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研究

2022-04-02王叶红

新农民 2022年9期
关键词:森林培育

王叶红

摘要:为了做好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主要论述抚育间伐的主要作用,后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及技术要点。通过本文分析,能够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抚育间伐的作用,促使森林培育事半功倍,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也推动林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森林培育;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生态环境质量

0 引言

因为过去人类的活动没有顾及到生态环境,长年累月下来现在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都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所以到了现代人类幡然醒悟,开始关注生态环境改善,我国对此展开了很多环境改革工作,其中森林培育就是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森林培育固然对我国生态环境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障森林能够顺利培育成功,正确发挥森林抚育间伐作用是达成目标的关键,而当前森林抚育间伐的相关工作表现不如预期,故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1 森林抚育间伐的主要作用

1.1 改善生长环境

森林培育工作对自然环境有较高的依赖性,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培育森林,原因就在于自然环境对森林的生长环境有直接影响,若环境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代表森林生长环境相对较差,不利于培育质量。这一基础上,森林培育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森林抚育间伐技术来发挥环境资源作用,即森林抚育间伐具有控制森林密度的作用,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森林密度过大,这时自然环境资源就能充分作用于森林中的植被生长,例如光照资源在合理目的下能够与大部分植被接触,保障各种植被能够充分进行光合运动,说明植被所处的生长环境良好,利于森林发展[1]。除此以外,相关研究指出在特定环境下过大的森林密度对森林发展有特殊影响,如土地贫瘠条件下,过大森林密度会严重限制林木高度。结合以上论述可以确认,改善森林生长环境是森林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因此要做好该项工作。

1.2 保障林分结构合理

首先我国主要培育的森林可以分为天然幼林、混交林两种,而这两种森林在生长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融入一些培育价值低,甚至对本土植被生长有不利影响的外来植物,因此任由森林发展,难以保障森林成型。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展开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去除森林中培育价值偏低、材质较差的林木,也解决外来物种的入侵,这样可以提高森林整体的林分树种质量。其次,森林培育期间难免会遇到病虫害影响,这种现象虽然无可避免,但也要加强防控,将其发生概率、影响力降至最低,而通过森林抚育间伐促使林分结构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病虫害防控作用,即合理的林分结构下,森林内的林间密度同样合理,故内部通风、光照充足,可以有效避免病菌滋生与传播,同时还能吸引很多有益的生物来预防虫害[2]。

2 森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人员工作素养待提升

我国虽然在近些年积极推进了森林培育工作,森林抚育间伐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但因为起步较晚,导致许多工作人员对森林抚育间伐的认知与理解存在不足,甚至存在偏差,此现象就说明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不足。这一基础上国内森林抚育间伐现状显示,许多间伐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差,或者工作目的与间伐目标不一致,例如一些工作人员负责间伐工作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但他们的间伐工作时间间隔很长,可能长达数年之久,而通过调查与访问了解到,这些工作人员只知道森林抚育间伐是为了控制森林密度,不知道为什么要控制森林密度,观念上对工作并不重视,不了解工作目的,甚至于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每次间伐的程度过大,将间伐与砍伐划等号,这些表现足以说明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低,整体有待提升[3]。

2.2 间伐缺少规范标准

虽然我国一直提倡森林抚育间伐要合理、适度,但当前还没有给出“合理、适度”的准确标准,整体上间伐工作依旧沿用传统方式展开,使得间伐工作质量不够稳定,即传统方式中,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一般都是根据主观经验来设定间伐程度以及间伐目标的,而经验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工作合理性、科学性的保障,有时候依赖经验很容易导致砍伐程度无法达到理想化水准,或者导致砍伐目标出错,同时不同人积累的经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人为因素也对森林抚育间伐造成了影响,如A间伐工作人员认为A树不需要间伐,而后B间伐工作人员凭借经验认为A树需要间伐,最终导致A树被伐,孰对孰错在短时间内也无从定判,但当问题发生之后,再去追究对错已经毫无意义。从上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地区的森林抚育间伐缺乏规范标准,导致工作无据可依、无理可循,使得间伐工作质量波动明显,整体表现不佳。

2.3 间伐工作资源投入不足

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较大,因此要做好该项工作必须在其中投入足够多的资源,诸如设备、各专业人力资源等。但现实情况中,许多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组织在设备与人力资源上都出现了不足,需求缺口较大,这严重影响了森林抚育间伐的效率,而对于该项工作而言效率缓慢就很容易造成质量问题[4]。例如缓慢的效率会导致一部分应当被伐的林区得不到及时处理,至少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林区密度过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即使短期存在,也可能带来一些影响力大的安全隐患,若隐患爆发不仅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破坏当地自然生態环境、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负担。导致森林抚育间伐资源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即我国森林抚育除了中央财政拨款部分,抚育间伐相关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拨款,而地方财政必须兼顾辖区内所有问题,不可能无限度的向森林抚育间伐方面倾斜,加之大部分地方财政水平不高,因此能够给森林抚育间伐提供的资金不多,这就使得相关组织受限于资金,无法采购足够的设备,也很难招收到数量足够的各专业人才,资源缺口由此形成。

2.4 间伐工作成本负担较大

森林抚育间伐需要大量的成本作为支撑,但因为林业市场中林木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而随着国家对森林抚育间伐要求的提升,间伐工作的投入需要越来越大,所以森林抚育间伐的成本在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下就使得该项工作成本无限接近收益水平,甚至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现象。这些情况对于森林抚育间伐组织的积极性有严重打击,即近些年国内很多地区的森林抚育间伐组织数量都有明显减少,且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工作成本负担较大的问题必须得到治理[5]。

