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2022-04-02吕艳丽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301800
吕艳丽(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 301800)
脑梗塞是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同时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群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发生机制是局部脑血管狭窄或者堵塞后导致供血中断或者减少,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甚至坏死。脑梗塞主要特点是三高,即高发生率、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对于脑梗塞的治疗,常规措施为抗凝、清除自由基、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与血压等,但是整体疗效并不满意。研究发现,脑梗塞后局部脑组织有受压情况,因而侧支血管局部压力较大,血流显著减少,可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加大疾病危害性,因而尽早疏通血管是治疗脑梗塞的关键[1]。高压氧是治疗脑梗塞的重要手段,以该种治疗措施为基础再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整体疗效提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8例患者为探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对照分析,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后分别采用高压氧、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旨在分析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塞对于神经缺损功能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7月20日-2020年7月20日,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梗塞患者,符合研究要求者共计98例,以随机平衡综合法实施分组,各组例数均等,分别纳入49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各有26例、23例;年龄上限值80岁,下限值61岁,均值(70.08±3.28)岁;脑梗塞时间为2-10h,平均(6.06±1.28)h。试验组中男女患者各有27例、22例;年龄上限值79岁,下限值62岁,均值(70.02±3.34)岁;脑梗塞时间为2-10h,平均(6.02±1.34)h。采取SPSS24.0软件分析组间性别、病程、年龄等资料,确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标准
1.2.1 纳选标准 研究征求了患者家属的同意,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全部患者经MRI、颅脑CT等检查为脑梗塞;病情诊断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
1.2.2 剔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认知或者精神异常;恶性肿瘤疾病;对于治疗用药严重过敏;有高压氧治疗禁忌证;年龄在80岁以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代谢性异常;既往有脑梗塞病史。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及血压、抗凝、调脂、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纠正酸碱紊乱及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脑功能、清除自由基、控制脑水肿等。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心电图、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对于具备溶栓指征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溶栓治疗,所用溶栓药物是阿替普酶[3]。
参照组应用高压氧治疗,采取医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仪器型号为YC2400J-X,加压至稳定后以纯氧进行治疗,中途间歇10min,每日治疗2次,持续治疗2周。以上述治疗为基础,试验组同时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规格为2ml×6支)进行治疗,用药剂量是6ml,药物加入250ml的葡萄糖(5%)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滴注2周后分析疗效。
1.4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Ful-Meyer、Barthel、MRS评分较前提高90%以上,NIHSS、Rankin评分较前降低90%以上的,为治疗显效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Ful-Meyer、Barthel、MRS评分较前提高55%-89%,NIHSS、Rankin评分较前降低55%-89%以上的,为治疗有效标准;上述指标均未达到的,为治疗无效标准。
采用神经缺损功能NIHSS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分值与神经缺损功能呈反比,评价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天、5天、7天以及14天。
治疗情况: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脑卒中日常生活、预后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脑卒中日常生活质量采取MRS(脑卒中日常生活)量表分析,分值和脑卒中日常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运动功能应用Ful-Meyer量表分析,分值为0-100分,评分与运动能力呈正相关;预后情况应用Rankin评分量表分析,评分和预后情况呈负相关;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arthel量表分析,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血液流变学: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时间为治疗前后,测定指标是FIB(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
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氧中毒、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统计并对比组间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2×2析因设计分析,神经缺损功能、治疗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为连续性变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以重复测量方差对比组间差异;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均为定性资料,应用“[n(%)]”表示,采取“χ2”进行检验,以非参数对比组间差异;若比值P<0.05或者0.01时,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表1中临床疗效数据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3.88%,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情况 试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治疗1天的NIHS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5天、7天以及14天出现差异,试验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n=49) 治疗前 治疗1天 治疗5天 治疗7天 治疗14天试验组 28.36±3.27 22.16±2.61 18.78±3.61 15.25±2.61 12.15±1.17参照组 28.51±3.16 22.31±2.56 20.28±3.58 17.02±2.89 13.98±1.35 t 0.230 0.287 2.065 3.181 7.710 P 0.817 0.7774 0.0410.002 0.000
2.3 治疗情况评价 试验组和参照组间治疗前的Ful-Meyer、Barthel、MRS、Rankin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试验组Ful-Meyer、Barthel、MRS评分较高,Rankin评分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s,分)
指标 时间 试验组(n=49) 参照组(n=49) t P Ful-Meyer 治疗前 37.28±3.28 37.61±3.52 0.480 0.632治疗后 72.16±3.17 69.78±3.98 3.274 0.001 Barthel 治疗前 40.09±2.51 40.18±2.64 0.172 0.863治疗后 77.67±2.18 75.68±2.79 3.934 0.000 MRS 治疗前 46.26±2.16 46.71±2.31 0.996 0.321治疗后 79.89±3.27 76.87±3.41 4.475 0.000 Rankin 治疗前 3.15±0.98 3.17±0.99 0.100 0.920治疗后 1.16±0.07 1.21±0.09 2.069 0.002
2.4 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 试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FIB、血浆黏度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n=49) FIB(g·L-1) 全血高切黏度(mPa·s-1) 血浆黏度(mPa·s-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27±1.25 2.23±0.87 4.82±0.77 3.06±0.63 2.53±0.91 1.17±0.42参照组 4.31±1.28 2.59±0.86 4.84±0.85 3.74±0.65 2.48±0.95 1.37±0.43 t 0.156 2.059 0.122 5.258 0.266 2.329 P 0.876 0.042 0.903 0.000 0.790 0.021
2.5 不良反应情况 试验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发生率是4.08%;参照组发生3例恶心呕吐,3例皮疹,2例氧中毒,发生率是16.33%,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4.009,P=0.045),P<0.05。不良反应并未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且在治疗结束后消失。
3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因脑部血液供应异常后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或者中断发生的脑缺血性疾病。若患者脑组织持续缺血,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改变,缺血周围可发生细胞毒性水肿,并出现梗死区域,周围组织因缺氧、缺血情况轻微,因而伴随存在缺血半暗带[4]。发生脑梗塞后,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的流速降低,阻力升高,因而血液流力学指标存在较大程度改变,血液黏滞、黏稠、流动、凝聚状态均可促进脑梗塞发展。此外,脑梗塞可导致患者局部脑神经功能损害,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往往预后不佳[5]。
研究显示,脑梗塞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单纯应用常规对症治疗难以实现理想效果,因而临床建议采取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高压氧已经逐步成为治疗脑梗塞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治疗新方案,主要是将患者置于超过大气压的环境中进行氧疗,进而改善脑组织及周身组织缺氧,同时还可改善脑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6]。通过给予脑梗塞患者高压氧治疗,可积极抢救受损脑组织,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及供血功能,可促进疗效提高[7]。疏血通注射液属于中成药物制剂,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氨基酸、多肽等,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理想效果[8-9]。地龙还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效果,可有效减轻血管狭窄、堵塞情况,有利于恢复脑血流[10]。水蛭可抑制纤维蛋白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血液凝固,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对改善微循环具有重要效果[11]。联合治疗后,可发挥较为理想的协同效果,有利于减轻疾病损害,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改善[12]。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且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存在较大威胁,根据此类患者特点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具有理想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减轻神经缺损功能,可促进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等康复,且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对减轻疾病损害、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