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扫描对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2022-04-02王永丰孙秉建天津北辰北门中医医院天津300400天津康复疗养中心天津300400
王永丰,孙秉建(.天津北辰北门中医医院,天津 300400;.天津康复疗养中心,天津 300400)
脊柱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往往是因外力作用导致,包括交通事故、重物压砸伤以及高处坠落等,脊柱一旦出现骨折,极易引发骨折端移位、韧带和肌肉附着点损伤等,同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紧张、活动受限以及局部肿胀疼痛等情况,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1]。因此,临床实际工作中及时、准确地治疗脊柱骨折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临床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既往,临床上主要是采用X线片进行脊柱骨折的诊断,可较好地显示椎体和棘突骨折,有助于医生观察患者的脊柱曲度、脊柱排列以及椎间隙形态,但其在诊断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3]。CT扫描属于临床上常规影像学手段之一,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及多轴位重建等特点,可较为直观地显示患者病变情况,继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4-5]。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双源CT扫描对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脊柱骨折的及时诊断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8例疑似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22-78岁,平均(49.12±8.0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1例,重物砸伤30例,高处摔伤28例,其他原因29例;体质量指数19-32kg/m²,平均(23.15±2.71)kg/m²;受教育年限6-16年,平均(10.73±2.16)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5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17例。入组标准:①所有入组人员均有运动受限临床表现,且外伤后脊柱部位疼痛;②合并明显外伤;③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④年龄>20岁;⑤入组前尚未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脊椎相关疾病者;②伴有意识障碍或合并精神疾病者;③因故无法完成相关检查者;④研究期间因故退出或失访者;⑤正参与其他研究者。入组人员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且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 研究方法 ①X线片检查:使用仪器为西门子AXIOM Aristos FD系列,相关检查参数如下:电压以120kV为宜,电流取500mA为宜,管旋转速度取0.4r/s。检查前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基本点基线选择在患者腰椎上缘部位,分别对损伤部位进行正位、侧位摄片。②双源CT扫描:使用仪器为西门子双源CT机,检查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设置相关参数:电压取130kV,电流取100mA,层厚取5mm,层间距取5mm。对患者受损部位进行横断面扫描,扫描过程中保证胸腰椎体以及扫描线之间始终处于平行状态。待扫描结束后,将相关图像信息传输至相关系统进行后期处理。所有患者的X线片以及CT扫描结果均由医院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当意见出现分歧时,由另一名医生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骨折的效能,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部位检出情况、骨折分型的诊断情况。其中临床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椎管狭窄以及骨折片突入椎管。诊断效能相关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其中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工具选择SPSS22.0软件,以(±s)完成计量数据的表示,开展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开展χ2检验。以P<0.05为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对比 CT扫描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椎管狭窄以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检出率分别为65.63%、48.44%、36.72%、60.16%,均高于X线片的29.69%、26.56%、15.63%、38.28%(均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对比[n(%)]
2.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骨折的效能分析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扫描诊断脊柱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2.79%、88.24%、92.19%,均高于X线片的75.68%、52.94%、72.66%(均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骨折的效能分析
2.3 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部位检出情况对比 CT扫描检查的中柱骨折以及后柱骨折检出率分别为50.78%、15.63%,均高于X线片的27.34%、7.03%(均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部位检出情况对比[n(%)]
2.4 两种检查方法对骨折分型的诊断情况对比 CT扫描检查的单纯压缩型、脱位型以及爆裂型检出率分别为29.69%、15.63%、29.69%,均高于X线片的18.75%、7.03%、17.19%(均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方法对骨折分型的诊断情况对比[n(%)]
3 讨论
人体椎骨属于脊柱的重要受力部位之一,具有解剖结构复杂的特点,在遭受外力影响时容易发生骨折,脊柱骨折的发生主要是由间接性、直接性外力侵袭所致,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意外高空坠落以及交通事故等[6]。脊柱骨折对患者身体产生的伤害较大,若骨折程度表现较轻,可能会出现身体局部的麻痹无感以及肌肉乏力等临床表现,而在明确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开展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且术后所需身体康复时间相对较短[7]。然而,重度脊柱骨折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正常运动功能的丧失、全身无知觉以及大小便失禁等表现,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尽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及时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报道显示,人体脊柱结构相对复杂,主要是由多种形态的关节以及骨架构成,加之骨折病因不尽相同,从而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8]。
本文结果发现,CT扫描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椎管狭窄以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这表明了CT扫描检查对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检出率较高。分析原因,X线片虽可清晰显示患者的生理曲线、椎体以及椎体间隙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受椎体结构重叠以及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清晰地显示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仅可定位损失部位,整体准确性较低[9]。而CT扫描可直观地显示多方位椎管立体图像,继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可较为清晰地显示脊柱三维解剖结构以及碎骨片形态、椎管狭窄程度等细节[10]。有研究表明,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患者骨性椎管形态,从而有助于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定,同时可实现对椎管横截面积的精准测量,从而对是否损伤、压迫患者脊髓情况进行判定[11]。此外,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扫描诊断脊柱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X线片。这在既往相关研究中得到佐证,双源CT扫描对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究其原因,CT扫描对扫描图像进行了加工处理以及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医生对骨折损伤的病理以及细节有更为全面的认知,继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此外,CT扫描检查的中柱骨折以及后柱骨折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分析原因,CT扫描可对患者脊柱前柱、中柱以及后柱实施全方位的扫描,从而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具体骨折部位,明确骨折类型[12]。本文结果还显示了CT扫描检查的单纯压缩型、脱位型以及爆裂型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CT扫描能有效显示病理解剖结构、骨折部位、碎骨块数量以及椎管受累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医生明确脊柱骨折类型。然而,CT扫描可能存在空间分辨率较低的不足,从而导致临床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基于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联合CT扫描以及X线片检查,实现优势互补,继而达到提高临床诊断脊柱骨折效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双源CT扫描对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提高对不同骨折部位以及骨折分型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