3 森林抚育间伐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展开人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目前,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执行离不开人工,因此人工的工作素质对于工作的质量、效率等都有严重影响,人工工作素质水平偏低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这一基础上,建议相关组织积极展开人工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工作人员对森林抚育间伐有正确的认知,促使他们知道森林抚育间伐的主要目标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这样能够改变原有观念,不再将间伐与砍伐划等号,也意识到森林抚育间伐需要依据科学原则展开,其频率、程度、目标都要得到一定的控制,旨在促进森林健康发展,维护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培训成果,相关组织要调动人员的协同性,让他们在工作之前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即虽然森林抚育间伐当前尚无规范标准,但凭借经验至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认工作成果的合理区间[6]。例如森林抚育间伐的间隔应当根据林木生长速度来设定,只要间伐对林木的削弱性影响不超过林木生长速度,那么间伐的间隔就是合理的,不会出现间伐过度的问题,如果工作人员能够做好这一点,就说明其整体工作素质提升,又或者从森林多样性角度出发,展开专业培训,即森林培育不单纯是为了通过森林来改善生态环境,更是为了通过森林给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来建构完整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生态环境才能逐渐恢复正常,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着手优化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森林抚育间伐首先针对森林本身,能够在合理的地理环境下推动异龄复层混交林形成,在森林结构中建立稳定的林木群落结构,这使得森林中的植物更加多样。其次森林抚育间伐营造的良好森林环境可以给各种动物提供栖息地、食物来源,因此动物多样性也得到保障,完整生态系统将逐渐形成,贯彻生态环境改善方针,培训中应当让人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除此以外,在培训当中还要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森林培育的相关专业知识,诸如学习林木基础知识,以便于工作人员识别林木的能力增强,该项能力的增强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识别林木是否对森林发展有害,若有害即可将其确认为间伐目標,这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间伐合理性,提高森林培育质量[7]。

3.2 加强实践研究,尽早提出规范标准

虽然依靠经验能够确认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合理区间或者是合理目标,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作合理性,但该项工作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其依然需要得到准确的规范标准作为支撑。这一基础上,要得出准确规范标准就需要展开大量的研究工作,而这些研究工作当前尚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许多理论还有待商榷,但长期“纸上谈兵”会影响研究的进度,因此建议相关领域人员将当下理论可行的各种标准投入实际工作,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是否可行,这是确立准确规范标准的最快做法[8]。故相关领域有必要秉持“勇于试错”的科学精神加强实践研究力度,以便尽早提出规范标准,例如可以选择周边地区的几个林区作为试验点,同时实行若干理论标准,若理论标注在某个林区可行,那么再将其用于其他林区继续实验,这样能够找到适用范围最广的规范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展开森林抚育间伐,至少能够让工作质量有据可依,不再过度依赖经验。

3.3 积极引入市场外部资金,做好资金管理

为了保障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资金充沛以便满足工作各方面的资源需求,建议地方政府在财政拨款以外,帮助当地林业引入市场外部资金,模式上有两种选择:第一,如果市场外部组织本身有意向投资当地林业,那么直接由政府牵头让双方达成协议,促使外部资金注入林业,支撑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第二,如果市场外部组织并无意向投资当地林业,那么地方政府就应当与其在其他方面建立合作关系,目的是增长地方整体财政水平,间接提高森林抚育间伐财政拨款力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资金问题解决后,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组织就要将资金转为工作需要的资源,但在这个过程中工作组织可能会因为缺乏大笔资金管理经验等因素,而无法合理的使用资金,出现大量资金浪费现象,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地方政府应当介入,帮助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组织做好资金管理(如果工作组织有能力做好资金管理,可以不考虑这个步骤),诸如要求工作组织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资金使用前预先提交工作量以及相关资源需求的信息,由此得到总预算,然后地方政府核查后如果确认总预算合理,那么就可以进行拨款,反之应当要求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组织进行整改[9]。另外,相关组织还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报建设国家储备林,这样抚育间伐工作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这也一个解决资金难题的思路。

3.4 整合行业资源,提高经济收益

导致森林抚育间伐成本负担大的根本原因是林业的经济收益不断降低,因此要解决问题应当以提高经济收益为目标。从这一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应当牵头整合地区内的行业资源,利用一些“热门”行业来带动林业经济发展,保障其能够更加轻松的承担森林抚育间伐成本,诸如可以将外贸行业与林业整合,扩大林木产品销售规模以及市场范围,横向提高林业经济收益。

4 结语

综上,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中的主要工作,其质量应当得到保障,因此面对当前森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组织都要积极展开改革工作,从多个角度予以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更强有力的支撑,促使该项工作整体质量提升,且趋于稳定,以免更好的培育森林。

参考文献

[1] 谢义春.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研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2):146.

[2] 王旭.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研究[J].大科技,2019(24):166-167.

[3] 王秀花,吴小林,张丽珍,等.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策略[J].中国林业经济,2016(5):65-66.

[4] 裴景刚.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相关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209.

[5] 晏云风,吴慧敏.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的对策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9):163.

[6] 邱艳红.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78,80.

[7] 武德福.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0(21):88-89.

[8] 高江华,郭志标,傅金洲.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初探[J].江西农业,2021(4):69,71.

[9] 陈先旭,文全生.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析[J].现代园艺,2017(20):228-229.

猜你喜欢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讨
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研究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措施探讨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探讨
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
浅谈加强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森林质量效益加强森林培育经营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