水平降低,但幅度未超过10 mmHg,或收缩压的降低幅度超过30 mmHg;③无效:血压水平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并进行观察和比较。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4310.27±2.136.70±1.40*12.37±1.71*7.10±1.41*9.40±1.535.84±1.61*对照组4310.41±2.188.48±1.47*12.50±1.95*9.13±1.64*9.39±1.687.00±1.55*t 0.301 25.749 80.328 66.154 80.028 83.403 6 P 0.764 00.000 00.743 20.000 00.977 00.001 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s),mmHg]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s),mm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舒张压收缩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4398.75±5.8179.62±4.79*162.33±9.05127.34±9.35*对照组4398.68±5.7790.41±4.74*162.77±9.40144.07±9.26*t 0.056 010.499 50.221 18.336 6 P 0.955 40.000 00.825 50.000 0
讨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属于中老年人群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治愈难等特点,并且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残率、病死率较高,属于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脂、遗传、肾损害等,发病后患者长时间受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影响,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发生血管病变、血流受阻、细胞缺氧率升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6]。临床通过不断实践发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治疗药物如果单一运用获得的疗效较弱,与此同时,降糖类和降压类药物在选择性方面是比较大的,应参考患者病情合理化选择治疗药物。缬沙坦属于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种药物能够对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亚型予以选择性的作用,可以把AT1、血管紧张素Ⅱ的结合进行阻止,然后控制血管醛固酮的释放以及血管的收缩,实现更好的降压效果[7]。以安全性考虑,血管紧张素Ⅱ降压时不会影响患者的心率,且不会抑制血压以及与钠平衡相关的离子通道等,但对血管紧张素的转换酶却没有抑制效果,对机体中的缓激肽没有影响,其药物的降压效果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8-10]。氨氯地平作为钙离子阻断剂,能够降减小外周的阻力,达到降低心率与血压的效果,并且减轻心脏的做功情况,控制心肌耗氧,实现对缺血区域的供血恢复,同时会对钙离子跨膜进到心肌、平滑肌细胞选择性加以抑制,最终发挥一定的降压作用。并且,对于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没有效果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有较好的耐受性。因此,将两种药物联合运用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疗效[11-13]。除此之外,氨氯地平在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内细胞进入钙通道方面的抑制效果较佳,进入细胞内可扩张外周小动脉、控制血压等效果,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增加血流量和舒张血管方面的功效均理想,同时能对患者的肾脏加以保护。上述两种药物联合运用到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可以获得协同效果,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水平,保证整体治疗效果、安全问题[14-1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治疗后,试验组的血糖指标、血压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明显差异,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此结论与黄敏[8]的降压疗效分析内容相似,体现出了缬沙坦、氨氯地平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性与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很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从根本上改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方面的负担。
总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缬沙坦+氨氯地平方案的疗效优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且能够在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的基础上,改善血糖及血压指标水平,是值得借鉴的一种联合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