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推进产业大脑应用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2-04-02胡胜蓉黄学

信息化建设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脑服务建设

胡胜蓉 黄学

产业大脑建设是“八八战略”再深化、再实践的重要内容,是浙江省落实数字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由“平台赋能”向“生态构建”跃升的重要路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实践

产业大脑建设是“八八战略”再深化、再实践的重要内容,是浙江省落实数字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由“平台赋能”向“生态构建”跃升的重要路径。通过对产业治理制度的深度重塑,产业大脑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实践。

以数据合规夯实底层基础性支撑

动态、实时、鲜活、高质量的大数据是产业大脑感知、学习和研判的基础。在打通政府端数据仓和企业端产业数据仓的基础上,产业大脑建设必须最大程度强化底层数据汇集基础,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由于海量的公共数据和产业数据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具有高度的敏感特征,必须强化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应用、数据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强化数据安全的科学监控、检测和防护。人民政府对产业大脑的数据资源安全履行监管责任;建设运营方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人民政府依法授权范围内进行。数据交互过程应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导向,不断健全场景化数据价值挖掘的制度体系,寻找规范开放应用和创新机制间的平衡;同时,要在技术层面构筑数据合规应用的安全屏障,积极探索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等区块链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稳健可行的大数据应用生态。

以多元协同实现常态化运营维护

产业大脑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其技术和建设模式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需要多元化主体参与、多元化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在确保其公共属性的前提下实现多方共赢。政府作为产业大脑主导建设方,承担资源供给角色和监管角色,可以遵循合法合规程序委托第三方建设运营产业大脑,同时也成为需求方和服务购买者。由于产业大脑的建设运营机制还处于建设运营阶段,可以进行多方面探索,需鼓励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中介机構、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民办非营利组织等参与产业大脑建设运营与模式创新,丰富产业大脑场景应用和解决方案。企业作为行业大脑使用主体和服务对象,更需要发挥用户参与创新能动性,在产业链供需匹配、定制化协同生产、工业知识软件化等领域贡献经验,为产业大脑建设运营方提供积极反馈,形成建设运营、创新供给、中介服务、应用拓展等各环节、各主体协同的完整闭环。

以场景应用激发市场主体能动性

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地区的产业大脑场景需求个性化程度高,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主体在场景应用试点建设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龙头企业、中介机构、生产性服务机构、数字化服务商、网络销售平台等各类主体的活力,形成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场景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标杆应用企业。围绕要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思路,聚焦行业的共性、高频需求,推动行业需求收集、归并、分析的工作闭环,加快应用落地速度、发挥改革实际效应,做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数字赋能和机制赋能实践,从而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重点面向省内主要的产业集群等,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能动性,从集群需求向产业链需求、全省同行业需求逐步拓展,构建面向全行业的行业产业大脑一揽子场景应用,形成一批可复用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以生态建设提升新技术赋能效用

产业大脑的赋能效应不能仅仅在赋能范围、赋能频率、呈现形式等方面做文章,必须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联动相关部门、整合相关政策、打通相关平台,实现更多创新主体深度参与,从而推进分析模型、工具箱的开发与能力开放,构建起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生态。要重点发挥“链主”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探索推动产业大脑企业库、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等载体形成合力;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专业人才团队的作用,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算法模型、关键工业App等,探索产学研协作联盟、开发者社群和开源社区等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与创新“零距离”。同时,产业大脑要强化功能辐射和模式输出,帮助所服务的企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自身创新生态,通过资源聚集、技术共享、项目招引、服务提供等多种形式,健全要素提供方和要素利用方的社会网络,形成各层次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云上创新体系。

以迭代方式推动系统功能再升级

产业大脑体系建设无法一蹴而就,产业大脑也不只停留于“显层次”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而是要基于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通过数据算法训练和自我学习,实现产业大脑核心能力的可持续成长。因此,产业大脑建设必须是逐步迭代的过程,从0版到N版,不断丰富知识模型,不断提升智能分析、科学决策、精准建议的自主能力。在产业大脑建设中,要处理好近期场景建设和远期系统化建设的关系:从近期来看,要启动梳理一批适宜切入、具有试点代表性的产业大脑先行建设项目,突出具有决策前瞻能力的模块建设任务,构建“感知—思考—响应—反馈—优化”闭环,推动对行业数据认知、分析、判断的模型算法进阶,及时响应并形成反馈机制,真正实现“大脑”功能;从中远期来看,要以数字化改革的理念为牵引,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形成改革突破事项,不断开展流程再造与系统革新,不断沉淀知识逻辑和算法模型,不断强化机器学习,提升研判效率和精准性。

