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
2022-04-02王阿莉
王阿莉
编号:H1(2022)38-04-03
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困惑: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的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句子,可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究其原因主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强调把阅读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重视语言的“内化”,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并能在需要时招之即来,呼之即出。
一、理解——内化的前提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就某一词语而言,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须把“理解”作为语言内化的重要前提。
1.深刻性。对词语只有理解深刻,才能掌握牢固。
2.形象性。借助理解语言,可使词语活化、动化,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3.准确性。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运用。
二、积累——内化的基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这样,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笔端。因此,词语教学中,须在引导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库存。
1.以新引旧,以复习促贮存。教学中,可在学生接触新学的词语,以一词引一类,以促其贮存。
2.由内引外,以扩展促贮存。随着课文阅读的开阔,学生接触的语词也越来越多,但这些词语学生理解往往是粗浅的,为将其变为学生的语言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机引导,由一词带一串。
3.从文引词,以变更促贮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归纳课文内容,以促使积累。
4.以词带词,在搭配中积累。教学中,可根据词语搭配规律,以词带词。
三、运用——内化的关键
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贮存,是以其“运用”为关键条件,因此,须加强词语运用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
1.提供運用机会。如《飞夺泸定桥》中“心惊胆寒”一词,可在引导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心惊胆寒”的具体原因;接着结合实际,口述几个使人“心惊胆寒”的场面;再接着描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心惊胆寒”的心理;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词写话。
2.创设运用情境。如《詹天佑》教学中,为让学生真正把握“赞叹不已”,可让学生看一幅美的画面或读一篇美的文章,然后,要其借助动作、神情、语言作“赞叹不已”状,进而让学生以“赞叹不已”说几句话,具体描述上面某一情况。
3.构筑运用阶段。语言的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个过程,教学中须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以引导拾级而上,逐步内化。
(作者单位:陕西省淳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7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