强化企业服务企业应用模式

产业大脑将汇聚优秀企业、平台和服务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赋能生态,发展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和系列延伸服务。在产业大脑服务提供过程中,必然涌现大量的新基础设施、通用软件服务、垂直行业软件服务等细分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不断壮大数字化服务商队伍。产业大脑市场化运营,需要提供更多企业服务企业(B2B)业务成长的空间,快速提升数字赋能领域B2B服务的质量与深度。其中,应鼓励基础设施和通用软件服务企业面向全行业,提供技术支撑能力和快速复制能力;支持垂直软件服务企业深耕特定行业与环节,强调价值场景应用。应不断更新迭代企业服务平台,丰富B2B应用渠道,通过入口的多样化、便捷化来引导更多企业使用平台;应在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模块化产品体系的建立与运营,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化服务和拳头产品,实现产品服务革新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价值导向驱动数据开放共享

产业大脑以政企数据融合共享为数据基础,但是政府与企业间数据共享机制有待破题。在企业向政府共享数据方面,除税务、市场监管等强制采集一般性经营数据外,企业只有在享受政策、申报项目等过程中,才有意愿上报部分数据;由于面向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且企业对数据安全、商业机密保护等存在疑虑,导致企业侧有效数据汇聚难。因此,公共数据利用应突出价值导向,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作为数据开放共享的最终目的,避免模糊远景感召下的无谓投入与重复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必须着眼于提升数据共享质量,创新价值化应用模式,促使产业和企业从经验决策走向基于“数据+算法”的决策;必须不断提升政府部门间、政企间、企业间数据安全流通效率,发挥数据对数字化改革的资源支撑作用,围绕产业数字治理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瓶颈,设计和突破关键场景应用。

重视产业大脑的新技术伦理

产业大脑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充分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技术的使用伴随着不容忽视的科技伦理问题。大数据的应用带来隐私侵犯的隐患,数据仓中搜集存儲了大量企业商业机密和公众个人信息,在利用公共数据进行企业画像和刻画个体行为时,数据深层次使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边界需要界定。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价值判断可能会触及人类伦理规范问题。同时,人工智能算法的不透明、难理解、难解释等特征,容易带来责任界定和利益分配分歧。新技术伦理风险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但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当充分考虑新兴科技引发的潜在伦理挑战,严守科技伦理底线,在伦理风险规避和前瞻科技试验间积极寻找安全、可靠、可控的平衡点。

强化产业大脑安全机制研究

产业大脑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数据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产业大脑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数据开放使用主要涉及政府侧与企业侧数据双向开放使用,在数据开放时需要保证交换数据不丢失、不泄露、不被未授权读取或扩大使用范围。为维护数据安全,应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着手,需要明晰政府企业数据共享权责、建立健全数据分级分类制度,需要推进数据共享激励机制创新、探索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加强数据共享关键技术支撑,并且强化数据开放共享安全保障。必须重点关注信息安全连锁反应问题,即随着产业大脑建设运营推进,大量细分领域与地方性应用将被产业大脑平台动态接入,一旦边缘节点受到攻击,可能对产业链核心环节、甚至全盘系统安全造成风险,这要求产业大脑的多层次安全机制,必须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延展性和实时迭代能力。

探索更大范围部署产业大脑

产业链具有无边界、跨区域的特征,产业大脑接入的产业也是没有边界的。浙江省先行探索产业大脑的建设运营与深度赋能经验,对于其他省份与地区的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未来更适合在国家层面进行统一布局产业大脑。首先,产业链与供应链本身是跨地区布局,只有在国家层面统筹各个地区的产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经验,才能更好服务于产业治理、更深入地开展产业赋能。再者,基于全国性统一数据平台开展运营对于产业大脑效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完整、广泛、立体的国家性数据资源体系,更有利于突破数据有效采集、有效利用与安全交互等方面的瓶颈,真正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大数据共享与协作。因此,从数据效益、平台运维能力、公信力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打造统一的国家级产业大脑建设运营支撑体系与平台机构,可能成为产业大脑试点示范经验进行全国推广的理想方式。

要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思路,聚焦行业高频需求,通过需求收集、归并、分析的闭环机制,加快应用落地速度、发挥改革实际效应,做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数字赋能和机制赋能实践,从而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产业大脑的赋能效应必须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联动相关部门、整合相关政策、打通相关平台,实现更多创新主体深度参与,从而推进分析模型、工具箱的开发与能力开放,构建应用创新的开源生态。同时,要强化功能辐射和模式输出,形成各层次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云上创新体系。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之江产经智库)

猜你喜欢

大脑服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